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代表人物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修訂版推出

2020-12-11 鳳凰網讀書


作者介紹:

愛德華•吉本(1737-1794),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作家,啟蒙運動代表人物。出生於倫敦附近的一個富有家庭,父親是國會議員。吉本幼年喪母,體弱多病,求學歷程甚為艱辛,這些都磨練了他沉默堅毅的性格。自1764年身處羅馬城的廢墟上,產生寫就《衰亡史》的念頭後,直至1787年完成全部六卷書稿。時人驚嘆:「想不到你有如此精深的見識,這部書不僅過去沒有出現過,以後也很難會出現。」

譯者簡介:

席代嶽,1939年生,祖籍湖南,10歲隨家人赴臺。陸軍官校1963年炮兵科,歷任各種軍隊指揮及幕僚職位,1999年陸軍中將軍銜退役,之後從事文字工作。曾譯作《愷撒戰記》、《鏖鬥的年代》、《戰爭的罪行》、《羅馬帝國衰亡史》、《希臘羅馬名人傳》、《普魯塔克札記》等等。

內容提要:

《羅馬帝國衰亡史》修訂版,以堂皇宏闊的篇幅敘述了自公元2世紀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近1300年的歷史風貌。作者在400萬的洋洋文字中,既發懷古之憂思,悲愴嘆惋千年帝國的無奈衰頹,又闡思辨之深刻,詮釋剖析盛衰興替的永恆歷史命題。

《羅馬帝國衰亡史》修訂版裝幀精美,選材上乘,同時譯者席代嶽先生參考了專家及讀者意見,全面審視了六卷譯本,做出精心修訂,改動達一萬多處。願這顆耀眼的明珠釋放永恆的光芒!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衰亡史(一)
    最近在讀一本很有意思的英文小冊子叫做《羅馬帝國的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筆者曾經買過商務書館的中文版本,但由於各種原因沒來得及通讀那兩本非常厚的大部頭著作,前幾天在逛圖書館時偶然發現了這本英文小書於是就借了回來,一是不想荒廢自己的英文,二是出於本身對這本名著的興趣。
  • 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伏爾泰
    在法國十八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之前,發生了著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運動,伏爾泰在早期啟蒙運動中起過領袖和導師的作用,但他的思想反映了資產級上層的利益,是啟家思想家中較為保守的代表人物。此後,他一方面繼續從事寫作,其作品有哲理詩《裡斯本的災難》(1756)、歷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史》(1763)、《議會史》(1769)、哲理小說《查第格》(1747)、《老實人》(1759)、《天真漢》(1767)等,另方面,他在這官方難以追捕的地方進行政治社會鬥爭。
  • 羅馬帝國的禁衛軍之禍
    縱觀羅馬帝國史,一個極引人矚目的現象是,在長達五百年的時間裡羅馬人竟未能建立一種明確的帝位繼承制——不僅可以兒子繼承,嗣子繼承,也可以禁衛軍首領或軍事強人憑武力繼承,還可以兩個兒子或一個兒子一個嗣子共同繼承,更有過帝國一分為二,由四個皇帝(兩個奧古斯都或「正帝」、兩個凱撒或「副帝」)分別繼承的局面。
  • 知識進步與天賦人權:神聖羅馬帝國啟蒙運動的主旨和目標是什麼?
    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除了「理性」之外,「批判」可以說是啟蒙運動的另一個關鍵詞語。就像今天人們偏愛「尋根究底」一樣,保持批判的特徵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基本訴求。01儘管在神聖羅馬帝國就像在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啟蒙運動將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教會和宗教以及那些有著特定宗教形態的事物,但是它卻很少像在法國那樣是出於反基督教的或者乾脆就是無神論的立場。在這裡,批判大多是在神學的框架當中進行。它總嘗試運用啟蒙運動的批判方法去修正神學命題。
  • 法國啟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誰?
    十八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是歐洲資產階級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也是近代史上第二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一次是文藝復興,第三次則是馬克思主義的興起),運動的中心在法國。 18世紀的法國,雖然已遠非路易十四時代那樣強大,但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之高,也是歐洲大陸的佼佼者,資產階級力量愈益壯大。
  • 橫掃歐洲,且間接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匈奴人的後代嗎
    然而,之後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經典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引用了這個觀點,使這個結論開始傳遍歐洲。 至於中國史學界,最早認可並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和章太炎。章太炎在《匈奴始遷歐洲考》中寫道「匈奴為漢所驅,皆轉入歐洲」。然而,隨著二戰以後考古科技的進步以及研究的深入,這個結論越來越被質疑。
  •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們
    對於歷史學家而言,這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誠如菲迪南·羅特(FerdinandLot)所言,「羅馬帝國覆滅的原因可能是世界歷史中最重要也最令人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呈現在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面前最令人震顫的景象之一。」對於羅馬帝國的覆滅,人們的看法往往陷入兩種極端:出於對中世紀的偏見,古典文明的衰亡便充滿道德批判色彩;而近代西方的興起,又使許多人過高地估計了中世紀歐洲的發展。
  • 啟蒙運動:人類從未真正告別蒙昧
    本文摘自《啟蒙運動》,(英) 羅伊·波特 著,殷宏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5月版誰參與啟蒙運動法國的「精英啟蒙運動」在發展至盛期時,吸引了一個由知識分子組成的精英階層的參與。他們大多數經濟狀況良好,為同一階層的成員們寫作。孟德斯鳩有男爵爵位,孔多塞則是侯爵。
  • 作為羅馬帝國最佳時代的最佳皇帝,圖拉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圖拉真大帝青銅像 羅馬帝國的最盛時期是公元1—2世紀的「五賢帝時代」。在大名鼎鼎的「五賢帝」中,圖拉真又是功績最盛的一位。他繼位後將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最讓人稱奇的是,他的「文治」也絲毫不在 「武功」之下,堪稱「千古一帝」。 一、青年時代當選羅馬皇帝 圖拉真出生於西班牙行省「義大利卡」(Italica)城的顯貴家庭,其父曾屬於韋帕薌時代的元老一級。
  • 後現代之後重審法國啟蒙運動
    新文化史(或稱社會文化史)的代表人物、法國啟蒙運動的研究專家羅伯特·達恩頓把後現代主義對啟蒙運動的批判歸結為有「六宗罪」:(16)  (1)啟蒙運動所主張的普世主義實際上充當了西方霸權的遮羞布,人權為破壞其他文化提供了合法依據。
  • 誰才是讓羅馬帝國崩潰的真兇?
    如果有讀者對羅馬文明歷史有研究的話,你應該會在《羅馬帝國的衰亡史》裡看到作者提出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觀點:鉛中毒是導致羅馬帝國衰亡的一大罪魁禍首。在讀這篇文章之前,筆者需要先普及一個知識點:鉛是有毒的,它全身上下都是毒!
  • 「理解啟蒙運動」的歷史
    《啟蒙觀念史》,[意]文森佐·費羅內著,馬濤、曾允等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10月第一版,69.80元  什麼是啟蒙運動  什麼是啟蒙運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但也難以給出唯一定義的問題1789年7月14日革命爆發,8月26日便通過了《人權宣言》,莊嚴地宣布:「組成國民議會的法國人民的代表們,認為不知人權、忽視人權或輕蔑人權是公眾不幸和政府腐敗的唯一原因,所以決定把自然的、不可剝奪的和神聖的人權闡明於莊嚴的宣言之中……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於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
  • 「啟蒙運動」的大師們
    康德提出的啟蒙運動口號是「勇於運用自己的理智!」啟蒙運動的基本條件是思想與言論的自由。「一個時代絕不能締結某種條約,以阻礙後來的時代擴展眼界、增進知識、消除錯誤;這將是一種違反人性的犯罪行為。因為人性的固有使命正在於這種(擴展眼界、增進知識、消除錯誤)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