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歐洲,且間接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匈奴人的後代嗎

2020-12-14 騰訊網

公元4世紀,歐洲大陸崛起了一個遊牧民族——匈人。

這支遊牧民族在與阿蘭人、日耳曼人的鬥爭中逐漸取得優勢,迅速壯大,並且在首領阿提拉在位時期(448年至450年)達到鼎盛,控制了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廣大區域,並不斷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給這個統治歐洲五百多年的霸主帝國帶來了巨大威脅,整個歐洲為之震動,阿提拉也由此得到了一個稱號「上帝之鞭」。

上圖_ 阿提拉(406年—453年),古代亞歐大陸匈人的領袖和皇帝

由於長年遭受自然災害和漢朝的軍事打擊,匈奴內部混亂不堪,於公元48年,分裂為分別由日逐王比為單于和蒲奴單于統領對峙的南北兩部分。

南匈奴後來內遷河套地區之後依附於東漢王朝,其後代參與了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後全部融入漢族。

而北匈奴則在東漢、南匈奴和鮮卑的相繼打擊之下生存唯艱。

公元89年,東漢大將軍竇憲率軍大破北匈奴,並登燕然山刻石記功,這便是著名的「燕然勒功」。經此一戰,北匈奴徹底一蹶不振,後來又遭受漢軍的幾次追剿,殘餘勢力已無法在東方立足,便大約在160年左右西遷,從此在中國的歷史上消失了。

以上是東西方的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但近年來民間、尤其是網絡上流傳很廣了一個說法——橫掃歐洲、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漢朝的手下敗將北匈奴西遷過去的,進而得出了一個極其自豪感的關係式:軍事實力是漢朝 > 匈奴 > 歐洲。那麼,這個說法真的成立嗎?

要想驗證這個結論,就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匈人和匈奴人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上圖_ 匈奴遷徙路線圖

關於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說法其實很早就有,而且最早不是中國人提出來的,是18世紀法國的歷史學家德揆尼在其著作《匈人,突厥,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韃靼人的通史》中首次提出來的,不過德揆尼本人並沒有舉出相關證據,主要還是依據匈奴西遷的大體位置和時間推測出來的。然而,之後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經典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引用了這個觀點,使這個結論開始傳遍歐洲。

至於中國史學界,最早認可並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和章太炎。章太炎在《匈奴始遷歐洲考》中寫道「匈奴為漢所驅,皆轉入歐洲」。然而,隨著二戰以後考古科技的進步以及研究的深入,這個結論越來越被質疑。

首先是前蘇聯考古學家伯恩施坦發掘的墓葬中屍骨的人種界定和墓葬年代的劃分有錯誤,被後繼的考古研究者發現,進而推翻墓葬主人是帶有蒙古利亞血統的匈人的結論。

此外,通過大量的史籍對比會發現,匈人與匈奴人在從體貌特徵、生產生活技術等方面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

上圖_ 匈人

身材上,羅馬歷史學家威格爾就描述匈人「他們的身材矮而粗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

史學家阿密阿那斯則說「他們天生醜怪,四肢粗短,軀幹壯碩,大腦袋,羅圈腿。」

雖然這其中存在著故意抹黑的成分,但也基本確定匈人的身高矮,而匈奴人的根據史籍對劉淵、赫連勃勃等人的描述來看,匈奴人應當是身材高大的。

毛髮上,匈人剃髮,而匈奴人大多留長髮。從目前出土的匈人頭骨上來看,其頭顱長長的跟怪物一樣,這是因為匈人盛行自幼纏頭的習俗,導致顱骨變形。而中國古代記載中的匈奴人並沒有這個怪異的特徵。體貌特徵的差異十分明顯,不是簡單的一句基因突變就能解釋得了的。

還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生產技術,匈人十分落後,不僅衣著習慣原始,還沒有金屬盔甲、沒有冶金工藝(箭簇都是骨頭做的);而且居住方式十分原始,根本不懂得建屋修城。

反觀匈奴人,雖然早期也十分落後,但在與漢朝的長期戰爭和交流之後,學習和掌握了中原地區的冶金、建築等工藝,郅支單于所部在被漢朝擊敗時就曾康居國,在那裡定居的匈奴人就會建造城池。關於這方面的差異就很難解釋,總不能說北匈奴西遷以後的兩百多年裡,把已經掌握的先進技術全部丟掉,又集體退化回到了原始社會了吧。

總之,目前並沒有任何比較準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匈人是匈奴人的後代。

上圖_ 西漢、匈奴版圖

匈人憑藉著遊牧民族天生的騎射技術,確實在在四世紀的時候橫掃了歐洲:

350年,滅亡阿蘭國;

374年,徵服東哥特人;

378年,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

4世紀末,又徵服日耳曼人,奪取了潘諾尼亞平原;

395年冬,匈人攻入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大肆掠奪,迫使東羅馬帝國每年交納貢稅;

450年,阿提拉率軍進攻西羅馬帝國,雙方展開了大決戰,史稱沙隆之戰,戰爭結果是雙方損失慘重,西羅馬帝國中西哥特王狄奧多裡克一世戰死,但匈人也被趕到萊茵河以東;

451年,在沙隆之戰中遭受失敗的阿提拉不甘心,轉而入侵義大利,攻陷了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但因為糧食供給出現問題,又迅速被擊退;

452年,「上帝之鞭」阿提拉離奇去世,而他死後僅僅兩年,匈人帝國便土崩瓦解了。

上圖_ 古代匈奴人

應當看到的是,匈人的確橫掃歐洲,但這並不代表匈人帝國的軍事實力強於歐洲,至少在阿提拉執政之前是這樣。而且匈人崛起的過程中,敗績也相當多:

408年,匈人國王烏爾丁率軍入侵東羅馬帝國,結果軍隊被東羅馬帝國用外交手段輕易瓦解,撤退時被羅馬軍隊追擊,全軍覆沒;

427年,西羅馬帝國收復了潘諾尼亞行省,驅逐了該地區的匈人;

430年,匈人王阿普塔羅斯進攻萊茵河上遊的勃艮第人,結果勃艮第人以少勝多,大勝匈人;

439年,匈人被西哥特人在土魯斯一戰中打敗,主帥李託裡烏斯被俘虜處死……

所以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匈人正是在與敵人作戰的不斷失敗中吸取教訓,改進了自身的作戰方式,才能逐步強大起來,但將匈人的強大說成是在與漢朝的鬥爭經驗中得到的就顯得十分無知了。

上圖_ 阿提拉帝國

至於匈人帝國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說法,也不能完全算錯。

匈人奪取潘諾尼亞平原之後,導致大量日耳曼人南遷進入西羅馬帝國充當僱傭軍,日耳曼僱傭軍很年快便在羅馬站住了腳,於476年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開啟了歐洲長達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紀。從這個過程上來看,匈人帝國應當是間接滅亡了西羅馬帝國。不過,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非常複雜,是內部腐朽糜爛、社會矛盾叢生、異族入侵、氣候異常(小冰河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匈人帝國在這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總的來說,漢朝的手下敗將匈奴跟匈人大概率地沒有關係最多只能證明相互之間是來自亞洲北部的遊牧遠親罷了。

退一萬步講,即使兩者有關係,甚至劃等號,也不能證明「漢朝 > 匈奴 > 歐洲」的關係式,因為國家的力量不是單純的靠這種不著邊際的歷史對比得出來的,與社會的發展規律息息相關,並且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拿「我祖上也曾經闊過,所以我比你有錢」來提升自豪感的做法不僅幼稚可笑,而且跟清朝人自詡天朝上國、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的做法是一丘之貉!!

文:博陵清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匈人號稱「上帝之鞭」,曾橫掃歐洲大陸,與匈奴人有何聯繫?
    匈人號稱「上帝之鞭」,曾經橫掃歐洲大陸,「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但也有可能匈人是被遊牧帝國柔然擴張而西遷的混合型遊牧民族,假借過去強大民族匈奴的稱號來威嚇敵人,後來的阿瓦爾人也可能也是如此。
  •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的匈人,真的是被漢朝打敗西遷的匈奴後裔嗎?
    與橫掃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齊名、也曾被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領袖阿提拉,曾橫掃整個歐洲,建立起一個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南到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龐大帝國。
  • 橫掃歐洲的匈人是西遷的北匈奴嗎?匈牙利是其後裔所建嗎?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匈奴在漢朝持續打擊下分為兩部,南匈奴留居故地並逐漸融入其他民族。北匈奴被迫西遷,所建的匈人帝國在阿提拉時期達到鼎盛,橫掃東、西羅馬帝國,令歐陸恐怖不已,稱其為「上帝之鞭」。以上是十八世紀法國史學家德金所提出的「匈人即匈奴」猜想,該假說一面世即大獲轟動,支持者甚眾,反對者不少。
  • 講座︱劉衍鋼:歐洲的匈人與亞洲的匈奴可不是一種人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荒謬的「歷史事實」廣為流傳:匈奴被漢朝打出了東亞,他們逃往歐洲,把怒火拋向了日耳曼蠻族,然後偌大的羅馬帝國,就被這些連匈奴都打不過的蠻族覆滅了。可見相比中國來說,羅馬真可謂是「弱爆了」。
  • 羅馬帝國的終結者——匈人阿提拉和日耳曼人
    匈人,因「阿提拉帝國」和「上帝之鞭」而載入史冊,帝國以其首領之名而命名,「上帝之鞭」則是歐洲人對匈人的稱呼,由此可以反映出匈人給歐洲人帶來的「震撼」!歐洲人在了解中國歷史的時候驚奇的發現,「匈人」很可能就是漢朝時期西遷的「匈奴」,這也是後來廣為流傳的漢朝擊敗匈奴,匈奴入侵導致羅馬崩潰的由來。
  • 有上帝之鞭之稱的匈人橫掃歐洲,匈人是匈奴人嗎?後裔在哪裡?
    從字面意思上看,匈人和匈奴人二者確實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甚至會給人一種:匈人就是匈奴人的後裔的感覺。事實上,匈人和匈奴人二者是否是同一人種?是否有民族傳承和文化沿襲的共性,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雄踞蒙古高原的匈奴與橫行亞歐大陸的匈人公元前3世紀,在蒙古高原一帶興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匈奴,他們以射獵為生、驍勇好戰,一度威脅到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76年,匈奴政權達到了統治頂峰,建立起橫跨北方草原的大帝國。
  • 匈人與匈人帝國——「上帝之鞭」阿提拉
    一、匈人匈人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東、西羅馬帝國。過去匈人曾被一些學者認定是古代中國文獻中記載的匈奴單于國,但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入侵歐洲的匈人與匈奴有血緣關係。
  •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到底啥關係?這本書告訴你真正的答案
    學歷史,匈奴這個民族是繞不過去的,稱霸蒙古高原的亞洲匈奴,號稱上帝之鞭的歐洲匈人,以及東歐小國匈牙利,他們是一脈相承的嗎?《匈奴帝國》一書認為歐洲匈人乃亞洲匈奴的後裔。這本書還詳細介紹了羅馬帝國的一些情況,為匈人阿提拉的登場做了細緻的鋪墊。
  • 歷史上的匈奴人最終去了哪裡?
    有人說,當年縱橫歐洲的匈人首領阿提拉既是匈奴之後,從歐洲人的描述來看,阿提拉當是黃種人。但想要證明匈人與匈奴的血統關係,對其文化、語言等,所要做的考證很多。今時今日,不能妄斷二者之間的聯繫。只能姑且認為,他們或許是有傳承關係的。
  •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同羅馬帝國在阿德裡亞堡決戰,羅馬被擊敗
    西漢初年,匈奴又不斷南下,騷擾漢王朝的北部邊境。從漢高祖到漢武帝,多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漢、匈之間的戰爭不斷升級,結果匈奴大敗,勢力漸衰。公元前54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在漢朝軍隊的打擊下瓦解。東漢初,匈奴再度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與漢朝友好,後逐漸與漢人融合;北匈奴對南匈奴和東漢政權則持敵視態度。
  • 歷史上兇悍的匈奴,如今他們還有後裔嗎?學者給出的回答讓人意外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可以確定後來歐洲的匈人基本上就是西遷的北匈奴的後裔,或者說他們在遷徙的過程中也融合了其他的民族,從而產生了歐洲匈人的後裔。但是如果你問現代的民族哪一個是匈奴人的後裔?在這裡筆者要給大家提出一個概念,就是在現在很多針對歐洲匈人的主流國際研究當中,基本上都是把歐洲匈人劃定為西遷的匈奴人融合了其他的民族而形成的新民族,所以現在很多歐洲的學者,他們就不會把之前我們口中所說的匈奴等化為歐洲匈人,而是把他們稱之為亞洲匈奴或者說是東方匈人這兩種稱法。
  • 中國一著名學者說:匈牙利是匈奴人後裔,一研究說:沒基因關係
    「如今的匈牙利人到底是不是古時西遷匈奴人的後代」這一說法直到目前為止,都仍然還是個爭休不止的話題。面對這一熱門話題,就連匈牙利人本身都持有懷疑態度,19世紀之前的匈牙利人自認為他們是亞洲北部曾經西遷的北匈奴的後代,但是如今的匈牙利官方說法則認為:他們不屬於匈奴人,也不屬於匈人,如今的匈牙利人最早是來自歐亞大陸交界地帶的烏拉爾山麓附近的遊牧民族——馬札爾人。
  • 北方有匈奴人血統,匈奴戰敗去了哪裡?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首先我們先要明白一點,就是匈奴是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準確點應該叫遊牧部落,當一個部落強大時依附者眾多,則迅速強大,一旦失敗,部眾則散去,過一段時間形成新興遊牧部落。代代以不同面目出現。匈奴的消失不是匈奴人的消失,之所以匈奴消失,是匈奴沒有自己的文字文化,這才是匈奴消失的不二原因。
  • 一文讀懂歐洲的人種(3)
    (這個匈吧,很有可能是夾雜著東胡人(鮮卑)和中亞雅利安的部落,繼續使用了匈奴的名字,當然或許也包含西匈奴,因為匈奴本來就是個部落聯合,我特別不理解某些自認博學的人在那裡以點概面的剖析匈奴和匈人的關係,難道你認為匈奴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名字麼)【坐觀君(ID:china_2049)插話:關於匈人的故事,坐觀君已經整理過相關文章《匈奴最終去了哪裡?》
  • 歐洲一國家,皮膚跟歐洲人不同,風俗與中國相近,都說是中國後裔
    然而匈牙利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們並沒有像其他歐洲人那樣皮膚白皙,而且在外貌方面和歐洲人有些不同: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睛。這種外貌與東亞的中國人非常相似。匈牙利人的生活方式,結婚喪葬等風俗習慣都比較接近中國。因此有一些研究世界歷史的學者們結合了部分史料得出來了一個結論:匈牙利人有可能是來自被漢王朝趕走的匈奴人西遷而來的後裔。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趙國在攻滅中山國的同時,向西北用兵,驅逐林胡、樓煩,開闢雲中、九原等郡縣。自此林胡、樓煩向北遷徙,進入匈奴的領地,逐漸融入匈奴,匈奴也就成為了緊挨著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霍去病橫掃匈奴左賢王部,殲敵七萬多人,乘勝追殺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飲馬瀚海。自此匈奴帝國衰落,史稱「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 學者認為:歐洲的這個民族屬於黃種人,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
    顯然,在我們的認知當中,歐洲人就代表了白種人,公元15世紀,歐洲人開創了航海時代,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的地理大發現將世界連成一片,後來的幾次工業革命,使歐洲的經濟、軍事、科技等各領域都引領世界,這也迎來了西方白人統治世界的時代,黑人、黃種人的土地都相繼成為他們的殖民地。所以西方白人一直自詡血統高於黃種人和黑人。
  • 日耳曼人不在老家好好呆著,為什麼非要遷徙?
    和歷史上許多偉大帝國一樣,羅馬帝國滅亡的直接原因雖來自外部入侵,但根本原因卻是內部的腐朽沒落。具體的今天並不想討論,這裡只想說說日耳曼人不好好呆在自己地盤上,為什麼要進行大遷徙。前面說是由於匈人的壓迫,這個匈人曾長期被認為是來自東方草原的匈奴人。
  •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向西逃跑引發西羅馬滅亡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 專家推測也有匈奴後人的因素
    專家推測也有匈奴後人的因素文|歷史青櫻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不過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的歷史記述來看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看看西羅馬是自身的問題還是自然災害的困擾,研究西方史的學者專家也推測是外族匈人的進攻,我們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