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56平,全是承重牆,看設計師如何讓一家5口人住得舒服

2020-12-09 小旭愛設計

學區房寸土寸金,誰都知道。無奈預算有限,大多數人只能在老破小裡做選擇,攤上奇葩戶型的概率可想而知。

一家三口住也就罷了,而當代成年人的現實通常是:有了小孩,還需要老人照看,小戶型裡塞三代人,已是常見之事。

今天要說改造案例,還得更極致一些——56㎡手槍戶型、處處承重牆,竟然被設計師@系園設計_因一 改造成了能容納2胎、3室、4張床、5個人的居住空間。

房屋信息

戶型3室

使用面積56 ㎡

裝修花費20 萬元

房屋位置江蘇 南京

#01 理念

合理劃分空間,

增加樹屋模塊。

這套學區房使用面積不過56㎡,磚混結構,承重牆體無法實現任何移動。一開始,設計師就面臨著需要將兩房改三房的重要難題。

原戶型圖足以說明房子的問題所在:

①一大一小兩臥室,需改成三室。

②衛生間面積極小,且餐廳空間侷促。

③廚衛區域動線混亂,存在空間嵌套。

△原始戶型圖

經過設計師的空間規劃,在不改變承重牆的提前下,重新將房屋劃分為以下區域:

△改造後戶型圖

主要攻克的難點有:

①搭建樹屋:儘管承重牆局限了改動的可能,但通過借用客廳和主臥的空間,為小朋友量身打造了一間白天玩耍、夜晚睡覺的夢幻小樹屋。原本嵌入牆體內的壁櫃被改造成進入樹屋的拱門,讓樹屋和主臥形成一組親子套房。

△樹屋拆解圖:樓梯+玩具櫃+鞋櫃+床+衣櫃,組合成了功能強大的樹屋

②廚衛梳理:通過布局調整,把臺盆拉出來挪到客廳,平衡廚衛的面積比例,梳理出廚衛互不幹擾的流線,擊破衛生間小的問題。

△家的全貌 軸測圖

#02 玄關

向主臥借1㎡,

進門就開始收納。

之前的戶型,進門後右手邊就是主臥,隱私性太差。於是乾脆將主臥的門後推,留出1㎡,打造出一個可供收納的玄關。

玄關的鞋櫃恰好與樹屋複合在一起,給進門留出足夠的緩衝。

鞋櫃採用封閉式的頂天立地櫃,便於打理。中間的開放格,剛好設計在便於拿取物品的高度,實木板勾邊,做成可以發光的精緻小木龕。上下分別設置了抽屜、鞋櫃和雜物櫃。

#03 客廳

採光超棒,

就把餐桌也移過來吧!

客廳南側是通往神秘樹屋的實木大樓梯,可以看到小朋友已經在開心地體驗玩耍啦!

戶型雖然奇葩了一點,但好在客廳採光很好,也算是老破小的稀缺物種,大大的窗戶給這個狹長戶型增添了不少光亮。

客廳北側是獨立的餐廳區域,簡潔的原木色,一改先前餐區逼仄的狀態,能容納一家人整整齊齊一起聚餐。

#04 樹屋

遊樂場+兒童房,

樓梯變身雙向收納!

作為增加出來的第三間房,樹屋是集「樓梯、玩具櫃、入戶玄關、兒童床和衣櫃」為一體的多功能集合家具,處處暗藏玄機。

實木樓梯儲物量驚人,可以雙向儲物。每一層都設置了臺階下抽屜,用來收納雜物。側面設置地櫃,用來收納玩具。沒地方放的物品,統統可以塞進樓梯!

所謂樹屋,其實就是小朋友私密的空間。設計師拆除原本的壁櫥之後,特地設置成拱門,增加童話元素,突出趣味性,吸引孩子們進入這個充滿想像力的空間。

從樹屋的視角看出去,客廳的構圖也顯得更生動了。

豆綠色的設計,也在活潑裡顯出幾分神秘。

更有意思的是,樹屋和主臥變成了一組親子套房,上半部分的樹屋朝著主臥方向開放,借光的同時,還方便父母可以照看寶寶。

通過推拉玻璃窗來控制樹屋的開閉,保持各個空間之間的獨立性。

樹屋的床板高度經過計算,在保證樹屋淨高的前提下,媽媽可以方便地在樹屋旁幫孩子掖被子。

夜晚樹屋是睡覺的地兒,近階段歸哥哥使用,妹妹暫時與父母同睡,次臥歸老人使用。隨著孩子們的長大,今後妹妹會搬入樹屋,哥哥使用次臥。

兄妹倆目前正處於對樹屋的瘋狂迷戀階段,鋪上墊子、擺上玩具,白天樹屋就是他倆的遊樂場。

#05 主臥

衣櫃空間沒了,

還可以從哪裡找補?

為了建造樹屋,主臥犧牲了一個完整的衣櫃空間。衣櫃儲物,只能在床頭找補。

整個牆面打上柜子,也夠爸爸媽媽使用了。

床頭櫃被整合進衣櫃,床頭櫃底配置滑輪方便移動,床頭邊開放格方便放置睡前讀物。

沿床頭兩側對稱設置一組頂天立地的大柜子,男女主人各用一邊,分別管理自己的柜子和床頭閱讀燈。

站在床上拿取吊櫃裡的衣物和被褥,也變得高度合宜,反而更便於使用了。

臥室陽臺的一側,則承擔了主人的書房功能。

西側窗臺留出一組書架,和桌子共同組合成一個大L型的臺面。配備宜家高度可調的桌腿用作支撐結構。

垂掛的半透明薴麻簾將室外光線溫柔過濾,灑進室內。

#06 兒童房

靈活可變,

適應孩子每一步成長。

兒童房也是多功能家具的聚集地,集齊了書桌、衣櫃、書架、玩具收納櫃、榻榻米以及壁床。

伴隨著兄妹倆的長大,兒童房的功能也要進行成長性的時間規劃。

閱讀空間、學習空間、玩具收納空間、衣櫃空間,一樣也不能少,所以需要把功能整合,達到複合式利用。

不大的兒童房由北往南依次布置了休息區、學習區和收納區。

兒童房目前暫歸照顧兄妹倆的老人使用,幾年後哥哥長大,會獨立擁有這間兒童房,屆時老人會偶爾來短住,所以還給老人留出了臨時留宿的床。

#07 衛生間&廚房

小空間內,

儘可能保證舒適和好用。

面對多人口使用的家庭,乾濕分離是一定要保證的。所以設計師選擇把臺盆放到客廳,畢竟房子再小也不要讓早晨的洗漱打架。

廚房空間有限,但也可以做成U字型布局,面對大窗,倒也不覺得侷促。

窗臺被調整成和廚房臺面同高,讓臺面區域更加寬敞。

學區房的改造,一向充滿很多挑戰。空間本就不足,往往還要容納三代人,總得有取有舍,不可能處處完美。

都說買了小戶型就得學會放下,但學區房還不太一樣。畢竟從決定買學區房的那一刻,就說明了屋主願意放下一部分的住房舒適,來換得孩子更好的教育。

50㎡不可能變成100㎡,都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缺憾難免。但今天分享的這個家,在我看來,已經足夠優秀了。

\ 今 日 改 造 筆 記 /

① 樹屋:借用公共空間,巧妙搭建樹屋新區域,兩屋改三室;

② 玄關:向主臥借1㎡,給進門留足緩衝;

③ 實木樓梯:利用立體空間,打造雙向超大收納;

④ 推拉玻璃窗:沒窗戶?巧用推拉玻璃窗,透光又有隱私保障;

⑤ 多功能綜合區:房間少,就採用複合式分區。能玩能睡能工作能儲物;

⑥ 床頭牆面衣櫃:衣櫃不夠,試試往床頭和牆上找補;

⑦ 兒童房成長性規劃:複合式利用,可添加供老人臨時留宿的壁床;

相關焦點

  • 一家五口住北京40平學區房,女婿睡客廳摺疊床,生活毫無隱私可言
    教育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上學都努力存錢買學區房,在他們眼裡,擁有學區房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半隻腳踏進了名牌大學,「學區房」成了大家的香餑餑。但看過《虎爸貓媽》電視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有一些學區房居住環境並不是很好。
  • 89平老破小的學區房,被設計師改造得「面目全非」,太適合一家三口...
    一套05年的學區房,說不上太新,也算不上很舊,業主一家三代人為了孩子上學居住在這兒。房子本身並無不好,客廳雖然朝北但採光和視覺通透性都算上乘,主臥朝南還自帶陽臺。平面布置圖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增加一間臥室供老人使用,經過規劃,設計師將廚房與餐廳整合在一起,這樣就留出原廚房空間改造為老人房。改造後的廚房與餐廳之間設計可敞開可封閉的隱藏式移門,解決日常烹飪油煙問題。
  • 一家六口擠在40平學區房:父母犧牲「隱私」,只為託起孩子的未來
    買房壓力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的理由,如果說房價讓人望塵莫及,那麼學區房就是買房族眼中的「頂級產品」。高昂的價格,房子的環境可能無法住人,也就是「老破小」,上洗手間都需要去十幾米外的公廁。價格就阻擋了一批人,環境又勸退了一批人,可是學區房的市場依舊火爆,有些父母甚至拿著錢都買不到一平米的學區房。一、一家六口擠在40平的學區房,夾縫中為孩子開拓光明在一線城市能有一套學區房,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可是對於張老先生一家來說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
  • 一家三口的新房,170㎡現代簡約風,全屋極簡乾淨,看完真想住進去
    三口人住170平方大平層是個什麼樣的感覺?看完下面這家人的新房,小沐君羨慕了,真想住進去,當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偌大的面積被規劃得很「浪費」,四居室改成兩室。 這套大平層是一套改善型居住用房,男主人在同一小區買下這套房,與父母保持著「一碗湯」的距離,不僅方便照顧,而且還有年輕人獨立空間。
  • 上海14平「棺材房」,一家四口住一起毫無隱私,內急還得用夜壺!
    很多人都想像著自己年邁的時候可以頤養天年,過上幸福的生活,90歲的樂大爺也一樣,不過現實往往不隨人願。樂大爺住在上海黃浦區,兩兒兩女,成家後的孩子們也有了各自的小孩,一家總共14口,但居住的房子卻只有14平,相當於一人只有一平,這要怎麼生活呢?
  • 北京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夫妻倆無法同床,只為孩子人生逆襲
    家長在孩子的培養方面從來都不會吝嗇,而是很周到,有的人為了孩子更好地上學,傾盡家產也要拿下學區房,這更是「瘋狂」。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有這樣一家人在網絡上走紅,因為他們一家六口都在北京,卻住著一個40平方米的學區房,房子裡的空間很有限,再除去衣櫃等東西,已經剩不下多少地方了。這一家人就這樣一直生活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以在附近的學校上學。
  • 40平米如何實現三口之家的精緻生活——成都設計師案例分享
    以下是正文 本公寓原本是個極致困難戶(型),淨高5.5米,產權面積43平,除去公攤,實得70平(一樓29平,二樓41平)。作為一個正宗的公寓,它不負眾望地集合了所有公寓應有的缺點: 1. 採光差,只有一面牆採光。 2.
  • 凡爾賽讓一讓,在淮安學區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就160㎡的荷花池小區怎麼沒人買,我這房子才3萬多一平,人家的房子掛4、5萬都搶著買,中介還讓我降價賣,我還等著賣了去換套別墅呢!Q2:你才買的那套老實小開明的學區房住的怎麼樣呀?住清晏小區那邊房子有點小,住東大院這邊早上又有點堵車,煩死了!Q4 :我記得你家小孩今年要上初中了,你買學區房了嗎?那必須買好了呀,我家原來不是學區房,肯定要換房的呀!
  • 越來越多人開始「去客廳化」,學她家這麼設計,85㎡住5口人超舒適
    在我眼中,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生活在一起,房子夠住,工資夠花,能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就算在努力奮鬥,就算一種成功。正如這對在揚州努力打拼生活的5口之家,即便是為了孩子讀書從大房子裡搬進90年代的小面積老破學區房當中,一家人也絲毫沒有心理落差,照樣能和睦舒心的生活,擁抱滿滿的幸福。
  • [分享]承重牆地基資料下載
    業主裝修疑打承重牆(圓圈處)遭到鄰居集體反對共用牆一側被挖個洞 昨日,來到沙坪垻區天星橋康源小區,了解到該小區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是沙坪垻區鄉鎮企業局的單位房。 「從10月24日開始,4樓的一家住戶就開始裝修,先將整個陽臺打掉,又準備在陽臺的一側挖個洞。」家住3樓的尹女士說,她發現靠近陽臺一側的牆不能打,因為這面牆是「承重牆」。
  • 56㎡住一家四口,兩房變三房、洄遊動線、大島臺……榨乾每1㎡!
    家的要素, 讓城市裡忙碌的年輕人住得更好。 說在前面 這是一個56㎡的小宅,居住成員為一家四口。因為面積不大,所以每一公分都要斤斤計較,雖然一般人看起來可能覺得這個房間好像很像膠囊旅館,但在這樣坪數限制下,不失也是一種空間解套的方式。
  • 73㎡學區房,2房改3房住一家三代人,超大容納30分鐘收拾全屋
    在大城市,很多父母為了孩子上學,賣掉郊區大房子,換來一套小學區房。今天的案例就是一套學區房的裝修設計,這套房子坐落於寸土寸金的背景,房子的總面積為73平,集實用與美觀於一體,超大的收納空間,滿足一家三代人需求。屋主說,她的家是一個30分鐘內就能收拾好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了學區房,夫妻倆賣大房買小房,客廳隔出兒童房女兒超喜歡!
    為了學區房,夫妻倆賣大房買小房,客廳隔出兒童房女兒超喜歡!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套家裝設計,是一對夫妻為了孩子上學在學校附近買的學區房。原本一家三口住在100多平米的寬敞大房子裡,結果因為孩子要上學,所以不得已將大房子賣了,在學區房買了套40多平米的小房子。
  • 北京40平米學區房住6口人,夫妻無法同床,靠學區房逆襲靠譜麼?
    然而,這樣的成績,依然阻止不了學區房的價格飛飆猛漲。在作者這個房價均價一萬五的三線小城市,這裡學區房的價格可以達到七萬多。而購買這些學區房的,真正有需求的佔很少一部分,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投資。也有人會酸酸地說,這些投資者都是高位接盤者,一旦政府入學政策有變,他們將會虧得很慘。
  • 僅35㎡的老舊學區房脫胎換骨,最後效果竟然堪比樣板間
    其中,有不少家長寧願將自己原本的大房子賣掉,換成老破小的學區房,只為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都說世界上從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對於買學區房亦是如此!先不說價格昂貴,光是空間小、格局差這兩點,就能直接勸退一部分人。「不管怎麼想都覺得虧得慌,花同樣的錢買一個大一點的房子,難道不香嗎?」相信產生這樣想法的人,肯定不止一個。
  • 居然敢亂拆承重牆,真是不怕入住後房倒屋塌!
    很多業主在購房的時候都喜歡買毛坯房,因為毛坯房的裝修有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想法對家裡的格局進行裝修設計,大家為打造心目中理想的家,難免會在裝修的時候進行一定程度的結構拆改。居然敢亂拆承重牆,真是不怕入住後房倒屋塌!
  • 37㎡窄條小戶型寬3米4,27萬改成3室大豪宅,住一家4口也不擠
    本期業主一家4口人,在北京有套110平米的房子,四口之家住起來也是足夠了,但卻離兩個小孩學校很遠,不方便。而業主本身有套離學校近的小戶型學區房(37平米),一家人卻不願意住!這是為什麼呢?
  • 爆改合肥78平房,全屋到處打柜子,住一家4口,卻一點也不擠!
    今天看的一套合肥房子,只有78平,一開始業主一家4口住著有些擁擠,但是經過設計師的爆改,全屋到處打柜子,住一家4口,卻一點也不擠!非常的實用,合肥有喜歡的親們可以參考一下哦。從上面的戶型圖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設計師把廚房、餐廳、客廳設計在一邊,中間留出一條過道,方便業主日常走動。廚房和餐廳設計在一起,節約了空間,業主吃飯的時候端菜也是很方便,餐桌後面的牆上做了一個超級大的收納櫃,可以用來放酒或者放書籍,都是很實用的。
  • ​豪宅學區房價格,撲街中考成績,住20萬/平的房,考200分
    ,因為20萬一平的房價,和與房價不匹配的中考成績被罵出名了。就跟成都住麓湖國際社區湖邊的那些家庭哪個會讀周邊學校一樣。剛好有個老同學定居深圳,聽說最近換房去了深圳灣,我好奇的打電話問了下她這個話題。她一句:「我們這些買兩千萬房的剛需家庭還是要拼應試的」,讓我這個盆地剛需簡直不曉得說啥了。
  • 住學區房的一張床,還是小地方的大House?這三個家庭的做法驚豔了全網!
    你可能會毅然決然地選擇學區房,因為不管它有多昂貴或破舊,學區房始終意味著優質的教育資源,意味著孩子上學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那麼,我們先帶著這個問題來看看下面這3個家庭的答案吧:一家三口擠在10㎡陋室卻藏書幾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