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尋找中國內地股市發展的公理體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所謂的公理體系就是一個學科最基本的假設,這些公理都是不證自明,不需要規範,不需要制訂,更不需要什麼立法。就如平面幾何一樣,它就是建立在幾條不證自明的公理之上,沒有這些公理,其它定理規則都無從談起。比如,兩點連成一條直睫,兩平行睫永遠不相交,三角形的內角之和為180度等,這些都是不證自明的公理。整個歐幾裡德幾何就是建立在這些不證自明的公理之上的。

  在英美國家,法律的公正不僅表現在法官的尊嚴,法律條文的規定詳細,對判例的尊重上,更重要是有一個歷史久遠的陪審團制度。許多大的案子的審判,法官重點在於陳清事實,而最後的裁決者是陪審員。一般的陪審員既不出自於法律科班,也不會對相關的法律條文有太多的了解,他們對案件的判斷更多的是個人的常識,個人對公正理解的常識,並由此達成一致意見。而這些公正常識就存在於你我的生活之間,就存在於人們日常的行為裡。也正是這種陪審團制度保證了英美國家司法的公正性。而這些常識的公正就是法律制度的公理體系。

  對於內地股市,已經經歷了幾年的蕭條了,幾年來大家都討論其原因,就在尋找其問題之結,儘管人們找出的原因很多,如股權的割裂、市場定位的偏差、市場功能的錯位等,但是這些問題又如何產生的呢?其原因何在?在本文看來,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沒有一個平面幾何那樣的公理體系。在市場中,中小投資者進入市場本來是希望有所收益,他們都是衝著有利可圖而來,但當中小投資者進入市場後為什麼會個個都血本無歸?一個人不賺錢,二個人不賺錢,那只能說個人不能夠掌握好股市風險,掌握好投資機會,但當中小投資者大家都如此不賺錢時,那麼這不僅說明該市場制度有問題,而且還說明在這個市場中,進入市場就得有人獲利的公理在這裡蕩然無存了。在市場中,交易者肯定是賤買貴賣,但為什麼曾有PT垃圾股則被人炒上了天,土雞也可以成鳳凰。

  再看看早些時候市場發生的一件事,北京法院審判一起銀廣廈股票盜買之案,結果一位原告(客戶)輸了。很簡單,在銀廣廈暴跌時,他竟然把可能價格上升的5隻股票賣掉了,但是卻又買進處於27元高位的銀廣廈股票,而銀廣廈股票買時正在跌停板。試想,處於任何頭腦清醒的人都不可能做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現在他身上?在這裡,常識公理都沒有了,那麼如何才能激起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呢?一個市場沒有公理,沒有常識,那麼民眾如何敢進入這樣的市場呢?這就是國內股市面臨的問題所在。

  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內地股市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公平對待二級市場投資者。該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股市並非對所有市場參與者都缺乏吸引力,除了二級市場投資者以外的所有主要市場參與者都從中國股市發展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如在10年間,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股東獲得經濟利益12100多億元;內地券商獲得3000多億元;證券中介機構約200億元;基金管理公司累計管理費約為70億元,基金從業人員年均管理費收入在100萬元,而二級市場投資者則預期虧損達到8900多億元。就是這樣一個市場,凡是通過計劃與政府方式進入市場的都大獲其利,凡是通過個人自由進入的就大為虧損;凡是產品或服務的供應方,則大獲得其利,而產品與服務需求方則大為虧損,而產品與服務又完全是在政府管制下。也就是說,目前股市不少規則完全是通過掠奪式的方式把社會財富集中到少數單位或少數人手中。而這種一邊倒的規則,為什麼會盛行這麼多年?這樣的規則豈有市場可言?

  從上述也可以看到,在市場運作中,個人的趨利性,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則;市場供求關係法則;市場的誠信法則等都是市場公理。沒有這些公理及由此形成的公理體系市場也不成為市場。

  在國內股市中,為什麼不對個人的趨利性進行有效的約束,讓它成市場發展之動力?反之,成為以制度安排方式激勵一部分人掠奪另一部分,比如目前大家討論最多的股權割裂的問題,為什麼成了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萬惡之源?就在於在這種股權分裂的格局下,一股獨大、包裝上市、關聯交易、虛假陳述、掏空上市公司等問題成了非流通股東「合理合法」的行為。即很多從市場常識看十分悖理事情,但在這種制度安排下,則成了合理合法了。

  本來,市場是提供交易者一個互惠互利的地方,無論供應方,還是需求方,只要雙方都預期到在市場交易中能夠獲得利益,那麼他們能夠進入市場,否則,無論是哪一方,事先就感覺到進入市場是無利可圖的,那麼還有誰會進入市場呢?但是,目前股市的情況則不是這樣,整個制度安排都是把利益向一方傾斜,而讓另一方的利益受損。試想這樣的市場如何是市場可言呢?

  還有,在有效的市場中,誠信法則是市場發展的不可缺一的條件,但是目前中國的股市則反之,誰不遵守誠信,誰就可以獲得大利,誰遵守誠信,誰的利益可能受到侵犯。比如,不少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會把招股說明書講得天花亂墜,但是上市後一圈到錢,馬上就變臉,總是會找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來欺騙或搪塞投資者等。

  因此,中國股市要走出目前之困境,不是如何確立更多的制度(以權力來分配資源的制度制訂得最多也只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如何設計更多的金融產品、如何建立更多的市場,而在於如何來確立市場的公理體系,讓中小投資者在市場中覺得他們進入市場是有利可圖、他們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護、他們的財富不會受到掠奪。如果最常識的東西在市場中都讓人疑惑不解,那麼中小投資者有誰敢進入這個市場呢?如果中小投資者不進入市場,那麼內地股市如何繁榮。這就是市場最基本的常識!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易憲容

相關焦點

  • 公理體系的數學發展---序
    歐幾裡得以後,幾何公理化體系的集大成者是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的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希爾伯特 幾何基礎希爾伯特在《幾何基礎》中構建了一個形式化的幾何公理體系,在這個公理體系中,我們能夠體會出「形式化」的含義:不管我們討論的對象的實質是什麼,只要從已經定義了的,用符號表示的對象出發,依據所確定的幾組公理以及認定的邏輯法則推導出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的,這就是理想中的,脫離了經驗的數學。
  • 專訪| 陳德霖:香港金融業發展「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應長期不變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接受央廣記者專訪央廣網香港7月1日消息(記者孫洋)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央廣記者專訪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陳德霖先生表示香港金融業發展應堅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戰略不改變,而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未來的發展他充滿信心。
  • 終極公理的追求——尋找遺失的真理
    但事實卻是這樣的:一直以來,數學其實在一個本不牢固的哲學基礎上發展。上世紀30年代,以庫德·哥德爾為首的一批邏輯學家向大家清楚地展示了數學判定真理的能力是有局限的。他們工作顯示,人們完全可以建立很多不同的數學體系。對於一個確定的語句,它們在這些體系裡可能是真,可能是假。這取決於對體系的前提預設的偏好。
  • 外媒關注中國股市大熱
    一、外媒分析股市大熱原因,有媒體認為官方助長了股市熱。彭博社Bruce Einhorn 4月14日報導稱,在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之際,中國股市卻異常紅火。中國監管機構通過施壓企業,人為壓低IPO定價,助長了股市熱。
  • 香港的未來在內地!重創的香港經濟,如何搭上國家經濟發展順風車?
    4、香港經濟未來還是在內地,年輕人應該增強對內地的認識,能夠主動在粵港澳大灣區,或者更廣泛一點內地來尋找自己的職業機會,這才是香港年輕人未來所在。 香港經濟的未來在內地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香港的產業相對單一,近年年輕人職業發展也出現瓶頸。您認為年輕人應該怎麼樣把握我們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契機呢?
  • 中國內地居民投資美股指南
    中國內地居民的投資渠道比較狹窄,銀行以低息吸存款,股市長年熊市,而因為中國有外匯管制,大部分中國大陸居民只能在國內這個單一市場進行投資,回報較低,風險較大,因此對於很多人而言,個人如何進行境外投資是個比較有價值的話題。
  • 香港內地假期安排各有不同 重陽節香港放假1天
    原標題:重陽節香港放假1天 香港內地假期安排各有不同14日,當開始新一周工作的內地民眾熱烈爭論是否滿意現行放假安排時,香港人正在享受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翌日的1天假期。儘管重陽節當天恰逢周日,但在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2013年公眾假期中,它仍然被單獨列出,在翌日放假1天。
  • 中國內地及香港被SWIFT除名概率極低!專家建議構建支付清算體系
    不必對世界金融「去中國化」過於緊張前不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關於世界金融「去中國化」的觀點廣受關注。他認為,建立將中國和人民幣排除在外的新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步伐從未停止,甚至有加快之勢。在上述美國常用的金融制裁招數中,市場最關注的莫過於未來美國是否會對中國切斷美元支付清算系統,特別是近期有關內地或香港是否存在被SWIFT除名的可能性。SWIFT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收付電文傳送與交換處理體系,為全球金融機構提供支付結算信息傳輸服務,是最重要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的基礎設施。
  • 學習心得|社會工作發展-從香港看內地
    一.香港社會工作發展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經濟發展迅猛,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面對較為嚴重的青少年社會問題,香港理工大學開設了社工培訓班,借鑑英國社工體系的發展模式,用社工來進行青少年社會問題的處理,後來又開拓老年社工培訓與服務,逐漸確立了社工從「一個行業「向」一個專業「的發展目標。
  • 中信銀行同步登陸內地和香港股市
    [詳細]     3月22日,中信銀行H股發行在香港交易所通過聆訊。4月2日,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將召開今年第34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議中信銀行首發A股事宜。業內人士預計,中信銀行將於4月26日在上海和香港同時掛牌。
  • 陳秀榕:香港與內地婦女界共推中國婦女事業發展
    新華社香港3月17日電(記者茆雷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17日在港舉行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酒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陳秀榕在致辭時表示,希望香港與內地婦女界共同推動中國婦女事業不斷發展。
  • 香港學生內地開學 嚮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香港學生內地開學 嚮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19-09-02 11《大公報》記者從公開資料了解到,截至2019年6月,全國共有1.57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學習,而廣東54所高校就有近8000名香港學生正陸續返校和入學。  香港經歷了兩個月來的社會紛爭,不少赴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直言對香港現狀感到心痛,擔憂香港經濟因此被拖垮,讓年輕人發展機會更少。
  • 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香港人需要睜開雙眼,看到中國內地的飛速發展
    有他的見解1、英國對發生在香港的暴力事件鮮有評論。3、很多香港民眾不願將目光投向北方(內地),而是繼續崇拜西方,這是香港的一個大問題。4、香港的年輕人應該從與中國內地和「一國兩制」的關係方面看待自己的未來。5、某些香港年輕人似乎覺得中國內地的道路不能為香港帶來繁榮,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
  •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蔡麗新接受《香港商報》採訪:打造大運河...
    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蔡麗新接受《香港商報》採訪:打造大運河標誌性城市 2020-05-24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商報:香港實驗戲劇發展歷程面面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內地的當代劇作在香港式微,加之香港本土作家還不成氣候,一時荒誕派戲劇和布萊希特的戲成為香港舞臺的主宰。  1982年成立的民間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將後現代戲劇打破界限、顛覆霸權的開放性,與香港本土的資源相結合,摸索屬於自己的運作方式與劇場美學。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面對疫情挑戰 香港銀行體系穩健、金融市場...
    新華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外圍環境的挑戰,香港的銀行體系仍然保持穩健,聯繫匯率持續有序運作,金融市場各個環節蓬勃發展,反映了香港金融體系充滿韌性和機遇。
  • 文化客廳|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
    嘉賓 | 蘇濤、沙丹整理 | 徐悅東在電影史上,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之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功夫片如何參與了香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建構?如今的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香港電影的基因還如何影響著當下的電影?東南亞市場對於香港電影來說非常重要沙丹提到,中國內地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包括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及新世紀產業化後這三段時期。但是,在不斷重寫電影史的過程中,大家會發現,其他時期的重要影片——比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盤絲洞》——會對電影史進行新的修正和界定。沙丹舉例道,中國內地最早的3D電影實踐是桑弧導演的《魔術師的奇遇》。
  • 香港商報:潮湧洞庭西 常德高質量發展正揚帆
    刊登於2020年12月10日香港商報A11版江南水鄉的溫婉,工業新城的活力,這就是常德,一座因水而生的洞庭之城。借力高質量發展的東風,常德揚帆破浪再起航,鄉村振興譜寫嶄新篇章,多元產業體系漸具規模,民生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 中國股市總市值已排名全球第二位 包括港股在內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的吳曉求11月9日參加「中國資本市場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論壇時,對中國股市的後市走勢公開作出樂觀預測,他認為,2020年中國內地股市的市值將再翻一番,開放度會越來越高,成為全球流動性最好、透明度最高
  • 2017港股掘金:香港連鎖診所進軍內地
    不過要說港股過去的一年,實際上表現是優於內地A股的。這年頭誰都知道恒生指數失真,大部分的內地企業去香港上市,其價格走勢根本就不和恒生指數並駕齊驅,「炒股不炒市」全球流行,不單單在香港市場明顯,即便是在流動性很好的美股和內地A股也非常突出。尤其是下半年的次新股小市值板塊裡面出現一些牛股被資金炒作,這點和內地A股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