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衝上了熱搜榜,「寒門出貴子」再次引發熱議。
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農村的娃兒,父母都是農民。
今年高考,倆人分別以687分、685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兄弟倆談到學習時,說到特別讓人感慨的一點:
遠離電子產品,不用手機,不打網遊。
倆人比著學,一路競爭,一路攙扶,一路鼓勵,走到今天。
最令人感動的是另外一個細節:
兄弟倆收到錄取通知時,都談到父親趙忠其,對他們的影響:
父親的陪伴,是我們這三年的動力。
雖然父親不能在學習上給予任何指導,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瓶頸,只要有父親在,便感覺身後有了依靠。
爸爸趙忠其面對鏡頭很是自豪,他表示:「我們這農村孩子,唯有讀書才能成為人上人。孩子剛讀高一,認為壓力太大,作業難做完,我每次都會為他們加油打氣。
每周末都會去縣城見見孩子,和他們談心說話,讓他們學習上更用心。
兄弟倆高中三年的每個周末,父親都會從農村老家,趕到縣城裡,和倆孩子見上一面。
談談心,說說話,聽聽孩子們最近的想法,看自己能為孩子們的後勤保障做點啥。
簡單又真摯的父愛!
父親是個農民,沒什麼文化,也講不出那些華麗的大道理,更沒法在輔導孩子學習提高成績……
但這位父親,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都會進城看看孩子談談心,像是一盞路燈,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寒門貴子的故事,在這個夏末初秋不是一個,而是一批。
黑龍江克山縣一個農民之家,姐姐李雙和弟弟李可心,雙雙考上了哈工大。
百年老校哈工大,是國內頂尖水平的理工科院校。
一雙兒女同時考進名校,這是他們父母的福報。
這姐弟倆的家,算得上「窮上加窮」:父母都患有嚴重的慢性疾病,需要常年服用藥物治療。
但,這對農民父母,相信知識,相信只有供養孩子們上學,才能讓後代擺脫自己操勞沉重的命運,所以就拖著病體幹活,也要讓倆孩子好好學。
身體不好,他們沒法出去打工。
但為給孩子們賺學費,他們就在家裡養牛,把一茬又一茬的牛犢,換成開學前的一疊疊學費和生活費,鋪就了一個底層之家,從一貧如洗到門楣榮耀的最好升級路。
他們不懂得什麼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給孩子們找家庭老師,報輔導機構,更不會自以為是地說:「你懂什麼,聽老子的!」
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家安頓好,通過辛苦勞作,攢出一沓又一沓學費。
但他們這樣的,中國最平凡的父母,卻養出了最懂事上進的孩子。
沒什麼文化的父母,雖然教不會孩子怎麼做題考高分,但很早教會孩子怎麼做人。
我的父母是農民,除了會種地,沒有走出過方圓十裡地,從來沒有和我談過什麼大道理。
但他們不騙人,不害人,勤勞本分,從從容容,我們家的孩子竟然都考上了大學。
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沒有什麼錢,小時候根本就沒空管教我們。
但他們與人為善,做事認真,努力工作,這種態度,影響我直到今天。
父母平凡不可怕。
善良,上進,堅韌,信賴……的言傳身教勝過金錢百萬。
真正的「寒門出貴子」背後,往往都是積極向上的父母,奮力託舉著被教會感恩的孩子,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然而,現在卻有很多平凡的父母,裝作不凡。
第一類父母:一切包辦,孩子只管成績。
家裡的活不用你幹,只管把成績提高上去。
怎麼又退步了?
我們省吃儉用,把最好的都給你了,你就考這點分?
我們就靠你了!
這類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若干年後跟著孩子養老享福。
他們包辦家裡的一切,時刻關注孩子的成績,但凡有一點退步,就訓斥哀嚎……
這類父母偏執得可怕,為孩子全力付出,卻不知最終只是感動了自己,孩子在無邊無際的壓力之下幾近崩潰。
第二類父母:指手畫腳,強教孩子學習。
這類父母,從書上看到的一知半解的觀點,從專家那裡聽來的似是而非的理念,從別人父母口裡得到的捕風捉影的消息,生搬硬套用來教孩子。
這種教育,是有毒的。
它最毒的地方,就是明明不懂,還非裝懂。
明明沒文化,還在孩子面前強裝有文化。
明明自己的事情都沒有做好,還指責孩子學習沒搞好。
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要麼沒有遠見,要麼極度叛逆,難以有出息。
「寒門出貴子」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父母經濟一般、沒有文化、不懂教育,卻懂得尊重和鼓勵孩子,做好自己讓孩子受益終身。
當父母做好了自己:農民就踏實種地養牛,工人就努力上班賺錢,警察就維護公平正義,醫生就做好救死扶傷……
孩子也就能從中感受到正能量的價值觀,學會自律、學會自愛、學會樂觀,由此獲得足夠的社會競爭力。
有一種父母,文化不多,卻懂得真實做自己。
有一種父母,說教不多,卻知道陪伴著孩子。
當這樣的父母,就好。
與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