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盛世君主乾隆:在位60年,身親7代,如何平衡家事與國事

2020-12-22 肖屾小聲讀史

說起乾隆皇帝,幾乎無人不知。無論是在熒幕上,還是文學作品中,圍繞著乾隆總能講出許多的故事。

這位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我國帝制時期最後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時間長達60年,也是我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君主。精力旺盛、體力好的乾隆,在位期間做了許多大事,經濟繁榮、人口增長,開疆擴土,平定叛亂……

不過,在我國「家國同構」的社會模式下,作為國君的乾隆皇帝,也扮演著夫君、人子、父親等多種家庭角色。當這些家庭角色與一個在位時間極長的君主相融合時,又會產生哪些反應呢?

在陳葆真的《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這本書中,作者從藝術史的角度,剖析了乾隆與太后、后妃和皇子之間的故事,展現了乾隆皇帝處理國事、家事的性格特點。

對待太后,孝順至極但也防微杜漸

要討論乾隆的家庭生活,需要從孝聖憲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鈕祜祿氏講起。

鈕祜祿太后,終年86歲,也是一位高壽的人。

乾隆與太后共同相處的時間長達66年,他對太后的孝養也是無微不至。

不過正如書中提到的一點,乾隆與鈕祜祿氏的互動,在他登基前後,有著很大的分別。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他與鈕祜祿氏的互動非常少。雖然他年幼時就喜歡寫詩文,但在還是皇子的時候,他的詩文沒有一篇是寫給鈕祜祿氏的。

這背後的原因,想來也可以理解。畢竟在皇家,這不是普通的母子互動。按照當時的規矩,庶出的皇子需要稱皇后為「皇母」,稱自己的生母為「聖母」。所以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在雍正的皇后還在位的時候,乾隆與鈕祜祿氏的互動非常低調。

這一切,隨著乾隆即位而發生改變,他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與鈕祜祿氏互動了。

寫到這裡,真的不禁要為乾隆而高興一下。畢竟很多皇帝雖然順利即位,但他們中,很多人的母親卻早已不能陪伴在身邊。

乾隆也著實把鈕祜祿氏放在心上,念茲在茲。從居住生活,到外出巡視、狩獵,到大壽慶賀,他對鈕祜祿氏孝順至極。

乾隆在位60年間,在到外地巡狩的二十三次之中,有十四次都奉太后同行。

乾隆曾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是奉太后同行。清代畫家的《乾隆皇帝南巡圖》中,就展現了乾隆南巡時的盛大景象。

南巡來回的路程有六千裡,為了方便休息,每隔80裡左右就會建有行宮和營盤。在第四次南巡的時候,乾隆考慮太后已經74歲,又在路上增設了許多行動。這一次,也是乾隆最後一次奉太后一同南巡了。到了乾隆49年時,乾隆也到了74歲的高齡,他也進行了自己在位時,最後一次南巡。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是因為,太后最後一次南巡時是74歲。

乾隆雖然對太后非常孝順,但這並不代表他對太后百依百順。相反,他一直秉承著清朝立國以來的祖訓:後宮不得幹政。即便貴如太后,鈕祜祿氏的權力空間也是有限的。

在乾隆剛登基不久,太后的弟弟進入後宮,雖然沒有到太后住的慈寧宮只是遠遠地謝恩,乾隆得知後也是斥責了侍者,沒有提前通報。

還有一次,禮佛的太后向乾隆皇帝說起,順天府的一處佛寺殘破,應該加以修繕。乾隆雖然表面上接受了太后的意見,但隨後就訓誡了太后的隨從,讓他們不得根據太后的喜好,向太后傳遞外界的消息。

由此可以看到,作為一國之君的乾隆,在平衡母子關係上,非常懂得分寸。一方面,他在即位後,悉心孝養太后,回報太后的養育之恩。與此同時,他也處處提防太后,防止太后過度幹涉影響朝政。

對待后妃,愛憎分明但也注重「治平」和諧

和所有的皇帝一樣,後宮妃嬪是討論乾隆國事、家事繞不過的話題。乾隆一生一共有41位后妃。從與乾隆年紀相仿的髮妻富察氏,到生於乾隆14年、比乾隆小38歲的順妃,乾隆的后妃們之間年齡相差非常大。

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乾隆會被刻畫成一個「大豬蹄子」的形象。雖然說,帝王薄情是歷史上常有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乾隆有他鍾愛的女子,那便是他的髮妻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出身大家,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年,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到訪李榮保家,見到了當時年僅9歲的富察氏,看到她正在練字,發現她寫字力道十足,便對這個女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雍正五年,還是皇子的乾隆奉命與小他一歲的富察氏結婚。婚後兩人生活得非常恩愛幸福。在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就正式冊封富察氏為皇后。在此後的13年中,富察皇后一直陪伴著乾隆,為他在家國大事上分憂解難。

遺憾的是,富察皇后所生的兩個皇子都早殤。在乾隆十三年時,年僅36歲的富察氏也離世了。

富察氏的離世讓乾隆備受打擊,在此後近半個世紀裡,乾隆總在詩詞中,表露出對富察皇后的懷念。他把富察皇后的遺像掛在長春宮中,時常前去祭奠。

乾隆一共有三位皇后,其中孝儀皇后,也就是令妃,是在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時追封的皇后。除此之外,乾隆的另一位皇后,那拉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那拉皇后性情比較剛烈,在乾隆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她與乾隆發生了言語衝撞後,做了斷髮的舉動。這是滿人服喪時的行為,因此乾隆大怒,把那拉皇后打入了冷宮,後來她在冷宮中悽涼去世。

那拉皇后不僅生前沒有享受到榮華,死後更是悽涼。乾隆下令按照皇貴妃的喪儀下葬那拉皇后,不僅如此,在乾隆裕陵的妃陵中,竟然沒有那拉皇位的「位子」,她的棺槨被塞入到了純慧皇貴妃的地宮內。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乾隆對後宮女子愛憎分明。這種分明也體現在了《心寫治平》這幅畫作上。

在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收藏的《心寫治平》圖卷,就呈現了乾隆和自己的原配皇后富察氏以及11位妃嬪的半身畫像。畫像中的人物都穿著著只有在正式場合才穿戴的吉福冠袍。這幅畫卷被乾隆收藏在雕花木盒裡,御書「心寫治平」四個字。

那麼,為什麼在乾隆的41位后妃中,只有這12位女子可以與乾隆一起進入到畫像中呢?

說到底還是跟乾隆對她們的喜愛有關。本書的作者就認為,這12位女子以及他們的排序,與後來他們過世後,葬在乾隆皇帝裕陵和妃陵中的位置大致相同。

雖然愛憎分明,但是身為君主,乾隆也明白,自己的婚姻不只是男歡女愛,還關乎家國天下。所以,雖然乾隆的后妃不是歷代君主最多的,但他也很懂得如何「端水」。

在《心寫治平》圖中,12位女子,6位是滿族,4位是漢族,1位是朝鮮族,1位蒙古族,這種多民族的融合體現了乾隆皇帝對多民族關係的重視,強化政治聯姻的作用。

與此同時,一帝與12后妃,象徵著一「日」與十二「月」,代表了日升月恆。乾隆之所以這樣安排,也體現了他對天地與宇宙之間和諧的態度。

對待皇子,是慈父更是嚴君

乾隆一生,共有皇子17人,皇女10人。對於這些皇子、皇女而言,乾隆不僅是他們的父親,還是國君。在帝王家,皇子要未來的君主。所以乾隆對於自己的孩子們,除了像其他父親那樣,有對孩子的愛護、關懷外,更多的還是期待和盼望。

選擇嗣君,也是乾隆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他一即位,就決定按照康熙的做法,立嫡子為儲君。他曾在乾隆元年,秘密地把富察皇后的皇兒子永璉立為皇太子,然而兩年後,永璉因病去世,乾隆立嫡的願望落空了,他追贈永璉為「端慧皇太子」。

雖然8年後,富察皇后又為乾隆誕下了皇七子永琮,但是僅過了一年,永琮也去世了。這讓乾隆備受打擊。更讓他難以承受的是,10年後,他最鍾愛的富察皇后也去世了。就這樣,乾隆立嫡的願望徹底落空。

在幾幅展現乾隆與皇子關係的「歲朝圖」中,可以看到嫡子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雪景行樂圖》完成的兩個月前,乾隆的皇兒子永璉不幸離世。痛失愛子的乾隆非常傷心,但是,他沒有讓畫師把永璉從畫作中移除,只是把象徵他儲君身份的物品給去掉了。不僅如此,在8年後畫師所做的《歲朝行樂圖》中,依然保留了永璉的畫像,畫中的他看上去像個17、18歲的少年,事實上,如果永璉在世,那年他也應該17歲了。

由此可以發現,在這幾幅歲朝圖中,乾隆對愛子的表現,帶有非寫實的特點,雖然他早已失去了嫡子,但是在畫作中依然保留著他們的畫像。

不過,本書作者也講到,幾幅歲朝圖,依然比較寫實地呈現了乾隆對待皇子的一個特點:距離感。

這種距離感,也是君主與臣子之間,正常的互動關係。

乾隆本人,對於皇子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他重視皇子們的讀書、習武,同時也注重培養他們賢君的品質。

即便是在乾隆內心,已經確定皇十五子永琰為儲君後,也並沒有明示,而是默默地觀察、鍛鍊他,一步步地判斷他是否是合適的國君。

由此可以看到,當父親與國君的身份重疊時,乾隆既愛護自己的孩子,同時也注重親子關係的功能性,那就是能否綿延子嗣、能否選定合適的儲君。

透過藝術史看到的乾隆,有哪些特點?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與內心世界》這本書,是從藝術史的角度來剖析乾隆皇帝的。書中分析了許多乾隆的詩詞、與乾隆有關的書畫作品。說到藝術,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虛構,但是在古代皇家的框架下,再去討論藝術時,就不能忽視藝術所傳達出來價值觀。

本書的作者在結語篇就寫到,許多與乾隆有關的圖像、詩文、題識等,並非乾隆一時興起所做,很多都是他刻意為之的。

那麼乾隆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什麼?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立人設」。

乾隆作為一代君主,對中國歷史非常地熟悉。他曾仔細地翻閱史書,比較歷史上享壽80歲以上同時又享有五代同堂的君主。他因發現自己在福壽上的優勢而興奮,同時他也更加明白,後來人在評價他的歷史時,所持有的態度。

《歷史與記憶》這本書中曾寫到:

歷史編纂就像是一系列對過去的解讀,其中也散布著遺失、再現、記憶錯漏以及修正等。

學派非常不喜歡對歷史的編纂,認為這樣的史學不夠嚴謹。但是單純的考據又能有多少?那些被後世談論的歷史,又有多少是未經修飾的呢?

乾隆是個有歷史意識的人,他知道史家會如何褒貶君主。所以他藉助藝術這種形式,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形象,把自己「家國天下觀」塑造得更符合一位賢君、一位孝子,一位有愛的夫君,一位關懷孩子的父親。

不過,過滿亦有問題。當我們從乾隆時期抽離出來,以更為宏大的視野審視那時中國情況,對比馬嘎爾尼訪華,思考近代中國的變遷,也就能明白乾隆是最後一位盛世君主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十位君主,乾隆未上榜,然而康熙只能排第十
    我們知道,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整個中國封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孫子乾隆皇帝,在位時間60年,緊隨其後。從中國歷史來看,要說在位時間最久,康熙與乾隆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與第二。但如果從世界歷史來看,這爺孫倆可就算不上久的了。在世界歷史上,論在位時間最長的十位君主,康熙只能勉強排第十,而乾隆則是榜上無名。那麼,你知道這些君主有些誰呢?
  • 清平樂:御花園裡的一個場景,展現了仁宗對國事和家事的良苦用心
    雖然對張貴妃寵愛無比,但如何平衡國事與家事中,宋仁宗展現了高超的技巧,御花園裡的一個情景,正是體現了一代明君風範!一、大宋宮廷是流行元素的發源地宋仁宗是一代明君,可他並非是只愛江山不愛美人的冷酷皇帝,他對張貴妃的寵愛,更顯示了一個帝王的溫情。因為張貴妃身上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他,為了博得美人開心,他總是想把好東西送給她。
  • 【史海】盤點古今中外在位時間超過60年帝王 居然有這麼多位
    除極少數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擁有幾乎全部實權者之外,不考慮大多數非獨立主權君主,那麼全世界總共有25位皇帝、國王在位超過60年。 約翰二世是歐洲君主中在位時間第二長者,僅次於法國的路易十四。 六:吳哥王朝婆羅摩羅闍二世 名為博涅亞,1393年-1463年在位,共70年。他是吳哥王朝最後一位君主。
  • 延禧攻略撂牌子賜花是什麼意思 乾隆皇帝最終賜給誰香囊了
    《延禧攻略》以清代乾隆朝為背景,講述少女令妃魏瓔珞為追查姐姐死亡之因,入皇宮為宮女,在後宮經歷各種歷練錘磨,最終成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貴妃」故事。      和以往清宮劇裡爾虞我詐的上位戲碼不同,《延禧攻略》裡每個後宮佳麗都身懷獨家本領,為了博得乾隆皇帝(聶遠飾)這位終極導師的喜愛,力求在後宮中C 位出道立足群芳,她們憑藉各自實力展開了激烈較量,可謂上演了一部古裝劇版的「後宮練習生」。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海國圖志》:「國家極盛於乾隆之六十餘年,版輿生齒倍雍正,四夷賓服逾康熙。」作為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畫卷中展現出的只有落日般的餘暉。雖然在現在看來,清王朝留下的是腐敗、落後的印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曾經鑄造出輝煌,創造出了封建王朝中的鼎盛時刻——康乾盛世。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
  • 乾隆盛世,真的是盛世嗎?來看看英國人筆下的乾隆盛世是怎樣的?
    因為雍正統治時間短,所以統治康幹盛世的不是他,尤其是乾隆,留下了很多關於自己的詩詞。在歷史上,他為長命皇帝製造了一個特殊的「乾隆盛世」。但近年來,相關的歷史諮詢越來越多,揭開了乾隆盛世的真面目。盛世真的出現在乾隆時期嗎?為什麼乾隆以後清朝的衰落越來越勢不可擋?
  • 透視中國古代盛世的興與衰,至今幾個輪迴?
    堅守休養生息的國策,推行老莊的重視農業耕作親力親為,皇室成員身先士卒,皇后採桑養蠶,上行下效。為減輕平民百姓的負擔,漢文帝從農業稅開始減免,人頭稅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縮短徭役等等,全面恢復社會經濟發展。漢景帝劉啟繼位後朝局穩定,延續文帝在位時的各項治國策,著重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削藩遭遇抵抗引發「七國之亂」,任命的大將周亞夫僅用三個月就平息戰亂。
  • 《大秦賦》國事家事矛盾初浮現 嬴政王者之路困難重重
    國事家事矛盾初浮現,嬴政王者之路困難重重  隨著劇情漸入高潮,君臣矛盾逐漸展露,嬴政與相邦(段奕宏 飾)治國理念的差異,導致這對昔日君聖臣賢的組合相行漸遠,相邦瞞著嬴政、無視燕國危難作壁上觀的行為,使嬴政與太子丹友情破裂,太子丹大罵嬴政是個「不仁不義背信棄義的小人」,甘羅在嬴政面前目無君主心無臣道,對嬴政字裡行間的打壓更是將嬴政的怒氣推向極致
  • 乾隆為何把嘉慶確定為接班人
    其實,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永琰做接班人,還有一個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權。儘管乾隆皇帝曾有過「朕八旬有六歸政」「不敢與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數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聵的時候,越發把至高無上的皇權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一絲一毫也不肯相讓,哪怕這個與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親兒子。
  • 家事國事天下事 人口普查全民事
    家事國事天下事 人口普查全民事 2020-06-30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胡兄日記 人民日報今發文稱「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你怎麼看?
    至安史之亂前夕,又增至約9000萬,達到新高峰,這時唐朝也開創開元盛世,走向巔峰。滄海桑田,世事變化。四十年前,多方面原因,導致我國人口大幅增加,控制人口數量成為當時一項國策。1990年,黃宏、宋丹丹在春晚上小品《超生遊擊隊》,就反應了那個時代大背景。時間輪盤轉到今天,人口紅利失去,老年化,晚婚晚育,不生少生等,導致許多專家呼籲鼓勵生育,先是單獨二胎,到全面放開放開二胎,甚至今天把生娃提高的國事的高度。
  •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當如此
    曾經有過這麼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我看來,這副對聯用來形容晚清「四大名臣」中的曾國藩再好不過,一個人能夠做到知行合一,這對一般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大多數人在面臨困難時,通常會有兩種表現,其一是知難而退,其二是迎難而上。
  • 蔣介石有哪些家事,與國事糾纏在一起,宋氏姐妹為何棄弟保孔祥熙
    從國事上來講,宋美齡錯怪了蔣介石。眾所周知,1938年,孔祥熙就被指控,在購買軍火中營私舞弊,一度狼狽不堪,差點辭職。1941年,孔祥熙的行為,在國民黨五界八中全會上,再次遭到質疑,甚至傳出政府要改組的謠言。
  • 乾隆盛世是怎麼來的?詳解乾隆八字
    是年,弘曆已經十二歲了。年老的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已超過史書上所有帝王。近年來,他精力日衰,又要隨時提防皇子們暗自爭奪帝位的殘酷鬥爭,實在疲於應付。究竟將大清江山交付誰呢?一直是他心頭難解之鬱結,直看到弘曆,康熙滿腹愁雲中才現出一線亮色。
  • 乾隆朝瓷器:亂花繽紛中的盛世圖景
    原標題:乾隆朝瓷器:亂花繽紛中的盛世圖景   說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於康熙朝瓷器的端莊,也與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異,乾隆朝瓷器則呈現出繁縟的面貌。   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佔有極高的比例,琺瑯彩、粉彩等瓷器,都達到了藝術上的新高度。清代的歷史,發展到乾隆朝,可謂迎來了它空前絕後的巔峰。
  • 乾隆60歲選擇退位,劉庸只說了一句話,讓嘉慶得到傳國玉璽
    乾隆60歲選擇退位,劉庸只說了一句話,讓嘉慶得到傳國玉璽。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位有所作為的皇帝,在他執政期間,精心治國,勵精圖治。在康熙盛世的基礎之上,開闢了大清王朝的「康乾盛世」。這一點乾隆自然功不可沒,被載入史冊,千古流傳。
  • 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皇帝,熬走自己所有兒子和孫子,只能讓曾孫繼位
    如果不算南越的趙佗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答得出來,那便是87歲的乾隆,在位共計60年,而他的祖父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61年),如今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截止到2020年,她在英國女王的位置上坐了68
  • 十八世紀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與《馬可・波羅遊記》的描述...
    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兩三加侖脫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吃的是什麼呢?粗糧、菜葉、蕃薯,白米飯已經算相當不錯。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人們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
  • 乾隆在位60年40妃子,不選貌美身材好的,只選達到一項硬性規定的
    乾隆,是影視劇中最愛表現的一位清代皇帝,是清代建國之後的第六位皇帝。乾隆是其年號,真正的名稱應該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大家對他的熟悉,不僅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達六十年)、活的最久的一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間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六次下江南,使得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康乾盛世」的繁榮局面。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