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五周年]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五周年,2001年9月、10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黑龍江、新疆和重慶實施《職教法》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人大、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職教法的貫徹落實工作成績顯著,大大推進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主要表現是:

  一、各地普遍加強了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建設,促進了職業教育體系的形成。《職教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大規模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熱潮,截止到2001年底,已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制定了實施《職教法》的地方法規或政府文件,初步形成了以《職教法》為核心、地方配套法規為支撐的職業教育法規體系,從法律上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又與其他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2001年底,全國有職業初中1065所,招生29.97萬人,在校生83.33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1.78萬所,招生397.63萬人,在校生1164.23萬人。高中階段教育中,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和在校生數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1.58%和45.31%;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386所,招生35.49萬人,在校生71.69萬人。各種形式的成人技術培訓學校達49.7萬所,接受各類培訓的人員達9642.11萬人。

  二、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逐步增長,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職教法》頒布實施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據統計,2000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經費總額達407.64億元,比1996年增加143.66億元。五年來,中央財政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專項經費達4.8億元,地方提供的專項經費達15億多元。經費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促進了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辦學水平的提高,使職業教育的發展有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三、各級政府按照《職教法》的規定,依法舉辦了一批骨幹示範性職業學校。2001年,共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1176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2000多所。這些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辦的有聲有色,真正發揮骨幹示範作用。

  四、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和專業設置調整工作成績顯著。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教育近年來加大了布局結構調整工作的力度,切實提高了辦學水平和整體效益,校均規模從1996年的592人增加到了2001年的655多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從1031人增加到1405人。經過調整,職業教育的專業面得到拓寬,新增了一批面向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專業,如數控技術、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物業管理等專業,設置的專業數由過去的1000多個調整為270個左右,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內容的需求。

  五、勞動預備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得到推進。根據《職教法》的規定,199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在全國城鎮普遍實行勞動預備制度,從事一般職業或工種的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畢業證書或職業培訓證書,從事特殊職業或工種的人員還必須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作為職教法執法檢查的配套工作,2001年,教育部和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委合作,對各地實施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情況進行了檢查。由於勞動預備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工作的開展,各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了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繫,各職業學校基本都開展了就業指導工作,提高了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職教法》的貫徹落實儘管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新的形勢下,也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下降、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職責有所弱化、農村和西部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困難、勞動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還未能得到很好實施、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仍然不足、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仍很薄弱、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還不夠高等等。為此,必須繼續堅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按照市場需要設置專業,不拘一格辦職教,努力擴大職業教育的規模,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進一步推動職教法的貫徹落實,全面開創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面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學習要求,2001年5月14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面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通知》,這是教育戰線落實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方針、擴大職業教育服務面和拓寬辦學渠道、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立的重要舉措。對於提高我國勞動者整體素質和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重要責任,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抓緊抓好。在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進行職業技能教育和基礎文化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對他們進行現代生產技術、信息技術、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法制紀律、心理健康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水平。

  《通知》提出,面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要貫徹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原則,推動國家勞動預備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學校要根據務工人員的需要,開設專業和課程,在招生上要取消年齡限制,簡化招生入學手續,有條件的學校可實行註冊入學制度,允許他們分階段完成學業。進行學歷教育的,以求學者持有的初中畢業證書、普通高中畢(結)業證書為入學依據,可以一年多次招生。要根據求學者的實際情況,從有利於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角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籍管理辦法。

  《通知》指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學習期滿、學分修滿或培訓課程結束並通過考核者,學校應當發給其畢業證書或其他相關的培訓結業證書,並積極組織他們參加有關技術等級鑑定,以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要考慮務工人員以前學習和實踐中取得的知識和技能,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通過鑑定方式,認可其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於已經取得了普通高中畢業證書且要求接受中等職業學歷教育的人員,應主要對他們進行專業教育,學習時間以1-1.5年為宜,在補學專業課程並成績合格後,可發給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畢業證書、資格證書和培訓結業證書可作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就業、晉級和增加工資的依據。面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在收費上,既要考慮教育或培訓的成本,也要考慮務工人員的實際承受能力,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文件規定收取學費。對於經濟困難的務工人員,可通過設立助學金或酌情減免收費等形式予以資助。收費一般按學期收取,也可在不提高標準的前提下,按課程或學分收取。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通知精神,結合當地實際,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儘快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要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取得務工者個人和社會各方面對這項工作的支持;要加強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管理與指導,切實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要通過積極探索和創新,及時總結經驗並大力推廣,以推動此項工作健康開展。

撰稿 劉建同
審稿 劉佔山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改革]

  2001年3月在上海召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招生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會議分析當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交流各地經驗和做法,研究促進措施,並印發了《關於做好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全面部署2001年招生工作,對入學規定、招生計劃、考試和錄取辦法、招生管理、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等方面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通知》精神,結合當地實際,提出做好2001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採取放寬入學年齡,放開招生計劃限制;實行提前招生、學校自主招生、註冊入學、多次補錄等靈活多樣的招生錄取辦法;擴大五年制高職招生規模;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加大招生宣傳力度等措施。這些辦法和措施有力地促進當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部門和招生學校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三類學校的招生總數比2000年增加4萬多人,呈現出穩定、積極的發展態勢。招生數量下滑的情況得到控制,在規模趨於穩定的同時,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有了進一步提高。

撰稿 安 鋼
審稿 劉佔山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設]

  為加強骨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教育部曾於2000年評審確定了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960所,同年發出《關於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有關事項的通知》。各地政府和學校主管部門非常重視此項工作,組織專家認真評估各申報學校,採取措施,加大投入,改善薄弱環節,使這些學校基本達到了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標準。教育部組織專家組對235所申報學校進行初審、抽查和覆審,於2001年3月印發《教育部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名單的通知》,確定北京市交通學校等216所中等職業學校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部要求各地進一步重視、支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改革和發展;各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要再接再厲,進一步加強建設,深化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充分發揮骨幹示範作用,為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撰稿 鬱 潔
審稿 劉佔山

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名單

一、中等專業學校

北京市:
  北京市交通學校 北京商貿學校 

天津市:
  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 天津市國際商務學校 天津市工業學校 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

河北省:
  河北城鄉建設學校 張家口市農業機械工程學校 廊坊市衛生學校 石油物探學校 

山西省:
  山西省物資學校 山西省農業機械化學校

遼寧省:
  大連市輕工業學校 營口市中等專業學校 瀋陽市機電工業學校 瀋陽市紡織輕工業學校 

吉林省:
  長春市經濟貿易學校 長春市財政學校 延邊林業學校 吉林市財經學校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北安農業學校 哈爾濱機電工程學校

上海市:
  上海市戲曲學校 上海市舞蹈學校 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

江蘇省:
  常州鐵路機械學校 常州會計學校 淮陰財經學校 鹽城商業學校 蘇州商業學校 淮陰供銷學校 淮陰農業學校

  江蘇省食品學校

浙江省:
  浙江藝術學校 浙江省體育運動學校 杭州市陳經倫體育學校 浙江貿易學校

江西省:
  江西省衛生學校 宜春地區衛生學校 南昌鐵路衛生學校

山東省:
  山東省法律學校 濟南紡織工業學校 山東省輕工業學校 山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學校 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 山東省青島商業學校

  山東省淄博商業學校 山東省建材工業學校 煙臺藝術學校 聊城貿易學校 泰安機電工程學校

河南省:
  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電子工業學校 鄭州市衛生學校 鄭州市財稅學校 鄭州市機電學校 河南省農業機械學校

  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

湖北省:
  長江水利水電學校 湖北省宜昌市電子工業學校 湖北省藝術學校 湖北省交通學校 湖北省紡織服裝工業學校

  湖北省孝感市工業學校 湖北省科技商貿學校

  湖北航天工業學校 湖北省城市建設學校 湖北省鹹寧財稅會計學校 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 湖北省林業學校 湖北省中醫藥學校  

廣東省:
  東莞理工學校 新興中藥學校 高州農業學校 湛江財貿學校 廣州市建築工程學校 茂名市建設中專學校 廣東省水產學校

  廣東司法學校 廣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貿易經濟學校 廣西銀行學校

海南省:
  海南省農業學校 海南省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四川省:
  四川航天工業學校 四川省信息工程學校 四川省涼山衛生學校 四川省樂山財貿學校 成都市工業學校 四川省綿陽醫藥學校

  四川省衛生學校 四川省內江經濟技術學校 四川省水產學校

貴州省:
  貴州省財政學校 遵義財貿學校 貴州省第二輕工業學校 貴州省貿易經濟學校 銅仁地區農業學校 遵義衛生學校

  黔東南州衛生學校 貴州省林業學校

雲南省:
  楚雄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紅河州衛生學校 雲南省貿易經濟學校

陝西省:
  陝西省郵電學校

甘肅省:
  甘肅省農業機械化學校 平涼地區衛生學校 甘肅省機械工業學校 甘肅省商業學校 定西地區衛生學校 甘肅省煤炭工業學校

青海省:
  青海省衛生學校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電力工業學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昌吉衛生學校 新疆水利水電學校

二、職業高級中學

河北省:
  臨城縣職教中心 樂亭縣職教中心

山西省:
  長治市太行職業中專學校 呂梁地區職業中專學校 霍州市職業中專學校

內蒙古自治區:
  阿榮旗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遼寧省:
  阜新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吉林省: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職業技術學校

黑龍江省:
  穆稜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江蘇省:
  南京中華職業教育中心 江浦縣職業教育中心 錫山市職業教育中心 南京市職業教育中心 泰州市職業教育中心

  南京市莫愁職業高級中學 銅山縣工業職業高級中學 江蘇省大豐職業高級中學 江蘇省海門職業高級中學

浙江省:
  杭州中策職業高級中學 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 餘杭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 蕭山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 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寧波市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慈谿市職業高級中學 鄞縣職業高級中學 餘姚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 奉化市大橋職業技術學校

  寧海縣高級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溫州市職業技術學校 平陽縣職業教育中心 蒼南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瑞安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 紹興縣職業教育中心 諸暨市實驗職業中學 上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新昌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嘉興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 海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嘉善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湖州市交通職業高級中學 湖州市職業技術中心學校 金華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金華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 東陽市技術學校 臨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縉雲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安徽省:
  貴池市職業教育中心 亳州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蚌埠市職業教育中心

江西省:
  泰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南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省:
  壽光市第二職業中專 沂水縣職教中心 兗州市職業中專 新泰市職業中專 莒南縣職教中心

河南省:
  平頂山煤業集團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洛陽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濮陽縣職業技術學校 滎陽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內鄉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潢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項城市中等職業學校

湖北省:
  赤壁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襄陽縣高級職業中學 湖北省浠水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麻城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安陸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鄂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石首市職業高中

湖南省:
  瀏陽市職業中專 嶽陽縣職業中專

廣東省:
  新會市機電成人中專學校 廣州市番禺區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 廣州市花都區成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

  廣州市番禺區新造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珠海市第三中等職業學校 東莞市厚街專業技術學校 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

  順德市容桂鎮胡錦超職業中學 清遠市清城區職業中學 新興理工學校

廣西壯族自治區:
  來賓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四川省:
  四川省鄰水縣職業中學 四川省南溪縣職業中學

貴州省:
  桐梓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

雲南省:
  宣威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思茅市職業教育中心

陝西省:
  安康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省:
  西峰市隴東職業中專學校 蘭州市文科職業學校 靜寧縣職教中心學校 成縣職業中專學校 慶陽縣職業中專學校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庫爾勒市職業中專學校

  [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

  2001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對中等職業學校領導、辦學規模、教師隊伍、校園佔地、校舍建築面積及設備、設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該設置標準是設置中等職業學校的最低標準,適用於各級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舉辦的各類中等職業學校。但對於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和在邊遠貧困地區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其辦學規模和相應的辦學條件可適當放寬要求,具體標準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本設置標準制定。對體育、藝術等特殊類別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部會同文化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已另行公布《中等藝術學校設置標準(試行)》、《中等體育運動學校設置標準(試行)》。《設置標準》開始試行後,此前由教育部制定的有關各類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同時廢止。

撰稿 鬱 潔
審稿 劉佔山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新規定]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原國家教委頒發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和《職業高級中學學生學籍管理暫行規定》的一些教育教學管理辦法已不能適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從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傳統的辦學模式和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彈性學習制度,推動職業教育教學制度創新,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出發,2001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的原則意見》。

  《意見》將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的責任交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內容的制定、適用範圍、辦理程序等詳細的要求和規定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各中等職業學校自行確定,給地方和學校留有較大的管理空間,有利於發揮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權。《意見》僅就入學與註冊、成績考核、升級與留級、轉學與轉專業、休學復學與退學、紀律與考勤、獎勵與處分、畢業與結業等幾大方面的相關條目中,對招生入學對象、學業成績考核的一般記分評定方式、升留級所限課程門數、轉學與轉專業的基本條件、休學復學及畢業的基本要求等學籍管理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意見和管理辦法。

  《意見》突出強調:(1)淡化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區別,統一其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意見》適用各類中等職業學校;(2)考慮到學分制的實施需要有一個過程,今後一個時期內,一些地區和學校將出現學分制與學年制並存的狀況,且目前絕大部分學校仍實行學年制的實際,故《意見》涵蓋了學分制和學年制兩種情況;(3)《意見》一方面允許學生提前或推遲畢業,允許學生在學期間參加社會創業、就業等實踐活動,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另一方面打通了職業教育內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溝通與銜接。

撰稿 安 鋼
審稿 劉佔山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新方案]

  2001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意見》和《關於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的通知》,各地中等職業學校於當年秋季開始實施新的德育課課程設置方案、教學大綱和新教材。新方案、新大綱和新教材體現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的具體措施,是改進和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一項重大舉措,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實際,受到廣泛歡迎。

撰稿 王揚南
審稿 王繼平

[第三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名單]

  200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公布第三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名單的通知》,確定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北師範大學、新疆農業大學、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和寧夏石嘴山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為第三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至此,《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建設50個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規劃」的遴選確定階段工作宣告完成。經過三批遴選評審,教育部共確定了52個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52個基地由56所學校組成,其中普通高等學校44所,高職高專5所,中等職業學校7所。44所普通高等學校中,綜合大學6所、理工科或理工科為主的院校13所、農林院校7所、師範類院校16所(其中職業技術師範學院9所)、財經政法類院校2所。

[「十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規劃]

  2001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十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分析了「九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十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工作和主要措施。

  「十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目標:一是加強教師管理制度建設,制定和完善《教師法》配套法規,初步形成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管理制度體系框架。二是建設一支數量上滿足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需要的教師隊伍。三是完善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整體素質。在學歷層次上,到2005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基本達到規定的合格學歷標準,並逐步提高學歷層次,「雙師型」教師和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達到一定比例。在專業結構和教師職務結構上更趨於合理。專業課教師在教師總量中的比例達到60%左右,每個專業至少應有3-5名專業課教師;兼職教師比例一般應不少於10%。具有高級專業職務專任教師的比例,中等專業學校(含成人中專)達到25%,職業高中達到20%,技工學校達到15%。四是初步建成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在全國建立350個左右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其中,全國重點建設5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300個左右。

  「十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一是全面貫徹落實《教師法》和《職業教育法》,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工作的制度建設。二是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放在隊伍建設的突出位置。三是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建設工作。四是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努力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五是多渠道解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來源問題。六是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業務素質。七是改革中等職業學校用人制度,依法完善教師聘任制度。八是採取措施,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

撰稿 王蘭英
審稿 王繼平

[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制訂重點建設專業教學指導新方案。在有關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的基礎上,教育部制訂中等職業學校82個重點建設專業的教學指導新方案(含專業課程設置、主幹專業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專業設置標準等),其中60個專業的新方案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試驗綜合課程教育。2001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部分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做好綜合課程教育試驗工作的意見》,規定在經濟、教育基礎較好的地方,選擇部分辦學方向正確、辦學質量高、辦學效益好的國家級或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試驗。在試驗階段,試驗學校綜合課程教育的招生數量一般不超過本校招生數的30%。綜合課程教育的基本學制為3-4年,以3年為主。試驗學校可根據需要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綜合課程教育的專業可參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大類設置,要注意設置對文化基礎要求較高、技術含量較高和複合性較強的專業,增強學生的適應性;綜合課程教育可根據當地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招生和就業崗位對學生文化素質的要求,既可以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大綱,也可以參照普通高中相關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開好文化基礎課程。同時,要根據專業需要開設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課程,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綜合課程教育要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注意防止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模式來舉辦綜合課程教育的做法,防止把綜合課程教育辦成升學預備教育。

  開展學分制的試點工作。職業學校實行學分制,是進行教育教學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2001年《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職業學校進行學分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學分制是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份量、學習成效,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餘地的教學制度。學分是計算學生完成課業的必要時間和成效的單位,是學生獲得學業證書的主要依據,也是學校組織教學的依據。明確職業學校計算學分應以課程(含實踐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課時數為主要依據,一般課程以16-18個課時為1個學分。公益勞動、軍訓、畢業教育等,以1周為1個學分。三、四年制專業總學分分別一般不少於170學分、220學分;五年制或「三加二」學制專業總學分一般不少於270學分。該《意見》對試點學校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全國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學校開展學分制試點工作。

撰稿 劉 傑
審稿 黃 堯

[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

  成立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教育部成立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委員會是教育部領導下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編寫質量認證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審定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審查擬在全國範圍出版發行的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和改革試驗教材;調查研究教材使用情況,為有關教育主管部門決策提供信息和建議。審定委員會委員由教育部聘任並頒發聘書,每屆任期4年,主要由知名教育教學專家、學者、職業學校教師、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組成。下設的文化基礎課程、綜合課程等12類教材審查組,具體從事相關學科、專業、工種教材的審查工作。

  審定、出版新的國家規劃教材。2001年2月和9月,教育部先後對德育課程、文化基礎課程和59個重點建設專業的主幹課程共517種教材選題進行了評審立項。有20餘家出版社參與競爭,共申報教材選題926項。經專家評審,立項751項。2001年4月和9月,組織專家分別審定德育課程、文化基礎課程、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農業、林業等19個重點建設專業的222種共319本教材書稿,其中273本通過了審定並已正式出版。從2001年秋季起,新的國家規劃教材已陸續供應各類中等職業學校選用。

  有組織地開展新的國家規劃教材使用培訓。2001年6月,正式出版首批70種新的國家規劃教材。為了推廣新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幫助廣大教師全面了解並把握新教材的編寫思想、內容特點及結構體系,提高教材選用與駕馭能力,更好地用好新教材,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與有關出版社共同組織19期新的國家規劃教材使用培訓班,對4門德育課程、7門文化基礎課程和16門專業技術基礎課的新教材進行培訓,來自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300多名教師和教研人員參加了培訓班。

撰稿 葛維威
審稿 黃 堯

[現代遠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建設]

  2001年3月,《教育部關於印發〈現代遠程中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建設項目開發指南〉的通知》公布「現代遠程中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建設首批項目目錄」。之後,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專家對150個申報項目進行終審答辯,確定、公布32個網絡課程開發項目。2001年,這些項目已經進入正式開發階段。11月初,修訂的《現代遠程中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建設項目開發指南》公布「現代遠程中等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建設第二批項目目錄」,確定88個網絡課程開發項目。這些網絡課程涉及農林、建築、機械、化工、鐵路、信息技術、商貿與旅遊、財政、管理、師資培訓、文化藝術等18個專業門類,可供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使用。

  3月,現代遠程職業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組織開展優秀職業教育教學軟體及管理軟體評選活動,從各地報送的450餘份軟體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共53個。4月,部分IT企業捐贈總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職業教育軟體,全部分送給300所教育軟體應用試點的職業學校,並對有關教師和技術人員進行了教育軟體的應用培訓。5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組織專家,著手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站的籌備工作。11月初,組織專家論證並通過了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站技術方案和運作模式,12月,初步建成網站(域名:www.cvae.com.cn),並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撰稿 劉培俊
審稿 劉佔山

[社區教育實驗工作]

  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工作有了新進展。2000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通知》後,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率先提出建設學習化城市、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全國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採取各種形式,廣泛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據初步統計,全國已建立110個社區教育實驗區。各實驗區普遍成立社區教育領導機構,建立多種類型的社區教育中心(或學院)達796所,並依託這些中心(學院)開展了大量的教育與培訓活動。為了擴大社區教育實驗規模,推動社區教育深入開展,教育部於2001年11月印發《關於確定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名單的通知》,確定28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於此同時,在北京召開首次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總結了全國社區教育工作,交流了經驗,分析了形勢,提出今後一個時期推進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指出當前要把社區教育作為成人教育新的增長點,把社區教育的側重點放在社區居民急需的而正規學校教育還覆蓋不到或不能很好解決的教育培訓上,努力開拓成人教育新的空間。

  各地積極貫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全面推進社區教育實驗工作。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會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實驗區採取有力措施,積極行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在全國蓬勃開展。一是許多省市召開專題會議,制定印發關於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通知、實施意見或「十五」工作規劃,明確社區教育工作的目標和具體工作任務,推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全面發展;二是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各省市的社區教育實驗區普遍建立了社區教育領導機構,為社區教育實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三是各實驗區普遍做到經費、人員、機構三落實,把社區教育實驗工作落到了實處;四是各實驗區面向社區內全體成員的教育與培訓活動、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蓬勃發展。

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名單

北京市       朝陽區、西城區
天津市       河西區、和平區
山西省       太原市杏花嶺區 
遼寧省       瀋陽市和平區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南崗區 
上海市       閘北區、嘉定區、浦東新區
江蘇省       蘇州市金閶區、南京市玄武區、江陰市 
浙江省       杭州市下城區
安徽省       蕪湖市鏡湖區 
山東省       濟南市歷下區
福建省       廈門市鼓浪嶼區 
湖北省       長沙市雨花區
廣東省       廣州市天河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新城區
四川省       成都市青羊區 
重慶市       渝中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 
大連市       甘井子區
青島市       四方區 
寧波市       鄞縣
深圳市       寶安區

撰稿 張志坤 馬建斌
審稿 張昭文    

[城市與企業教育綜合改革]

  2001年,教育部城市與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2001年城市和企業教育綜合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實驗城市從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好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十五」計劃,提出促進實現「四個突破、四個率先」的主要措施。浙江、湖北、江蘇、河南、海南、陝西等省和海口、瀋陽、蘇州、南京、自貢、西安、紹興、寧波、杭州等實驗城市制定了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十五」計劃。11月16日-18日,由全國城市教育綜合改革研究會和海口市政府聯合在海口市舉辦《城市教育論壇暨城市教育綜合改革研究會第七屆年會》,教育部城市與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辦公室和50餘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城市的政府或教育部門領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有關專家約160人參加會議,會議總結了工作,交流了經驗,對今後工作提出了要求。

  7月12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邀請交通部科教司等13個部門、行業的有關負責同志,召開行業職工教育與培訓工作座談會,研究在政府機構改革、職能轉變的進程中,行業職工教育與培訓管理體制發生了較大變化的情況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對行業職工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的新形勢下,如何發揮行業作用,進一步推動行業職工教育與培訓工作。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企業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擴大)會議於4月10日-12日在河南鄭州召開。會議總結了近年來企業教育綜合改革工作,交流了經驗,對今後工作提出了要求,考察了鄭州鐵路局和漯河雙匯集團的企業教育。教育部城市與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辦公室和研究會的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以及相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共33人參加會議。10月12日-15日,在上海召開研究會三屆二次理事會,交流了企業職工教育的經驗和情況,並考察了上海港務局的職工教育。

撰稿 李一揚
審稿 張昭文

[農村教育綜合改革]

  2001年,全國各地繼續貫徹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努力開創教育為農業和農村工作服務的新局面。各地領導重視,措施得力,使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湖北、江蘇、貴州、黑龍江、安徽等地先後召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會議,總結經驗,部署工作。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於2001年在全省宣傳推廣呼蘭縣和佳木斯市開展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加強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促進教育更好地為「三農」服務的先進經驗。貴州省人民政府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擺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和統籌,尤其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擔負起具體抓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責任。

  各地繼續以工程或項目等形式,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促進教育為「三農」服務。湖北省教育廳與農業廳聯合開展「教育興農示範縣(市)」創建活動,省政府教育督導室與教育廳共同制定了《湖北省教育興農示範縣(市)評估標準與細則(試行)》,明確提出了人才培養培訓、學校建設、新技術推廣與服務等方面的量化指標,將教育興農工程由項目推進發展到整體推進,由教育部門主動服務發展到幾個部門協調配合服務。江蘇省教育廳與農業廳、勞動與社會保障廳、科技廳、科協等部門聯合實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即在「十五」期間,通過職業教育與成人文化技術培訓,促進50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0萬農村致富骨幹,重點推廣1000個農業科技致富項目,培訓200萬下崗(失業)、轉崗職工,為富民強省作出應有貢獻。浙江省教育廳開展「百萬農民培訓工程」,要求培養百萬農民致富帶頭人,推廣一批農業科技,建立一批示範培訓基地。西藏自治區教委在2000年冬和2001年春,結合牧區實際,以全區21個農牧區教育綜合改革實驗縣為主,在全區開展首屆「燎原科普之冬」,廣泛進行實用科技和文化、法制培訓。

撰稿 馬建斌
審稿 張昭文

相關焦點

  • 湖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05年共有12所高等職業學校通過了教育備案。此外,湖南省政府批准新設置了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新籌建了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和湖南都市職業學院等2所民辦高職院校。  積極穩妥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到2005年,全省共有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學校分別為17108所、3760所和800所,與2004年相比,分別減少2507所、88所和27所。
  • 上海市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抓緊完成涉及行政許可的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繼續搞好教育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和「一門式」服務,實施行政許可項目的「告知承諾」制度和加強事後監管。成立公眾服務處,強化政府信息公開和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功能,制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完成《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目錄》的編制工作。
  • 雲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通過對曲靖市五龍壯族鄉村成人技術學校開辦成人小學班、師宗縣孟家村婦女學校開辦實用技術培訓、麒麟區南寧水寨村脫盲考試等場面的報導,介紹了雲南省的掃盲工作經驗:為了避免脫盲後又復盲,教育部門通過開辦成人小學班和鞏固提高班等,聘請有一技之長的人向掃盲對象傳授種菜、養豬等農村實用技術,把科學知識融入掃盲的教育內容,使掃盲知識更加適用。雲南省的掃盲工作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部的肯定和表彰。
  • 廣東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對第二批申報國家級重點的中等職業學校進行了評估,遴選19所學校上報教育部,並已通過教育部評審。當年,全省共有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49所(不含技工學校),其中普通中專53所、成人中專25所、職業高中71所。全省46所中等師範學校有36所達到標準化要求。普通中專對68個重點專業進行了重點建設。各地加大了對重點學校和骨幹專業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 貴州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通知》,對全省各地(州、市)各部門提出了學習宣傳和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工作要求。對檢查中發現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學校,當即向當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通報,要求立即消除。  根據教育部的部署,2001年貴州省還開展了中小學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專項督導檢查。在各中小學自查和地、縣檢查的基礎上,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省教育廳於10月組織5個組對5個地州市進行督導檢查。共抽查了10個縣(市、區)及33所中小學。檢查結束後,向教育部和省政府寫出了督導報告。
  • 河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高校加快教育網站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全省有54所高校建立了教育網站,比上年增加19家。所有網站均提供了www.ftp、E-Mail、視頻點播等基本的網絡服務,全省有42所高校建設教務、科研、學生、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資料庫,購置或開發了基於網絡的電子圖書和電子期刊等大型資料庫。全省高校多媒體教室達540個,可同時供6.5萬名大學生上課。
  • 海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強化政府行為,研究解決農村初中輟學率偏高、薄弱學校面大、初中入學人口進入高峰期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繼續搞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  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一大批初、中級實用人才。完成對現有中專學校、職業中學、技工學校改稱為邙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工作並出臺有關政策和布局結構調整方案,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
  • 浙江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利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更要注重學生在現代信息環境良莠不齊狀況下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意識。「浙江教育網站」已初具規模,實現了信息發布、查詢、資源瀏覽等功能。一年來網站的點擊人次超過20萬。已有9個市和53個縣(市、區)建立了城域教育網絡或開設教育網站。
  • 四川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日元貸款高校人才項目正式啟動,義大利政府「職業教育項目」經國家正式批覆立項並開始實施,英國政府與世界銀行「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有望通過外方最後評估,上述三個項目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9115萬美元。此外,積極爭取的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貸款和奧地利政府貸款也將於近期列入國家利用外資的總體計劃。「銀校合作」取得新進展,全省省屬高校國內銀行貸款額達20億元。
  • 甘肅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綜述〕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甘肅省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並決定「十一五」期間,省財政對職業教育新增投入1億元,重點用於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培訓和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等工作
  • 福建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評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在1999年組織省部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評估的基礎上,2000年,省教育廳開展了向省政府、教育部推薦評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工作。經評定,全省有龍巖市農業學校等82所中等職業學校(其中:普通中專39所,職業高中43所),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其中福建林業學校等31所學校(其中普通中專16所、職業高中15所)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 青海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3)研究職業教育如何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制定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課程改革,調整專業結構,建設一批具有地方和高原特色的專業,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加強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辦好高等職業教育,完善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直通車」制度,穩定中等職業教育規模,遏制滑坡;深化農村和城市教育綜合改革,面向社會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 河北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五大、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繼續適度擴大教育規模,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調整布局結構和學科專業結構,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加快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步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實現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
  • 遼寧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設]  2000年有4所普通中專和1所職業高中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至此,全省共有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57所,其中有5所農村職業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建設工作的開展,有效地調動了各級地方政府和學校主管部門的辦學積極性,對學校的經費投入大幅度增加,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辦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尤其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方面有長足進步,同時擴大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社會影響,提高了社會聲譽。
  • 安徽省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3)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擴大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力爭招生規模穩中有升。加強重點骨幹職業學校建設。繼續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生教育規模,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加大安徽大學「211工程」建設力度。(4)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大力開展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的各類成人教育。加強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設,開展脫盲後繼續教育。(5)推進四項改革。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綜述〕2005年,全區職業教育貫徹落實全國和自治區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意見》、《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全區職業教育現場經驗交流會]  2002年3月19日~21日在梧州市召開全區職業教育現場經驗交流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圍繞廣西「十五」發展綱要和2002年度全國職成教工作會議精神,回顧過去一年工作,交流經驗,深入分析全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正確面對機遇和挑戰,對全區職成教工作進行部署。
  • 教育督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兩次會議的精神,不斷強化政府行為,認真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兩免一補」扶持力度,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兩基」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 教育教學管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2007年9月10日,教育部、人事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慶祝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30位「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代表參加了會議。  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00名獲獎教師中,從事本科教育的教師82名,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18名。獲獎教師來自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海南省和新疆自治區也實現了名師獎獲得者零的突破。
  • 教育收費政策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學校的收費項目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制定,或者由各地的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任何部門或單位都無權自行制定學校的收費項目。  制定和調整學校收費標準的權限在省級人民政府,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意見,同級價格部門會同財政部門進行審核,三個部門共同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由教育部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