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國際化大都市,大家都感覺還有農業嗎?但是呢大家可能又會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們一到雙休日就驅車趕往郊區了,採摘去了,那麼就是說我們北京的農業,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是都市型的現代農業。在改革開放前,還沒有計劃生育,要幾個生幾個,後來都是兒孫滿堂的。因此有句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都是古人所經歷過後所總結下來的話語,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老大的「傻」包括著關心照顧弟弟妹妹的奉獻精神,最小的孩子沒有這個機會。老二的奸是因為夾在老大老三的中間,充不了老大,裝不了老小,只能靠自己老三則是由於有父母的疼愛,哥哥姐姐的照顧,一般就是有點任意妄為的
老大傻
老大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孩子的一切都強烈的吸引著初為父母的注意,父母親和親友都把喜悅和希望傾注在孩子身上。老大是家裡的中心人物,父母親對老大的接觸和愛撫也特別多,小心翼翼地照顧。由於沒有育兒經驗,對老大的照顧往往是過度的。老大無須用語言去表達、無須主動地做任何努力就可以吸引父母關注,大兒子的吸引父母的關注,爭取父母照顧的本能需要可以輕易得到滿足。只要老大堅持自己的意見,父母往往會讓步,這就形成了固執的性格。所以,老大往往不大會說話、主動性不強、固執等等。正是這些特點給人以傻、忠厚和老實的印象。
老二奸
老二就沒有老大那麼「幸運」了,他很難成為家裡的中心了,小手、小腳也不再會引起父母額外的關注了,如果象老大一樣堅持自己的意見,父母往往是不會讓步的。老二在吸引父母的關注,爭取父母照顧的本能需要的作用下學會了察言觀色,並「發現」如果能主動關心父母時,往往會取得他們的關注與照顧。在自己的意見與父母的意見不同時,也不那麼固執,會適時進退。所以,老二往往能說會道,又能靈活地處理與父母的矛盾等等。正是這些特點給人以「奸」、「 聰明、」活絡的印象。
家家有個壞老三
老三的處境就更困難了,即不具備大兒子的「天然」優勢,也不能走老二的「老路」去吸引父母的關注,老三隻能另闢蹊徑了。老三在吸引父母的關注,爭取父母照顧的本能需要的作用下「發現」,只有在自己做出一些「搗亂」的事情時,才會引起父母關注的「回報」,儘管這種「回報」有時是打和罵,但孩子也會認為他得到了關注的「回報」,在自己的意見與父母相反時,只有長時間的「激烈」的「鬥爭」,才可能取得「勝利」。老三的這些表現,往往給人以「壞」印象,因此「家家有個壞老三」。
小編覺得可能是這樣的:
1、每個家庭孩子數量不一樣,很多家庭根本就不可能有3個孩子;2、孩子性格、能力除了部分是天賦,其他主要是父母和社會培養;3、以毛澤東家裡兄弟幾個為例,毛澤東是長子,誰敢說他傻?他二弟毛澤民抓財經非常厲害,可是大公無私,哪來的奸?他家老三毛澤覃,為了革命,跟毛澤民一樣,壯烈犧牲了,哪裡壞了?4、歷史上有孔融讓梨的故事,更說明這種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