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歷史部落閣」,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匈人號稱「上帝之鞭」,曾經橫掃歐洲大陸,「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但也有可能匈人是被遊牧帝國柔然擴張而西遷的混合型遊牧民族,假借過去強大民族匈奴的稱號來威嚇敵人,後來的阿瓦爾人也可能也是如此。
但近來出現新學說指出匈人是渾庾、屈射、丁零等居住貝加爾湖一帶的古突厥部族後裔。他們使用著一種古老的突厥語,被匈奴擊敗後有一部分部落西遷最後在西伯利亞區域與芬-烏語的族群緩慢的融合變遷並繁衍生息,完全隔離於文明世界之外,直到羅馬帝國晚期才因為氣候變遷西遷到了東歐。因為長期的文明隔離,導致他們剛出現於西方史料時,完全就是個原始部落的狀態。
匈人= 西遷匈奴+沿途徵服融合的各個種族,這才是正解,匈奴本身沒有文史記載西遷幾百年的發展變遷過程,從東漢北匈奴被擊敗西遷開始到5世紀匈人攻擊歐洲,其間的融合發展時間充裕能自然形成一個新的種族。匈奴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族群,是為了搶略南方富足的漢人而形成的一個聯盟,因此其沒有統一的文化,這一點可以從五胡亂華看出,這些人中有的連黃種人都不是,而是白人。可以推測當年匈奴主力被滅,殘留下的一部分成為五胡,逃到西方的那一部分說不定只是原匈奴的附庸奴族,自然沒有匈奴的精美器物。這些人逃得一條命後發現原來的主人不見了,或者只剩零星幾人無力控制他們,於是他們翻身做主人稱自己為匈人。
原因如下:被匈人打敗的阿蘭人中的領導層就有可能是匈奴。因為北匈奴被漢軍打敗後,一小部分北匈奴西遷到奄蔡,取代了奄蔡的國王,並把「奄蔡」改名為「阿蘭」。後來阿蘭被匈人打敗,並有一部分加入匈人隊伍。匈人裡有匈奴基因,是因為有一部分阿蘭人加入了匈人隊伍。
本身被漢朝擊敗的匈奴人就是部落聯合,不排除有少量白人,西遷的過程中不斷融合,但是主體還是黃色為主,歷經200年出現阿提拉,由勝轉入衰敗的時候,這部分匈奴人沒有東回中華的意圖了,畢竟二三百年了,整體分裂,但是主體還是去了今天的匈牙利,在那裡和當地人混血形成了現在的匈牙利人,因為匈奴人基數相對少,黃色人種特徵逐漸消失。
應該是這樣的:匈奴被竇憲打跑後,因為所剩人數太少,只能休養生息,和西域以西白種人通婚,但這種關係不是依附,而是相對保持獨立的一個群體,等二百年過後率領當地各種民族在歐洲四處徵戰,統一稱為匈奴人,也是匈人,真正純種匈奴人基本沒了,都是混血。再後來就定居在匈牙利,但因為有匈奴血統的人太少,統治階層也只能勉強維持一段時間就易手了,但這個地理位置沒變,只剩下一個匈人的殼。
東漢擊敗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西遷,造成了整個亞歐大陸草原帶上的一次歷時一兩百年的民族大遷移。北匈奴一路西進,一路徵服。不但造成了整個亞歐大陸草原帶的民族成分變化,自身的民族成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經過一百多年時間,這股滾雪球一樣的軍事力量到達東歐的時候,應該已經相當於整個亞歐大陸草原帶的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