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藍|無錫訪倪瓚倪雲林遺蹤

2020-12-17 秒說書畫

中國繪畫大師倪瓚倪雲林

鄒藍/文,圖

無錫很有意思,古今皆有繪畫藝術大師。晉有顧愷之(公元348-409),元有倪瓚倪雲林,民國期間無錫治下宜興出了徐悲鴻,改革開放後宜興籍吳冠中又聲譽鵲起。大師之外的名家更多。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文化課題。

顧愷之除了《洛神賦》等作品傳世,他的遺址遺蹟據我所知無可追尋。

千年後元代,無錫又出了個大師倪瓚。他的傳世作品也不多。不過遺蹟尚存。其他不好說,他的墓保存至今,位於無錫東北塘芙蓉山南坡下。4日上午去時所見所謂的芙蓉山,不過一黃土丘而已,高約五六十米。不過東北塘及芙蓉山,估計是無錫北部與東部的古代大湖芙蓉湖一部分;而芙蓉山,則是湖邊低地上很有限的一片高地而更顯其高。據說倪瓚墓所在地是他家的祖墳。

11月4日上午我跳上無錫公交3路,20餘站在榮裕路下車,路對面一個廣場,立有倪瓚揮筆的巨大全身塑像,兩邊各有三篇他的詩作刻石。倪瓚當得起這麼一尊塑像。他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他更是中國公認的古代十大畫家之一:顧愷之,吳道子,王維,荊浩,李唐,趙孟,倪瓚,董其昌,朱耷,石濤。還有另外一個十大畫家名單:顧愷之、李思訓、王詵、米芾、米友仁、李公麟、倪瓚、王紱、徐渭、朱耷。無錫的顧與倪依然都在其中,而王紱也是無錫人。而民國時期到50年代初,我國美術界領袖,則是宜興徐悲鴻。無錫地區千多年來出了三個名冠全國的大師,各自開啟了藝術史新階段,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

這尊塑像背後五十多米是倪瓚紀念館。可惜門上貼一啟示,雲2018年關閉。估計到現在一直沒開,不知何故。我以前就知道他的墓在一座寺廟的後山。有人找進去還很麻煩,因為是旁邊的寺廟和尚掌管著進大門的鑰匙,而和尚師傅並不總是得閒。我當時也不知這山多高,是按照無錫的丘陵山地百餘米到二百餘米高來想的。因此紀念館後頭的土丘我都沒當回事,實際上那就是芙蓉山(抑或是芙蓉山的遺存)。

見紀念館側左後方一老農在土坡下取水澆菜。我走上前去打聽倪雲林的墓是否在山上。他指著西邊的圍牆說,就在牆後。我走到門前一看,門闕上刻有「元高士倪瓚墓」,而且門開著。喜出望外。我本打算看看倪瓚紀念館,沒想到想看的沒能看進入,沒指望輕易找到倪瓚墓,卻就在紀念館旁邊,當然也在雙剎賢寺的旁邊。其一字排開的格局,是從西到東為雙剎賢寺、倪瓚墓、倪瓚紀念館。

入得墓園,見有花籃一個放在墓前。近前一看,是倪氏後人所獻。逆時針繞墓一圈後,我站在墓前三鞠躬,向先賢致以敬意。

走出墓園,見西側雙剎賢寺門口出入的善男信女不少,而倪瓚墓和紀念館及前面的廣場這邊也就是三四十米外,冷冷清清,除了我們倆,沒有別人。

心願一了,便啟程往東亭阿炳鄉間舊居而去。前面已經說了,這裡不再提。當天回家後,意猶未盡,打開電腦再查倪瓚的有關信息。結果有新發現。資料說,倪瓚墓地系他家的祖墳所在,他家在墓地南邊偏東3.9公裡外的衹陀村(亦稱衹陀裡,現在雲林街道雲林社區)。查現在故地村莊早已被城市化覆蓋,僅留有一6世紀始建的古廟衹陀寺。而該寺也是易地重建的。按照資料說法,該寺原在衹陀村東北方向村外(故址現為無錫倉下中學),現在則位於原來村址的西南方。兩個地點中間則是春筍路與雲林路的十字路口(資料說該十字路口就是原來祇陀裡這村子的大致所在),還有雲林苑北區。

知道這些後,便決定,次日下午再出門,無錫公交120路在尤渡裡公交站轉100路,直達衹陀寺。然後經春筍路向東到雲林路交叉口,繼續向前走四百餘米到達北倉中學路口,向北拐,走三百米到北倉中學門口。資料顯示,1952年當地小學初中補習班遷入衹陀寺。此時該寺當依然在原址。而雲林苑北區是2009年建設,估計同在一處的倉下中學現在的校舍,當在差不多時期動工。鑑於資料說,現在的衹陀寺為近年來新建,則是否差不多也就是2009年前後易址重建。

我為何要從祇陀寺走到北倉中學,因為查資料讀到一首清人丁元照的詩《遊祇陀寺尋倪高士遺蹟》。資料還有介紹說,倪瓚曾在祇陀寺有讀書處。祇陀寺固然遷入新址,原地成為中學,五百年前倪瓚在這一帶留下足跡則是確定無疑的。

詩曰,尋幽不覺遠,一逕入深林。傑閣凌霄漢,奇松閱古今。

鍾傳天外響,詩到上方吟。獨倚危欄坐,悠然見道心。

看到資料,元代《無錫志》作者王仁輔,乃倪瓚之師。王仁輔原籍甘肅鞏昌(今隴西縣)。王仁輔無子,由倪瓚奉養至終,並將王仁輔埋棺成殮,葬於芙蓉山之側。

春筍路與雲林路交叉口,西南角是祇陀寺。其西北角是一組傳統建築和長廊用於居民休閒,其後方還有一個三層高閣,估計也是紀念本地的這位中國畫大師。

雲林街道和雲林苑,皆以倪瓚別名雲林為名,是家鄉對這位傑出的兒子的最好紀念。可能因為是大畫家的故鄉,雲林街道有些宣傳口號,都用國畫表達,頗有深意。

倪雲林的村子祇陀裡(現在的雲林街道雲林社區)原址旁,現在是一個紀念性的公共廣場。

在倪瓚古村所在地走了一個來回,加上頭一天探訪過倪瓚墓,這次探訪算頗有成果。有了倪瓚墓和紀念館,估計專程到倪瓚故裡祇陀裡雲林苑看看的人可能更少。我們算是那極少的人吧。

於是在下車處祇陀寺,跳上701路轉去春合苑(阿炳古村為春合村),探訪頭一天僅僅查幾百米錯失的阿炳舊居。上文已經交代,不另贅述。

相關焦點

  • 我讀《紅樓夢》-秉正邪兩賦所生的國畫大師倪雲林(倪瓚)
    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王謝二族、顧虎頭、陳後主、唐明皇、宋徽宗、劉庭芝、溫飛卿、米南宮、石曼卿、柳耆卿、秦少遊,近日之倪雲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龜年、黃幡綽chuò、敬新磨、卓文君、紅拂、薛濤、崔鶯、朝雲之流。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
  • 倪雲林:只傍清水不染塵
    江蘇無錫人。倪瓚博學好古,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裡。倪瓚從小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卻別有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嬾)瓚」,亦號「倪迂」,常年浸習於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 賞 倪瓚《秋林野興圖》
    元 倪瓚 秋林野興圖紙本水墨98.1x68.9cm《秋林野興圖》是倪瓚現存最早的作品,大概是倪瓚三十九歲時所畫。倪瓚的畫上往往題寫很多詩文。其書法工致娟秀,與枯淡蕭散的畫格迥然異趣。這幅畫上也有大段倪瓚的題文,可見其書法之風採。倪瓚(1301—1374)元代書畫家、詩人,「元四家」之一。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經鋤隱者等。無錫梅裡抵陀村人(今江蘇無錫東亭鄉)。家豪富,築「雲林堂」「清閟閣」。擅山水,兼善畫竹,兼善書法,工詩文。
  • 倪瓚——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最後一振!
    「元四家」之一的倪瓚(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其一生活動處於元末民族矛盾最尖銳的歷史時期。由於元統治者的歧視和不重科舉,斷了漢族知識分子的晉身之階,因而不少文人常以「高士」自居,放情詩畫。倪瓚在五十歲上竟變賣田產,攜卷出遊,隱遁太湖,成為一名信奉新道教——全真教的「太湖隱士」。加上個性迂癖,以「倪迂」的形象給後人留下許多趣聞。
  • 無錫首屆「雲林遺韻」書法展今日開幕
    由無錫倪雲林藝術研究會與無錫市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和錫山區書法家協會承辦的」雲林遺韻」書法作品展今日開幕。  2012年9月27日,無錫倪雲林藝術研究會在藝術宗師倪瓚的故裡一直以來,倪雲林藝術研究會旨在組織開展對倪雲林文化藝術的收集、調查、研究和整理,舉辦倪雲林藝術研討論壇、講座、展覽等活動,邀請本地區乃至全國從事書畫藝術研究創作的學者、藝術家共同探討倪雲林藝術,編輯出版有關學術研究成果,綜合開發利用倪雲林歷史文化資源。
  • 《倪雲林詩詞三百首》首發式在無錫舉行
    原標題:《倪雲林詩詞三百首》首發式在無錫舉行  科技日報訊 (記者過國忠)「雲林遺風」無錫書畫名家作品展暨《倪雲林詩詞三百首》首發式,10月28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這是該市紀念倪雲林逝世640周年系列之一。   據介紹,今年是中國畫壇一代宗師、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高士逝世640周年。
  • 倪瓚|好山好水好寂寞
    倪瓚有次看中了一名歌伎,但又怕她不潔,於是讓她反覆洗澡,洗完還覺得有異味,再去洗……如此一直折騰到「東方既白」,遂作罷。倪瓚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香廁」,用香木建的空中樓閣,下面填土,中間鋪滿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這個時候,可憐的小僕人就必須隨時移走穢物,不然倪瓚就不高興了。
  •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從倪雲林整個人生其看小楷書寫風格,我們可以說其早期是遒美精妙;中年是清婉簡淡;晚年是清逸率意。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倪瓚的小楷在60歲以後風格逐漸成熟,筆者也同意此觀點。又因倪瓚早年小楷作品可見較少,因此我們不妨以其60歲為界,對他小楷的研究主要分兩個時期,即前期(早、中期)和後期(晚年)。
  • 丹青妙筆繪逸品——倪瓚的山水畫藝術及內涵
    丹青妙筆繪逸品——倪瓚的山水畫藝術及內涵作者:任軍偉倪瓚(1301或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後人常稱其為倪迂,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並稱「元四家」。再則,倪瓚的清閟閣為方塔形的三層小樓,其中藏有很多古代名畫,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閟閣藏畫目》記載,有五代北宋時期的荊浩《秋山晚翠圖》、李成《茂林遠岫圖》、董源《瀟湘圖》等名畫,[4]這些傑作當是倪瓚學習古人最好的老師。
  • 倪瓚:傳奇的高士
    據周南老《元處士雲林先生墓志銘》記,倪瓚的先祖為漢代御史倪寬。倪瓚的第十世祖倪碩曾出仕西夏,與當地人一起生活,後約於宋仁宗景祐年間(1034—1037),作為西夏使者來中朝,留不遣。從此佔籍都梁(今安徽省)。建炎初年(1127—1130),五世祖倪益挈其家隨南宋渡江南下,定居無錫祗陀村。倪家從此興旺起來。
  • 潔癖大師倪雲林,太愛乾淨得罪人,被朱元璋綁在馬桶上太悲催
    ▲倪瓚像01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倪雲林特意讓傭人為自己的朋友收拾了一間乾淨的客房。不過倪雲林的朋友也知道他有潔癖,因而不願意留宿,但盛情難卻只得住了下來。睡到半夜的時候,倪雲林的朋友偶感傷寒,於是咳嗽了起來。聽到動靜的倪雲林,立刻警覺了起來,害怕朋友吐痰會汙染了自己家的客房,於是整晚也沒有睡好覺。
  • 逸筆見人格:倪瓚繪畫題跋及影響
    元 倪瓚 《清閟閣》臺北故宮藏一 清閟風度隱逸超然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號雲林,無錫(今屬江蘇)人。元至正初,知天下將變,散盡家財,浪跡震澤三泖(今太湖、松江一帶)間,終其餘生。精於繪畫,尤工山水,畫風天真淡遠;書法高妙,推為逸品。
  • 元代畫家倪瓚山水樹林繪畫作品賞析
    清 徐璋繪《倪瓚像》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閒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裡,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
  • 南宋倪瓚容膝齋圖、安處齋圖等傳世畫作鑑賞
    倪雲林有極度潔癖,畫也大多淡而乾淨簡潔。此作淡墨勾樹幹、房舍、土坡、遠山,濃墨寫樹葉、點苔提神。右下角題詩落款:「湖上齋居處士家,淡煙疏柳望中賒。安時為善年年樂,處順謀身事事佳。竹葉夜香缸面酒,菊苗春點磨頭茶。幽棲不作紅塵客,遮莫寒江卷浪花。十月望日,寫安處齋圖並賦長句,倪瓚。」
  • 「津門網」奉道尚佛,扁舟蓑笠,超然物外的大畫家倪瓚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號幼霞,別號雲林子等,無錫(今屬江蘇省)人。家境豪富,築「雲林堂」、「清閟閣」,收藏圖書珍玩。工詩文,善畫山水、竹石,長於書法,諳熟音律。《幽澗寒松圖軸》,元,倪瓚作,紙本,水墨,縱59.7釐米,橫50.4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幅是為友人周遜學所作,並題五言詩:「秋暑多病暍,徵夫怨行路。瑟瑟幽澗松,清蔭滿庭戶。寒泉溜崖石,白雲集朝暮。懷哉如金玉,周子美無度。息景以橋對,笑言思與晤。」倪瓚清高持節,一生不仕,他「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
  • 日日金銀用鬥量——明無錫三富豪之一的安國是如何起家的?
    明嘉靖年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江南無錫地區曾流傳有『安國、鄒望、華麟祥,日日金銀用鬥量』的歌謠。歌謠中提到的三位富豪,分別來自當時無錫地區的三個望族:安家、鄒家和華家。元 倪瓚 琪樹秋風圖 43.4cm×62cm 上海博物館藏三位富豪之一的安國生有七子:安如山(號膠峰)、安如磐(號膠泉)、安如石(號膠陽)(上述三人為嫡出)、安如京(號五峰)、安如岡(號膠崖)、安如陵(號七府君)(上述三人為庶出)、安如嶽(號十峰,後過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