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娛樂飛象」,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臨床特點】
1.帶狀皰疹 又叫纏腰火丹、蛇盤瘡。皰疹多生在頸項、兩膝、腰、腹部。皰疹像帶子一樣蔓延發展,又痛又癢,一般痛多癢少,痛好像火燒一樣,嚴重的則發寒熱。多發生在一側腰肋部位,開始有疼痛或癢感,很快皮膚發紅,由密集成群的針頭到黃豆大小的水皰,繞以紅暈,排列成帶狀。基底發紅,皰群之間皮膚正常。皰液開始為透明,56日後轉為渾濁。嚴重的有出血或壞死。一般病程經過半月左右,愈後不再復發。有的患者疼痛可持續13個月才消失,這樣情況常見於老年患者。 2.丹毒 俗稱抱頭火丹、流火。多在小腿面部出現略高於皮膚表面的紅色片狀水腫,邊緣明顯,表面緊發亮。有的有水皰出現,壓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病來勢很兇,患處局部皮膚紅腫疼痛,很快向四周蔓延,用手指按壓紅腫的地方紅色退去,留下一個指印,拿去手指又恢復紅色。紅腫的邊緣和健康的皮膚界線分得很清楚,這是丹毒的特點,並有高熱、寒戰、頭痛、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小腿丹毒常反覆發生,日久可形成下肢淋巴水腫。
【治療】
1.蛇盤瘡
(1)黃柏研細,合燈油搽之。加上雄黃更妙。
(2)蘇子嚼敷。
(3)蜈蚣1條,焙黃為末,雄黃10克,共為面,香油調和敷於患處。
(4)白礬、雄黃,共為細面,茶水調,搽患處。
(5)柿子汁,塗患處,日數次。
(6)荸薺5個,洗淨搗爛,用鮮雞蛋清1個,調和均勻,塗患處。
(7)香油、硫磺各適量,燈草7條,燈心草放入香油中點著火,燈心草油滴入盅內,再合白礬、硫磺,搽之。
(8)頭髮燒灰存性,驢屎,牆上青苔。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9)銀珠6克,香油適量,共調勻,塗敷患處,塗幾次即愈。
(10)鮮韭菜根、鮮地龍(蚯蚓)各適量。共搗爛加少量香油和勻,外塗患處。
2.蛇膽瘡(腰部灼熱感,表皮起顆粒)蚯蚓屎用麻油適量調勻,在局部反覆塗之。
3.丹毒初起
(1)鮮板藍根或馬齒莧適量,洗淨,搗爛如泥,外敷患處。亦可用鮮板藍根30克或鮮馬齒莧6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大黃、芒硝各15克,共研細末,以茶水或雞蛋清調敷。或以大黃末和鮮側柏葉,搗爛敷患處。
4.帶狀皰疹(纏腰火丹、纏腰龍、水帶瘡)
(1)鮮馬齒莧適量,搗爛外敷。
(2)雄黃、大黃任選1種,研細末,用植物油或酒或茶水調和外敷。
(3)白礬、雄黃各30克,共研面背陰黃土1茶碗,好陳醋調成膏藥,抹患處。
(4)卷柏(生在石上,土名叫石花、佛手),焙研,香油調塗。
(5)大蒜沾雄黃粉塗患處。
(6)板藍根、陳石灰等份,共研末。用陳醋調敷患處。
(7)大薊草搗爛外敷。
(8)土地龍面(即帶土的地龍研面),用涼水調勻,搽患處。擦去黃水,上乾麵。
(9)大黃為面,將水皰刺破,用涼開水調藥敷患處。
(10)皮硝60克,研末,加豬膽汁1個,攪至皮硝溶化為度,塗搽患處,每日35次,連用35日。
(11)魚腥草120克,生豬油30克,共搗爛外敷。
(12)雄黃6克,大黃9克,共研細末,茶水調敷患處。
(13)蜈蚣3條,在瓦上焙乾,研末,加雞蛋清調勻,塗在患處,每日5或6次。
(14)霜打曲麻菜,煎水洗患處,常洗。
(15)小米用嘴嚼爛後,塗患處。
5.飛蛇(纏腰蛇、纏身蛇)
(1)木鱉,以人乳磨抹。
(2)豆腐(瓦上焙灰),調麻油敷,每日3或4次。
(3)綠豆研末,調冷水敷患處。
(4)青魚焙乾研末,調茶油敷,連用3日。
6.赤遊丹毒 生豬肝切片貼患處。
7.丹毒
(1)黃芩30克,研面,用雞蛋清調敷患處。
(2)鮮馬齒莧60克,紅糖15克,共搗爛敷患處。
(3)芸苔搗貼。
(4)山藥藤(即山藥的帶葉莖枝)搗爛,外敷。
(5)赤小豆研末,以雞蛋清調敷患處,每日1次。
(6)黃芩研細末,水調塗患處,上半身丹毒用之尤效。
(7)菠菜葉,搗爛,外敷患處。
(8)浮萍搗汁,遍塗患處。
(9)仙人掌搗爛,外敷。
(10)芒硝50克搗碎,加水調,外敷患處,每日2次。
8.顏面丹毒(即大頭風、大頭瘟)活地龍5條,白糖30克,共化為漿,塗抹患處。
9.小兒火丹並赤遊腫 赤小豆40克,研末,加入適量雞蛋清,調成稀糊狀,外敷患處,幹則換藥。
10.丹毒作癢難忍 豆豉、香油各適量。豆豉炒焦研末,以香油調勻,塗擦患處,每日2次。
11.下肢丹毒 煅石膏30克,廣丹1.5克,冰片0.3克,共研細末,用麻油適量,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每日2或3次,57日為一療程。極效。
12.慢性丹毒
蒼朮1000克、煎煮濃縮成膏,另加蜂蜜250克,調勻,每日服2次,每次1匙,開水衝服。有良效。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