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煩惱
由由1歲多的時候,有一天突然發起了高燒,體溫到了39℃,父母嚇壞了,趕緊帶著寶寶去醫院,老醫生檢查了以後說不要緊,這是幼兒急疹,開了點退燒藥,說發燒的時候服用,6個小時吃一次,不燒就不用吃了。還告訴家長說發燒3天才能退,燒退出了疹子病就好了。
回家以後,由由吃了藥燒退下去了,可是隔了不久又開始發高燒了。這樣燒了退,退了燒,折騰了一晚上。早上起來,發現由由的臉上出了好多小小的紅疹子,然後前胸後背也都發起了疹子,這時高燒也退了下去。看著由由滿身滿臉的疹子,爸爸媽媽真是挺擔心的,要不是之前醫生說了疹子出了高燒就能退下去,還真是讓人不放心。
什麼是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由病毒(主要是人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小兒特有的一種輕型病毒性發疹性傳染病,多發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出生後6~10個月為發病高峰期。
由於一般多為半歲左右的小嬰兒發病,因此中醫稱為「奶疹」。又因為本病有皮疹,皮疹形似麻疹,又把它稱為「假疹」,民間也有把本病叫做「臊疹子」的說法,一年四季均可見到。
中醫認為本病初起多因外感疹毒時邪,侵襲肺胃,鬱於肌膚,疹毒為風熱時邪,因此初期可見發熱等風熱表證。疹毒內傳肺脾,與氣血相搏,正氣亢盛,託毒外洩,疹毒亦隨之透出,所以可見熱退疹透。
治療本病的關鍵在於及時退燒,不留餘邪。另外,家長在發現患兒出疹時,要注意隔離到出疹後5天,痊癒後方可與別的小朋友接觸,以免傳染。
手把手教你學習推拿方法
發熱期
第1步:開天門100次
位置: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攢竹,又稱開天門。推50~1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2步:推坎宮100次
位置: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稱推坎宮。推50~1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第3步:運太陽100次
位置:眉梢與眼角延長線相交處,眉後按之凹陷處。
手法: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形運轉推動。
操作:用中指指端運,稱運太陽。運50~100次。
要領:運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不帶動深層肌肉組織。頻率在每分鐘80~120次為宜,運時向耳廓方向稍用力。
第4步:清肺經300次
位置: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旋推為補,稱補肺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稱推肺經。此處選用清肺經,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第5步:清天河水300次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清天河水。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第6步:退六腑300次
位置:在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100~3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出疹期
第1步: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又叫魚際交。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中指揉,稱揉小天心。揉100~300次。
要領:揉法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膚上摩擦,頻率每分鐘大約200~300次。
第2步:推三關100次
位置:在前臂橈側(拇指側),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推50~1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