他們常常受到人際關係的困擾,活得特別累。
別人看多一眼,就擔心對方是不是討厭自己;別人竊竊私語,就覺得他們會不會在議論自己;別人情緒不好,就會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品學兼優的她
在診室裡嚎啕大哭
在杭師大附屬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就診的孩子中,有這樣一類高敏感族,比如小圓(化名),她是個初一的女生,從小學五年級起,就常常因為敏感的性格每天都活在內耗中,十分疲累。
但在他人的印象中,小圓卻是一個善解人意、陽光活潑的孩子,在同學老師面前笑眯眯的,成績很優異,擔任班幹部。
直到有一天,被同學發現她偷偷在上課時拿著美工刀割腕,被老師叫去辦公室談話,小圓才在眾人面前呈現痛苦壓抑的自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初次被父母帶到心理門診時,她在診室裡對著心理醫生嚎啕大哭,歇斯底裡地發洩著:「我實在撐不下去了,我不想呆在學校了,要痛苦就大家一起痛苦吧……」
她的父母在一旁目睹這一切時十分詫異,自己和旁人眼中好端端的女兒,怎麼會做出自殘行為,怎麼會說出不想讀書的話,實在是難以接受。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聯合門診的心理諮詢師楊蕾說:像小圓這類孩子,情緒長期被旁人的表情、目光、動作牽動著,會因為別人一句問候溫暖很久,也會因一句玩笑糾結半天。
就像是拿著放大鏡,他們看到的所有的美好和醜惡都會加倍。
這就是「高敏感人格」,總之,外界發生的任何刺激,都有可能會使他們情緒波動,產生內耗。
在乎別人卻壓抑自己
他們其實一直在忍耐
越是高敏感性格的孩子,越容易在乎別人的感受和評價,因而會在人前展現更好的自己。
他們善於察言觀色,解讀別人的想法,迎合別人的需要,同時,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忽略自己的需要。
這類人群,與人初期建立關係的能力是很好的,但是隨著互動深入,特別是在遇到自己真實需要的時候,就會變得忙亂、壓制、焦躁,當負面情緒累積到超出自己承受範圍後,他們就忍無可忍地想要撤身逃離。
這就是為什麼外表看來善解人意、陽光開朗的小Y突然出現抑鬱情緒和自殘行為,甚至厭學的心理原因。
遇到高敏感的孩子
該如何引導?
高敏感的孩子需要一個看見自己的機會。
因為敏感,容易鑽牛角尖,自己卻因此把事情做得更細緻認真;因為敏感,總是自我否定,自己卻因此在自我反省中不斷進步;因為敏感,情緒容易受影響,自己卻因此能更容易共情、接納他人...
高敏感的孩子需要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過往或當下的成長經歷中,一定有他們努力滿足自我需求的重要時刻,可能是在父母面前說出了心裡話並被理解、爭取到了心愛的玩具或書,甚至是一次和重要他人的吵架。
無論他們多麼彬彬有禮,生命中總有一些時刻,他們被強烈的情緒鼓動著,真正表達自己,做回自己的機會。
曾看過一句話,叫「終其一生,我們都在等待一個看見自己的人」,對於高敏感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父母看見他們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肯定他們的優勢、付出和進步。
在這種愛和支持中,他們會變得勇敢有力量、輕鬆且自在,更有正氣面對挑戰和困境。而絕大部分的父母卻往往急於做裁判,下定論,給建議,導致孩子常常「不被看見」,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關上了溝通的心門。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吳澤宇 記者 何麗娜
值班編輯:周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