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教育部、國家語委於2002年4月2日召開部分行業系統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座談會,22個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出席會議並講話。袁貴仁在講話中強調,國務院各主管部門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方面,具有系統性強、行業特點鮮明、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大的特點,因此,做好行業系統的語言文字工作,實現條塊結合,齊抓共管,對於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進國家整個語言文字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各部委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大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力度,積極參與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為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而共同努力。
2002年4月15日~19日,地方語言文字立法工作座談會分兩片分別在鄭州和南京召開。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原國家語委主任柳斌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教科文衛、政府法制辦、教育廳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室負責同志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立法的必要性、立法過程,並對該法的主要內容進行了闡述。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相關負責同志就新世紀語言文字工作的目標和任務、語言文字法律法規體系框架等問題等作了介紹。柳斌在會上發表了講話,強調應當充分認識語言文字立法工作的意義,依法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報了一年多來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情況和地方語言文字立法工作進展情況,並就地方語言文字立法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為進一步推動廣播電視系統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貫徹落實,加強對社會用語用字規範化的引導,2002年4月~5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部和國家語委聯合對廣電系統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情況進行了調研。4月29日,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召開了廣電系統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情況匯報會。國家廣電總局副總局長胡佔凡匯報了廣電總局和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宣傳貫徹情況。5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和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組成調研組,對廣東省廣電系統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考察了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廣東省電視臺、廣東省電臺、佛山市廣播電影電視局、佛山電視臺、佛山電臺、順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順德電視臺、順德電臺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播音用語用字以及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普通話水平測試和持證上崗的有關情況。通過調研了解到,廣電系統多年來重視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1996年召開了全國廣播影視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對廣電系統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實施後,將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與日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規章制度健全,措施落實,充分發揮了新聞媒體的示範作用,為在全社會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及提高全民的語言文字規範化意識作出了貢獻。調研組對廣電系統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提出了建議。
2002年6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對青海省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後,青海省語委和省教育廳及時召開了有關部門領導座談會,部署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活動。同時,以學校為突破口,結合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將語言文字工作落到實處,並對城市語言文字評估工作做出了部署。調研組肯定了青海省語言文字工作的成績,並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撰稿 魏 丹
[2002年度地方語委辦公室主任會議]
2002年1月30日~31日,2002年度地方語委辦公室主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01年度的工作,交流了各地的工作經驗,研究確定了2002年語言文字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在會上作了題為《奮發有為,與時俱進,大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貫徹實施》的報告。報告簡要回顧了2001年的工作,分析了2002年語言文字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部署了2002年的主要工作:(1)要切實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宣傳貫徹落到實處;(2)規範標準建設、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和基礎工程建設工作爭取有較大進展;(3)進一步發揮學校的基礎作用,加強重點行業系統的工作;(4)繼續推動三項基本措施的落實,深化管理工作,提高全社會用語用字規範化水平;(5)關注社會語文生活,加強研究和引導;(6)健全語言文字工作機構,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報告還就如何做好2002年的工作向語言文字工作者提出要求和希望。
撰稿 周道娟
[學校語言文字工作]
1999年12月,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在北京召開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範化工作的通知》,對新世紀的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要求和措施。為交流三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貫徹落實會議和文件精神,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新進展、新經驗,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於2002年6月2日~4日在秦皇島市召開了全國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匯報交流會。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在會上講話。袁貴仁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三年來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成績:(1)各級語言文字工作機構逐步健全,開展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有了基本保證;(2)語言文字工作逐步成為學校常規工作,在「三納入、一滲透」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學校用語用字狀況有較大改觀;(3)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通過語文教學改革,促進了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提高;(4)《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的施行和教師基本功訓練使教師語言素質和語文能力得到明顯提高;(5)語言文字工作在學校全面育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6)學校對全社會語言文字規範化發揮了基礎性的促進作用。同時指出,當前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開展還很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1)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領導同志對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義認識不足,致使這些地方和學校的語言文字工作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落實、組織領導不得力;(2)一些地方和學校開展語言文字工作的要求不明確、目標不清晰、措施不落實,工作缺乏計劃性和行政力度,甚至處於一種自發自流狀態;(3)一些地方和學校對鞏固提高工作重視不夠,在基本功訓練和測試達標工作中存在著形式主義和走過場現象;(4)在一些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尚未做到「三納入、一滲透」,甚至把語言文字工作看作額外負擔;(5)學校語言文字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
袁貴仁強調指出,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服務,為促進文化和社會發展服務。實現2010年以前在全國範圍內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社會應用基本規範的目標,從根本上說要靠學校、靠教育。做好學校語言文字工作,一定要發揮好語文教學主渠道的作用,要全面貫徹落實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從根本上扭轉「重文輕語」的應試傾向,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袁貴仁代表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見:(1)要依法推進學校語言文字工作。(2)不斷提高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3)繼續加強教師普通話培訓測試和基本功訓練。(4)進一步發揮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作用。(5)要加強農村學校和西部地區學校的工作力度。(6)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學校也要重視普及普通話和推行規範漢字的工作。(7)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對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目標管理、量化評估工作。(8)教育行政各相關部門都要關心、支持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營造一個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河北省語委、教育廳,秦皇島市語委,上海市教委語文工作處,重慶大學,湖北省語委辦公室,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語委、教育局,山西省萬榮縣教育局,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語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等單位先後在會上介紹了開展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經驗。與會代表考察了秦皇島市海港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區和撫寧縣的各類學校13所,對該市學校貫徹全國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精神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
撰稿 袁鍾瑞
[第五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2002年9月15日~21日是第五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家語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五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的通知》,對開展第五屆推普周活動的指導思想、主題、組織協調等提出了要求。
一、以推普周為契機,加大普法宣傳力度
「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大力推廣普通話,促進語言文字規範化,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是本屆推普周的活動主題。國家語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舉辦了「茅臺杯」第六屆全國普通話廣播大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舉辦座談會、研討會、知識競賽、徵文比賽、演講比賽、街頭宣傳、廣場諮詢、文藝演出等活動,加大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了社會成員的語言文字規範意識。
二、以重點城市為中心,推動方言區推普工作
本屆推普周以成都、南京和佛山為重點城市,在成都舉辦了第五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開幕式、四川省大學生演講比賽和成都市各界人士推普座談會;在南京舉辦了大型廣場宣傳諮詢活動和推普專題文藝晚會;在佛山組織了有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海南和香港、澳門中小學生參加的課本劇演出邀請賽和名家語言藝術表演欣賞會等。四川、江蘇、廣東省把這次推普周作為樹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對外開放、優化發展環境的契機,在省市政府領導下,有關部門積極參與,精心組織,密切配合,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三、活動內容更加豐富,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各地都認真策劃和組織了有新意、有特色的推普周宣傳活動。江蘇省組織各市和高校製作了推普系列專題片;湖北省召開了語言文字工作表彰大會;陝西省高校組織專家教授舉辦語言文字工作專題講座,並在電視上播出;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開展「推普下鄉」活動,利用農村大集之際將宣傳活動深入到農村;浙江省將推普宣傳延伸到居民社區,推廣普通話與社區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山東省青島市提出「由學生帶動家庭、由家庭影響社區」的新創意,使推普工作立足學校、輻射社會;浙江、四川、江蘇、上海、新疆等地,將推普周的相關情況在網際網路上廣為傳播;天津市舉辦了主題為「說普通話、用規範字」的萬人籤名活動,請著名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現場朗誦和演講;解放軍總政宣傳部為提高部隊官兵語言文字規範意識和文化素質,組織編寫《部隊官兵語言文字規範手冊》下發部隊;吉林省軍區通信營舉辦有關《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講座,廣大官兵增強了對法的深入了解。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使語言文字工作與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相結合,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行業系統管理相結合,集政策性、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身,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四、黨政機關發揮「龍頭」作用,公務員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有新的進展
為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的規定,本屆推普周前夕,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等領導帶頭參加了教育部對機關公務員進行的普通話水平測試,首批接受測試的205人全部獲得三級甲等以上的合格成績。這次活動對全國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部門產生了良好的導向作用。貴州省為省直機關人員舉辦了普通話培訓班;甘肅省舉行了「公務員普通話水平測試啟動儀式」;遼寧省、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帶頭參加測試;南京市交通局、杭州市蕭山區政府、河南省商丘市教育局等單位的公務員也踴躍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普通話是我們的工作語言」已成為國家公務員的普遍共識。
五、媒體大力配合,營造濃厚宣傳氛圍
推普周期間,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欄目對著名語言學家王均先生進行了專題報導,《關注》欄目播出了以語言文字專家陳章太、姚喜雙為嘉賓的談話節目,播出了介紹山西省萬榮縣推普工作的專題片,西部頻道播出了介紹廣西壯族自治區推普工作的大型訪談節目《話說推普》;中國教育電視臺《語言文字》欄目、北京電視臺《今日話題》欄目、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經濟臺《普通話沙龍》欄目分別播出了推普周專題節目;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推普專題文藝晚會《共同的語言》和推普公益廣告《普通話讓你暢行無阻》、《普通話是我們的工作語言》;《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9月16日整版刊發了第五屆推普周宣傳畫;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文匯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改革報》以及《北京晚報》等各地主要報刊均對推普周活動進行了廣泛報導,在讀者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撰稿 高 陽
[對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進行考查評估]
根據教育部、國家語委《關於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的通知》精神,12月10日~1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評估組對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進行了考查評估。評估組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柳斌任組長,成員有津、滬、渝三市人大的領導同志和語委辦負責人,以及教育部、民政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部分部屬高校、國家有關研究機構的語言文字專家學者。
遵照教育部、國家語委頒布的《一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標準》及其實施細則、操作辦法的規定,評估組聽取了北京市語委關於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情況的全面介紹,採取定點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分組對代表黨政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和公共服務行業的18個單位進行了實地考查。評估組聽取了這些單位的匯報,查閱有關檔案資料約130卷(冊),組織了座談和對相關人員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抽樣測查,查看了名稱牌、公文、公章、報刊、電視屏幕、戶外廣告、街路名稱牌、公共設施等的用語用字。考查情況表明:北京市注重依法行政和創設覆蓋全市的宣傳氛圍,在18個區縣、22個市屬委辦局、110個街道辦事處及184個鄉鎮都設立了語言文字工作機構,落實了常設辦事機構和專兼職工作人員,初步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三級工作網絡和條塊結合的工作機制,各個領域的用語用字能夠遵照執行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規範化程度很高。
根據考查評估的整體情況,評估組認定:北京市現階段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規定和要求,提前實現了「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範」的新世紀初葉工作目標要求,並達到了較高的規範化水平,基本能夠適應首都現代化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營造了與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良好語言文字環境,為2008年奧運會的人文和語言環境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提高全市語文工作水平和群眾語文素質打下了良好基礎。評估組對北京市如何適應新世紀新階段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提出了建議。希望北京市繼續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宣傳、貫徹,以這次評估為契機,抓鞏固、抓深化、抓提高、抓創新,圍繞「新北京、新奧運」的主題,進一步全面規劃部署,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拓進取,提高工作水平和語言文字應用規範化程度,為全國做出榜樣。
撰稿 於 虹
[國家語委第二次諮詢委員會會議]
2002年1月7日,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主任許嘉璐主持,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諮詢委員會委員及教育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關於2001年工作和2002年工作要點的通報。
許嘉璐在講話中肯定了語言文字工作在新世紀取得的成績。指出,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對傳統文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造成巨大衝擊,使之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目前,語言文字工作還不能適應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應當認清形勢,對工作方針、相關政策和已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範標準進行系統分析與研究,做好思想上、政策上和學術上的準備。並特別強調了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
會議肯定了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對於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要求在今後工作中,繼續堅持「一個中心、四個重點領域、三項基本措施」的工作思路,繼續圍繞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開展各項工作。委員們就充分發揮學校的基礎作用、加大《漢語拼音方案》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學中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力度、加強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科學研究和管理、進一步擴大推普周影響、加強語言文字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召開現代漢語規範化學術會議、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國際間及與臺港澳地區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設立國家語言文字博物館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撰稿 周道娟
[語言社會應用熱點問題座談會]
近年來,「納米」、「克隆」、「酷」、「秀」等英文音譯詞,「菜鳥」、「大蝦」、「版主」、「伊妹兒」等網絡新詞,「WTO」、「APEC」、「MTV」、「CEO」等字母詞大量湧入現代漢語,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對上述新詞語使用的看法和意見,加強對詞語使用的規範和引導,2002年8月27日,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在京召開了語言社會應用熱點問題座談會。出席會議的有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有關人士,語言學家、知名作家,出版、廣播、電視及網絡等媒體專業人士。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語言文字必然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不斷豐富,這是語言文字和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和交流的日趨廣泛,新事物、新生活方式、新的社會結構和習俗的變化,都會刺激新詞語的產生。目前詞語使用中出現的新現象是與社會的變革和開放相吻合的。部分與會者對隨便使用字母詞和網絡自創新詞、外來音譯詞等提出了批評。認為這些語言現象不僅嚴重損害中國文字完美的形象,而且已經嚴重妨礙信息的傳播,甚至可能動搖中國文化的基礎。指出行文中夾雜外文字詞,首先是一般讀者看不懂,影響宣傳效果;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有損國家、民族尊嚴。另外一些與會者認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敬一丹認為不能無視群眾語言的生動和鮮活,但媒體吸收新詞語應把握好度。新浪網記者張曉凌認為,民間詞彙豐富、鮮活的特點在網絡平臺上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網絡是被動的,只能轉載信息,不好約束。
如何對待這些語言社會應用熱點問題,與會人員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多數人認為,對語言應用中出現的新情況應採取寬容的態度,不應該拒絕新詞語,這些新詞的存在恰恰說明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顯示了我們面對改革開放時代一種開闊的胸懷,這樣才能「海納百川」。語文生活要主體化和多樣化相結合,我們的語言文字不搞純而又純,語言文字是用來交際的,交際到位就是語言的規範;有的要管,有的不要去管;除了依法管理外,還可以提倡、調節、引導。有關部門要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分析研究語言社會應用的熱點問題,加以適當的引導。同時,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黨政機關、學校、新聞媒體。一般報紙是給老百姓看的,要注意不要濫用外來詞、字母詞、縮略語,也不宜過多地夾雜使用外文,一些專業報紙可以適當直接引入一些外語詞,但不要盲目迎合時尚。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楊光在總結中指出,大家的建議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很有啟發,希望新聞媒體就語言應用熱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這種討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宣傳和引導。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對會議進行了報導。
撰稿 張映川
[舉辦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骨幹教師普通話培訓班]
為了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提高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漢語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漢語教學質量及教學技能,逐步改變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中漢語師資缺乏及漢語水平不高的狀況,7月11日~8月15日,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委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和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新疆教育學院舉辦了為期35天的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骨幹教師普通話培訓班。此次培訓對象為新疆和田、喀什、阿克蘇、克孜勒蘇四地州(縣、市)中小學從事漢語教學的少數民族骨幹教師,學員以維吾爾族為主,有少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學員。其中初中漢語課教師40人、小學漢語課教師40人。培訓內容包括政治思想理論、教師職業道德、普通話知識及技能訓練等,共210課時。新疆教育學院除選派本院高水平師資外,還聘請了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自治區民語委、漢語考試中心辦公室、自治區教科所的專家學者為學員作講座,並請自治區部分中小學的漢語教學骨幹上示範課。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學員們的普通話語音面貌有了明顯改善,漢語知識和口語交際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撰稿 周道娟
審稿 張世平
[試行《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
為了做好《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在教育系統的試行工作,2002年6月10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了《關於在教育系統試行〈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的通知》,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各教育出版和教育網絡、教育影視部門,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穩妥有序地貫徹執行。《通知》指出,教育教學各環節、新編教材和新製作發行的用於教育的電子信息技術產品,均應使用推薦詞形。現行教材再版、現有電子產品更新、升級時,應依據此規範做技術性調整。全國統一考試和各種升學考試,出題時暫不涉及異形詞,考生答題中使用了非推薦詞形,不影響成績評定。古籍整理、有關的科學研究、面向海外的繁體字版教學輔助讀物(含電子出版物)等,可不受《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限制。
鑑於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信息產業和廣告行業也是語言文字規範化的重點領域,在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標準中具有示範帶頭作用,教育部、國家語委經與相關領域和行業的主管部門會商,制定並會籤了《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和信息產業、廣告業試行〈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的通知》,於2002年7月17日印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系統和行業。《通知》要求各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信息產業、廣告業主管部門及所屬單位在出版物(含電子出版物)、影視字幕、廣告、網際網路和電子信息技術產品中,均應積極執行《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新出版發行的出版物、新編辭書、新製作發行的電子產品應使用推薦詞形;現有出版物、現有辭書再版以及現有電子產品更新與升級時,應依據規範進行調整或做技術性處理,使用推薦詞形;辭書編纂中,需要「備查、備考」的非推薦詞形,應依據規範做出明確標註。古籍整理、有關的科學研究、面向海外的繁體字版出版物等,可不受《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限制。到年底,各有關系統和行業都在積極穩妥地執行《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許多教材正在按規範編寫或做技術性調整,一些新編語文辭書都收錄了此表。
[召開研製《規範漢字表》學術會議]
為充分吸收學界的智慧和各方面的意見,增加《規範漢字表》的學術含量,2002年,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先後召開了「異體字問題學術研討會」、「簡化字問題學術研討會」、「漢字印刷字形問題學術研討會」。
5月16日~19日,「異體字問題學術研討會」在江西省井岡山市召開。代表們就異體字的概念、對《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的評價、《規範漢字表》整理異體字的原則及具體方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對一些典型字例做了剖析。關於異體字概念的理解,多數同志贊成採用嚴式定義,並在此基礎上確定《規範漢字表》整理異體字的原則和方法。
6月22日~26日,「簡化字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大學召開。與會代表主要針對簡化類推問題和如何處理簡繁「一對多」的關係問題進行了討論,語言文字學、古籍整理、辭書編纂、信息處理、地名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對《規範漢字表》的研製提出建設性意見。會議對簡化字的類推問題基本達成共識,即不贊成無限類推,主張應將類推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但類推的具體範圍還有待斟酌。
8月22日~26日,「漢字印刷字形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煙臺師範學院召開。代表們針對新舊字形的成因、不足及其對策,規範漢字印刷宋體字形標準化,海峽兩岸字形差異,特別是《規範漢字表》對新舊字形的處理等問題進行了交流,達成共識。如:要理順新舊字形、異體字、繁體字三者之間的關係,改變過去三者之間糾纏不清的局面;力求減少筆畫或部件變形的數量,非變不可的要儘量具有規律性;處理字形問題時要考慮宋體的傳統特點和書法美學原則;儘量保持與港臺漢字字形的一致性等。
根據上述三個學術研討會的成果,課題組對字表研製工作正在進行中。
[制定「信息技術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
ISO/IEC10646「信息技術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是全球所有文種統一編碼、使計算機系統實現多文種相互切換和交流的國際標準,是中國文化電子保存、數位化圖書館和各種資料庫建設的重要文字系統平臺。為了更好地發揮該標準字種選擇和字形規範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02年所做的工作有:
3月15日~16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信息技術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制定工作研討會。會議認為「信息技術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的制定工作,要促使集外漢字及傣文等少數民族文字儘快獲得碼位;標準涉及國內多個部門,必須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和溝通。會後,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向有關單位發函,徵集集外漢語人名、地名、科技術語、古籍文獻、中醫藥、考古等用字,以備納入中、日、韓統一編碼漢字擴充C2。
5月6日~10日,派員赴澳門參加IRG第19次會議。會議主要形成了與中國有關的如下決議:(1)接受日本關於制定CJK國際基本子集的提案,建議成立一個興趣小組討論其需求和規模。(2)堅持保留多列形式,以體現不同國家(地區)漢字字形的區別。(3)同意在CJK-C1中增補中國教育部(國家語委)臨時提案中提出的兩個折筆字符。
5月18日~25日,派員赴愛爾蘭都柏林參加WG2第42次會議。會議主要形成了與中國有關的如下決議:(1)同意IRG建立一個興趣小組,就一個或多個子集的需求、範圍和準則進行研究。(2)德宏傣文的編碼方案進入下一輪投票。中國傣文專家與國外代表討論了西雙版納傣文編碼方案第一、第二稿的異同,形成了修訂方案,並就雲南納西族東巴文和哥巴文的編碼進行了討論,達成了一致意向。
7月13日~16日,在哈爾濱市組織召開全漢字庫暨國際音標問題商討會。與會代表就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交流和溝通,達成如下共識:(1)收集包括中國古今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以及記錄中國語言的國際音標在內的各種字符,形成「中華古今大字符集」,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聯合攻關,資源與成果應共享。(2)關於漢字子集的建立和廣義異體字的關聯,應儘快研討並提出原則建議。(3)為加強港、澳、臺及內地的交流與合作,成立中國的IRG工作組,各單位在協商的基礎上進行了任務分工。
7月26日,在北京組織召開少數民族文字編碼問題座談會。9月2日,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中央民族大學的專家進行具體磋商,達成如下共識:(1)及早進行少數民族文字的編碼工作。(2)先將成熟、有字典、有文獻的文字進行收集編碼。(3)建立項目組,明確分工,爭取多方支持。
10月30日~31日,會同有關部門在福州市召開兩岸四地中文數位化合作會議。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特區以及臺灣地區參加IRG工作組的成員和有關專家、官員共35人參加了會議,並達成如下共識:(1)兩岸四地都要積極穩妥地推動漢字文化的共同發展。(2)兩岸四地都要積極參加ISO10646研製的後續工作。(3)組成兩岸四地中文數位化合作論壇,加強在中文編碼及中文數位化應用方面的溝通與合作。合作論壇每年一次在兩岸四地輪流召開。與會代表討論形成了「CJK國際基本子集」和「中華古今字符擴充編碼」兩個建議文件。
10月至12月中旬,組織起草兩項國際會議文件和提案:即古漢字編碼文件、藏文大丁字符提案。
11月18日~24日,派員赴越南河內參加IRG第20次會議。會議主要形成了與中國有關的如下決議:(1)根據兩岸四地的提案和日本的提案,就子集的範圍、收字原則形成了文件。(2)對漢字認同規則進行了澄清和梳理,確定了IRG漢字部首入部規則、部首外筆畫數和首筆筆畫的確定方法。(3)提名中國的3位專家繼續分別擔任IRG召集人、主編、技術編輯。
12月9日~13日,派員赴日本東京參加SC2第12次全會和WG2第43次會議。會議形成了如下決議:(1)關於中國藏文大丁字符提案。按照WG2的規定,大丁字符可用藏文基本字符的組合序列表示,不能申請新碼位。經中國代表團要求,會議安排了專題辯論,並將此提案作為「首次提交」記錄在案,要求繼續研究。與會一些代表表示要加強與中國的溝通與合作。(2)關於漢字及IRG相關事項。批准IRG關於建立CJK國際基本子集的文件,要求IRG形成子集草案,提交下次會議審查;批准IRG對中國3位專家的任命;同意中國通過IRG或WG2開展古漢字編碼工作。
[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國民經濟和信息化的高速發展,社會語言生活呈現出新的特點,對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教育部於2002年9月24日~25日在武漢市召開第一次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會議,主要議題為:研討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的新特點、資訊時代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的對策、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等問題。國務院相關部門和標準化工作機構的同志,語言文字學界、信息處理學界的專家學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語委辦的負責同志80餘人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作了題為《把握資訊時代特點,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的書面講話。講話指出: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是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重要環節,是信息化發展的迫切要求。要爭取經過四五年的努力,使語言文字規範標準滿足社會各領域語言文字應用的基本需求。有關政府部門、標準化專業機構和學術團體加強協調,各地語委要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工作。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高新技術部副主任王希林分別作了報告。李宇明在題為《資訊時代的語言問題》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應大力推廣普通話、加快漢語漢字規範化建設、加快中國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的研究、全方位建設基於網絡的資料庫,以提高漢語的功能與地位,加速漢語的傳播,滿足信息化發展的需要。與會代表圍繞會議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
會後,遼寧、新疆、安徽、重慶、廣西、河北、河南、山東、雲南、浙江、西藏等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語委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加大了工作力度。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立項工作]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主任許嘉璐等擔任顧問,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袁貴仁擔任組長的國家語委新一屆科研規劃領導小組於2002年4月召開成立會,會上對《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規劃及項目指南》進行了審議。
國家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項目的申報和第一期立項工作於2002年5月下旬正式啟動,進入申請受理階段。國家語委科研辦在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網頁、中國語言文字網及《語言文字周報》上公布了《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規劃及項目指南》、《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資助項目》、《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項目立項實施細則》和《國家語委科研項目申請書》,並於6月17日在《中國教育報》上全文刊登。至8月15日申請截止,共受理申請書427份。自8月16日起,科研辦陸續通過電子郵件將申請書、函評評審表發送給函評專家,並於8月23日前收回了專家評審意見。8月27日~28日,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十五」科研項目評審會議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行。專家們對項目申請書逐一審查,並進行分組討論,最後對申請項目提出了具體的評審意見。10月初,在項目申報人完成申請書修改後,國家語委科研辦確定立項項目97項,其中資助項目70項、委託項目11項、自籌或建議自籌項目16項。
[語言文字信息化工作]
2002年6月26日「中國語言文字網」正式開通。中國語言文字網的網址是www.china-language.gov.cn。網站宗旨是: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服務社會語文生活,引導社會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國民語文素養,促進學術研究與交流。網站欄目主要有工作機構、政策法規和規範標準、語文工作、學術交流、語文史話、中文信息處理、遠程教育、服務窗、百家爭鳴等。
為推動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和語言文字應用研究的信息化進程,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辦,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承辦的「全國語言文字網站建設與管理研討班」於2002年11月25日~28日在上海舉辦。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的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參加了研討活動。與會代表就語言文字工作如何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各地語言文字網站的建設和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語言文字網站(頁)建設是語言文字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一個環節,對語委系統的政務信息化建設起到了推進作用。
撰稿 王翠葉 王 奇
審稿 李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