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上海市教育

概況

[基本情況]

 2004年上海市各級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 
 學校數(所)教職工數(人)專任教師數(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培養機構(不計校數)(52)  
  1、普通高校(20)  
  2、科研機構(32)  
 (二)普通高等學校58 68279 28737
  1、本科院校30 61026 24856
  2、專科院校28 7102 3828
    其中:職業技術學院23 5527 3144
  3、其他機構(點)(不計校數)(3)151 53
    其中:獨立學院(2)151 53
 (三)成人高等學校22 3590 1766
 (四)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212 3202 832
二、中等教育1053 95120 61554
 (一)高中階段教育551 94906 27364
  1、高中383 76816 18093
    普通高中344 76222 17832
    成人高中39 594 261
  2、中等職業教育168 18090 9271
    普通中專82 11162 5273
    成人中專45 1393 642
    職業高中41 5232 3182
    技工學校   
    其他機構(教學點)(不計校數)(12)303 174
 (二)初中階段教育502 214 34190
  1、普通初中492  34067
  2、職業初中1 65 28
  3、成人初中9 149 95
三、初等教育658 51369 38111
 (一)普通小學658 51369 38111
 (二)成人小學   
    其中:掃盲班   
四、工讀學校13 632 370
五、特殊教育29 1597 978
六、學前教育1034 25962 15715
註:1、普通高中的教職工數中包含普通初中的教職工數。
        2、技工學校數據為2003年數據。
        3、「()」內數據均不計校數。

2004年上海市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畢業生數(人)招生數(人)在校生數(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134692533469437
           2737547717564
           107321985751873
   (二)普通本專科88645128682415701
           4643667964245164
           4220960718170537
   (三)成人本專科4909372183146983
           171713272263662
           319223946183321
   (四)其他各類高等學歷教育   
      1、在職人員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645518279
      2、網絡本專科生35221860445761
           35101409139311
           1245136450
      3、學歷文憑考試7358510516458
      4、自學考試   
      5、其他5561  
二、中等教育3649662813171106707
   (一)高中階段教育186177167299577110
      1、高中124284106474359754
          普通高中91017106474313811
          成人高中33267 45943
      2、中等職業教育6189360825217356
          普通中專3081038672140450
          成人中專7980383513270
          職業高中231031831863636
          技工學校   
   (二)初中階段教育178789114018529597
      1、普通初中168209113869522475
      2、職業初中412149703
      3、成人初中10168 6419
三、初等教育110830106510542898
   (一)普通小學110830106510542898
   (二)成人小學   
         其中:掃盲班   
四、工讀學校11379082838
五、特殊教育2404119310951
六、學前教育9062394213267903
註:特殊教育學生數中包括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的學生。下同。

2004年上海市各級各類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畢(結)業生數(人)註冊生數(人)
一、高等教育664222744458
   (一)研究生課程進修班54489134
   (二)自考助學班1013337428
   (三)普通預科生 244
   (四)進修及培訓648641697652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6226350570
              崗位證書培訓146096174885
二、中等職業教育1329455949103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184289154330
         崗位證書培訓347652273700
   (一)中等職業學校16945792548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3534923956
               崗位證書培訓7975944765
   (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1159998856555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148940130374
               崗位證書培訓267893228935

2004年上海市各級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學校數(所)畢業生數(人)招生數(人)在校生數(人)教職工數(人)專任教師數(人)
一、高等教育      
        (一)普通高等教育 7840245475389236332065
       1、普通高校157840234985284334822012
                           本科學生  16143813  
                           專科學生 78402188449030  
               2、獨立學院(2) 1049104915153
   (二)成人高校124524046414471
   (三)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212289882 2467493202832
二、中等教育機構      
   (一)高中階段教育9612839138984131142482793
        其中:普通高中8810908122803625138332552
              中等職業學校8193116185060415241
   (二)初中階段教育39114251278352289  
        其中:普通初中39114251278352289  
              職業初中      
        (三)職業技術培訓機構342465760 39906063362201
三、普通小學17313850632238012881079
四、幼兒園2258004122193241545662317
註:「()」內數據不計校數。

  [教育投入與支出]  2004年,全市教育部門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137.02億元。其中:市級財政撥款25.49億元;區縣財政撥款111.53億元,增長18.82%。

  2004年,全市教育部門教育經費總支出224.78億元。當年全市教育事業費支出193.58億元,完成當年財政撥款的141.28%。城市教育費附加支出21.86億元,農村教育費附加支出1.34億元,社會事業建設費支出2.08億元。

  2004年,全市小學生生均支出7426.24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1973.80元),比上年增加1276.7元,增長20.76%;初中生生均支出8285.87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2635.36元),比上年增加1589.99元,增長23.75%;高中生生均支出12025.4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4706.91元),比上年增加1116.3元,增長10.23%;職校生生均支出8326.99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3145.17元),比上年增加1478.21元,增長21.58%;地方高校生均支出16752.12元(其中生均公用經費7709.41元),比上年增加402.57元,增長2.46%。

  2004年,市教委部門預算批覆數24.81億元。委屬19所高校及中專、中學等平均增長14%左右。從城市附加宏觀調控部分安排1億元用於支持農村學校購置教育設備,安排1.6億元對崇明、南匯、金山、奉賢、普陀、楊浦等經濟困難區縣進行補助,安排7000萬元用於民工子女入學補助,安排1458萬元用於人口導入區公建配套學校開辦費補助,資助區縣完成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學10所、小學7所、幼兒園39所,安排5158萬元用於內地西藏班、新疆班、回民中學專項補助和支援雲南、西藏經費,安排9500萬元用於中等職業技術實訓基地重點項目建設。

  2004年,市教委通過教育專用稅費安排高校專項建設,幫助高校解決一些急迫問題,逐步改善高校的辦學條件。

  [教育工作會議]  7月12日~13日,上海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上海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到2010年上海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會議下發《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施教育綜合改革,率先基本實現上海教育現代化的若干問題》、《上海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若干意見》等文件。10月,市科教黨委、市教委制定下發《關於落實上海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實施計劃》(《十大行動計劃》),從基礎教育均衡化、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民辦教育促進行動、職業教育發展行動、產學研推進、高校教學改革深化、人才高地構建、政府職能規範、道德素質培養和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十個方面提出落實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行動措施,明確今後幾年上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工作方案。

  [德育工作]  制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及《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繼續進行《上海市青少年發展規劃》課題調研。重點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愛國情懷」為主題,以革命傳統教育、傳統美德、誠信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為內容的系列活動。以迎接上海解放55周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活動,以及全國「公民道德日」和「民族精神教育月」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

  制定《上海中小學德育工作評估指標》,探索思想道德教育新機制。開展中等職業學校的職業道德建設調研和道德教育論壇,抓住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環節,全方位推進學校道德教育。以道德實踐、環境保護、法制教育和素質訓練為主題,認真組織和安排學生假期實踐活動。繼續開展「小公民」道德「四進」(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公共場所)的教育活動,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籌備召開上海市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表彰學科育人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弘揚教師師德標兵,樹立班主任先進典型,展示青少年道德教育成果。

  [教育法制建設]  開展《上海市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上海市學前教育條例》、《上海市教育督導條例》和《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文字法〉辦法》等法規規章的立法調研工作。完成上海市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立法框架課題教育分課題研究,開展《上海市終身教育條例》立法專項的課題研究,制定貫徹實施《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辦法。開展上海市依法治校示範校的創建活動。

  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按照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上海市規範性文件制定和備案規定》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的精神和要求,認真開展各項工作。抓緊完成涉及行政許可的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繼續搞好教育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和「一門式」服務,實施行政許可項目的「告知承諾」制度和加強事後監管。成立公眾服務處,強化政府信息公開和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功能,制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完成《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目錄》的編制工作。

  [特殊教育、民族教育與對口支援]  制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免費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方案,在全市開展上海市示範性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作。在市教委、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全市特教教師的津貼標準。

  2004年,市教委和區縣教育部門為雲南對口地區援建希望學校2所,改建學校3所,捐贈教育經費84.8萬元,捐贈教學設備203臺,捐贈圖書資料6330冊,資助貧困中小學生1525名,接受幹部教師來滬培訓141人,派出155名教師赴雲南講學,為上述各支援項目投入資金總計1303.97萬元。接受雲南省「義教工程」項目縣中小學校長160人來滬掛職培訓。8月,19個區縣第四批100名支教教師分別赴雲南省對口縣19所中學任教。確定19個區縣與西藏日喀則地區5個縣建立教育對口幫扶關係,為對口縣「普九」工作提供幫助支持,暑期中通過白玉蘭遠程教育網對日喀則地區200名中小學校長實施遠程教育培訓,向日喀則地區教育局捐贈專項資金650萬元, 用於改善該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的裝備等。重點指導協調首屆內地新疆高中班的畢業報考工作,總結經驗,加強對西藏、新疆班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做好內地新疆班擴招工作,落實承擔擴招任務的中學相關設施建設方案。為支援新疆阿克蘇、重慶萬州五橋移民開發區和湖北宜昌夷陵地區的教育發展, 向這3個地區學校分別贈送100萬元的圖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繼續招收外省市學生。

  上海市和雲南省兩地對口高校開展多種形式校際合作交流。2004年,上海高校接受雲南對口高校教師132人、幹部86人來滬培訓,接受黨政幹部14人來滬掛職鍛鍊,派遣專家、教師77人赴雲南省對口高校講學,通過校際合作辦學為當地培養學生291人,投入教學科研項目合作資金289萬元。繼續為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緊缺教師, 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金融學院等5所高校承擔為該學院培養計算機、紡織機械、基礎護理、中小學教育和保險等專業教師培訓任務,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共派出5名專業教師到上述5所高校接受為期一個學期的專業進修。

  [體育、衛生、藝術、科普、安全教育]  2004年,上海成功承辦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本屆大運會共有33個代表團報名參加,運動員、領隊、教練和工作人員計5338人,是歷屆大運會中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上海代表團獲得49枚金牌、30枚銀牌、21枚銅牌,榮登金牌和獎牌總數的榜首。以1462.5分榮獲團體總分第二名。在全國高校「校長杯」評選中,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3所高校體育成績顯著,榜上有名。全市以369分榮獲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全市高校有5篇論文獲一等獎,25篇獲二等獎,42篇獲三等獎。經各兄弟省市代表團一致提名和大會評委會評選,上海代表團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

  2004年,召開上海創建健康校園工作會議,完成健康校園中期評估工作,學校食堂改建達標率為95.6%,啟動食堂從業人員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學知識培訓。開展預防愛滋病和學生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工作。

  組織參加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展上海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評選,舉辦第五屆上海市學生電影節和2004年上海學生戲劇節。

  制定並落實《上海市學校科普教育「十五」後三年滾動發展計劃》。舉辦百萬青少年爭創「明日科技之星」活動,評選出了25所智慧財產權示範學校和試點學校。

  根據教育部要求,制定專項行動方案,開展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學校周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完成在校大學生冬季徵兵工作,257名大學生光榮應徵入伍,是上年徵兵數的4倍。

  [校長與教師隊伍建設]  8月,為規範中小學校長依法辦學,提高學校辦學水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有關精神,制訂《上海市中小學校長守則》(試行)。為規範中小學教師職業要求,培育適應上海現代化教育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制訂《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守則》(試行)。年內,市教委舉辦區縣教育局長研修班,歷時4個月。7至8月,對全市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學校中層幹部等進行培訓。在上海市教師教育網開通600小時的網上校長論壇,18位專家引領全市中小學校長圍繞6個專題開展網上討論。年內,全市開展評優活動,評選出全國模範教師17人,全國優秀教師36人,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8人,上海市育才獎290人,上海市園丁獎982人,並在教師節期間召開大會予以表彰。

  2004年,全市中學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權全部下放給區縣,並調整普教系統教師職務結構比例和教師職務崗位的設置,其中小學、幼兒園,高級職務比例由原來的1.5%提高到10~15%,初中教師的高級職務比例提高為15~20%。中學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權下放後,有利於引導教師向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流動。

  [招生與就業制度改革]  制訂和完善中等學校招生和高校招生改革方案。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收新生13.06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幅8.6%;其中:本科招生6.99萬人,比上年增加0.82萬人,增幅13.3%;高職(專科)招生5.86萬人,比上年增加0.21萬人,增幅3.6%。本、專科比例為1:0.87,較上年相比,本科招生比例有所提高,上年為1:0.95。本科階段上海生源招生人數比上年增加0.82萬人,增幅13.3%;其中部屬高校增加0.04萬人,增幅1.5%,市屬本科院校增加0.78萬人,增幅21.6%。3所升格為本科學院的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以及2所新建立的獨立設置二級學院共5所本科學院開始招收本科新生。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加強與各方面的協調配合,著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支持體系。2004年上海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10萬人,比上年增長23%,其中研究生增加48%,本科生增加13%,專科生增加12%,高職生增加41%。截至10月,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3.4%,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為97.15%,本科生為94.92%,專科生為89.47%,高職生為90.64%,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長三角」地區教育合作]  2004年,上海與江蘇、浙江兩省籤署「長三角」地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合作協議,建立定期召開「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職成教處長聯席會議機制。

  [教育國際交流]  教育開放、教育合作進一步加快。合作辦學穩健、規範、有序發展,至8月,共有23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獲得上海市合作辦學許可證。合作辦學的重心和熱點正呈現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由非學歷教育向學歷教育轉化趨勢,合作的外國教育機構層次明顯提高。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比例首次超過非學歷教育項目,總數達53%。全市留學生數量繼續增長,2004年留學生人數比上年增加62%,達到2.2萬人,佔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年內,承辦多項高層次國際學術交流會議。5月,市教育委員會和市教育學會、市高等教育學會、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聯合舉辦第一屆上海教育論壇,國內外教育專家、學者共150人參加論壇,17名主題發言專家,有9人來自境外。論壇以「現代化發展:城市與教育」為主題,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就現代化、城市以及教育三者之間關係進行廣泛討論。

  至11月,共有26個國家、地區和組織的84批次490人次來訪,其中,國家教育部副部級以上團組10批。7月,作為「中法文化年」內容之一,市教委組團171人參加由市政府主辦的「巴黎上海周」活動,其中教師、幹部56人(含4名法籍教師),學生115人(含1名法國留學生),年齡最小的是一位7歲的抽象剪紙小學生。組織上海市中學生「迎世博―上海與國際友好城市」徵文活動,共收到各區縣教育局及個人寄送來的稿件420餘份,經過評選委員會專家評審,共評出了5名優秀獎、30名鼓勵獎。

  [教育審計]  2004年,修訂下發《上海市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實施辦法》。開展培訓,全市內審幹部467人領取了首批內部審計資格證書。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對多個下屬單位實施18項教育系統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對第十八屆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和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進行專項審計。

  [語言文字工作]  3月,教育部、國家語委評估組對上海語言文字工作進行了綜合評估,認定上海現階段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規定,並向上海頒發了「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範達標城市」的銅牌,同時以迎接此次評估為契機,制定2010年以前全市語言文字工作的目標、措施和步驟,督促各區縣成立語言文字監測站,2004年已有17個區縣成立監測站。9月12日~18日,市語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人事局、市文廣影視局、團市委、市文明辦以及市世博局等單位在全市開展第七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加強本市公共場所英文譯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見》,加強公共場所英文譯名使用監督管理,成立中文名稱英譯專家委員會。

基礎教育

  [幼兒教育]  2004年,上海市啟動0~3歲嬰幼兒啟蒙教育工程,在總結推廣「0~3歲嬰幼兒早期關心與發展」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全市0~3歲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上海市教委、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市編委、市計生委、市婦聯聯合頒發了《關於推進0~3歲散居兒童早期教養工作的意見》。0~3歲嬰幼兒啟蒙教育工程的工作重點是:構建區縣政府領導下,依託街道、鄉鎮、衛生部門、婦聯、人口計生委等方面多方參與、各司其職的早期教養指導管理網絡;探索符合區域特點,品種多樣自主選擇的科學育兒指導形式;研究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教養結合、親子互動的指導內容;建立以社區為依託,以學前教育機構為中心,向家庭輻射的教育服務運行機制,推進對0~3歲兒童的家長和看護人員的早期教養指導。2004年,全市有半數的區縣的科學育兒指導率達到70%以上。

  上海市教委會同上海市教育技術裝備部共同編制完成了《上海市幼兒園裝備規範》。針對學前教育機構辦學類型多元化、課程方案多樣化的發展實際,《上海市幼兒園裝備規範》對幼兒園設施設備、玩教具的配置選購在安全、教育和科學性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規範。

  11月27日,上海市召開「多元視角下的教育創新」 學前教育年會。年會共設20多個會場90多個場次,300多位園長、教師上臺交流,2700多名學前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會議內容有對多種教育理論的研究實踐,多元教育價值下教育行為改變的研究,教研、科研、管理、學術人員對學前教育多角度的改革探索等,展示了全市學前教育改革的成果。

  [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收費辦法出臺]  上海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一費制」收費辦法。從秋季新學年開始,全市公辦初中、小學(含義務階段的特殊教育)一次性統一向學生收取的費用被限定在雜費、課本和作業本費兩項。上海市按照總量控制、政府核定、事先公示、一次收取、規範使用的管理原則實施「一費制」收費辦法。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根據相關規定酌情減免「一費制」中的雜費,並資助其課本和作業本費。在公辦學校就讀的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收費與本市學生相同。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轉制學校、民辦學校書簿費、代辦費的收取,應參照「一費制」辦法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上海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以下簡稱「減負」 )。 (1)明確區縣政府主要領導和校長是區縣和學校「減負」的第一責任人,加強對「減負」的管理和督查,不得把升學率作為對學校辦學水平進行評價和獎懲的標準。 (2)市教育部門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編寫與審定教科書,全面修訂教材,堅決刪減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學校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課程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合理安排作業量。 (3)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減負」列入教師考核範圍,並作為晉升、獎懲、受聘任教的依據。 (4)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實行免試就近入學,並予以公示,並將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減負」的有關規定列入《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 (5)改革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逐步擴大初中優秀畢業生推薦入學的比例。高校招生探索「綜合評價、多元選擇、自主招生」模式。改革招生考試內容,突出學能考試,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命題,不得出偏題、怪題和難題。 (6)全社會共同關心和重視「減負」工作。公共文化設施和教育基地向學生開放,社區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新聞媒體加強輿論引導和監督,出版單位不得出售或轉讓書號、刊號、版號等出版教輔材料。教育督導部門把「減負」納入督導評估範圍,並將督查和整改結果向社會公布。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上海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為:實現區域內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基本均衡;區域之間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均衡;小學、初中、高中學段之間發展的基本均衡。措施是:(1)義務教育納入區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結合「十一五」規劃制訂,規劃好新一輪教育結構和設點布局,實施2004年頒發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落實公建配套教學設施建設。(2)全市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分別調整為320元和400元,義務教育辦學經費全額納入預算。建立市財政對財政相對困難區縣實行義務教育最低生均經費保障的轉移支付機制,區縣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實行免費義務教育。(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校長和教師培訓力度,實施「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落實《上海市實施〈教師法〉辦法》中關於邊遠農村學校教師職務工資向上浮動一個檔次的規定,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津貼補貼制度。(4)逐步建立教師以及校長交流輪換制度,使轄區內師資水平大致均衡。(5)加大市區與郊區掛鈎結對力度,市區選派優秀教師到郊區支教、講學,遠郊區選派校長、骨幹教師到市區中小學掛職鍛鍊和跟崗培訓等。(6)實施「加強初中建設工程」,促進初中學校內涵發展,提高初中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學校實行清理、登記]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教委等7個部門制訂的《本市關於切實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就讀為主」的原則。同時,上海市教委在對現有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學校現狀進行多次調查的基礎上,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以接收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為主學校管理工作的意見》,對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學校的清理、登記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並多次召開區縣教育局分管局長會議,統一思想。據統計,全市現有民工子女學校357所,比上年減少55所;民工子女學校在校學生21.09萬人,比上年增加7277人。2004年在全日制學校借讀的非上海市戶籍學生有15.35萬人,其中大部分為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比上年增加3.05萬人。許多區縣利用村校、成人教育學校等校舍舉辦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學校,並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學校配備了電腦、圖書、課桌椅及改造食堂、廁所等。

  [小學起始年級實行二期課改新課程新教材]  在總結一期課改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近5年的試驗和試點,2004年上海市二期課改進入全面推廣階段,5月份召開了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全面推進二期課改工作會議。秋季,全市小學起始年級全面實行二期課改的新課程和新教材,市級示範性幼兒園和一級幼兒園也實施新課程。市教委在年內完成《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及《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的修訂工作;著力做好培訓工作,嚴格按照「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利用暑假分別對全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各級教研員、校長和教師進行了培訓。

  [試行《上海市中小學學生成長記錄冊》]  從2004學年起,《上海市中小學學生成長記錄冊(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取代《學生成績手冊》和《學生評價手冊》,在全市中小學推行。這標誌著對學生評價的內容和方式將更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從單一的學業評價轉為對素質的綜合評價,從單一的班主任評語轉向學生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建立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試行應屆優秀初中畢業生免試推薦入學]  2004年,上海市中等學校高中階段招生工作實施「優秀初中畢業生」(以下簡稱「優秀生」)推薦免試進入市和區縣重點高中和中職校國家級示範專業就讀制度。其主要做法:一是由市教委將「優秀生」招生計劃,按生均比例切塊下達到各區縣;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區內各初中學校的畢業生人數和辦學評估情況下達「優秀生」推薦名額至各個初中學校。二是各初中學校根據學生在校綜合素質評價,經師生民主評議、領導集體審核、徵詢學生本人意願、校內張榜公示優秀生名單等程序後,推薦產生「優秀生」,並由校長籤署推薦意見,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定和上網公布。三是經學校推薦的「優秀生」可根據公布的「優秀生」招生計劃(招生學校和招生人數),自主填報志願。四是招生學校依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和初中校長推薦意見,由學校招生領導小組集體討論,免試擇優錄取。招生學校錄取的「優秀生」名單,須經校長籤字後上網公示並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教學設施改善與寄宿制高中建設]  2004年,市政府把「改善355所郊區初中、小學教學設施,均衡城鄉義務教育水平」列為市政府實事。經市、區縣和學校共同努力,全市實際改善10個郊區423所學校教學設施,超額完成68所,總投資1.8億元。

  2002年,上海市委市府決定,由市財政增撥3億元,支持市郊財政經費比較困難的南匯、金山、奉賢和崇明4個區縣新建4所現代化寄宿制高中。經過市區縣兩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南匯、金山、奉賢和崇明新建的4所現代化寄宿制高中建成並投入使用。

  [28所創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學校進行公示]  11月26日始,上海市教委在上海教育網站對28所上海市創建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學校進行公示。上海市從1999年4月啟動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建設,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49所學校通過了創建實驗性示範性高中規劃的評審和規劃實施的中期檢查,已完成39所學校創建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建設規劃的總結性評審,其中28所上海市創建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學校進行公示,接受市民評議。為進一步推進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建設,市教委在年內製訂和頒布《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管理辦法》,明確了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任務。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基本完成]  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勞動保障局從2001年3月起組織實施「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在全面建成10所現代化標誌性中等職業學校之後,首批75所學校已通過驗收評估,2004年基本完成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工程。4月召開了上海市百所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總結大會,歷時三年的百校重點建設工程基本竣工。據市教育評估院對已完成評估驗收的75所學校的2001年和2003年的對比反映,佔地面積由372公頃增加到411公頃,新增佔地面積近39公頃,校均佔地5公頃;建築面積230多萬平方米,增加到275萬平方米,淨增45萬平方米,校均3萬平方米;百校重點建設工程共投入經費14.2億元,其中市投入1.6億元、主管單位投入7.4億元、學校自籌5.2億元,分別佔11%、52%、37%。

  [中等職業學校完成百個重點專業建設]  2004年,經市教育評估院組織專家評估、市教委認定,又有19個專業被認定為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本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在「十五」期間建設「60個示範性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形成職業教育品牌,帶動全市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已完成。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百個重點專業的建設工作歷時六年,共有 8個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首批示範專業,92個專業被認定為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專業。

  [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實訓中心建設]  2004年,上海市教委制定並印發《關於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實訓中心建設的實施辦法》,決定從2004年起到2007年,全面實現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專業基礎課實驗室達標,在此基礎上共建設50個公共實訓中心,並明確上海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由所在職業學校建設和管理,承擔所在學校學生的實訓,面向社會開展職業資格鑑定,實行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服務於在職人員培訓,職教師資培訓、就業、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構成基本覆蓋城鄉、布局結構合理、裝備水平先進的社會化開放性的技能培訓、鑑定基地的格局。

  [擴大外省市招生數]  全市共有33所中等職業學校(指普通中專、職業高中)對外省市招生,主要招收江蘇、浙江、江西、陝西、雲南等省市在內的27個省市,共錄取2940人,實際報到人數2750人,計劃完成率為95%,比去年增招890人。上海市為兄弟省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培養合格的各類專業人才,結合就業市場、企業對中職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兩地合作辦學、聯合招生、委託培養。在辦學形式上,上海市與陝西、雲南、江西、浙江、江蘇省採用「1+2」或「1+3」等分段學習的模式,即新生在當地中職學校學習1年,主要完成文化和部分專業基礎課後,再到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繼續接受專業教育和技能訓練2至3年,合作辦學人數佔總數47%。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上海市根據專業大類建設了10多個專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包括:計算機技術、醫療衛生、建築、機電技術、數控技術、旅遊、汽車運用維修、交通運輸、財經、商業等大類。2004年這些基地共開辦班次80-100個,培訓教師總量達3000名左右。在上海130多所中職學校中共有專任教師8555人。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已達42%。

  [郊區成人教育]  2004年,上海制定《上海市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組織鄉鎮成人學校積極參與各部門提出的「燎原計劃」、「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家家富工程」等實事項目,有30萬人次參加了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已有80%的成人學校可利用衛星遠程教育網絡系統開展教育培訓活動,豐富了培訓內容,提高了培訓層次和效益。

  [老年教育]  落實「興辦10所,改善80所」老年學校等市政府實事項目。市教委與市民政局擬定實事項目的標準、實施辦法,並會同區縣完成實事項目103個。2004年具有獨立校舍的老年學校校舍面積從22790平方米增加到41401平方米,增長81.7%;共用校舍的面積從26182平方米增加到50993平方米,增長94.8%;老年學校專用教室(計算機房、鋼琴房、畫室等)從207間增加到534間,增長158%;班級數從1232個增加到2041個,增長65.7%;學員數從49478人增加到104652人,增長111%;103個項目共投入經費10440萬元。市政治文明辦公室和市教委的調查表明,全市社區學校、老年學校已覆蓋全部街道。由市遠程教育集團承擔「空中老年大學」課程的開發、攝製等任務。落實區縣老年教育經費,明確區縣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區老年人口對老年教育發展需求,逐年增加老年教育經費。自2004年起,將老年教育事業情況納入上海教育統計序列。成立老年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市老齡委、市教委承辦了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第22次年會,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位代表出席會議。

高等教育

  [高校布局結構調整]  2004年,繼續實施高校「2+2+X」布局結構調整,至10月,在滬部委屬和市屬高校校園佔地面積由調整前的1107公頃,調整擴大至2513公頃;校舍面積由調整前的742萬平方米,調整擴大至1308萬平方米。上海大學等4所學校已經規劃並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復旦大學等8所學校已經完成規劃正在建設過程中,華東理工大學等4所學校已經完成規劃。全市大學的布局規劃基本完成。經市政府批准,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金融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商學院、上海電機學院等本科學院先後成立,上海高校專業學科布局已與「四個中心」建設和2010年世界博覽會召開等進一步協調。

  高校學科結構趨向與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協調。在市政府指導下,按照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和與城市現代化目標相匹配和協調的要求,分類規劃,分層指導,科學布局,協調發展。實施以世界一流學科為主要內容的「珠峰計劃」,以建設新興交叉學科、特色學科和品牌學科為基本內容的「奔騰計劃」,重點建設一批通信、藥學、計算機軟體、IC晶片設計等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新興的交叉學科。完成對「重中之重」學科的建設評估工作,完成新一輪高校重點學科規劃綱要。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和高校學科框架的重塑使上海市的研究型和教學型高校結構比例趨向平衡,各大門類學科梯次趨向協調科學。

  [教育教學改革]  2004年,制定《上海市教委關於實施高校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工程的若干意見》,指導和推進高校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推進高校教材建設,繼續開展和實行高校優秀教材評選、精品課程建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專業評估檢查等,實施教育部「教學質量工程」。5月,市教委組織2003年度優秀教材評選,共評選出上海高校優秀教材199本,產生出一大批具有改革特色的新教材。在33所高校開展1600餘門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基礎上,評出市級精品課程106門。經上海市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共評出市級教學成果獎403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20項,二等獎129項,三等獎151項。擇優向教育部推薦國家教學成果獎123項,其中國家級特等獎3項,國家級一等獎12項,國家級二等獎108項。

  [助學貸款]  2004年10月,上海市學生貸款管理中心與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上海市分行舉行2005―2007年度上海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籤約儀式,20所民辦高校和18所行業舉辦的高職院校的學生與公辦高校大學生同樣享受國家助學貸款,在全國率先實現助學貸款的全覆蓋。現代化的助學貸款管理體系初步形成。至11月,全市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總數為454814人(含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下學生(貧困生)73367人,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280元以下學生(特困生)35445人,分別佔在校生總數的16.13%和7.79%。各高校設立幫困獎學金總額為3235.5萬元,受益學生20664人,其中國家獎學金1072.2萬元,受益學生2410人。推進國家助學貸款新制度,從秋季開始全市63所地方高校(包括38所民辦、行業辦高職院校和2所地處上海的部隊院校)全部確定了國家助學貸款經辦銀行,並落實貸款貼息和風險保證金資金。9月15日市教委學生貸款管理中心與國家助學貸款經辦銀行順利籤約,至11月已有76%的學校與經辦銀行籤定銀校合作協議。全年共有31794名貧困生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總計發放26409.79萬元,其中,部委高校14299人,貸款金額10894.58萬元;市屬高校14892人,貸款金額13665萬元;民辦及行業辦高職院校2603人,貸款金額1849.24萬元。各高校積極開拓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全年校內勤工助學補貼總計達6068.92萬元,85102名學生獲益。全市高校總計減免學雜費2178.56萬元,受益學生7455人。全市高校全年共發放臨時困難補助1010.87萬元,29569名學生受益。高校接受社會幫困資助資金1933.47萬元,14640名學生受助。

  [高校產學研結合]  2004年,上海教育繼續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促進產學研聯盟的形成,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推進科教結合,校企合作。11月在上海工業博覽會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6所高校聯合開設生物與醫藥、電子與信息、環保與新能源、先進位造與新材料四大專業展區,參展項目316項,290多項(佔91.8%)為首次參展項目,基本反映了上海高校的學科水平和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的新成效。以技術服務、產品交易、股權轉讓等形式達成交易金額總計為16286.3萬元,是去年交易成交額的2.2倍;不少高校還加強招商,與長三角一些地區廠商籤訂合作協議。高校科技專利成果喜人,1~10月,高校專利申請量達1770項,是上年申請量的97%。市教委推薦申報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參評項目共21項,有10項專利獲獎,其中一等獎3項,佔全市獲獎總數的60%,二等獎3項,佔獲獎總數的30%,三等獎2項,佔獲獎總數的12.5%;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獎2項,佔全市獲獎總數的6.7%。

  [研究生教育]  改革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制度,制訂完善上海市研究生綜合教育改革方案,健全研究生培養彈性學制、中期考核制和淘汰制,探索多樣化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開展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創建和試點工作。9月,上海交通大學與寶鋼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啟動。10月,7所高校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研究生聯合培養研討會。12月,上海交大與上海電氣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及6所高校與上海電氣聯合培養研究生兩個協議分別籤訂。運用多種手段對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監控,創新評議方法,堅持開展研究生學位論文「雙盲」評議工作,開展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評選工作,全市共有42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或提名獎。

  [知識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圍繞上海城市創新體系建設目標,市教委完成知識創新體系規劃綱要,提出「高校知識創新體系建設工程」,即「一二五發展計劃」。「一」:即指知識創新體系建設;「二」:是發展科技創新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五」:包括新一輪重點學科建設計劃,E-研究院建設計劃,產學研合作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計劃,上海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科技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撰稿  徐欽福  宣念蜀  楊友慶
審稿  張偉江                

相關焦點

  •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4月,部分IT企業捐贈總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職業教育軟體,全部分送給300所教育軟體應用試點的職業學校,並對有關教師和技術人員進行了教育軟體的應用培訓。5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組織專家,著手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站的籌備工作。
  • 教育督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兩次會議的精神,不斷強化政府行為,認真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兩免一補」扶持力度,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兩基」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 河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高校加快教育網站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全省有54所高校建立了教育網站,比上年增加19家。所有網站均提供了www.ftp、E-Mail、視頻點播等基本的網絡服務,全省有42所高校建設教務、科研、學生、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資料庫,購置或開發了基於網絡的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等大型資料庫。全省高校多媒體教室達540個,可同時供6.5萬名大學生上課。
  • 湖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05年1月23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湖南省中小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並於4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湖南省教育督導條例》已正式列入省人大常委會議案;《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也經省政府法制辦調研與修改,並召開了省直有關部門協調會。
  • 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又增三語種版本
    為進一步深化我國與越來越多非英語國家的教育合作與交流,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推出了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三個語種版本,即日起上線試運行。至此,加上去年上線的德語、日語、俄語版本,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已形成以英文版為主、6個語種為輔的外文網站群。
  • 雲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全省教育經費總支出126.87億元,比2001年增長12.07%,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94.51億元,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支出7.93億元,學雜費支出11.23億元,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支出1.34億元,社會捐集資辦學經費支出1.85億元。
  • 貴州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經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同意,2001年6月,榕江民族師範學校由黔東南州政府移交榕江縣政府改辦縣級民族高中;12月天柱民族師範學校由黔東南州政府移交天柱縣人民政府改辦縣級民族高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通知》,對全省各地(州、市)各部門提出了學習宣傳和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工作要求。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與普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機構幾經調整,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教育部主管國家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國家語委併入教育部,對外保留牌子」。教育部內設兩個職能司局負責語言文字工作,國家語委委員、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議制度發揮議事協調和諮詢作用。
  • 四川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日元貸款高校人才項目正式啟動,義大利政府「職業教育項目」經國家正式批覆立項並開始實施,英國政府與世界銀行「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有望通過外方最後評估,上述三個項目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9115萬美元。此外,積極爭取的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貸款和奧地利政府貸款也將於近期列入國家利用外資的總體計劃。「銀校合作」取得新進展,全省省屬高校國內銀行貸款額達20億元。
  • 教育收費政策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學校的收費項目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制定,或者由各地的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任何部門或單位都無權自行制定學校的收費項目。  制定和調整學校收費標準的權限在省級人民政府,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意見,同級價格部門會同財政部門進行審核,三個部門共同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由教育部門執行。
  • 浙江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利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更要注重學生在現代信息環境良莠不齊狀況下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意識。「浙江教育網站」已初具規模,實現了信息發布、查詢、資源瀏覽等功能。一年來網站的點擊人次超過20萬。已有9個市和53個縣(市、區)建立了城域教育網絡或開設教育網站。
  • 廣東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其中:(1)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176.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投入23.61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城市教育費附加投入10.25億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教育附加投入12.95億元,比上年增長26%。(3)企業辦學經費投入5.1億元,比上年增長24%。(4)校辦企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2.99億元,比上年減少2%。
  • 青海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認真研究實現「兩基」地區存在的突出困難,加強「兩基」複查,鞏固「兩基」成果;深入開展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調研,加強薄弱中小學改造建設;核定農牧區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收費管理辦法,並著手研究稅費改革後如何保證農牧區義務教育的投入,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積極穩妥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擴大課改試點範圍。
  • 海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4.78億元(含預算內教育經費10.73億元,各級政府稅收用於教育的稅費1.12億元,企業辦學經費2.26億元以及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0.66億元),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0.71億元,社會捐集資辦學經費0.74億元,事業收入5.29億元(含學雜費3.68億元),其他收入0.936億元。
  • 河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同時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河北省教育網,正在建立集教師信息查詢、國內外教育信息服務、教育教學改革動態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河北省教師教育網站。   [行風建設]  2002年初,省教育廳制訂了行風建設工作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加強思想作風建設,促進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強化服務意識等。
  • 電化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01年5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中期評估工作的意見》,決定從2001年到2003年分期分批對該項目進行中期評估。  [電教單位機構改革]  2001年4月12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電教單位機構改革的意見》,決定撤銷電教辦,中央電大與中央電教館、中國教育電視臺各自作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開展工作。
  • 甘肅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教育審計〕嚴格執行教育部關於加強教育審計工作的規定,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的財務管理,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財經法紀以及教育部門的利益,切實加大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力度,全年共完成審計和審計調查項目1 523項(其中維修工程審計655項),審計資金總額48億元,查出違紀違規資金6 780萬元,通過審計已糾正違紀違規資金5 654萬元,促進增收節支
  • 福建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學習貫徹江澤民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  2000年2月,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發表後,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迅速布置學習、宣傳與貫徹工作。3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學習江澤民同志談話座談會,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深刻領會談話的精神實質,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及時幫助解決教育和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集中力量狠抓學校內部和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法行為。省教育廳黨組召開專題學習會,就學習貫徹江總書記的談話作了部署。
  • 語言文字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原國家語委主任柳斌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教科文衛、政府法制辦、教育廳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負責同志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立法的必要性、立法過程,並對該法的主要內容進行了闡述。
  • 遼寧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為把總書記談話精神切實落到實處,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問題,加強和改進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教育事業,努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