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嬌嬌媽
01
休假的時候,在深圳待著,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跟朋友、鄰裡小聚嘮嗑。
裡頭有不少二胎媽媽,這個物種一碰到一起,津津樂道老二有多好帶,成了最大的共同話題。
「我家妹妹就是比哥哥機靈,我一個眼神,她就知道我要幹什麼。」
「我家弟弟,才8個月,爬到床邊就知道害怕了,他姐姐小時候哪懂那麼多啊!」
「你們有沒有發現,弟弟妹妹更有自己的主見,堅持自己想要的。」
還有些三胎媽媽,描述三個娃之間的那些小事,就跟部宮鬥劇似的。
大寶欺負老三,老三會根據媽媽訓斥大寶的聲音大小,去選擇小聲抽泣還是號啕大哭;
老二就在一旁打小報告,告訴媽媽她剛剛看到的一切。
二胎、三胎家庭裡,這些可愛又無奈的戲碼,可是天天都在上演。
老母親就像一個法官,一天得開好幾次庭,來審判這些紛爭的對錯。
不同出生順序的孩子,就真的有這麼鮮明的特點嗎?
作為一直被他大哥打壓的老二,心理學家阿德勒很早之前就提出了:
出生順序效應,即出生在同一家庭的兒童,因不同的出生順序,造成不同的家庭地位,最終導致不同的個性及行為。
我也是出自一個三胎家庭,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還真是這樣。
02
置身於一個家庭,就好像在演一齣戲。
出生的不同順序,就好像戲中不同的角色,各有其明顯而獨特的性格特徵。
在《正面管教》一書裡,作者也曾提到過:
出生順序相同的孩子,通常會對他們自己做出相似的解釋;
並且對於自己需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能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理解也是相同的。
大寶: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
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大寶出生之後經常被父母關注。
久而久之,他也受到大人的影響,言行舉止表現得像個小大人。
弟弟妹妹出生後,大寶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做出表率,內心的焦慮感會比弟弟妹妹們重。
所以大寶通常會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成就動機,也容易出現以下這些特徵:
負責任、完美主義、挑剔、好勝、獨立、循規蹈矩、有條理、不願意承擔風險、保守,等等。
他們通常對自己要求很嚴格,長大後更容易成為領導者或管理型的人;
也都比較勤奮,他們希望自己什麼事都能做得最好,這樣才顯得自己重要,贏得長輩的歡心。
排行中間的寶貝:喜歡競爭、沒有安全感
關於排行中間的孩子的研究,中外很多結論都不一樣。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作者提到:
排行中間的孩子,既沒有大寶的「特權」,也沒得到小寶享有的「好處」;
所以他們必須要在某些方面與兄弟姐妹不同,才能顯出他們的價值。
這種情況的積極結果,就是他們在性格上會更加隨和,更善於社交,去迎合父母或其他兄弟姐妹,從而獲得關注。
這就是阿德勒認為的次子性格特徵。
大多數排行中間的孩子,很能同情弱者,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就是弱者。
他們通常是很好的調解人,別人也願意向他們尋求同情和理解。
相反,有些研究則表明,由於受到大寶和小寶的擠壓,次子的安全感和存在感是最差的。
有的孩子反而表現得不自信,更內向,內心充滿反抗的情緒。
小寶:叛逆且富有創新精神
一提到多子女家庭中的小寶,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嬌慣。
他們的成長環境最寬鬆,父母和哥哥姐姐給予的寵慣也比較多,所以最容易形成獨特的個性。
他們善於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他們做事,常常富有創造性,並且愛玩兒。
所以,很多具有創新和反抗精神的人在家中是幼子居多。
比如提出了震驚世人的進化論的達爾文,以及提出被天主教廷認為違反《聖經》的日心說的哥白尼。
但是,很多小寶因為寵溺過度,就會出現不少問題。
比如自己的願望和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認為生活不公平,認為自己有權發脾氣,甚至做出一些報復性的舉動。
他們可能會很難適應學校或集體的生活,無法獨立完成很多在家裡有人替他們做的事情。
但這也不是全部小寶的特徵。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會選擇一種對生活完全不同的信念,變成「趕超者」。
他們認定自己必須趕上並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此顯示自己的價值。
長大成人後,他們會成為那種非常卓越但仍在企圖證明自己價值的人。
03
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三。
民間的這個傳言,被不少網友調侃逗樂。
雖然這多少有點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出生順序的確對性格有一定的影響。
這種影響,更多是兄弟姐妹為了爭奪父母的愛和關注,希望得到更多的家庭資源,而形成的不同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這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大多數會代入到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中,表現為個性中的一部分。
所以,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待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件事時,給出的不同反饋,才是影響性格的真正原因。
大寶的玩具被二寶搶了之後,父母如果總是讓大寶讓著二寶,大寶就會慢慢變得循規蹈矩、保守;
父母如果跟二寶說這個玩具是大寶的,你要經過他的同意才能玩,大寶的責任心反而能被激發出來。
我們了解出生順序的知識,不是為了要給排行不同的孩子貼標籤。
而是要藉助這些知識,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明白,你能明白、理解並尊重他,這才是我們能做的最具鼓勵作用的事情。
幫助大寶把肩上的壓力卸下來
大部分家庭在有了二寶之後,總是要求大寶要照顧二寶,給二寶做表率;
或者總是用「你應該如何如何」、「你如果能怎樣就更好了」的口氣,來要求大寶。
這樣做,一來會讓大寶覺得父母不重視他,給他帶來打擊,二來更會強化他完美主義的性格。
他本來已經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了,這樣更會加重他的心理負擔。
父母要明白,照顧弟弟妹妹的行為動機,不應該是「老大」這個身份對他的要求;
而是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積累的親情,讓大寶們自發地想去照顧,這才是對的。
大寶從來不應該是半個父母,他們也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
多給中間的孩子一些關注和空間
雖說三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目前是少數,但這種家庭形態的父母,可千萬別忽略了排行在中間的孩子。
多給他們一些關注,讓他們感受到公平,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關愛,他們會更加有安全感。
多給他們一些施展的自由,一些犯錯的空間,一些溫暖的鼓勵,他們會更加自信。
別老讓小寶的「小把戲」得逞
小寶通常最不受管束,總是能讓父母妥協,讓哥哥姐姐讓步,很難老實遵守規矩。
所以,當小寶涉及家中的原則和規矩時,父母一定要提防他們的小機靈,不能無底線地「豁免」。
不能讓他們養成靠著寵愛和小聰明去實現目的的習慣。
小寶通常一出生就享受著哥哥姐姐的照顧。而且父母也會經常覺得他還小,什麼都幹不了,因此他很善於迴避自己該做的事情。
所以,父母一定要確保小寶也要分擔一些家裡的活,讓他學會承擔責任。
當然,父母在不驕縱小寶的同時,也要保護和引導好小寶。
比如不讓他受到大寶的欺負和壓制,要對他的成就和進步有足夠的重視;
以免他在比自己技高一籌的哥哥姐姐面前常常被忽略。
04
出生順序會影響到每個孩子的性格,讓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性。
但不管他們發展成什麼樣子,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心頭肉,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對出生順序的了解,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另一條途徑。
每個排行不同的孩子的內心,都需要被父母看見。
看見他們,理解他們,讓他們在溫暖的家庭中長大,是我們能為他們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你正在讀的,也是其她媽媽需要的
點個「在看」鼓勵一下豆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