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寸土寸金,誰都知道。無奈預算有限,大多數人只能在老破小裡做選擇,攤上奇葩戶型的概率可想而知。
一家三口住也就罷了,而當代成年人的現實通常是:有了小孩,還需要老人照看,小戶型裡塞三代人,已是常見之事。
今天要說改造案例,還得更極致一些——56㎡手槍戶型、處處承重牆,竟然被設計師@系園設計_因一 改造成了能容納2胎、3室、4張床、5個人的居住空間。
房屋信息
戶型3室
使用面積56 ㎡
裝修花費20 萬元
房屋位置江蘇 南京
#01 理念
合理劃分空間,
增加樹屋模塊。
這套學區房使用面積不過56㎡,磚混結構,承重牆體無法實現任何移動。一開始,設計師就面臨著需要將兩房改三房的重要難題。
原戶型圖足以說明房子的問題所在:
①一大一小兩臥室,需改成三室。
②衛生間面積極小,且餐廳空間侷促。
③廚衛區域動線混亂,存在空間嵌套。
經過設計師的空間規劃,在不改變承重牆的提前下,重新將房屋劃分為以下區域:
主要攻克的難點有:
①搭建樹屋:儘管承重牆局限了改動的可能,但通過借用客廳和主臥的空間,為小朋友量身打造了一間白天玩耍、夜晚睡覺的夢幻小樹屋。原本嵌入牆體內的壁櫃被改造成進入樹屋的拱門,讓樹屋和主臥形成一組親子套房。
△樹屋拆解圖:樓梯+玩具櫃+鞋櫃+床+衣櫃,組合成了功能強大的樹屋
②廚衛梳理:通過布局調整,把臺盆拉出來挪到客廳,平衡廚衛的面積比例,梳理出廚衛互不幹擾的流線,擊破衛生間小的問題。
#02 玄關
向主臥借1㎡,
進門就開始收納。
之前的戶型,進門後右手邊就是主臥,隱私性太差。於是乾脆將主臥的門後推,留出1㎡,打造出一個可供收納的玄關。
玄關的鞋櫃恰好與樹屋複合在一起,給進門留出足夠的緩衝。
鞋櫃採用封閉式的頂天立地櫃,便於打理。中間的開放格,剛好設計在便於拿取物品的高度,實木板勾邊,做成可以發光的精緻小木龕。上下分別設置了抽屜、鞋櫃和雜物櫃。
#03 客廳
採光超棒,
就把餐桌也移過來吧!
客廳南側是通往神秘樹屋的實木大樓梯,可以看到小朋友已經在開心地體驗玩耍啦!
戶型雖然奇葩了一點,但好在客廳採光很好,也算是老破小的稀缺物種,大大的窗戶給這個狹長戶型增添了不少光亮。
客廳北側是獨立的餐廳區域,簡潔的原木色,一改先前餐區逼仄的狀態,能容納一家人整整齊齊一起聚餐。
#04 樹屋
遊樂場+兒童房,
樓梯變身雙向收納!
作為增加出來的第三間房,樹屋是集「樓梯、玩具櫃、入戶玄關、兒童床和衣櫃」為一體的多功能集合家具,處處暗藏玄機。
實木樓梯儲物量驚人,可以雙向儲物。每一層都設置了臺階下抽屜,用來收納雜物。側面設置地櫃,用來收納玩具。沒地方放的物品,統統可以塞進樓梯!
所謂樹屋,其實就是小朋友私密的空間。設計師拆除原本的壁櫥之後,特地設置成拱門,增加童話元素,突出趣味性,吸引孩子們進入這個充滿想像力的空間。
從樹屋的視角看出去,客廳的構圖也顯得更生動了。
豆綠色的設計,也在活潑裡顯出幾分神秘。
更有意思的是,樹屋和主臥變成了一組親子套房,上半部分的樹屋朝著主臥方向開放,借光的同時,還方便父母可以照看寶寶。
通過推拉玻璃窗來控制樹屋的開閉,保持各個空間之間的獨立性。
樹屋的床板高度經過計算,在保證樹屋淨高的前提下,媽媽可以方便地在樹屋旁幫孩子掖被子。
夜晚樹屋是睡覺的地兒,近階段歸哥哥使用,妹妹暫時與父母同睡,次臥歸老人使用。隨著孩子們的長大,今後妹妹會搬入樹屋,哥哥使用次臥。
兄妹倆目前正處於對樹屋的瘋狂迷戀階段,鋪上墊子、擺上玩具,白天樹屋就是他倆的遊樂場。
#05 主臥
衣櫃空間沒了,
還可以從哪裡找補?
為了建造樹屋,主臥犧牲了一個完整的衣櫃空間。衣櫃儲物,只能在床頭找補。
整個牆面打上柜子,也夠爸爸媽媽使用了。
床頭櫃被整合進衣櫃,床頭櫃底配置滑輪方便移動,床頭邊開放格方便放置睡前讀物。
沿床頭兩側對稱設置一組頂天立地的大柜子,男女主人各用一邊,分別管理自己的柜子和床頭閱讀燈。
站在床上拿取吊櫃裡的衣物和被褥,也變得高度合宜,反而更便於使用了。
臥室陽臺的一側,則承擔了主人的書房功能。
西側窗臺留出一組書架,和桌子共同組合成一個大L型的臺面。配備宜家高度可調的桌腿用作支撐結構。
垂掛的半透明薴麻簾將室外光線溫柔過濾,灑進室內。
#06 兒童房
靈活可變,
適應孩子每一步成長。
兒童房也是多功能家具的聚集地,集齊了書桌、衣櫃、書架、玩具收納櫃、榻榻米以及壁床。
伴隨著兄妹倆的長大,兒童房的功能也要進行成長性的時間規劃。
閱讀空間、學習空間、玩具收納空間、衣櫃空間,一樣也不能少,所以需要把功能整合,達到複合式利用。
不大的兒童房由北往南依次布置了休息區、學習區和收納區。
兒童房目前暫歸照顧兄妹倆的老人使用,幾年後哥哥長大,會獨立擁有這間兒童房,屆時老人會偶爾來短住,所以還給老人留出了臨時留宿的床。
#07 衛生間&廚房
小空間內,
儘可能保證舒適和好用。
面對多人口使用的家庭,乾濕分離是一定要保證的。所以設計師選擇把臺盆放到客廳,畢竟房子再小也不要讓早晨的洗漱打架。
廚房空間有限,但也可以做成U字型布局,面對大窗,倒也不覺得侷促。
窗臺被調整成和廚房臺面同高,讓臺面區域更加寬敞。
學區房的改造,一向充滿很多挑戰。空間本就不足,往往還要容納三代人,總得有取有舍,不可能處處完美。
都說買了小戶型就得學會放下,但學區房還不太一樣。畢竟從決定買學區房的那一刻,就說明了屋主願意放下一部分的住房舒適,來換得孩子更好的教育。
50㎡不可能變成100㎡,都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缺憾難免。但今天分享的這個家,在我看來,已經足夠優秀了。
\ 今 日 改 造 筆 記 /
① 樹屋:借用公共空間,巧妙搭建樹屋新區域,兩屋改三室;
② 玄關:向主臥借1㎡,給進門留足緩衝;
③ 實木樓梯:利用立體空間,打造雙向超大收納;
④ 推拉玻璃窗:沒窗戶?巧用推拉玻璃窗,透光又有隱私保障;
⑤ 多功能綜合區:房間少,就採用複合式分區。能玩能睡能工作能儲物;
⑥ 床頭牆面衣櫃:衣櫃不夠,試試往床頭和牆上找補;
⑦ 兒童房成長性規劃:複合式利用,可添加供老人臨時留宿的壁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