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基本情況〕
2007年各級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
| 學校數(所) | 教職工數(人) | 專任教師(人) |
一、高等教育 |
|
|
|
(一)研究生培養機構(不計校數) | (53) |
|
|
1、普通高校 | (21) |
|
|
2、科研機構 | (32) |
|
|
(二)普通高等學校 | 60 | 71838 | 35480 |
1、本科院校 | 31 | 62264 | 30019 |
2、專科院校 | 29 | 8617 | 4936 |
其中:職業技術學院 | 24 | 7081 | 4144 |
3、其他機構(點)(不計校數) | (5) | 957 | 525 |
其中:獨立學院 | (5) | 957 | 525 |
(三)成人高等學校 | 21 | 3027 | 1509 |
(四)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 246 | 4312 | 1366 |
二、中等教育 | 940 | 86909 | 59908 |
(一)高中階段教育 | 461 | 86829 | 26495 |
1、高中 | 319 | 71333 | 18023 |
普通高中 | 309 | 71118 | 17951 |
成人高中 | 10 | 215 | 72 |
2、中等職業教育 | 142 | 15496 | 8472 |
普通中專 | 76 | 10037 | 5148 |
成人中專 | 35 | 804 | 383 |
職業高中 | 31 | 4382 | 2768 |
技工學校 |
|
|
|
其他機構(教學點)(不計校數) | (7) | 273 | 173 |
(二)初中階段教育 | 479 | 80 | 33413 |
1、普通初中 | 477 |
| 33362 |
2、職業初中 | 1 | 56 | 34 |
3、成人初中 | 1 | 24 | 17 |
三、初等教育 | 615 | 48421 | 38451 |
(一)普通小學 | 615 | 48421 | 38451 |
(二)成人小學 |
|
|
|
其中:掃盲班 |
|
|
|
四、工讀學校 | 13 | 601 | 399 |
五、特殊教育 | 28 | 1603 | 1092 |
六、學前教育 | 1058 | 31944 | 20203 |
註:普通高中的教職工數中包含普通初中的教職工數。 |
2007年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 畢業生數(人) | 招生數(人) | 在校生數 (人) |
一、高等教育 |
|
|
|
(一)研究生 | 23926 | 30610 | 91763 |
博士 | 4484 | 5761 | 21866 |
碩士 | 19442 | 24849 | 69897 |
(二)普通本專科 | 118512 | 144577 | 484873 |
本科 | 60485 | 87021 | 314578 |
專科 | 58027 | 57556 | 170295 |
(三)成人本專科 | 51980 | 72527 | 206817 |
本科 | 26089 | 40995 | 110024 |
專科 | 25891 | 31532 | 96793 |
(四)其他各類高等學歷教育 |
|
|
|
1、在職人員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
| 10803 | 27969 |
2、網絡本專科生 | 46217 | 76568 | 160757 |
本科 | 16428 | 27878 | 54986 |
專科 | 29789 | 48690 | 105771 |
3、學歷文憑考試 | 2494 |
| 1878 |
4、其他 | 338 |
|
|
二、中等教育 | 283518 | 217955 | 861863 |
(一)高中階段教育 | 173391 | 112168 | 434312 |
1、高中 | 115262 | 61505 | 245309 |
普通高中 | 102425 | 61505 | 228970 |
成人高中 | 12837 |
| 16339 |
2、中等職業教育 | 58129 | 50663 | 189003 |
普通中專 | 38577 | 32324 | 128081 |
成人中專 | 4481 | 3103 | 9342 |
職業高中 | 15071 | 15236 | 51580 |
技工學校 |
|
|
|
(二)初中階段教育 | 110127 | 105787 | 427551 |
1、普通初中 | 109842 | 105668 | 427037 |
2、職業初中 | 124 | 119 | 353 |
3、成人初中 | 161 |
| 161 |
三、初等教育 | 105530 | 109965 | 533280 |
(一)普通小學 | 105530 | 109965 | 533280 |
(二)成人小學 |
|
|
|
其中:掃盲班 |
|
|
|
四、工讀學校 | 838 | 1152 | 3046 |
五、特殊教育 | 2008 | 1285 | 9384 |
六、學前教育 | 96120 | 112432 | 313194 |
註:特殊教育學生數中包括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的學生。 |
2007年各級各類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 畢(結)業生數(人) | 註冊生數 (人) |
總 計 | 2512954 | 2376973 |
一、高等教育 | 659525 | 540446 |
(一)研究生課程進修班 | 3685 | 7467 |
(二)自考助學班 | 10667 | 42210 |
(三)普通預科生 |
| 115 |
(四)進修及培訓 | 645173 | 490654 |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 102768 | 93229 |
崗位證書培訓 | 173595 | 120075 |
二、中等教育 | 1853429 | 1836527 |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 223835 | 219447 |
崗位證書培訓 | 330149 | 304687 |
(一)中等職業教育 | 108547 | 66773 |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 34536 | 19763 |
崗位證書培訓 | 33850 | 11857 |
(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 | 1744882 | 1769754 |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 189299 | 199684 |
崗位證書培訓 | 296299 | 292830 |
2007年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 學校數(所) | 畢業生數(人) | 招生數(人) | 在校生數(人) | 教職工數(人) | 專任教師(人) | 另有其他學生數(人) |
一、民辦高等教育 |
|
|
|
|
|
|
|
(一)民辦高校 | 17 | 22630 | 26596 | 76120 | 5235 | 3073 | 9659 |
本科學生 |
| 1480 | 3488 | 9487 |
|
|
|
專科學生 |
| 21150 | 23108 | 66633 |
|
|
|
(二)獨立學院(不計校數) | (5) |
| 4379 | 12204 | 957 | 525 |
|
本科學生 |
|
| 4379 | 12204 |
|
|
|
專科學生 |
|
|
|
|
|
|
|
(三)民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
|
|
|
| 4312 | 1366 | 299382 |
二、民辦中等教育 |
|
|
|
|
|
|
|
(一)高中階段教育 | 91 | 15556 | 8086 | 33374 | 5981 | 3951 |
|
1.民辦普通高中 | 82 | 13990 | 6866 | 29504 | 5704 | 3785 |
|
2.民辦中等職業教育 | 9 | 1566 | 1220 | 3870 | 277 | 166 | 103 |
(二)初中階段教育 | 42 | 14295 | 15637 | 61552 |
|
|
|
1.民辦普通初中 | 42 | 14295 | 15637 | 61552 |
|
|
|
2.民辦職業初中 |
|
|
|
|
|
|
|
三、民辦普通小學 | 24 | 6309 | 7635 | 35180 | 2120 | 1746 |
|
四、民辦幼兒園 | 312 | 13375 | 21737 | 56824 | 9288 | 4637 |
|
另有:民辦培訓機構(不計校數) | (592) |
|
|
| 9666 | 3012 | 1E+06 |
註:1、「另有其他學生數」包括:學歷文憑考試學生、自考助學班學生、預科生、進修及培訓學生數; | | ||||||
2、民辦普通高中的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中包含民辦普通初中的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 | | | |||||
3、「()」內數據為不計校數。 | | | | | | | |
〔教育投入與支出〕2007年,上海市教育部門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210.68億元。其中,市級財政撥款41.81億元,區縣財政撥款168.87億元。
全市小學生年生均支出11877.03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3027.97元),比上年增加1703.62元,增長16.75%;初中生生均支出14145.64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3863.61元),比上年增加2356.26元,增長19.99%;高中生生均支出17310.74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5301.49元),比上年增加2219.46元,增長14.71%;職校生生均支出12359.78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3151.88元),比上年增加1815.6元,增長17.22%。
2007年,上海市從城市附加宏觀調控部分安排3億元對崇明縣、南匯區、金山區、奉賢區、松江區、青浦區發展農村教育給予補助;安排1.8億元用於資助郊區農村和其他經濟困難區發展義務教育;安排1065萬元用於人口導入區公建配套學校開辦費補助,資助區縣完成市政府實事工程配套學校和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學5所、幼兒園8所;安排5540萬元用於內地西藏班、新疆班、回民中學專項補助和支援雲南、西藏經費;安排1.2億元用於中等職業技術實訓基地重點項目建設;安排1億元用於職業教育助學金、獎學金。
通過教育專用稅費安排高校專項建設。例如,安排5500萬元用於上海教育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安排2700萬元用於本科教育建設項目,安排7500萬元用於高校新校區建設配套經費等,幫助高校解決一些急迫問題,改善高校的辦學條件。
〔在德育工作中實施「兩綱」教育〕2007年,上海市教委在德育工作中實施《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簡稱「兩綱」)。召開「兩綱」階段性總結交流工作會。召開「上海市中小學『兩綱』工作推進會」,制定《上海市中小學各學科教學進一步貫徹落實「兩綱」的實施意見》,開展21門學科54個學段學科德育的分層研究,構建「兩綱」課內體系。建立10個中小學生骨幹教師德育實訓基地,組織德育實訓基地名師開展社會開放日活動。分學科推出100節左右落實「兩綱」的示範課,深入60多所學校聽課近百堂。召開「兩綱」高級研修班總結交流會及「兩綱」試點學校階段成果匯報會。
〔加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統籌和利用各類社會公共資源,形成「菜單式」服務,推出以「閱讀上海、體驗成長」為主題的四大系列主題活動,形成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科普教育、健康與生存訓練、藝術課堂等六大活動品牌,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悟,提高綜合素質。拓展中小學生電子學籍卡功能,試點開發社會實踐活動電子認證系統。推出「過年」主題文化活動,開展第四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動,舉辦以「感受新變化迎接十七大」為主題的「美麗城市、陽光故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成果匯報會。組織全市中小學生通過電視、光碟收看教育部規定的「形勢教育課」,總計100餘萬人次。組織「百年樹人」電影陽光行――「2007暑期優秀電影學生專場郊區巡映」及農民工子女專場巡映活動,以「快樂新年、快樂成長」為主題,組織外來民工子弟電影巡映活動。實施「和諧校園」、「溫馨教室」建設工程,開展「溫馨教室」網上大討論,並將和諧校園、溫馨教室建設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指標體系。
〔加強中小學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2007年,上海市發布《關於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提升上海市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上海市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明確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和班主任隊伍建設的要求,將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培訓整體規劃中。構建職務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培訓者培訓三種類型橫向貫通,市、區(縣)、校上下聯動的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體系。實施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程,製作《上海市提升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資源目錄》,組織「教師走進經典」活動,創建「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網」,為廣大教師提供人文資源,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2007年,上海市教委舉辦春、秋兩季上海高校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學習研討班。開設「博雅講堂」,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大力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上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依託5個「區域示範中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推進學校心理諮詢師培訓,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督查評估。積極創新職業發展教育,在07級大學生中開展職業發展啟始階段教育。加強大學生生活園區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加強對研究生和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類指導,配合教育部舉辦全國研究生輔導員研修班,成立上海民辦高校輔導員培訓基地並開展首次民辦高校輔導員崗前培訓工作。
〔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2007年,上海市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央新課程方案,四門必修課順利開設。市教委依託四門必修課的教學協作組,組織集體備課,製作PPT課件,幫助教師掌握教材精神;舉辦上海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論壇,集中展示教學成果,推動教學實踐交流;組織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徵集評選活動,並選送優秀教師參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4名教師入選全國「精彩一課」;通過委託課題等方式推動教師開展教學科研,下達教學研究課題近30項,為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加強對思政工作的研究〕2007年,上海市開展《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與育德能力培訓體系研究》、《上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研究報告》等課題研究。在第五次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論文、專著評選中,上海共獲一等獎2項(其中專著一等獎、論文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獲獎總數居全國第一。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思政工作)招標工作中,上海高校共有9個申報課題中標,其中,教育部「輔導員骨幹支持研究課題」5個、重大研究課題2個、一般課題2個。
〔加強教師支教工作〕2007年,上海市落實特級校長到農村辦學,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全年共有8位特級校長去受援農村學校任職或承擔委託管理任務。共有149名城區教師赴農村支教,有189名農村中青年校長和教師到對口城區進行掛職鍛鍊和跟崗培訓。探索實施對農村教師的培訓指導。委託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承擔農村教師培訓課程開發工作。推進400所農村學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中級)培訓工作,完成120名培訓者的培訓。市教委配合市人事局完成市教育衛生系統赴雲南省文山州、普洱市等地的對口智力交流工作。制訂教師申訴工作有關程序和受理辦法。
〔加強教育立法和監督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制訂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行政執法責任制規定》。開展了《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上海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的地方立法準備工作。加強依法督政工作的力度,完善相關機制,確保區縣政府履行法定教育責任落實到位。開展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主的教育綜合督政工作。對19個區縣188所學校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專項督導。對盧灣區、崇明縣等13個區縣開展學校體育工作與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專項督導調研。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事分離,成立「上海市教育督導事務中心」。堅持便民原則,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改版「上海教育」網站。規範教育收費工作。著重圍繞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自主招生改革試點、高水平運動員和體育特長生招生、專科層次高校招生等重點,加強工作現場參與、指導和對錄取行為的監督。
〔加強民辦教育管理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成立民辦高等教育課題研究小組。對民辦高校建設情況進行年度檢查。研究制定上海派駐民辦高校督導專員方案,開展派駐民辦高校督導專員試點工作,向5所參與試點的民辦高校派駐督導專員。開展民辦教育立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初稿和《上海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初稿。督促全市30餘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對非學歷教育辦班進行全面清查。頒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高等學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管理的通知》。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擬訂《上海市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審批和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和《上海市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建立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校外教學點的審核備案制度。規範社會辦學機構的學校宣傳和招生廣告的備案與管理。開展民辦中小學辦學評估工作。制定民辦中小學校財務管理辦法等。
〔加強教育國際(境內外)合作與交流〕2007年,上海市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教育和科研單位,全市能夠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單位達31家。做好部分中小學直接從境外招收外國學生工作,形成從中小學隨班就讀、可直接從境外招生編班就讀、中學國際部到國際學校的多層次、多形式的外國學生就讀體系。做好中外合作辦學的受理審批工作,全年受理中外合作機構和項目設立申請24項。推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工作。指導和推進浦東新區、上海理工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等工作。根據外籍人員子女就讀需求,批准9所學校各增加一個教學點,緩解校舍緊張的狀況。核發上海臺商子女學校辦學許可證,辦學層次定為九年一貫制,並受理其開辦高中部的申請。2007年,上海高校在校的港澳臺及華僑學生1713人,比上年增長3.3%,其中臺灣學生784人,佔總數的45.7%。上海各區縣有港澳臺學生7838人,同比增長6.3%,其中臺灣學生5269人,佔總數的67.2%。
〔加強學校安全穩定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頒布和實施為契機,圍繞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和市教委重點工作,完成各項工作計劃和教育部中央綜治辦布置的專項任務,為大中小學校營造安全和諧的教育環境。完成校車規範管理的市政府實事項目,明確標準式規定、戶籍式管理、市場化運作、分職能擔責的制度,發布《校車規範管理若干意見》。完成農民工子女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工作並為學生購買校方責任險。完成未成年犯和未成年勞動教養人員義務教育工作的協調落實任務。完成虹口區、閘北區、浦東新區3個區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勘查工作。完成教育部布置的中小學安全大檢查和學校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開展1562所中小學和1066所幼兒園的檢查整治。
〔開展多種形式體育活動〕2007年,上海市教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落實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和市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精神,調整中小學校作息時間並增加學生體育活動課時,實行「三課、兩操、兩活動」。開展「與北京奧運同行」、「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等體育健身活動,組織開展以「人人有項目、班班有團隊、校校有特色」為目標的上海市學生陽光體育大聯賽等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活動項目從上年的7個增加到11個。成立「上海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建立相應的監測報告制度。學生和教師對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滿意度達到98.48%,學生平均睡眠時間增加22分鐘。開展學生陽光體育大聯賽,使50萬學生掌握了至少2項日常鍛鍊運動技能。組團參加全國第八屆大學生運動會,獲得團體總分1247分、金牌總數24枚,總分和金牌數均名列本屆運動會第四名。參與2007年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部分組織工作。與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共同舉辦「2007青少年體質健康上海論壇」。發布《關於完善本市普通高等院校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若干意見》,在原公費醫療覆蓋37.5萬公辦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基礎上,將民辦、系統行業辦高校大學生、各類高校中的普通高職生、其他科研院所非在職研究生和第二軍醫大學部分無軍籍本科生約55.41萬人,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範圍,享受統一的醫療保障待遇。
〔努力適用法律、行政和教育手段推動語言文字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加強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加強語言文字依法管理為主線,在全市形成協調有效的語言文字應用管理體制,關注社會語言生活的變化發展,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教育手段,堅持主動性、開創性和堅韌性的統一,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實踐依法行政、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紮實推進全市語言文字工作的深入開展。依法開展社會語言文字應用監測,加強語言文字行政執法,開展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加強對區縣貫徹落實《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情況的檢查督導。2007年,上海市教委承辦了國家語委語言文字依法管理工作現場會。
基礎教育
〔學前教育〕為適應不斷擴大的入園高峰需求,上海市2007年加大了園舍建設力度,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52所,新增園舍建築面積44.37萬平方米。加強城郊交流,開展城郊幼兒園對口交流活動,促進幼兒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學前教育研究,促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與關心」的研究結題工作。
〔解決基礎教育中的民生問題〕2007年,上海市貫徹落實《財政部、教育部關於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中「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等要求,制訂並實施2007年秋季10個郊區義務教育階段免除教科書費用方案。全年投入4563萬元,為240所農民工子女學校修建教室3653間,新建、改造食堂208間,新建、改造廁所602間,配置圖書22萬餘冊。實施中小學生嬰幼兒醫保歸併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實施教室燈光亮化工程,惠及中小學生2.63萬人。開展百萬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完善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加強特殊教育,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教質量。繼續開展特教學校課程改革,編寫上海市輔讀學校《生活》等學科指導綱要,編寫《上海市聾高中課程方案》,並圍繞課程實施組織特教教研員、特教學校教師等開展專題研討和教學基本功系列比賽。
〔加強郊區農村教育〕2007年,上海市加大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投入,遠郊區縣義務教育學生生均撥款超過全市平均撥款水平。投入資金2.8億元,完成448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信息化環境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信息化水平,超額完成農村400所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市政府實事項目。開展委託管理,加強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力度。組織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對郊區農村20所義務教育階段相對薄弱學校實行委託管理,加大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農村輻射的力度。
〔加強高中建設〕2007年,上海市繼續實行中考推優生制度,擴大自主招生計劃,試行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辦法。進一步優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強化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加強全市招生計劃和外省市招生計劃的宏觀統籌與調控。推進高中學業評價制度改革,為2008年建立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做好前期準備。完成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年檢工作,編制《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2006年度檢查報告》白皮書。命名上海市第六十中學等11所學校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開展50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教育情況的調研工作。加強高中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推動中心城區優質高中教育資源通過多種形式向郊區農村教育輻射,鼓勵優質高中學校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幫扶力度。
〔加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2007年,上海市教委完成《小學一、二年級課程調整方案》,《方案》設置了小學入學初2―4周的學習準備期,調整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課程內容與要求,調整入學時間,減輕小學低年級學生學業負擔。完成二期課改首輪(2002―2007年)試驗的總結工作,編制了全市和各區縣課改整體試驗總結報告。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上海市中小學教材審查工作的若干意見》,嚴格審查要求,規範審查程序,提高教材審查質量。根據國家發改委和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要求,與相關部門協調做好中小學教材改版工作。做好四年級、八年級和高二年級推廣實施二期課改新課程和使用新教材的工作,加強新教材課程資源和教學案例等建設。召開上海市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會議,頒發《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強校長課程領導力培養、加強教研隊伍業務指導力、提高教師教學執行力,提高教學有效性。開展第二批科普教育基地課程資源開發工作推進會,完善運行機制。2007年,全市有16個科普教育基地與19個區縣結對開展中小學生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課程資源進行科學探究學習活動。舉辦學生藝術活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組織舉辦以「揚青春旋律創和諧校園」為主題的上海市學生音樂節,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觀摩欣賞活動以及合唱比賽專場、民樂比賽專場等八大類29個專項的競賽和專題活動。完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網絡運行機制。完成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修訂《上海市學生成長記錄冊》。加強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監測研究工作,啟動上海參與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工作。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組建職教集團〕根據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職業教育要「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的精神,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上海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相關要求,上海市2007年制定並頒布《關於本市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的意見》,對組建10個領域職業教育集團的工作進行部署,並完成現代護理和交通物流等兩個職業教育集團組建工作。
〔職業教育課程教材改革〕2007年,上海市教委推進課程教材改革各項工作,推動學校層面課程教材改革的具體實施。完成體育與保健學科的課程標準的編制;完成12個專業教學標準和52門新教材審定,審定通過的教材在網上推薦使用;完成第二批30門專業教學標準(初稿)的編制工作;委託遠程教育職成教在線開發網絡課程學習平臺並正式運轉,完成25門網絡課程的編寫和製作,已有8門課程上網供學生網上選修,全年共有36所學校3000人次在線學習。推進創建課改特色實驗學校工作,制定頒布《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課改特色實驗學校遴選的指標體系》。
〔開放實訓中心建設〕2007年,上海市按照區域和行業特點,基本完成開放實訓中心的專業布點,建成一批既滿足學歷教育又面向行業、社區和社會,集培訓和鑑定為一體的開放實訓中心。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76個開放實訓中心建設項目通過專家的立項評審,涵蓋了教育部頒布的19大類的專業目錄,建築面積26.66萬平方米,可以提供3萬個實習實訓工位數。開放實訓中心在地域分布上覆蓋全市19個區縣,體現「突出重點、滿足需求、覆蓋城鄉、方便市民」的特點。據統計,2007年開放實訓中心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4.82萬人次,面向在校生培訓4.14萬人次;面向社會開展技能鑑定4.14萬人次,面向在校生技能鑑定1.62萬人次,其中有2249人獲得高級證書,1.05萬人獲得中級技能鑑定證書。
〔完善職教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2007年,上海市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推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工作。制定頒布《關於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半工半讀試點工作的意見》,確定中等職業學校為半工半讀重點試點單位15個,其中3所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職業教育半工半讀試點院校。市教委與市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共同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設立以行業為主體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協調委員會」,並明確了「政府補貼、企業支付和院校承擔」的多元經費渠道。校企合作力求實現「明確一個培養機制(定單式培養),取得兩張證書(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三方滿意(政府、企業、家庭)」的目標。至2007年,上海市該項試點工作已有2批23所中等職業學校的64個專業(工種)立項,第一批立項的學校有1000多名畢業生通過職業資格考核。
〔開展學生職業技能比賽活動〕2007年,上海市教委開展了上海市「星光計劃」第二屆學生職業技能比賽活動,全市共有101所學校,14萬人次參加預賽。近9000人次參加11個大類專業的45個學生項目和4個教師項目的決賽,共有1752人次獲得各類獎項,其中教師項目獲獎28人。有1818名學生、24名教師獲得勞動保障部門和有關行業頒發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共39種,其中,87名學生職業資格獲得勞動保障部門的高一級認定。組隊參加教育部在重慶舉行的首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大賽,共獲得一等獎14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1項。
〔落實國家中職學生助學政策〕自2007年9月1日起,上海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其中,國家助學金實行全體就讀中職校學生助學政策,資助全日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所有在籍在滬就讀的在校生。在此基礎上,實行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助學政策(不含綜合高中),資助所有農村、海島學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3100元至4500元。設立「上海市獎學金」和「專業獎勵金」,前者用於獎勵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中特別優秀的學生,後者用於獎勵當年報考本市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緊缺專業,並被通過「百校重點建設工程」評估驗收合格的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錄取的應屆初中畢業生。2007年下半年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經費1.7億元,是上年的4.3倍,學生受益面擴大至100%,共計17.28萬人次。其中,外省市受益學生15056人次,西部受益學生2816人次。
〔完成「郊區勞動力職業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07年,上海市教委完成上海郊區勞動力職業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市政府實事項目。103所成人學校、8所中等職業學校及21所社會培訓機構共培訓66953人次,其中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為26455人,佔39.51%;獲得上崗、行業證書的人數為9709人,佔14.5%;獲得培訓合格證書的人數為29685人,佔44.33%;就業人數26417人,就業率63.97%。
〔構建學習型社會〕2007年,上海市教委貫徹《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意見》精神,頒發《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推進本市社區學院建設的指導意見》。青浦區和楊浦區被教育部確定為「第四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上海市的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已達10個。推進社區教育實驗項目工作,對基本完成實驗目標的68個項目進行材料預審和集中評審,認定12個上海市社區教育優秀推薦實驗項目和27個上海市社區教育推薦實驗項目。組織各區縣申報2007年社區教育實驗項目,共設立上海市社區教育實驗項目127個,其中招標(重點)項目30個,一般項目97個。召開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現場推進會,對相關社區教育實驗項目專題進行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會同全國成人教育協會舉辦「2007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會同市文明辦、市新聞出版局、市婦聯、市社聯、市作家協會和東方網,以「知識改變命運,學習造就人生」為主題,舉辦「上海市民詩歌創作比賽」、「上海家庭講故事接龍比賽」、東方講壇進書展等活動;舉辦「2007年上海老年教育藝術節戲劇匯演活動」等。
高等教育
〔加強高校建設與管理〕2007年,上海市教委編制《上海市高等學校設置「十一五」規劃》,並上報教育部。完成教育部下達部屬高校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的匯總及教委系統基本建設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等編報工作。與市政府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溝通協調落實「十一五」前期項目建設計劃。初步完成教育部下達的《普通高等學校建築規劃面積指標(92標準)》的修訂工作。完成《上海市普通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趨勢預測》等研究分析報告。推進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建設,重點抓好上海音樂學院校園擴建,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水產大學臨港新校區和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奉賢新校區建設,以及松江大學園區資源共享區建設。推進上海電力學院、上海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高校擴展建設項目。完成2007年上海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上海松江大學園區改造項目工程。嚴格規範院校設置,完成華東政法學院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升格更名為上海海關學院的申報設置工作。下發《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2007年度申辦高等職業學校、民辦高等專科層次的學校升格為本科學校和普通高校試辦獨立學院有關事項的通知》。受理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校轉型為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等設置申請,申請已獲市政府批准,並報教育部備案。
〔高校招生及畢業生就業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制定普通高校2007年招生總體方案,普通高校春季招生、「專升本」招生、「插班生」招生、「三校生」招生以及成人高校招生方案,做好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兩校「深化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和高職(高專)院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工作。完成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對普通高校辦學條件進行調研與分析,編制完成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開展2007年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工作。至年底,全市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7.25%。2007年,全市面向基層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數量約3.67萬人,其中參加「三支一扶」計劃424人,參加西部志願者計劃191人。批准大學生科技創業的項目237項,實際投資3000多萬元。推進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建立18家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教學實訓基地。開展「長三角」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區域合作。規範戶籍申請受理和審核的工作程序和制度。至11月20日,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總人數為5萬餘人。
〔做好幫困助學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貫徹落實國家新資助政策,建立健全上海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創新高校助學工作新模式。開闢「綠色通道」,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全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實現兩個「全覆蓋」,即學生群體全覆蓋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除公辦高校外,所有民辦高校和成人高校中招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計劃的學生全部納入資助政策體系,全年獲得各類獎、助學金學生6.2萬多人,約佔在校生人數16.5%。
〔努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2007年,上海市教委強化教學質量監控,指導和配合高校作好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對本年度7所被評高校開展評建工作檢查。開展教育高地檢查,審核2007年度高校新專業設置和調整,同意48個新申請專業進一步報請教育部核准。修改制定高等數學大綱,實施高等數學統一測試。開展全市醫學院校1162名五年級學生臨床醫學技能測試。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完成第二、三批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評選和公布工作,並新增一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至年底,全市高校共建有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組織第三屆高校教學名師獎評選,評選出市級教學名師獎50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6人。組織評選高校精品課程,評選出第五批市級高校精品課程100門,並推薦國家級精品課程47門。建設第三期市教委重點課程,開展上海市優秀教材評選活動,評出優秀教材250本。部署實施「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召開全市高校教學工作會議。召開全市高校部分學科的實驗教學、精品課程、教育高地等各種類型的教學研討會或現場交流會。實施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啟動1000項大學生創新活動項目。籌建新一屆考試委員會和考試命題組,研究修訂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考試大綱,研究統一編寫教材。推進上海「西南片」、「東北片」高校和松江大學園區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工作。
〔重點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2007年,上海市教委構建高校學科體系,啟動實施部屬高校上海市第二期重點學科建設工作,共評選出75個學科。啟動實施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第五期重點學科建設工作,58個學科列入建設範圍。組織上海市屬高校申報國家重點學科工作,對全市高校開展原國家重點學科考核評估、國家重點學科增補,以及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認定等專項工作。新增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華東政法大學4所單位,新增國家重點學科(二、三級學科)41個,另有27個學科入圍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組織完成市屬高校增補國家重點學科的申報工作以及市屬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深化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設工作。召開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的專題工作會議,組織E研究院建設的節點考核。上海高校共有12個E研究院實施建設。推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實施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專項計劃,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等10個基地被列為第一批上海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作為推薦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的培育基地。開展有上海特色的藝術類創新平臺建設,試點設立「周小燕藝術工作室」。組織與管理「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2010年上海教育現代化內涵指標體系研究」、「上海高校學科建設與結構調整的研究」等3個重大決策諮詢研究項目。開展上海市第九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第七屆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與先進個人評選工作。修訂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管理辦法。推進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啟動實施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計劃,研究制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管理辦法》。開展曙光計劃工作,2007年新評選曙光學者58人,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80人。組織地方高校進行2007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申報工作,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現代製劑技術」等3個工程中心被批准為2007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肝腎疾病病症」等2個實驗室被批准列入2007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另有6個實驗室分別被列為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深化高校產學研工作,完成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中國高校展區的組織工作。推進市屬高校校產改革改制與規範化建設工作,至年底,市屬高校基本進入資產公司的組建階段。
〔研究生教育〕2007年,上海市教委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實施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支持、資助有關研究生培養單位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設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專項資金用於資助各單位開展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能力培養。推進「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工作。召開上海市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推進會,組織第二批「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審批工作。加強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檢查,推進研究生培養過程檢查,重點檢查培養過程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碩士點建設情況、博士點建設質量等方面。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雙盲」評議工作。完成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省級初選暨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評選工作,評選80篇博士學位論文、48篇碩士學位論文為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並推薦60篇論文參加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
〔高職高專教育〕2007年,上海市教委推進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參與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高專院校建設工程,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3所高校成為「國家級示範性高職建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計劃」,遴選10餘所高校參加試點。召開上海市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指導委員會會議。完成對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等8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和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院校的複評工作。開展實訓中心和教學高地建設。推進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和民辦高校第三期建設工作,共有29個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和20所民辦院校的24個建設項目通過立項。規範管理審批、備案工作,完成2007年度教育部試點高校申請在本市設立現代遠程教育學習中心的審批工作,完成高職高專新專業、成人高等教育新專業備案工作。啟動高職雙師型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專業培訓,開展上海市高職院校網上教學質量監控平臺建設和上海市高職院校教學共享資源庫(含高職教育各類專業試題庫)建設工作,籌建上海市高職教育教學研究網絡化系統。
撰 稿 徐欽福
宣念蜀
沈勉榮
審 稿 沈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