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020-12-13 豫皖隱居士

我們現在國際化大都市,大家都感覺還有農業嗎?但是呢大家可能又會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們一到雙休日就驅車趕往郊區了,採摘去了,那麼就是說我們北京的農業,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是都市型的現代農業。在改革開放前,還沒有計劃生育,要幾個生幾個,後來都是兒孫滿堂的。因此有句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都是古人所經歷過後所總結下來的話語,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老大的「傻」包括著關心照顧弟弟妹妹的奉獻精神,最小的孩子沒有這個機會。老二的奸是因為夾在老大老三的中間,充不了老大,裝不了老小,只能靠自己老三則是由於有父母的疼愛,哥哥姐姐的照顧,一般就是有點任意妄為的

老大傻

老大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孩子的一切都強烈的吸引著初為父母的注意,父母親和親友都把喜悅和希望傾注在孩子身上。老大是家裡的中心人物,父母親對老大的接觸和愛撫也特別多,小心翼翼地照顧。由於沒有育兒經驗,對老大的照顧往往是過度的。老大無須用語言去表達、無須主動地做任何努力就可以吸引父母關注,大兒子的吸引父母的關注,爭取父母照顧的本能需要可以輕易得到滿足。只要老大堅持自己的意見,父母往往會讓步,這就形成了固執的性格。所以,老大往往不大會說話、主動性不強、固執等等。正是這些特點給人以傻、忠厚和老實的印象。

老二奸

老二就沒有老大那麼「幸運」了,他很難成為家裡的中心了,小手、小腳也不再會引起父母額外的關注了,如果象老大一樣堅持自己的意見,父母往往是不會讓步的。老二在吸引父母的關注,爭取父母照顧的本能需要的作用下學會了察言觀色,並「發現」如果能主動關心父母時,往往會取得他們的關注與照顧。在自己的意見與父母的意見不同時,也不那麼固執,會適時進退。所以,老二往往能說會道,又能靈活地處理與父母的矛盾等等。正是這些特點給人以「奸」、「 聰明、」活絡的印象。

家家有個壞老三

老三的處境就更困難了,即不具備大兒子的「天然」優勢,也不能走老二的「老路」去吸引父母的關注,老三隻能另闢蹊徑了。老三在吸引父母的關注,爭取父母照顧的本能需要的作用下「發現」,只有在自己做出一些「搗亂」的事情時,才會引起父母關注的「回報」,儘管這種「回報」有時是打和罵,但孩子也會認為他得到了關注的「回報」,在自己的意見與父母相反時,只有長時間的「激烈」的「鬥爭」,才可能取得「勝利」。老三的這些表現,往往給人以「壞」印象,因此「家家有個壞老三」。

小編覺得可能是這樣的:

1、每個家庭孩子數量不一樣,很多家庭根本就不可能有3個孩子;2、孩子性格、能力除了部分是天賦,其他主要是父母和社會培養;3、以毛澤東家裡兄弟幾個為例,毛澤東是長子,誰敢說他傻?他二弟毛澤民抓財經非常厲害,可是大公無私,哪來的奸?他家老三毛澤覃,為了革命,跟毛澤民一樣,壯烈犧牲了,哪裡壞了?4、歷史上有孔融讓梨的故事,更說明這種不可信。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是什麼意思?
    很多農村老話都很簡單粗暴地概括了一些農村生活的現狀,有些話已經因為社會一些政策的變化,不太能用上了,今天咱們來看看這句,「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飛上天」。老大傻以前,每家孩子都多,父母也不想現在的父母,基本都照看不過來,但是第一個娃還是會有精力好好教育的,所以,老大會比較聽話,特別是有老二之後,老大就會更懂事,也會替父母照顧照顧弟弟妹妹們,有啥好吃好玩的,都會想著弟弟妹妹,比較憨厚靠譜聽話,這裡的「傻」,其實並不是貶義詞。
  • 農村老話「老大傻,老二奸」,那麼老三呢?老祖宗的說法還適用嗎
    不僅僅是孫子兵法、論語孟子、唐詩宋詞這一些由高級知識分子們所創造出來的璀璨文化,滋養我們精神世界指點我們生活實踐的還有另一種,那就是由勞動群眾所創造出來的俗語文化,可能現在很多人都已經較少聽到俗語,不過在農村中依然還很流行,就像是老話說「老大傻,老二奸」,來自農村的朋友應該也有聽過。
  • 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的老三最耍奸」啥意思?你家這樣嗎
    可是在過去,農村裡很多的家庭都有好幾個小孩子,一般的家庭有三四個,有些家庭還在比較多的七八個也是正常的。前幾天又學到了一句新的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的老三最耍奸,今天分享給大家。這句俗語在以前經常聽到老人說到,不過現在每個家庭孩子少了,所以很少聽到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樣的說法你怎麼看?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育兒觀念也在不斷改變,但是在農村仍然流傳著「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的說法,這種說法間接反映出農村人在培育孩子方面的差異化。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有道理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 老話說: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性格真和出生順序有關?
    比如說《偽裝者》,劇中滿滿的正能量,讓觀眾看後非常有啟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在這部劇中,大哥明樓的成熟穩重、二哥明誠的心思活泛,和老三明臺的調皮搗蛋,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農村有句老話,叫:「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話並不是全無道理的。就像古人詩云:「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你在家中排行老幾呢?
    古時候的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都是老一輩總結的經驗。這句話可能大家有所誤解,就像:男兒要窮養,女孩要富養一樣。說的是物質和精神上都要同時這麼做。並非指物質上。女孩要富養的意思,更有內涵,大概就是讓女孩在小的時候,見識過各種大場面,讓將來不會因為區區金錢,或者表面利益,而迷失了自己。同樣,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也不是我們表面所看到這樣。所謂老大傻,指的是一個家裡若是有好幾個孩子,老大一定是要勤勤懇懇工作的,可能吃得苦比所有人都要多,犧牲的比所有人都要多。
  •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還有下半句,古人說的真是話粗理不粗!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還有下半句,古人說的真是話粗理不粗!在中國文化的形式體現有多種多樣,實體的文化體現就有戲曲和書法等等。而在民間,其實也有一種民俗的文化體現形式。老百姓不知道怎麼來形容來總結它的存在,但幾經幾代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是文化的體現形式。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你在家排第幾呢?
    以往大部分村裡人的文化水平低,不明白一些深奧的科技進步,但這並不意味著村裡人笨,自古以來村裡人日落而息落日而歸,用心地耕地自己的農村土地,在長期的農作日常生活裡,小結出了許多回味無窮很有些道理的農村俗語,用心去感受能感受到農戶的聰慧很大,在農村常常能聽見那樣一句俗話,「大哥傻,老二奸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所以在以前的農村,就出現了一家有好幾個孩子的現象,我們村裡有一大戶,他們家有七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不像現在,即便是二胎政策放開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生二胎,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想法也變了。以前農村家裡孩子多,即便是每個孩子都有名字,但是為了叫著方便,我們通常會聽到家長直接稱呼孩子:老大、老二、老三、老么……。
  • 俗語「老大傻,老二憨,家裡的老三最耍奸」,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不止是十一黃金周,農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裡度過的,有時候他們幹活幹累了,就會放下手裡的農活,坐在地頭和別人嘮嘮家常聊聊天,在這聊天的過程中,就有很多人會說到一些農村的俗語,而這些俗語一般都是十分簡短的,但是它包含的意義卻非常深刻,以下這幾個農村的俗語你們聽過嗎?
  • 「老大傻老二奸,調皮搗蛋數老三」,同樣是老二,為啥差距這麼大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老大傻,老二奸,調皮搗蛋數老三」,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老一輩認為,第一個孩子通常都比較忠厚老實,沒什麼心機,第二個孩子就不同了,想法很多,城府比較深,至於第三個孩子,完全是「熊孩子」,最調皮的就是他。許多人認為,這話明顯對「老二」不友好,憑什麼排第二就奸詐了呢?還有人現身說法:我就是老二,也很老實。
  • 農村老話「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為啥老二不受待見
    導讀:農村老話「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為啥老二不受待見對於自己的子女,父母哪有不愛的呢?但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之中,會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呢?答案是肯定有,而且還比較的多見。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還真的具有幾分道理存在,作為老大是家庭第一個新生命到來,對於一切事物,最新的當然是倍受喜愛,所以老大在心理佔據的位置比較早,自然也就被喜愛,而作為老二,已經經歷過了老大的出現,新鮮勁已經明顯不足。所以從內心上面來講,已經少了老大時候的驚喜的心情。顯得更加的從容一些。
  • 「老大傻、老二精、老三滑」,出生順序會影響智商?這可不是迷信
    過去有一句話是「老大傻老二尖,家家有個壞老三」,明明同一個爹媽生的,成長環境也一樣,但為什麼養出的孩子卻性格迥異呢?王女士家兩個兒子就是這樣,老大比較穩重踏實,老二卻十分調皮搗蛋,給家裡惹禍不斷。周圍許多家庭也大都是如此,老二都沒有老大踏實,哪怕長相相似的雙胞胎,性格也會相差個十萬八千裡。
  • 「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三」:出生順序真能決定孩子的性格?
    裡頭有不少二胎媽媽,這個物種一碰到一起,津津樂道老二有多好帶,成了最大的共同話題。 「我家妹妹就是比哥哥機靈,我一個眼神,她就知道我要幹什麼。」 「我家弟弟,才8個月,爬到床邊就知道害怕了,他姐姐小時候哪懂那麼多啊!」
  • 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壞老三,專家:非迷信,出生順序真重要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民間有句俗語,「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個壞老三」 不少家長喜歡生二胎的緣故就在於這句俗語,他們覺得老二聰明機靈,未來更有出息! 其實,不少影視作品中,也有這種情況的體現!譬如……《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宋子傑兄弟。
  • 農村老人說:「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這是咋回事?
    因此也就有了「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的是老二」的農村俗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同樣是老人的子女,為什麼有老村老人不願意待見老二呢?李子來回答。「靠老大」的意思:在以前的時候,農村老人至少有三個子女,有的農村老人甚至有七八個子女。那時候農村是很窮的,農村老人在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有上頓沒下頓的,那麼這些子女怎麼帶孩子,怎麼養活呢?農村老人有辦法就是「靠老大」。
  • 出生順序影響智力老大傻老二精?實際情況正相反,老大更聰明
    執筆:七月定稿:七月「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三」。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過由於現在國家對於生育有限制,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二胎,現如今說的比較多的就是「老大傻,老二精」。關於這句話的原因,人們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表示,二胎是在父母和老大中間夾縫生存,為了得到關注,自然要聰明一些,出生開始就要找機會和老大爭寵。
  • 老大傻,老二精,老三最惹人愛是真的嗎?網友寶媽們快來說說!
    家鄉流傳一句老古語:老大傻,老二精,老三嘛眾說紛紜的,後來發現其實老大也不傻,當初這個古語傳出來的時候到底是怎麼回事?您們都是排行老幾?或者寶媽您們的孩子當中真的是這樣的情況嗎?看看網友寶媽們都是怎麼說的!
  • 為什麼都說「老大憨,老二精」,其實是父母一手造就的,不信你看
    民間有句俗語「老大憨,老二精,家家都有個壞老三。」因此,這成了不少家長喜歡生二胎的原因,父母們總覺得老二聰明機靈,未來更有出息。其實不少二胎或三胎家庭中,老大似乎都是比較謹慎守規矩的,老二比較精明叛逆,這讓人很疑惑,難道孩子的性格、智商和出生順序有關嗎?
  • 為何總說「老大傻,老二精」?原因其實是這樣的,大多和寶媽有關
    文|西紅柿媽媽閨蜜小張家有兩個女兒,大寶八歲,二寶三歲。大女兒性格比較內向,見人就比較害羞,雖然學習成績也還不錯,但是閨蜜總說,老大不太精明。小二寶和姐姐相比,更活潑開朗,很會討人開心。小小年紀看見奶奶幹活,不是給奶奶幫幫忙,就是給奶奶捶捶背。孩子的奶奶總是說,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老大傻,老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