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文獻圖書編輯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張宇 廣西師大出版社 收錄於話題#讀書7#文化7#廣西師大出版社23#編輯說7#文獻圖書5

有一類書,普通大眾少有接觸,覺得它們既珍貴又深奧;還有一類編輯,低調到大眾們常常不知道他們在具體做些什麼,但往往提到他們,大家都會投以一種敬佩的目光。

所以,今天「編輯說」邀請到了文獻圖書編輯張宇,帶領我們撥開「文獻類圖書」神秘的面紗。

01

「遇見」周清澍

/ 是考驗,也是學習 /

我作為《周清澍文集》的責任編輯,自拿到文集稿件,頗有些誠惶誠恐。稿件厚厚一大摞,近一千五百頁,資料性強,文本難度高,且承載著周清澍先生這位元史研究大家迄今為止全部研究成果。

或許大家對周清澍先生不太了解,周清澍先生作為著名歷史學家,自1957年9月分配到內蒙古大學,先後在內蒙古大學歷史系蒙古史研究室、蒙古學學院蒙古史研究所從事蒙古史、元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與此同時,他始終堅持在古代蒙古史、元史等領域的研究,參加過《元史》(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及《蒙古族簡史》的編寫。

周清澍先生治學嚴謹,刻意求新,在諸多領域均有創見,自20世紀50年代至2019年以來,累計發表學術文章近百篇,類及西夏、金、蒙古史、元史、清史、歷史地理、文獻學、史料學等諸多領域。

所以,拿著周清澍先生的全部研究成果在手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立刻壓在心頭。

左/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內蒙古分社社長莫久愚先生 右/周清澍先生

編輯過程中我一直未見到周先生本人,但在文集的字裡行間,卻逐步讀到先生的認真、博學和謙遜。認真,在於老先生對史料的確鑿掌握,對相關研究細節的反覆核對,對參考文獻版本的掌握與選擇等諸方面;博學,在於本次結集各篇文章的內容、角度涉及廣泛,並能在每個領域均有精深挖掘,閱讀大量參考資料,理解、轉化並融入個人研究當中;謙遜,則流露在簡潔的文字表述當中,如他對所提觀點的謹慎,在闡述觀點時儘量避免「個人認為」「我認為」等字眼;如他在文中提及同行和其他學者時的尊重……

總之,當精心閱讀文集中一篇篇充滿資料價值的文章之後,這些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來的人格精神,與前述學術精神和諧地融為一體,讓書中的內容呈現得更為豐滿,亦讓這位年過九十歲的老先生更令人肅然起敬。

通讀全文,下筆修改,對於文字編輯來說,既是一次考驗,更是一個學習過程。這一過程中,有些感受,印象頗深。

02

學者精神

/ 爬梳剔抉,參互考尋 /

嚴謹的學者精神,貫穿於先生治學作文的始終。在曹金成先生所做的周清澍先生訪談錄中,幾可還原其學術研究的軌跡。從興趣到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靠的是不懈的努力和不斷的積累。

選修、旁聽北方民族史、蒙古史相關課程,儘可能搜集、閱讀相關圖書,在搜集、購買圖書的過程中,周清澍先生竟慢慢整理出《元人文集版本目錄》一書,為諸多學者提供方便,為該領域文獻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避免購書重複,並且選擇較優較全的版本,周先生學會了查《〈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標註》等書,這些積累,均體現在各篇文章的行文當中,成為各篇文章的價值源頭。如前述汪古部五篇文章中,累計閱讀參考資料逾百種,注釋累計近四百條,即可窺見周先生文章注重考據的嚴謹風格。

「爬梳剔抉,參互考尋」,是學者做研究所必經的過程,在周先生的研究論文中,所有過程都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每篇文章的注釋,周先生都做得極為詳細;每篇文章的引文,周先生所選都是「較優較全」,力求論證更為準確、可信。為此,周先生不止一次強調其引文版本的重要性,核對原文必須以他所選版本為依據。本書收集的部分文章,發表時間都已很久遠了,但仍具極強的生命力,仍可為更多後來者提供極強的參考價值。

在周先生家中看樣書

03

編校過程

/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

周先生文集當中多處涉及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及西夏文等拼音文字,如在《讀〈唐駁馬簡介〉的幾點補充意見》《汪古部統治家族——汪古部事輯之一》《汪古部與成吉思汗家族世代通婚關係——汪古部事輯之四》等文中,多處使用各種拼音文字,均是容易有疏漏和易出錯的地方。

為避免這些語言文字出現錯誤或疏漏,我在編輯過程中專門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梳理,並整理成專題文檔,由作者逐一確認,並儘可能做了幾次核對。作者及其學生認真校對、修改過程中體現出他們做學問的精神與細緻。

在本書附錄部分——周清澍訪談錄,作者談到當初學習和使用外文的不容易,但嚴謹治學的精神,不僅讓外語基礎曾經很薄弱的周先生逐漸熟悉了各種語言,且能夠在論文中熟練引用。瑣碎的核對過程中,於細節處油然而生出更多對周先生的敬意。

另外,對於蒙古史和元史當中複雜的人名、地名的處理,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既要掌握作者的處理方式,又要尊重原文、原始資料乃至各種約定俗成的處理方式。編輯在處理過程中,要對上述要求逐層落實,更要體會到文章撰寫、資料引用等諸方面微妙難以言傳的部分,不破壞作者在寫作時所要傳達出的全部內容,確實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但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體察作者用心,權衡各個詞語的使用,儘可能做到修改有據,不妄改錯改。此外,根據作者對版式、字體乃至造字相似度的要求,逐一落實調整,最後儘可能不讓作者對此有意見,對作者是一種尊重,對個人也是一種提升。

03

終得付印

/ 超然遠覽,奮其獨見 /

在最後一次修改結束,籤字付印的時刻,還是在反覆琢磨這一句話:「超然遠覽,奮其獨見,爬梳剔抉,參互考尋。」或許在這些文章的字裡行間,每一位讀者都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也是對周先生治學精神的最好總結。以這樣的精神付諸研究,其成果顯而易見,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本書出版過程漫長,但作為編輯,每當圖書付梓那一刻,內心的情感總是喜憂參半、複雜而糾結。喜的是圖書即將問世,眾望所歸;憂的是總有遺憾,之前的誠惶誠恐非但沒有絲毫減少,反而日益加重。假以時日,或許能盡力做到完美。唯希望能從作者的學術精神與人格精神當中汲取營養,督促自己在未來的日子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每做一本如此厚重的書,都能少些遺憾。

關於這本書

《周清澍文集》為圓背精裝,全書共分六大部分,上、中、下三冊,其中有《成吉思汗生年考》《蒙古源流初探》《元朝對唐奴烏梁海及其周圍地區的統治》《汪古部統治家族——汪古部事輯之一》《汪古的族源——汪古部事輯之二》《歷代汪古部首領封王事跡——汪古部事輯之三》《汪古部與成吉思汗家族世代通婚關係——汪古部事輯之四》《汪古部的領地及其統治制度——汪古部事輯之五》《元代文獻輯佚中的問題》《元桓州耶律家族史事匯證與契丹人的南遷》《大蒙古國時期儒學機構和學官的設立》《新發現的點校本〈元史〉標點錯誤和失校》等多篇曾在學術界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論文,這些論文資料翔實,論證縝密,至今為止仍是該領域研究者難以繞過的參考資料。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自2016年即開始收集、整理周先生近六十年來的研究論文,期待結集出版。此舉既是對周先生研究成果的肯定和保護,亦可為相關領域研究者、歷史愛好者提供資料性和研究性極強的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編輯們的故事

「編輯說」是我們開設的一檔原創專欄,在這裡你會讀到編輯們自己的文字,收穫每本書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原標題:《當一名文獻圖書編輯是一種什麼體驗?丨編輯說009》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圖書編輯是做什麼的:圖書編輯工作基本流程
    上節課我們講了圖書編輯的分類,通過上節課的內容,大家對不同崗位的圖書編輯工作有了基本了解,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來講一講圖書編輯工作的基本流程。在上節課中的最後部分,我講到策劃編輯的工作是負責整本書的出版。所以,這節課的圖書編輯工作基本流程,我們將以策劃編輯的視角來進行。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分社向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捐贈圖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皮書分社向北京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捐贈圖書月14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2月9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教學事務部教務長助理曾麗婷、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學術帶頭人弓寶宏、圖書館教師趙躍亮一行3人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考察交流
  • 全國佛教圖書館聯盟館長會議暨《雲林佛教圖書分類法》編輯委員會...
    浙江自古為東南佛國,佛教藏書豐富,還編制了專門的佛教圖書分類法。她希望佛教圖書館分類編目研修班能進一步推動浙江地區佛教圖書館的發展,提升佛教文獻的利用和研究水平。浙江大學圖書館館長黃晨致辭說:圖書館如果沒有分類編目,沒有自動化集成系統,那麼,圖書館的運轉將難以想像。只要紙質書刊存在,圖書分類編目就不會消亡。
  • 編輯書單|20世紀的圖書編輯是怎樣工作的?
    全世界所有的書可以說都是經由圖書編輯之手誕生的,在它們與讀者見面之前,已經經過了編輯們一道又一道的細細審閱,編輯對於大到書稿的整體結構,小到每一個詞語的使用,了解可能不比寫出這些書的作者們遜色。在選定書稿之前,編輯們還是很有餘地的,他們可以選擇為哪些作者和圖書充當「僕人」的角色。
  • 如果世界太冷,書就是避難所|一名圖書管理員的自我修養
    作為一名普通的圖書管理員,我並不急於反駁這種刻板的印象,而是期望諸位可以看一看這幀照片,這是1940年10月22日倫敦「荷蘭屋」圖書館。前一天,這裡剛剛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轟炸,殘破的屋頂下,扶梯和桌椅散亂一地,但站在廢墟中的三名頭戴圓頂禮帽的紳士卻安之若素,目光專注地看著書架上的圖書。這張照片當然證明了閱讀的力量足以戰勝戰爭的暴虐。
  • 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學會一種,受益無窮!
    要對已有的信息做刪減和編輯是很容易的;但要重新搜索二十多篇甚至更多的論文,用來將參考文獻的題名和頁碼補齊,卻非常費勁。即使知道欲投稿期刊通常採用精簡的參考文獻格式(比如,不給出題名),最好還是為所有引用的參考文獻做完備的記錄。
  • 一次性收藏50個免費中外文獻網站是什麼體驗?
    寫論文時,是不是總為文獻,尤其是外文文獻發愁?
  • 小小圖書管理員,不一樣的圖書新體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讓小朋友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華涇漫書咖在暑假期間開展「小小圖書管理員」實踐活動,為小朋友提供社會實踐平臺,培養小朋友們熱愛圖書和社會服務意識,提高小朋友們的綜合素質。為了讓這個活動更有儀式感,漫書咖舉行了「小小圖書管理員」開幕式。在開幕式介紹了怎樣管理圖書,並讓小小志願者們熟悉漫書咖的布局,了解此次志願者活動的具體流程。新官上任簡單的「入職培訓」後,小小圖書管理員們上任啦!
  • 全國圖書編校大賽試題來了!(編輯人員卷)
    11月14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編輯學會承辦的第七屆韜奮杯全國圖書編校暨高校編輯出版能力(職工組)大賽在京舉行決賽,來自全國近200家出版單位組成的141支代表隊423人參加決賽。
  • 編輯如何做圖書設計的「品酒師」
    □高楠  圖書裝幀設計有時就像「調酒」,設計師圍繞書稿內容,嘗試用不同的配料和調製方法配置出口感香醇、回味悠長的作品。而與之對應的「品酒」重任,往往首先就落在了編輯的身上。圖書設計中「調酒」與「品酒」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 治癒系圖書是一種青春勵志讀物?
    深圳商報記者 魏沛娜 對於治癒系圖書,其實業界並沒有給出很清晰的概念。網上有說法介紹,治癒系原文是healing系,是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開始流行的一種音樂門類,但說它為音樂門類也不恰當,因為並沒有共通的顯著的音樂特性,一般把節奏舒緩,放鬆心情的音樂都歸到這一門類。
  • 人人羨慕的「圖書管理員」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一名志願者告訴界面職場,目前進入圖書館除了要出示北京健康寶外,還要提前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而他每天的工作則是指引讀者進行籤到。據悉,該名志願者的工作是臨時性的,而圖書館「查閱健康寶」的崗位也正在招聘中。李梅梅是北京通州區圖書館的一名圖書管理員,和正在招聘的「查閱健康寶」崗位不同的是,李梅梅所在的崗位需要通過事業編制考試。
  • 打造全國圖書借閱雲平臺 國家圖書館啟動文獻共享借閱計劃
    中國網1月22日訊 國家圖書館近日啟動文獻共享借閱計劃,將結合智慧圖書館建設,建立一個全國圖書借閱雲平臺。目前已有72.5萬餘冊文獻進入黑龍江、江西、西藏、甘肅、湖北、吉林等六省的共享借閱體系中,惠及千萬人閱讀。
  • 如何高效編輯參考文獻?
    撰寫文章,編輯參考文獻,很多人都有這個需求,譬如撰寫畢業論文、投稿論文、申請基金,都需要編輯參考文獻,那麼怎麼樣能提高編輯參考文獻的效率呢?本節課程就演示怎麼通過Endnote實現這個功能。
  • 圖書營銷是做什麼的?
    圖書營銷聽上去好像應該是營銷編輯才要考慮的事情。不過我一直認為,一個圖書策劃編輯應該對圖書出版整個流程都有所了解,哪怕只是理論上了解。那麼作為圖書出版重要的環節——營銷,策劃編輯更不能是個徹底的門外漢。
  • 社科文獻2019年度優秀原創學術圖書和優秀翻譯圖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度「優秀原創學術圖書獎」和「優秀翻譯圖書獎」出爐!「優秀原創學術圖書獎」和「優秀翻譯圖書獎」由社外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出,每年評選一次,旨在鼓勵學科內產生重大影響或在學科領域受到較高評價的原創圖書和翻譯圖書。
  • 作為一名職高生考上本科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是如何將生活帶給你檸檬般的酸楚,釀成猶如檸檬汽水般的甘甜。去年這時候的我已經踏上考場,得知了自己對口高考的成績,那時我還是以一名職高生的身份。今年這時候的我已經大學了,那麼作為一名職高生考入本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當我知道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學時,是大哭了一場的。
  •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與威立開通回溯期刊資料庫—新聞—科學網
    但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各類文獻情報機構館藏的外文科技期刊存在著一個「斷崖」,使得中國的科技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十分不完備。 「目前國內各科研、教學機構以各種方式購買國外電子期刊的現刊資料庫中,可使用的期刊年限基本只能追溯到1996~1997年或更短。」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坦言,這無法滿足我國科技創新和發展對國外更早期科技期刊的普遍需求。
  • 如何用word編輯參考文獻
    用滑鼠在最左側處選中尾注中的序號「1」,按快捷鍵「ctrl+shift+=」就可以使序號不再是上標,或用滑鼠右擊,出現一菜單,選擇「字體」,在第二張菜單中去掉「效果」欄中「上標」前面的「√」。3.說明序號周圍有似隱似現的框,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種「域」,不必理會它。插入第二個尾注的方法是同樣的。Word會根據所在位置的前後自動排序。
  • 向歐美同行學習學術圖書製作的細節
    為了提升交流的效率和水平,學術圖書一定要通過形式細節上的處理,來幫助讀者儘可能地實現閱讀的便捷、徵引的規範、檢索的高效與準確。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學術出版機構和學術圖書編輯的價值所在。在這些方面,歐美學術出版界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規範或者約定俗成的做法。但由於受到學術傳統的影響,加之與國際學術界的大面積交流起步較晚等原因,我國的學術圖書出版普遍存在一種忽視形式和細節的傾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