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俄媒稱,位於美國矽谷的風險投資創業公司和打車軟體公司優步(UBER)因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而受損。
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22日報導,優步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遞交申請,請求被列入電動自行車免稅名單中。優步公司的電動自行車是在中國製造的。優步公司發表的聲明中說,關稅對優步公司的生意盈利性構成沉重打擊,這些花費最終都將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共享電動自行車在美國興起
優步公司積極發展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共享服務。按照優步的數據,美國12個大型城市中都提供電動自行車租賃服務,其中包括華盛頓特區和舊金山。
按照優步公司副總裁蕾切爾·霍爾特(Rachel Holt)的話說,公司投入10億美元發展可替代交通系統。霍爾特不久前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指出,公司的目的是提供城市便利出行方面所有可能的服務。
報導稱,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動自行車是城市短途出行的絕佳交通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說,電動自行車靈活機動又環保,有助於老年人和身有殘疾者騎行。因此,類似服務在美國和西歐尤其受歡迎。按照優步公司旗下的電動自行車共享公司Jump的數據,在過去6個月來,用戶的出行數量已經增加了15%。
優步:製造只能在中國進行
按照彭博新聞社援引優步公司代表的數據,中國工廠每天都可以為優步公司生產出1000輛電動自行車。但電動自行車這種產品被列入美國自2018年8月起徵收25%關稅的價值1600億美元商品清單之中。各公司在12月14日前可以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遞交申請,請求把某種產品剔除在徵稅清單外。
報導稱,優步公司所遞交的申請中說,中國在電動自行車製造市場上幾乎佔據著壟斷地位。優步指出,在美國和其它國家不存在製造電動自行車的替代性選擇,除中國之外,別的國家都不生產這種電動自行車。
沒有中國製造,「玩不轉」
報導認為,中國和美國的生產鏈和商業利益緊密交織在一起。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正因如此,中美貿易戰對兩國均有破壞力。
他說:「美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我覺得,這些年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其實非常緊密,尤其是在科技方面。通過Uber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中國在全球的產業鏈上,實際已經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不能自己完全構成這樣一個產業鏈。他的設計需要有製造,沒有製造就不可能到達消費端。Uber曾經在中國有很大的投入。但是後來賣給了滴滴。就是因為Uber的商業模式實際上是跟不上滴滴的發展。這也體現出中國龐大市場的優勢。」
「除了Uber以外,美國很多這樣的科技公司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他一方面需要中國的製造業,同時還需要中國龐大的市場。他的設計也是要根據市場的銷售、市場的需求進行設計。所以說,他的設計也需要中國的很多參與,中國公司的配合,或者說合作。」卞永祖說,「美國應該看到這樣一個現實狀況。現在很多人想把中國,尤其是美國人想把中國從科技裡面剔除出去,或者說讓中國在科技這方面『脫鉤』。這太難了。從這個產業鏈上來看,如果『脫鉤』,他自己就很難運轉了。」
優步發1000份聲明
報導稱,按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與申訴一起,優步公司一共就把電動自行車從美國政府8月建議的關稅清單剔除出去的事宜發表了近1000份類似聲明。
報導指出,美國政府7月所建議的上一份價值340億美元的商品清單存在10800個爭議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指出,作出具體某種商品項目剔除在徵稅名單外決定的基礎是:商品是否可以在中國之外的某個地方採購到,且關稅是否為美國各公司或國家利益帶來嚴重經濟損失。
優步公司在聲明中堅稱,關稅嚴重增加公司開支。這將影響公司向新技術投入資金、擴大產品、在美國建立新工廠和創造就業崗位的機會。而且,對電動自行車加徵關稅最終將嚴重限制生活在公共運輸基礎設施不發達地區的美國人使用優步公司創新產品的可能性。
資料圖:在美國東部城市匹茲堡,美國打車軟體服務運營商優步的員工站在福特自動駕駛汽車旁。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