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即將開始,班主任們又要開啟白加黑模式了,收拾教室,統計繳費,安排住宿,忙得不亦樂乎。每到這個時候,總有一個問題會困擾著班主任老師,那就是怎麼給學生安排座位。
昨天辦公室新來的同事向我抱怨,剛接手那個班一天,就已經有五六個家長託關係找他,讓給「照顧照顧孩子」,這座位該怎麼調?
這個問題對班主任來說並不罕見,可以說每年都會遇到,而且很難處理。在我剛開始當班主任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困擾過我很久。後來在工作實踐中,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安排座位的方法——「小組自治排位」,很好地迴避了關係戶的請求,把一碗水端平,讓孩子們安心學習。
傳統安排座位的辦法比較簡單直接,就是班主任說了算,依照成績、平時表現和身高視力等差異做統一安排。這種辦法實際上是屬於「人治」,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有主觀上的偏見的,班主任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很容易導致個別學生總是坐在好位置上,而部分學生總是坐在被忽視的角落。
我現在採用的「小組自治排位」是屬於「法治」,即排位前先定規矩:
相對來說,按照這個規矩進行調位的話,學生是比較樂於接受的。因為一是座位定時進行調換,對學生用眼健康有利;二是調位有規矩可依,可以基本上排除隨意安排和特殊安排的可能,相對更加公平公正;三是加入了競爭機制,學生的座次取決於自己的平時表現,位置是好是壞都是自己主觀努力可以改變的。
這種「小組自治排位」將班主任調位的權力下放給小組長,既可以「避嫌」,又可以「省心」,可謂一舉兩得。
所謂的「避嫌」就是杜絕每次調位後學生、家長不滿的情況發生。上學期班上有一個孩子的家長給我打電話說,孩子上網課落下的課挺多,最近想要認真學了,能不能給往前調調座位。我把班級調位的辦法跟家長解釋了之後,家長自知自己的要求不可能滿足了,但也隨即表示認同和理解。
所謂「省心」就更好理解了,以往班主任自己調位本就要費很大力氣,而且調完座位後往往還要花費很多時間來安撫那些位置不好的學生,非常糟心。而將調位納入既定的程序中來,讓小組長和學生自己來決定自己的位次,班主任就省心多了。我現在就是每兩周調一次位,每次班長指揮著,不到5分鐘就完成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規矩也會有漏洞,「小組自治排位」同樣存在著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小組長管理的問題,如果小組長格局大、能力強的話,班主任自然省心。但是一個班級好幾個小組,總會有一些小組的組長會處理不太好調位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班主任保留最終調整的權力,找好平衡。
上學期我班裡有一個同學學習習慣不太好,課堂紀律較差,但是他跟小組長關係很好,因此調位的時候他就總是跟他玩得好的一個同學坐在一起。在發現了這個問題後,我把他倆調開,並對那個小組長進行了教育。
說到底學生還都是孩子,班主任可以放權,但絕對不可以放心。畢竟班主任這個工作本身就是個不讓人省心的活。
我是Note,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你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堅持原創的不竭動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Note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