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基本情況〕
2005年湖南省各級各類學校校數、教職工、專任教師情況 學校數 (所) 教職工數(人) 專任教師(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培養機構(不計校數) (17) 1、普通高校 (12) 2、科研機構 (5) (二)普通高等學校 93 80766 45272 1、本科院校 26 48934 25416 2、專科院校 67 28659 17480 其中:職業技術學院 57 24347 14876 3、其他機構(點)(不計校數) (17) 3173 2376 其中:獨立學院 15 2756 2152 (三)成人高等學校 20 4257 2365 (四)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42 2104 987 二、中等教育 5476 345750 287879 (一)高中階段教育 1617 345543 94599 1、高中 817 305790 68637 普通高中 800 305413 68324 成人高中 17 377 313 2、中等職業教育 800 39753 25962 普通中專 63 7952 4801 成人中專 127 5134 3292 職業高中 475 26049 17501 技工學校 135 其他機構(教學點)(不計校數) 83 618 368 (二)初中階段教育 3859 207 193280 1、普通初中 3760 193125 2、職業初中 2 32 29 3、成人初中 97 175 126 三、初等教育 17304 261904 246310 (一)普通小學 17108 261560 246112 (二)成人小學 196 344 198 其中:掃盲班 46 101 100 四、工讀學校 1 37 24 五、特殊教育 53 1243 948 六、學前教育 4359 37864 19727 註:普通高中的教職工數中包含普通初中的教職工數。
2005年湖南省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畢業生數 (人) 招生數 (人) 在校生數 (人) 一、高等教育 (一)研究生 5243 11702 32676 博士 589 1663 5837 碩士 4654 10039 26839 (二)普通本專科 150981 250844 754859 本科 59752 106251 370507 專科 91229 144593 384352 (三)成人本專科 76417 84879 185306 本科 21364 23085 45180 專科 55053 61794 140126 (四)其他各類高等學歷教育 1、在職人員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3945 10133 2、網絡本專科生 46860 5414 37487 本科 39890 5414 33180 專科 6970 0 4307 3、學歷文憑考試 6982 7665 4、其他(電大註冊視聽生) 857 1949 二、中等教育 1826324 1696583 5122334 (一)高中階段教育 562612 883694 2136376 1、高中 347248 512714 1326918 普通高中 340207 512714 1318513 成人高中 7041 8405 2、中等職業教育 215364 370980 809458 普通中專 69499 97471 258770 成人中專 19627 28291 60119 職業高中 98785 192057 386679 技工學校 27453 53161 103890 (二)初中階段教育 1263712 812889 2985958 1、普通初中 1251757 812790 2972610 2、職業初中 85 99 358 3、成人初中 11870 12990 三、初等教育 831103 710905 4212375 (一)普通小學 815684 710905 4198314 (二)成人小學 15419 14061 其中:掃盲班 3166 2355 四、工讀學校 200 73 73 五、特殊教育 766 1200 9372 六、學前教育 355714 687422 821685 註:特殊教育學生數中包括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的學生。
2005年湖南省各級各類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畢(結)業生數(人) 註冊生數(人) 總 計 562397 387917 一、高等教育 194340 72252 (一)研究生課程進修班 1719 998 (二)自考助學班 16744 44913 (三)普通預科生 967 (四)進修及培訓 175877 25374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33277 12416 崗位證書培訓 92922 1404 二、中等教育 368057 315665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66651 52640 崗位證書培訓 60778 38573 (一)中等職業教育 142138 87279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48238 36910 崗位證書培訓 40378 18868 (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 225919 228386 其中:資格證書培訓 18413 15730 崗位證書培訓 20400 19705
2005年湖南省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 |||||||
學校數(所) | 畢業生數(人) | 招生數(人) | 在校生數(人) | 教職工數(人) | 專任教師(人) | 另有其他學生數(人) | |
一、民辦高等教育 | |||||||
(一)民辦高校 | 10 | 9216 | 20826 | 47134 | 4678 | 2524 | 4994 |
本科學生 | 1587 | 1587 | |||||
專科學生 | 9216 | 19239 | 45547 | ||||
(二)獨立學院(不計校數) | (15) | 886 | 18205 | 49386 | 2756 | 2152 | |
本科學生 | 886 | 18205 | 49386 | ||||
專科學生 | |||||||
(三)民辦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 42 | 2104 | 987 | 33413 | |||
二、民辦中等教育 | |||||||
(一)高中階段教育 | 410 | 76141 | 162351 | 336458 | 31722 | 22305 | |
1.民辦普通高中 | 169 | 28469 | 68796 | 156101 | 21440 | 16101 | |
2.民辦中等職業教育 | 241 | 47672 | 93555 | 180357 | 10282 | 6204 | 18272 |
(二)初中階段教育 | 206 | 69184 | 72806 | 234471 | |||
1.民辦普通初中 | 206 | 69184 | 72806 | 234471 | |||
2.民辦職業初中 | |||||||
三、民辦普通小學 | 180 | 15520 | 14077 | 87627 | 5093 | 3677 | |
四、民辦幼兒園 | 3399 | 83464 | 234686 | 314286 | 26328 | 13783 | |
另有:民辦培訓機構(不計校數) | (135) | 1806 | 1070 | 40394 | |||
註:1、「另有其他學生數」包括:學歷文憑考試學生、自考助學班學生、預科生、進修及培訓學生數; | |||||||
2、民辦普通高中的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中包含民辦普通初中的教職工和專任教師數; | |||||||
3、「()」內數據為不計校數。 |
〔學校體制改革和布局調整〕2005年,全省大中專學校體制改革和布局調整繼續穩步推進,取得了可喜成績。一是圓滿完成了長沙醫學院和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等2所民辦本科學校的申報和考證工作。2005年上半年,兩校都通過了國家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的評審,被教育部批准建校。二是爭取教育部批准了中南林學院改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三是進一步推進了湖南中醫學院、株洲工學院改辦大學的申報迎評工作,並已獲教育部專家組評議通過。四是組織與指導了湖南建材高專與湖大衡陽分校合併升本等幾所學校升本的申報準備工作。五是根據2010年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原則,有序開展了高職院校設置工作。2005年共有12所高等職業學校通過了教育備案。此外,湖南省政府批准新設置了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新籌建了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和湖南都市職業學院等2所民辦高職院校。
積極穩妥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到2005年,全省共有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學校分別為17108所、3760所和800所,與2004年相比,分別減少2507所、88所和27所。「十五」期間,通過布局調整工作,中小學教育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辦學效益得到了明顯提高,基本滿足了學生的入學需求。
〔師資隊伍建設〕中小學教師培養工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養工作的意見》,於9月經省政府辦公廳批發全省。《意見》針對師範專業的培養規模與教師需求失衡、師範專業的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師範專業的師範性日益削弱、師範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等問題,從規範教師教育辦學秩序、加強教師教育宏觀指導和管理、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教師教育專業、改革師範生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採取相應政策與措施,加強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工作。《意見》還決定從2006年起,在省本級教育經費預算中設立專項資金,每年面向全省招收一定數量的優秀初中畢業生,適當減免學雜費並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為全省農村特別是民族貧困縣(市)農村鄉鎮以下小學培養五年制大專層次的教師。享受該項目資助的學生必須履行協議規定,畢業後回協議縣市(區)鄉鎮以下小學服務5年以上。
培訓鄉鎮初中英語、計算機教師。針對湖南農村中小學英語、計算機教師缺乏和水平不高的狀況,在2004年籌集650萬經費為全省農村中心小學培訓近5000名英語和計算機教師的基礎上,又籌集350萬元經費組織45所高校為全省每個鄉鎮初中各培訓一名英語、計算機骨幹教師,共4774名。
加強高校高層次創造型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完成第三批12名特聘教師聘任工作,如期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五」期間聘任30名左右特聘教授到高校工作的目標。二是評選了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85人,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61名,對培養期滿的69名高校學科帶頭人和129名高校青年骨幹教師進行了驗收檢查。三是制訂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實施辦法(試行)》,對省屬高校選派的國內訪問學者省裡一次性資助3000元,該項目從2005年開始啟動。確定26所普通高校的39人為中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並已在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導師指導下開始研修。
制定農村教師職務評定優惠政策。為解決全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務比例偏低的矛盾,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我省職稱工作有關政策的通知》。《通知》規定:對鄉鎮及以下中小學教師取得中學二級職務6年以上、小學一級教師職務8年以上、截至2005年底在農村工作滿20年者,根據當地實際,適當追加中級崗位職數,使他們在3年內分期分批獲得參加中小學中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的機會。對尚沒有中學高級教師的農村中學,至少允許1名符合條件的教師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解決部分農村中學無高級教師的問題。
推薦評選中小學特級教師。為保證公平、公正,省教育廳制定了推薦評選工作細則,作出了傾斜第一線教師、傾斜農村的決定。教研人員類不超過推薦評選總數的10%,中學校長類不超過中學層次推薦評選總數的10%,小學、幼兒園校長(園長)類應不超過小學、幼兒園層次推薦評選總數的30%,同時保證小學、幼兒園評選對象數量不低於推薦評選總數的1/3。為確保特級教師的評選質量,採取專家評審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省教育廳組織了7個特級教師考核專家小組,在513名參評對象中評審出321名特級教師,其中80%以上是第一線中小學教師。
〔教育科研〕2005年,全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立項和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補充立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3項,至此,全省「十五」期間在國家和教育部立項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總數達128項,居全國各省市前列;省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有115項通過鑑定結題。全省教研教改活動產生了新的影響,成功地承辦了有400多人參加的全國校本教研實驗基地開放研討活動,成功地組織了有200多所學校參加的全省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育創新學術研討會,並切實加強了基礎教育新課程培訓。圓滿完成了2005年全省高校畢業生電子註冊數據審核整理。啟動了湖南省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和全國信息化工程師崗位技能證書認證考試。開展了農村教育工作調研,2005年4月26~27日,在嶽陽召開會議,對他們的「學校聯辦的分散論點,統一管理,教師送教」的鄉村辦學新模式進行了研討。教材開發取得了新的進展,開發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品位和湖南特色的精品教材,新課標教材《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在全國22個省市廣泛使用,受到普遍歡迎;成人教育統編教材共5科11本,填補了全國高校沒有成人教育特色的統編教材的空白。史志研究樹立了新的品牌,掛靠省教科院的省教育廳史志辦被評為全國史志工作先進單位。省教科院院刊《當代教育論壇》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核心教育期刊。
〔治理教育亂收費〕2005年,湖南省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繼續堅持標本兼治、「治」「理」結合,治理工作形勢良好。一是明確責任,理順關係。二是調整收費政策。督促完善了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收費辦法。三是收費公示。以中小學和高校為重點,採取多種形式,收費公示。四是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紀違規案件。同時,各地對「保工資、保運轉、保安全」的「三保機制」和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農村貧困學生救助等工作,都加強了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五是開展教育收費示範縣和示範學校創建活動。具體安排是:2005年春季開學到2006年7月,為各地、各學校創建階段,2006年8月到10月,為市州自評階段,各市州接受縣市區和學校的申報並組織初評,2006年11月到12月,為省檢查、驗收、表彰階段。
為加強對全省中小學生自主選用教輔資料的指導和服務,省教育廳於2005年11月中旬,組織近200名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對供全省2006年秋季中小學生使用的教輔資料進行了封閉式審查。此次審查,受理了省內外14家單位送審的617冊教輔資料,審查通過485冊。
〔教育法制建設〕地方教育立法步伐加快。2005年1月23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湖南省中小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並於4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湖南省教育督導條例》已正式列入省人大常委會議案;《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也經省政府法制辦調研與修改,並召開了省直有關部門協調會。
教育行政執法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一是清理和規範了由省教育廳負責的行政許可事項,並制定了《湖南省教育廳行政許可程序規範》和《湖南省教育廳施行行政許可責任追究規定》;二是啟動了行政執法質量年度考評;三是啟動了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要求由省教育廳發布的規範性文件必須嚴格按照要求向省政府法制辦報備;四是制定了《湖南省教育行政執法監督制度》等一系列程序制度,並對有關的教育執法文書樣式進行了統一和完善,規範了教育行政執法行為。
創建依法治校示範校工作取得成效。確定了第一批「湖南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名單,並制定了《湖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評選與管理辦法》和《湖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評估標準(試行)》。
〔教育信息化建設〕2005年對教育廳機關區域網進行了全面升級,實現了內外網物理隔離,提高網絡安全等級。同時更新廳機關辦公用計算機,完成了辦公作業系統軟體正版化。全省有113個教育單位與省教育廳教育行政辦公系統聯網,其中市州教育局14個,高等學校83所,廳委直屬單位9個。
2005年對湖南教育網(www.Hnedu.cn)進行了改版和系統升級開發,與200多個網站實行互聯。高考期間,最高日點擊率達200萬人次,初步形成全省教育一刊、一臺、一站的媒體格局。
規範教育網站的建設和管理,開展了教育網站前置審核工作。制訂了《湖南省網際網路教育信息服務前置審核辦法(試行)》,對全省非經營性教育網站進行集中清理,已經通過前置審核的教育網站達650個。
〔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2005年全省申報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數達382人,其中錄取178人,比2004年增加19人。錄取人數和錄取比例連續4年在全國60多個省部級申報單位中名列前茅。經過幾年的努力,建立了比較可靠的引進國外智力渠道,2005年聘請了60名高素質的外籍教師分派到全省各地32所示範性中學任教,促進了這些學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此外,選送了59名教師和管理人員赴美國、日本、加拿大培訓。進一步加強政府間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與美國、俄羅斯、英國、西班牙、加拿大等國家發展了新的交流與合作關係,開闢了更多的合作領域。與新加坡教育部合作的「初三項目」、「高二項目」進展順利並有所擴大。
進一步加強涉外教育項目的指導與監管工作。會同省公安廳對全省8家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進行了年檢,督促並協助處理了一批涉外投訴案件,維護了學生家長和外籍教師的權益。
〔語言文字工作〕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的部署和湖南省《關於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的通知》精神,省教育廳、省語委於2005年11月底、12月初組織評估團分別對郴州市、株洲市語言文字工作進行了評估。這是全省首次開展對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郴州市、株洲市均通過了評估,達到了國家新世紀初「普通話基本普及,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範」目標。
〔體育衛生藝術與國防教育〕2005年10月省教育廳制訂頒布了《湖南省中小學生命與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該指導綱要共分六個章節,二十二條,對中小學生命與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教育的目標、主要內容、途徑、方法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一是開展了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完成了20餘項指標,城鄉男女學生共320個年齡組的檢測任務,受檢學生近3萬人。二是對38所普通高校開展了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評估,13所高校達到優秀標準,21所高校達合格標準,另有4所高校被評為不合格。三是成功舉辦了湖南省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省大學生(第三屆)中學生(第一屆)軍用槍射擊錦標賽和湖南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
〔民辦教育〕2005年,全省民辦教育繼續發展與規範並重。省裡對湖南涉外經濟職業學院、湘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進行了年度檢查,各市州也分別對所屬範圍內的民辦學校進行了年度檢查。全省對民辦學校的年度檢查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為利於公辦高中的發展,省教育廳下發了共享公辦普通高中資源的民辦學校停止招生的通知,開展了全省宣傳民辦教育「雙十佳」和「好新聞」評選與表彰活動。2005年全省民辦教育機構達到4262個,比2004年新增1410個;民辦教育機構招生54.6萬人,比2004年增加15.8萬人,增長了40%;在校生達到112.2萬人,比上年增加29.9萬人,增長了36.3%。
基礎教育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2005年,湖南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在總結2004年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實施辦法,通過上下共同努力,總投入資金2個多億,建成模式一1846個,模式二6646個,模式三1233個,站點建設的覆蓋率由2004年的18%提高到55%。為加強運用,先後舉行了兩期省級骨幹技術培訓班;按照市縣分層培訓的要求,組織各地共培訓了6000名鄉村中小學管理技術人員。同時,為了提高遠程教育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站點使用效益,研製開發了遠程教育工程站點管理軟體,省政府組織召開了全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會議。
〔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2005年,省政府將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列為「為民辦8件實事」之一。為此,成立了由省政府主管領導任組長的危改工作領導小組。以省政府名義召開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會議,許雲昭副省長在會上與各市州長籤訂了責任狀,市州、縣也相應籤訂了責任狀,層層落實了責任。制訂印發了《中小學危房改造土地管理辦法》、《中小學危房改造資金管理辦法》、《2005年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進展情況月報制度》、《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臺帳式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將項目管理納入了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加強了籌資力度。2005年爭取中央危房改造專項資金9500萬元,省政府落實省級危改專項10700萬元。明確了地方籌資的七條渠道,全省共籌措資金8.6億元。出臺了工程優惠政策,要求各地建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綠色通道」,行政審批實行「一站式」辦公。各種行政事業收費大幅度減免,全年預計減免費用達到8000萬元。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結合的督促檢查機制。加大了宣傳力度,積極營造良好的氛圍,《為了給孩子一間安全的教室》、《用生命扛起如山的責任》等報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經省統計局評估認定,截至12月上旬,全省實際改造農村中小學校3341所,完成計劃的149%;改造危房面積268.1萬平方米,完成計劃的139%;實際新改擴建校舍265.4萬平方米,完成計劃的135%。
〔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省政府成立了以許雲昭副省長為組長,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為成員單位的「兩基」工作領導小組,各市州、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全省召開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會議。先後出臺了《湖南省「兩基」攻堅實施規劃》、《湖南省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實施意見》,並轉發了國家相關部委及國家「兩基」攻堅辦的有關文件,逐步建立起了校舍定期安全檢查、工程進度監測、信息反饋、工程目標考核以及專項審計等制度。2004~2005年,中央共批覆湖南省項目學校156所,項目總投資9397.5萬元(其中中央專款9000萬元,省以下投資397.5萬元),規劃建設面積18.24萬平方米。2005年已全部開工,已竣工130所,竣工率83.3%。兩年來,共新增學位20398個,新增容納寄宿生30943名。
〔「兩免一補」工作〕2005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工作步伐明顯加快。免費提供教科書的對象由2004年的國貧縣、省貧縣的家庭貧困學生擴大到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家庭貧困學生。免雜費的範圍由國貧縣家庭貧困學生擴大到含18個省貧縣在內的所有貧困縣的家庭貧困學生。省級助學專項經費由2004年的2500萬元增加到1.47億元。省政府成立「兩免一補」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免費教科書集中採購辦法,明確了家庭貧困學生的評定標準和規範工作程序,建立了公示制度。加強了宣傳力度,切實抓好了督查。據統計,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共有205萬人次免除了雜費,31.6萬人次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補助。全年「兩免一補」共投入3.56億元,實際為農民減輕負擔在4億元以上。
〔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湖南省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自2001年啟動,項目覆蓋益陽市、張家界市、懷化市和湘西自治州4個市(州),涉及15個縣(區),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0個,省扶貧開發重點縣5個,覆蓋人口600餘萬,佔全省總人口近十分之一。至2005年,「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共投入資金3.4億元(其中中央1.8億元,省級1.6億元)。新建、改擴建及裝備項目學校共569所,其中小學277所、初中292所。
〔農村稅費改革教育配套改革〕2005年,湖南召開了全省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下發了《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意見》。省政府確定益陽市為配套改革綜合試點地區,慈利縣為教育配套改革試點縣。省財政廳明確了新增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的25%用於教育。湖南省教育配套改革經驗《堅持「四個確保」,落實省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在國家教育部交流。
〔示範性高中建設〕2004年省重點高中更名為省示範性高中以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省示範性高中建設,在實現由「重點」向「示範」轉變的過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省示範性高中規模擴大。2005年全省新建省示範性高中11所,佔全省普通高中學校的16.5%。二是示範性高中建設的制度逐步完善。近年來,省教育廳先後下發了省示範性高中建設基本要求和評審認定辦法及管理辦法。三是省示範性高中建設的各項要求逐步落實。主要表現在創建思想比較端正,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得到重視,規範辦學行為得到加強。
〔共享公辦高中資源的民辦學校停止招生〕2005年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共享公辦普通高中資源的民辦學校停止初中招生的有關事項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公辦普通高中單獨舉辦或與其他機構或個人聯合舉辦的民辦學校,凡共享了公辦普通高中資源或者無形資產(包括校名、師資、品牌、管理等)的,從2006年開始,一律停止初中招生。已經實施初中高中剝離的學校,高中學校不能再招收初中生。《通知》強調公辦普通高中舉辦的民辦學校停止初中招生後,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統籌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和初中教師調整,拓展公辦初中資源,提供足夠的公辦初中學位以滿足人民群眾接受義務教育的需求。《通知》明確今後公辦普通高中利用非財政性經費舉辦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須從嚴控制,依法審批,且不得共享公辦高中資源,包括有形和無形資產。
〔教學改革〕為了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初中畢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結合湖南省實際,於2005年4月,研製頒發了湖南省《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初中畢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共24條,對改革的目標、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價、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及如何保障實施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在實施意見的指導下,全省17個首批課改實驗區按課改的理念、要求,積極、穩妥、順利地實施了初中畢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根據《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和《關於組織第一屆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的通知》,經各地申報審查,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評審,授予「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等11個項目為一等獎,授予「作文三換研究」等32個項目二等獎,授予「中學歷史發現式教學模式研究」等66個項目三等獎;對一等獎獎勵人民幣8500元,二等獎獎勵5000元,三等獎獎勵3000元。
〔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全省第一輪中小學教職工核編定崗分流工作始於2003年,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到2005年底已基本完成,全省134個縣級單位共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557926人,核減4.83%;學校在編制範圍內與教職工「雙向選擇」籤訂了聘用合同,實現教師隊伍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
2005年上半年,省教育廳和省委組織部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管理的若干意見》。各地在認真貫徹這個《意見》的過程中,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和當前校長隊伍建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別是湘西自治州在取消學校行政級別和校長行政職級、實施校長競聘上崗等方面探索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全州8個縣市和州直屬學校新聘校長411名,28名原任校長因民主測評不合格而落聘,有39名中青年教師經公開競聘走上了校長崗位。同時還實行了校長任期制、任期目標管理和任期年薪制或崗位津貼制度。
為進一步推動各地全面落實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切實做到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履行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檔案管理和考核獎懲等管理職能。2005年7月,省教育部門組織各市州圍繞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管理情況開展了專題自查。8月2~10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4個督查組對全省14個市州進行了專項督查,一方面進一步了解全省中小學教師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面對各地規範中小學教師管理起促進作用。
〔民族教育與教育援藏〕民族地區「普九」鞏固提高工作。一是調整優化中小學布局,整合教育資源。2005年,全省17個民族縣初中由2004年的256所減少到20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由2004年的112所增加到116所;小學由2004年的2817所減少到2634所;教學點由1358個減少到1145個。二是認真實施義務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據17個民族縣統計,2005年小學、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積比2004年分別增加0.38平方米、0.66平方米、0.05平方米。每100人擁有計算機臺數分別達到2.8臺、4.7臺、8.5臺。小學、初中圖書藏書量生均分別增加1.2冊和1.6冊。中小學危房面積減少18.4萬平方米。三是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確保民族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貧失學。四是從全省民族地區選派60名中學校長到長沙等9市的中學掛職學習。2005年17個民族縣「普九」鞏固提高取得可喜成果,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3%,分別比2004年提高0.35%和1.84%。小學輟學率0.82%,初中輟學率3.7%,分別比2004年下降0.4%和3.8%。
少數民族人才培養。一是經教育部批准,2005年新增湖南文理學院為預科招生學校,並將該校預科教育辦學任務交由吉首大學承擔。二是堅持預科招生主要面向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縣市區下達招生來源計劃。三是啟動面向湘西自治州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研究生招生計劃」,定向招收碩士研究生76名。
教育援藏工作。8月,由常德、株洲、衡陽、婁底4市選派的7名中學英語骨幹教師,組成第六批支援西藏山南地區教師進藏支教,為期2年。8月上旬,從西藏自治區高校招生錄取現場傳來消息,湖南省西藏班157名高中畢業生,135人被重點大學錄取,12人被一般本科院校錄取。其中,散插在望城縣一中和嶽陽市一中漢族班學習的首批21名高中畢業生,文、理科考生高考平均成績分別高出西藏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176.7分和189.3分,全部被清華、復旦、北師大、北郵等全國重點大學錄取。2005年,開展了內地西藏班辦學20周年慶祝系列活動,評選表彰了劉慕霞等27名「湖南省西藏班先進工作者」和洛松鄧達等30名「湖南省西藏班優秀學生」。
〔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工作〕2005年,境外捐款的渠道進一步拓寬,規模進一步擴大。臺塑集團首次向湖南省捐贈2000萬元,建設明德小學36個,總投資達4123.4萬元。香港呂志和基金會首次向湖南省贈款240萬港元,資助湖南省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6所中小學的建設。接受第十九批邵氏贈款1475萬元,資助13個大中小學項目。第十六批邵氏贈款項目有兩個項目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勵,獲得獎勵經費3萬元。
全省多渠道共籌措財政外助學資金11962.4萬元,其中收取幫困保學資金達3325.9萬元,學校減免資金達1383.6萬元;團委、婦聯、民政、殘聯等部門組織捐資助學資金1441.2萬元,各級教育部門的捐資助學活動籌集資金5119.4萬元,社會其他捐資助學活動籌集662.3萬元;社會捐資助學全年實現救助中小學貧困生達43.9萬人,其中小學21.9萬人,初中18.9萬人,高中2.86萬人,特教0.39萬人,社會捐資助學已經成為政府助學的有力補充。湖南省全年財政資助和社會捐助,用於中小學貧困生助學資金達4.7億元,使全省220萬貧困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資助。
〔兩項督導評估制度實施〕2005年5月,制定了全省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規劃,並公布了各縣(市、區)接受省督導評估的時間,以確保到2007年對全省所有縣市區普遍進行一輪評估。全省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依據地區社會經濟與教育的發展水平劃分為三類地區。2005年4月和5月,在縣市自查,市州初評的基礎上,對經濟發達的長沙縣和省級貧困縣辰谿縣開展「兩項督導評估」的試評估。8月和9月,分別印發了《湖南省「兩項督導評估」工作規程》和《湖南省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說明》,並就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教育實績考核的若干具體操作問題,下發了補充通知。2005年8月按項目分別舉辦了市州督導室主任、督政人員、督學人員培訓班。12月,組織3個視導組,對14個市州進行了「兩項督導評估」的前期視導。年底,全省縣級自查自評工作已基本完成,8個市州完成了年度市級初評,80個縣(市、區)建立了鄉鎮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制度。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2005年11~12月,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對全省9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工作進行了評估。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職業學院為優秀等級,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湘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郴州職業技術學院為良好等級。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05年3月,全省職成教育工作暨辦學模式改革經驗交流會議在長沙召開,會議推介了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企聯合,實施定單教育」;長沙南方職業學院「依託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興專業」;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以軍為本,產學結合,培養軍地兩用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懷化萬昌中等專業學校創新「勞務公司+職業學校+用工單位+跟蹤管理」;長沙縣職業中專學校「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積極探索農業職業教育新的辦學模式」;永州工商職業中專學校「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結合之路」等一批辦學經驗。通過典型引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訂單式培養已成為廣大職業院校的共同行動。
〔專業設置〕2005年,省教育廳實行了新的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國家《專業目錄》內的專業,完全由職業院校自主開設。與此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高職新增專業管理辦法和國家控制專業管理辦法。對高職新增專業,實行等級管理制度,在具備基本開辦條件的基礎上,分為A、B、C三等,評審結果和專業等級通過湖南教育網向社會公布,以正確引導生源;對醫學類、公安類、教育類等國家嚴格控制專業,明確必須按照管理職能,經省級以上相關行政部門批准方可舉辦。首次建立了中職新設專業市州級、省級專業代碼管理制度。
第三批省級改革試點專業遴選。2005年10月,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全省44所學校申報的110個改革試點專業進行了現場考察,經專家組評審,省教育廳審核同意,91個專業成為第三批省級高職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至此,全省高職已遴選出國家級改革試點專業13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49個。
〔學生管理辦法〕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省教育廳制定了全省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規定樣本文件。6月,舉辦了全省高職院校、成人高校院校長、教務處長、學生處長培訓班。各校以樣本文件為基礎,制定或修訂了本校學生管理規定及配套附屬規定。9月,成立了湖南省高職學院成人高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印發了《湖南省高職學院成人高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章程》。新的學生管理規定考慮了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上的自主權,體現出對學生的人性化管理。同時,初步形成了有湖南特色的高職特困學生管理辦法。
〔電子註冊〕2005年,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入學電子註冊、畢業生電子註冊、畢業證書發放有關問題的通知》,取消了實行多年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由省、市(州)兩級教育行政部門驗印的制度,畢業證書由學校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自主頒發。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買賣文憑、杜絕假文憑,方便畢業生就業特別是到省外就業,方便用人單位查詢專業設置、在校生、畢業生等情況,建立了中職學生入學電子註冊和畢業生電子註冊制度,並組織開發了《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系統》。7月,完成了2005屆16.5萬中職畢業生的電子註冊工作並全部上網;12月,完成了35.3萬中職新生的入學電子註冊工作並全部上網。
〔實訓基地及重點校建設〕2005年,全省向教育部和財政部推薦長沙縣職業中專等23所學校申報專業性實訓基地(建設型小模式)項目,推薦衡陽市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校、婁底市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校申報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型大模式)項目。財政部、教育部首批評審認定湖南衡陽市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校為中央財政支持獎勵的區域綜合性實訓基地,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13所學校為中央財政支持獎勵的專業性實訓基地,衡陽市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25所學校為教育部、財政部認定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獎勵的項目核定預算經費達到2920萬元。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設。2005年,根據教育部的部署,結合湖南省實際情況,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轉發教育部職成司?Q關於做好2005年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調整認定工作的函?R》。通過學校自評、市州教育局初評、省教育廳複評和教育部評審,湖南省5所中等職業學校順利通過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比。至此,全省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達到81所。
〔培訓農民工〕2005年,全省職業院校繼續積極參與六部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共有181所職業院校被確認為「陽光工程」培訓基地,佔全省培訓基地總數的37.8%,承擔農民工培訓任務6.47萬人,佔全省培訓總量的38.06%。
免費培訓農民工百校行動。2005年,省教育廳繼續組織實施「湖南省職業院校免費培訓農民工百校行動」,全省實際參與的職業院校104所,其中高職院校19所,中職學校85所,免費培訓農民工7.6萬人,投入經費1865.81萬元。
高等教育
〔高校基建〕2005年,高校基本建設投入不斷增加。中央下達基本建設專項補助費2784萬元,省本級安排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共8100萬元;同時,高校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利用銀行貸款、合作辦學、老校區置換等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18億元,新增校園用地2000餘畝,開工建設面積13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0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比2004年增加43.29萬平方米。年度內共有6個新校區建設項目納入了省重點工程規劃,節約各類費用1.5億元,減免校區置換的土地出讓金約1200萬元。切實抓好教育基建項目的清欠工作。與省政府籤訂的清欠工作目標得到較好完成,全省的教育工作拖欠情況已摸清底子並同時報送到教育部。根據湖南省2010年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組織各高校編制了2010年基本建設規劃。
〔教學工作〕2005年11月28~29日,省教育廳在長沙召開了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全省各普通高等學校的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處長和各獨立學院院長等共160餘人,許雲昭副省長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會議系統總結了近4年來全省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經驗和成績,並就當前高等學校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制定了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辦法,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改第四批項目啟動。2005年,省教育廳啟動了「湖南省高等教育新世紀教改項目計劃」第四批教改項目,新立項168個項目,其中重點項目20項,一般項目85項,自籌經費項目58項,委託研究項目5項;同時,有49個2003年以前立項的項目通過結題驗收,2個項目暫緩通過驗收。截至2005年12月,「湖南省高等教育新世紀教改項目計劃」共確立教改項目544項,其中重點項目95項。
〔專業建設和管理〕2005年,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根據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積極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一是首次對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專業進行了整理,統一了專科專業名稱。二是增設了一批社會急需的新專業。全年共增設普通本、專科專業197個,全省首次增設了2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民辦院校首次增設了12個本科專業。三是組織專業辦學水平評估和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驗收。對全省2001年設置的70個本科專業和2002年設置的64個專科專業進行了辦學水平評估,對2001年確定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專業」進行了驗收評估,43個專業被確定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四是受理並審核了2006年度擬增設的專業。
〔重點學科建設〕湖南省重點學科「十五」建設任務圓滿完成。一是資金投入足額到位。省級重點學科「十五」總投入達到了7.1億元。二是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重點學科共獲得國家三大科技獎4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74項;新增國家級科研項目124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314項,新增科研經費達18.7億元;已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研究中心6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湧現了打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連續6年空缺的局面的「高性能C/C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成果等一批標誌性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三是學術隊伍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重點學科「十五」新增院士3人,新增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6個;新增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1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1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9人,湖南省「芙蓉學者」支持計劃30人。
〔科技創新〕創新平臺建設成績顯著。湖南農業大學與長沙理工大學新建了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啟動了「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計劃」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計劃」,支持創新平臺面向全國設置高層次開放課題,吸引優秀人才進行專項研究。
科技資源共享有效推動。湖南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用網作為全國教育系統第一個省級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正式開放運行。到2005年已有18所高校的2357臺大型儀器設備(其中100萬元以上的70臺,50萬元以上的145臺)上網面向全省開放共用。該網站的開通運行,標誌著湖南省已經形成了一個配套較齊全、性能較先進的科技創新平臺。
創新實力明顯增強。2005年,全省高校共獲國家科技大獎8項,獲省科技進步獎81項,其中一等獎10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0人、「創新團隊支持計劃2個」、「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資金項目」2項,入選數均居全國前列。
〔招生及畢業生就業〕2005年全省各類考試參考人數達170萬人,比2004年增加50萬人,增幅超過40%,其中普通高考考生42.5萬人,增長21.7%;成人高考考生11.5萬人,增長3.5%;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報名人數5.6萬人,增長10.7%;自學考試考生43.1萬人次,頒發各類自考畢業生證書4.5萬個;各項社會考試報名人數71.5萬人次,在2004年的基礎上翻了兩番;組織高校錄取新生首次突破40萬人,增長11.1%,其中普通高校錄取28.2萬人,增長22.1%,初步形成了有湖南特色的教育考試品牌,先後在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會議上推介高校招生工作經驗。
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2005年度,全省普通高校共有畢業研究生、本專科畢業生165042人(其中研究生5420人,本科生61833人,專科生97789人),截至2005年8月31日,已就業136929人(其中研究生5207人,本科生55692人,專科生76030人),就業率82.97%(其中研究生96.07%,本科生90.07%,專科生77.75%)。在已就業的總人數中,已就業並辦理《報到證》的56085人,就業率(即該部分畢業生佔畢業生總數的比例,下同)33.98%;出國留學或工作的178人,就業率0.11%;自主創業的75人,就業率0.05%;已籤勞動(聘用)合同或就業協議但未辦理《報到證》的68005人,就業率41.20%;繼續深造的12005人,就業率7.27%;從事自由職業的294人,就業率0.18%;參加國家或地方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的287人,就業率0.17%。此外,申請暫緩就業的327人,佔畢業生總數的0.20%;登記待就業的107人,佔畢業生總數的0.06%;未登記待就業的27679人,佔畢業生總數的16.77%。
〔研究生教育與學位工作〕2005年湖南省共有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1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個;共有在學全日制研究生37595人(含國防科技大學),其中博士生7424人,碩士生30171人,分別比2004年增長22.1%、17.52%和23.28%;共有非全日制在學研究生10695人,比2004年增長25.96%;共有研究生指導教師6347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394人、碩士導師4953人,分別比2004年增長3.4%、7.15%和2.4%;2005年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3221人,其中碩士11158人,博士2063人,分別比2004年增長8.57%、9.75%和2.64%;共授予博士學位732人、碩士學位7713人,分別比2004年增長21.59%和30.77%。截至2005年12月,湖南省共有一級學科博士點56個、博士點8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48個、碩士點331個,全省2005年可招生博士點總數增加了112個,達到356個,可招生碩士點總數增加了401個,達到1083個。2005年,新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2005年,湖南省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總數排名第二,並實現了省屬高校及人文社科類論文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零的突破。
〔資助貧困學生〕2005年,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工作的通知》,繼續完善高校「獎、貸、助、補、減」的資助體系。兩次召開了全省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專題會議。建立了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在年初預算中設立了助學貸款貼息與風險補償金專項。加大了銀校合作的協調力度。全省納入計劃的78所高校中已有50所按新機制與有關銀行籤訂了國家助學貸款協議,已審批發放國家助學貸款1.31億元,資助
學生26252名,審批金額和人數接近前四年的總和。全省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得到教育部、財政部的充分肯定,財政部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獎勵湖南省3600萬元。制訂了《湖南省政府助學獎學金管理辦法》,適當降低資助標準,擴大了資助面。每年繼續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其中省政府獎學金300萬元每年資助1000名學生,資助標準為3000元;省政府助學金1200萬元每年資助8000名學生,資助標準為1500元。此外,安排了夥食補助專項資金1188萬元,補助學生2.3萬餘名。爭取國家助學獎學金專項資金3471萬元,資助學生21349名。爭取省財政追加春節慰問金70萬元(每生補助100元),對7000名寒假留校的高校貧困學生進行資助。
〔高校函授站〕2005年9月,省教育廳重新制定了《湖南省高等職業學校、成人高等學校及省外高校(在湘)函授教育輔導站管理辦法》,《辦法》規定自2005年起函授站由審批管理轉為備案管理。
為更好地規範普通高校成人函授教育的辦學行為,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湖南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函授站教學工作評估實施辦法(試行)》,省教育廳2005年組織專家分兩批對省內31所普通高校設立在14個市、州的412個函授站進行了教學工作專項評估。7月11~18日,省教育廳組織了39名專家分成13個小組,對長沙、株洲、嶽陽、常德、婁底、郴州、懷化7市的函授站進行了現場評估,評估結論為合格的120個,保留辦學資格的30個(其中23個是新設站點),整改的4個,撤銷(含自動撤銷)的69個。9月11~17日,省教育廳又組織了27名專家分成9個小組,對湘潭、衡陽、益陽、邵陽、永州、張家界、湘西7市州的函授站進行了現場評估,評估結論為合格的74個,保留辦學資格的22個(其中18個是新設站點),整改的3個,撤銷(含自動撤銷)的92個。
〔遠程教育評估〕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在湖南大學等4所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以來,教育部批准試點的68所高校中有39所在湖南備案設立校外學習中心共120個,招收學生22189人。根據《湖南省現代遠程教育校外學習中心評估實施辦法(試行)》,2005年4月19~23日,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47個校外學習中心進行了評估,其中合格12個,撤銷24個,限期整改1個,暫時保留的10個。到2005年底,全省120個校外學習中心已有82個接受了評估,通過評估共撤銷32個。
〔圖書館、實驗室建設〕為了提高湖南省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水平,實現全省高校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充分發揮投資效益,湖南省教育廳於2004年8月委託湖南師範大學建設湖南省高校數位化圖書館。經過一年的建設,湖南省高校數位化圖書館於2005年9月正式建成並向全省高校開放。
評選實習教學基地。湖南省教育廳於2005年7月組織專家對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推薦的100個優秀實習教學基地進行了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湖南省教育廳確定國防科技大學機械工程訓練中心等80個實習基地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實習教學基地。
基礎課示範實驗室建設。按照《關於開展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基礎課示範實驗室建設驗收評估的通知》(湘教通〔2005〕32號)的要求,湖南省教育廳分別於2005年6月和11月組織專家對2002年和2003年確定建設的30個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評估,確定中南大學機械基礎教學實驗中心等29個實驗室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基礎課示範實驗室。
〔高校貸款撥款〕2005年,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建立省屬高校銀行貸款審批制度的通知》和《關於加強省屬高校債權債務、校辦企業管理的通知》,將貸款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建立了貸款備案制和審批制。建立了貸款風險預警機制。根據「高等學校銀行貸款額度控制與風險評價模型」測算省本級各高校貸款風險指數,及時發出了預警通知,要求風險較高的高校調整建設規劃、停止貸款。
改革完善經常性財政撥款方案。2005年,湖南省參照教育部部屬院校和部分兄弟省市有關高等學校經常性財政撥款的各種模式,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穩定和統籌安排的原則,形成了以標準學生人數為撥款分配主要依據的《湖南省省屬普通高校經常性財政撥款方案》,並在編制2006年部門預算時執行。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2005年,湖南對省本級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舉辦了第一期全省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培訓班,起草了《湖南省教育廳直屬高等學校和二級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試行)》,開發了教育國有資產管理軟體,並開始在省本級高校試用。
〔後勤改革〕2005年,省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意見的通知》,明確了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後勤網正式開通,構建了高校後勤管理的網絡服務平臺。全省79所高校後勤部門實現與學校分離,共分離後勤正式職工9000餘人,組建後勤服務實體33個。大力推廣高校後勤服務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8所高校後勤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8月25日,教育部簡報登載《湖南多項措施穩步推進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對湖南省高校後勤改革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在12月初召開的中國高教學會後勤管理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湖南省「和諧後勤耀三湘」為主題的展覽受到教育部和兄弟省市好評,6所學校被評為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9位同志被評為全國高校後勤先進工作者。
〔黨建工作〕2005年,根據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全省高校近5900個基層黨組織、11.3萬名共產黨員參加了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全體黨員深受教育。廣大黨員進一步加深了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明確了新時期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找出了自身差距,提出了改進提高的措施,精神面貌明顯改觀。二是先進典型得到弘揚。全省高校湧現出一批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無私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中南大學校長黃伯雲、懷化學院學生洪戰輝被評為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三是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高校新建和調整基層黨組織近1000個,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加強骨幹培訓,創新活動方式,學校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四是各項事業得到發展。各高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八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入研究影響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完善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學校改革發展躍上新的平臺。
八所高校通過黨建評估。經省委督查室核准,高校黨建評估活動自2002年起列為常規工作。2005年,長沙理工大學、衡陽師範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湖南城建職院、湖南鐵道職院、長沙航空職院、長沙環保職院、湖南大眾傳媒職院等8所高校按照《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黨建工作評估活動方案》的要求進行了自查自評,並向省委教育工委提交了申請評估的報告。2005年7月上旬和12月上旬,工委組織有關專家分四組,對這8所高校進行了黨建評估。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科技學院評定為黨建工作先進高校;衡陽師範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評定為黨建工作合格高校。
撰稿 王俊良 高 潔 謝桂平
周德義 薛劍剛 舒凡卿
符潤中 朱日紅 彭幹瑜
周 軍 王 宇 劉大維
何偉建 李雲中 張曉春
黃承瑜 李林芳 蔣 明
樊國斌 劉國龍 顏勝利
陳書國 雷桂平 楊昌江
楊承玖 潘 軍 唐利斌
王文斌 左 清 餘偉良
賀星輝 張和生 金 彪
顏勝利 劉旭日 劉昌輝
劉洪秋 葛建中 彭四龍
賀安溪 蔣維加 沈清娥
汪忠明 劉 婕
審稿 張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