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六口擠在40平學區房:父母犧牲「隱私」,只為託起孩子的未來

2020-12-14 萌孩控

買房壓力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的理由,如果說房價讓人望塵莫及,那麼學區房就是買房族眼中的「頂級產品」。高昂的價格,房子的環境可能無法住人,也就是「老破小」,上洗手間都需要去十幾米外的公廁。

價格就阻擋了一批人,環境又勸退了一批人,可是學區房的市場依舊火爆,有些父母甚至拿著錢都買不到一平米的學區房。

一、一家六口擠在40平的學區房,夾縫中為孩子開拓光明

在一線城市能有一套學區房,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可是對於張老先生一家來說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

他的房子是長輩留下來的,面積不大,經過這麼多年的整改修繕,房子成了奇怪的「L」型,雖然說浴室廚房通通都有,可是面積只有40平。

這麼小的地方住著一家六個,張老先生和自己的妻子,還有女兒和兒媳婦,還有孫子孫女。四十平的地方被分割成了兩間房,一個客廳,一個廚房,一個浴室。

女兒和女婿的房間太小了,只能放下一張1.2米的床,勉強睡下女兒和外孫、外孫女,女婿就只能在摺疊床上湊合。

張老先生和妻子住在不見光的臥室,因為沒有儲物空間,衣服和雜物只能掛起來,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一家人擠在這套小房子了,只因為這裡是學區房,要不然張老先生準備買了這「老破小」,帶著家人可以去遠點的地方,買大一點的房子。

可是孫子和孫女要讀書,想要好的教育,就必須在最好的地方讀書。家裡的大人為了孩子,願意接受這樣「擁擠」的生活。

可是真的值得嗎?

二、中式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多少?

大火的《三十而已》中,女主顧佳為了兒子讀書的問題,買了奢華的小區房,一次次的上頂樓找富太太混臉熟,甚至自己親手做了蛋糕送過去。

顧佳這樣的小富家庭都會為孩子的教育著急,很多普通家庭,為了孩子能成龍成鳳,付出的只會更多。

有人帶著七歲的孩子,每周從省外出發,坐十幾個小時的地鐵到首都,只為了學一節古箏課。當天下午又要坐幾個小時的動車趕回來,因為本地還有一節英文課要上。

每周都是如此,有網友為這位寶媽算了一筆帳,光是孩子和家長來回的路費,一個月就要兩千多,還要住一晚上,古箏名師的學費肯定更貴。只是孩子一周的培訓班,可能就要花掉普通白領一個月的工資。

為了培養孩子,很多父母幾乎是省吃儉用,衣服不敢買,護膚品只能是凡士林,下館子已經是好久不見的事情。生活的重心全是孩子,這樣的父母,真的能給孩子託起一片天嗎?

三、適度的教育,可能對雙方都好

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做父母都想完成的任務,但有時候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來定奪。超出能力以外的事情,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你投入得越多,想收回成本的心態就越重,這樣的壓力不止是讓孩子崩潰,到時候結果不滿意,可能父母也會崩潰。孩子的未來不應該綁定在父母手裡,付出無數的精力和財力,不留一點餘地,家庭對抗風險的能力都會所剩無幾。

一個家庭的結構,愛一定是相互的,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應該愛父母。你只有一萬的工資,想完成兩萬一個月的教育經費,只會苦了自己,還給孩子一種超出家庭財力以外的期待。

有了孩子以後,也記得對自己好一點,毫無保留地為孩子奉獻,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你會因為孩子的教育,極限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嗎?

相關焦點

  • 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父母沒「隱私」,只為孩子出人頭地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多家長願意委屈自己,甚至願意為孩子作出巨大的犧牲。有這麼一家人,一家六個都住在只有4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日常生活異常窘迫。小房子的環境很差,牆體老舊,既不通風,又不透光,然而這間看似老舊窄小的房子,在當地依然價值不菲,因為這是一套「學區房」。
  • 北京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夫妻倆無法同床,只為孩子人生逆襲
    一家六口住40平米學區房,全家人沒有「隱私」有這樣一家人在網絡上走紅,因為他們一家六口都在北京,卻住著一個40平方米的學區房,房子裡的空間很有限,再除去衣櫃等東西,已經剩不下多少地方了。這一家人就這樣一直生活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以在附近的學校上學。
  • 一家6口擠在40㎡的學區房,中國式「陪讀」給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01一家六口住40㎡學區房,為了孩子的學習父母能有多拼?看到這個北京一家6口人擠在40㎡學區房的事情,我絲毫不驚訝,因為這就是大多數中國家長「陪讀」的現狀,再苦再累他們也心甘情願。這種房子叫做「夾縫房」,顧名思義,在主樓和胡同的夾縫裡蓋上頂,就成為了「房子」,然而這也不便宜。
  • 北京40平米學區房住6口人,夫妻無法同床,靠學區房逆襲靠譜麼?
    作者自以為讀過兩年書,所以從來不信什麼學區房,但是看到朋友因為學區房賺翻天的時候,也是充滿了羨慕嫉妒恨。想起來之前看到一則消息說,一個孩子在沒有學區房的情況下考上了名牌大學,媽媽還很得意地向別人炫耀說:我家孩子為我省掉了幾百萬的學區房錢,一樣考上了好大學,厲害吧。
  • 一家五口住北京40平學區房,女婿睡客廳摺疊床,生活毫無隱私可言
    教育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上學都努力存錢買學區房,在他們眼裡,擁有學區房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半隻腳踏進了名牌大學,「學區房」成了大家的香餑餑。但看過《虎爸貓媽》電視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有一些學區房居住環境並不是很好。
  • 再窮不能窮教育:為孩子砸鍋賣鐵買學區房,值嗎?
    這套12平的老房子,84萬,你會買嗎?孩子的學習一直倍受父母關注。不少父母希望孩子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就讀名校。也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與更多愛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成為朋友。於是,學區房C位出道,成為各大樓盤的銷量保障。有的樓盤與樓盤之間僅有一牆之隔,卻因學區的差異,房價相差數倍之多。那麼,學區房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 學區房56平,全是承重牆,看設計師如何讓一家5口人住得舒服
    學區房寸土寸金,誰都知道。無奈預算有限,大多數人只能在老破小裡做選擇,攤上奇葩戶型的概率可想而知。一家三口住也就罷了,而當代成年人的現實通常是:有了小孩,還需要老人照看,小戶型裡塞三代人,已是常見之事。
  •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網友:你憑啥生二胎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真是越窮越愛生二胎在蘇州,就有一家四口擠在24平米的房子裡,戶型是簡單的一臥一廳一廚一衛,若是3個人住,勉強能夠過下去,可是四個人住,生活質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 學區房價格為何居高不下?家長:買的不是學區房,是孩子的朋友圈
    ,家長們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感情, 也寄宿了太多的心願,而讀書就是孩子未來的出路,在我國學校和學校的差距是非常的大,名校出身,資源廣闊工作好找,獲得成功的機率變高,普通學校出來,獲得成功的概率會小,所以父母們都會拼盡全力讓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過得更好。
  • 高昂學區房真的值得普通家庭砸鍋賣鐵買一套嗎?
    今天帶了個客戶,一家四口,一個女兒一個兒子,馬上要上小學。一家四口從農村來,夫妻倆平時接點裝修雜活兒,目前還在租房。現在孩子馬上要上學了,想買套市區最好的學區房,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學校。因為夫妻倆沒文化吃夠了沒文化的苦,不想讓孩子再沒文化。
  • 40平擠下一家三口:收納堪稱經典,一點不輸大房子,玄關亮了!
    40平擠下一家三口:收納堪稱經典,一點不輸大房子,玄關亮了!小戶型房子收納空間規劃設計很重要,越小的房子越要精打細算,讓有限的空間發揮最大效能,讓再小的家也會越住越大!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套內40平米的小兩居房子裝修設計案例,這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小家,設計師根據房主的要求,將客廳改造成次臥,打造成多功能房,為兒子提供一個獨立安靜的生活學習空間,同時在收納空間設計上榨乾每一平米,讓空間利用率提高,在整體裝修上清新自然舒適,讓這個系哦啊家充滿舒適和幸福感!平面布局圖。
  • 海澱不相信學區房
    最近受疫情影響,海澱黃莊附近二手房價和房租都有下調,房源也多了,截圖來自二手房中介網頁我們沒有海澱的學區房,甚至連海澱的非學區房也沒有。 我以前在亦莊上班,有一個同事,也沒有學區房,住在離亦莊還不算太遠的東三環。 他是怎麼做的呢?
  • 《學區房72小時》:中年父母的崩潰,從孩子上學開始……
    看似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一份只夠養家餬口的收入、有房有車,卻沒多少存款。每天馬不停蹄帶著孩子輾轉於各個興趣班,就連在家也要爭分奪秒的給孩子補習英語,同樣也被學區房裹挾,為孩子的未來操碎心。03不可否認,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毫無保留的,但很可惜,他們都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實則沒人問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有學區房的孩子就一定能成才嗎?
  • "我賣掉北五環的房子,換海澱的學區房":天價學區房有必要買嗎?
    孩子長期一直處於靠後的狀態,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對其幼小的心靈成長極為不利。所以選擇學校時,家長們要慎重,不是最好的就適合,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的。02 與家庭的經濟能力相當說到優質學區房的價格,在每個城市應該都是處於頂尖位置的。北京海澱學區房價格已經到達15萬左右一平米,就連我們這樣的二三線城市,也接近四萬左右。
  • 師大附小學區房再調查,65平300萬!雙學區房或將有價無市?
    從目前來看,政策已經發布近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師大附小的學區房到底有沒有受到影響和衝擊呢?秉承著從走進現實、接觸現實、認識現實的原則,小編還是決定身體力行地跑一遍師大附小,為各位家長揭秘師大學區房價的真面目。
  • 上海14平「棺材房」,一家四口住一起毫無隱私,內急還得用夜壺!
    樂大爺住在上海黃浦區,兩兒兩女,成家後的孩子們也有了各自的小孩,一家總共14口,但居住的房子卻只有14平,相當於一人只有一平,這要怎麼生活呢?上海14平「棺材房」,一家四口住一起毫無隱私,內急還得用夜壺!
  • 為給孩子買學區房,教授在原則底線前徘徊:學區房,戳中你了嗎?
    周末晚上,看了一部電影《學區房72小時》,和現實一樣戳中為人父母的心。學區房,一直是很多家庭難以跨越的問題:要不要買?是不是對口好學校?如何湊夠錢?一切為了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父母們和學區房槓上了。
  • 60平一居室終於入住了,客廳設計2米寬榻榻米,一家五口也不擠
    60平一居室終於入住了,客廳設計2米寬榻榻米,一家五口也不擠 該案例是一套2011年的老房子,房屋面積一共60平,屬於標準的一居室,此房業主是一書法協會的領導,比較愛好書法及繪畫,對於家裡的設計也要求能夠體現出客戶文化素養的內涵,所以設計時首先就在最起眼的客廳牆面上掛了一幅業主收藏的山水畫。
  • 「多校劃片」、「六年一學位」弱化學區房!學區房還該買嗎?
    ,值得為它買學區房。家長試圖通過買學區房,掛一下戶口,然後買賣房子輪番進入熱門優質公辦的機會就會受到限制;2. 臨時把孩子戶口掛到對口地段的親朋好友那裡也不再靠譜;3. 同時也在遏制部分學區房價格高企甚至走向極端的現象。這個「六年一學位」政策之所以會推出,其實就是要遏制炒作學區房,尤其是北京、上海、成都這些熱門城市。
  • 教育部發布學區劃分通知,實行隨機派位,未來「學區房」將取消
    9月初的時候,各所高中也在陸續開學,筆者姐姐為了能讓孩子多學習一些知識,就想要在學校周邊購置一套學區房。但是她家住在大連,大連的房價最低也能達到10000元1平,何況是學區房,對於這個天價的數字,我姐姐只好放棄這個念頭,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只能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放學再接回來。不得不說,學區房的產生給家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