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楠
圖書裝幀設計有時就像「調酒」,設計師圍繞書稿內容,嘗試用不同的配料和調製方法配置出口感香醇、回味悠長的作品。而與之對應的「品酒」重任,往往首先就落在了編輯的身上。圖書設計中「調酒」與「品酒」的側重點是不同的。負責「調酒」的設計師,更加關注如何通過作品闡釋其審美情趣與藝術主張,個人色彩更為強烈,且呈現方式也是千變萬化。而負責「品酒」的編輯,作為作品的第一個品評者,則需要重點考量設計作品與目標讀者的契合度,在這個過程中,面對不同風格的設計方案,我們需要一個通用的標準,以便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為我們指明了思想、溫度、品質3個維度。我想這3個維度不僅僅是新聞工作的遵循,而且也是我們整個文化產業的重要遵循。對於圖書裝幀而言,身為非設計專業的編輯要當好「品酒師」,可以把這3個維度的交相呼應、相互匹配作為衡量設計質量的著眼點。
思想的匹配
思想是出版物的靈魂,是連接作者與讀者的橋梁,而裝幀設計正是引導讀者踏上這座橋梁的領路人。
首先,在設計的構思立意階段,編輯需要提前介入。範用先生說:「不看書稿,是設計不好封面的。」這是圖書設計區別於其他設計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圖書設計的難點。由於出版時間的限制、所屬領域的不同,單靠設計師自己,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對書稿形成透徹明晰的認知。這時,就需要編輯提前參與進來,把自己在審稿過程中的所思所想與設計師充分溝通,重點圍繞「想要對讀者說些什麼」這個主題,和設計師共同提煉設計素材,從書稿內容中發掘能夠引起共鳴的可創意元素。
其次,在進入具體設計後,編輯需要充分授權。編輯儘量不要用自己的審美傾向幹涉設計師的創作,至於採用什麼樣的巧思和技法將設計意圖轉化為設計語言,由專業設計師全權處理。
最後,在品評完善階段,編輯需要重點品評三個方面。一是設計意圖表達是否明確。要站在讀者角度思考,衡量讀者是否能夠看懂設計師的設計語言。二是拒絕平庸。綜合考量設計主體是否鮮明、獨特、透徹地表達出了圖書內容中的人、事、理。三是守正創新。設計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既要打破「常規」,又不能脫離「常軌」;既要有所突破,又不可隨性而為。設計的創新只有在符合目標讀者常規認知和慣性審美的基礎上進行突破,才能夠真正展現出意境之美。
溫度的匹配
溫度是埋藏在圖書內涵裡的,是埋藏在讀者潛意識裡的。溫度的匹配需要根據不同書稿內涵、屬性決定其面貌形態,使內容與形態渾然一體、相得益彰,進而形成意蘊之美。
在進入具體設計之前,編輯需要和設計師重點圍繞「想要讓讀者感受到什麼」明確設計基調,大致規劃出色彩、成品尺寸、材料、工藝、版式等。
在設計師完成設計後,編輯需要著重品味兩個方面。一是設計中情感、態度的表達和精神面貌的體現是否充分,特別要注意封面與內文、整體與局部氣韻的協調統一。二是藝術性與功能性的平衡,特別要注重對易讀性的體悟。易讀性是溫度表達的敲門磚,讀者只有在流暢、舒適的閱讀環境下才會感受到圖書的溫度。比如時常放在我們案頭的《現代漢語詞典》,設計莊重,結構穩定,主次突出,既把握住了工具書的特點,又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質的匹配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每當我們閱讀一家出版社的幾本圖書後,頭腦中便會對這家出版社形成一個整體印象。這個印象的產生源自於出版社對出版物的品質要求,反映著出版社的責任擔當,與出版社的理念、文化緊密相連。
圖書的設計如何與品質相匹配,在筆者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設計直觀有效地展現出版社的企業文化。以黨政類出版社為例,我們的工作實質是弘揚傳遞鮮明的政治導向與價值取向,設計的整體性上就需要特別注意對格調、品位的把握;我們的專屬色來自國旗、黨旗,圖書設色中就需要不斷加強對紅黃色的研究;我們的工作態度嚴謹細緻,設計環節就需要制定更為精細的設計規範;我們的工作作風樸實無華,設計的表達就需要更加簡潔有力;我們的圖書重在學用,設計過程中在成品尺寸、用紙、文字、版式結構等方面就需要融入更多對實用性的思考。而以上這些對於設計師特別是外請設計師而言,往往是不甚了解的,需要編輯及時予以輔助完善。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當我們集中在思想、溫度、品質3個維度思考之後,回頭看時會發現,為推動各種概念、理念的形成,我們始終在為設計做著「加法」。所以,在「品酒」的最後,編輯需要跳出細節,回歸內容本身,和設計師一起打磨作品性格,為設計做好「減法」。讓我們精心製作的這杯「美酒」凝練出更為獨特的味道。
(作者單位:黨建讀物出版社)
《現代漢語詞典》內文
《東西方文化評論》
《現代漢語詞典》
《葉雨書衣》
《中國建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