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2020-12-17 科學網

研究揭示細胞轉錄組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2:31:0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Kun Zhang小組利用高通量測序方法,揭示了同一細胞中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4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

研究人員利用基於液滴的單核染色質可及性和mRNA表達測序(SNARE-seq)的手段進行大規模測序,這種方法可以將細胞的轉錄組與其可利用的染色質連接起來。具體而言,在許多平行液滴中,Tn5轉座酶在通透性細胞核中捕獲了可及的位點,利於同一細胞中mRNA分子和DNA條形碼的標記。

為了證明SNARE-seq的實用性,研究者構建了新生和成年小鼠大腦皮層5081和10309個細胞的連接概況。研究人員重建了主要和稀有細胞類型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圖譜,揭示了對於低豐度細胞來說譜系特異性的可及位點,並在神經發育過程中將啟動子可及性與轉錄水平聯繫起來。

據悉,單細胞RNA測序可以揭示細胞的轉錄狀態,但對於開放或可進入染色質區域相關的上遊調節環境知之甚少。相同細胞內可及染色質和RNA的聯合分析將使轉錄調控與其輸出相匹配。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he transcriptome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in the same cell

Author: Song Chen, Blue B. Lake, Kun Zhang

Issue&Volume: 2019-10-14

Abstract: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can reveal the transcriptional state of cells, yet provides little insight into the upstream regulatory landscape associated with open or accessible chromatin regions. Joint profiling of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 RNA within the same cells would permit direct matching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to its outputs. Here, we describe droplet-based single-nucleus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and mRNA expression sequencing (SNARE-seq), a method that can link a cell’s transcriptome with its accessible chromatin for sequencing at scale. Specifically, accessible sites are captured by Tn5 transposase in permeabilized nuclei to permit, within many droplets in parallel, DNA barcode tagging together with the mRNA molecules from the same cells.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SNARE-seq, we generated joint profiles of 5,081 and 10,309 cells from neonatal and adult mouse cerebral cortices, respectively. We reconstructed the transcriptome and epigenetic landscapes of major and rare cell types, uncovered lineage-specific accessible sites, especially for low-abundance cells, and connected the dynamics of promoter accessibility with transcription level during neurogenesis.

DOI: 10.1038/s41587-019-0290-0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19-0290-0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研究揭示小鼠運動皮層轉錄組細胞類型的表型變異
    研究揭示小鼠運動皮層轉錄組細胞類型的表型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6:35 美國貝勒醫學院Andreas S.
  • 中科大揭示人胚胎視網膜與視網膜類器官發育過程染色質動態變化
    2020年2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教授課題組與瞿昆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通過多組學研究(ATAC-seq、RNA-seq和組蛋白修飾測序),系統而全面地揭示了人胚胎視網膜與人視網膜類器官在發育和分化過程中染色質開放和基因表達動態變化的共性和差異
  • ...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提出預測基因轉錄潛能的新方法
    因此細胞基因組特定的染色質結構決定了細胞特定的基因轉錄譜和轉錄模式,從而決定細胞的組織特異性和細胞命運。基於染色質表觀遺傳標誌以及染色質結合蛋白,染色質狀態可以被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如活躍狀態(active)、抑制狀態(repressive)以及靜息態(poised)等等。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從進化上說,斑馬魚的祖先與人類祖先在4億年前「分道揚鑣」,其歷經的差異進化時間遠長於小鼠與人類的一億年的差異進化時間。
  • 《細胞》亮點:莊小威聯合團隊看清染色質轉錄動態;單細胞測序揭示...
    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多篇論文。第一篇論文來自哈佛大學莊小威教授與Bogdan Bintu教授的聯合團隊。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全基因組範圍內的成像技術,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與轉錄活性。研究人員們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質的3D結構調控了許多基因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夠看清染色質的3D結構,無疑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為此,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首先,他們表明可以通過按順序雜交的方法,標記基因組上的數百個位點。這也讓科學家們得以用很高的解析度去追蹤染色體的結構變化。
  • 新研究揭示mA通過共轉錄逆向調控組蛋白修飾的現象和機制
    m6A圖譜,並發現METTL3在高CpG基因的轉錄起始區富集,這暗示m6A可能通過共轉錄的方式,直接調控相應基因的表觀狀態和轉錄。該研究首次發現m6A直接逆向調控抑制性組蛋白標記H3K9m2去甲基化的現象和機制,確立了RNA m6A修飾與組蛋白動態修飾之間的直接關係,揭示了環境和發育信號產生轉錄增強和記憶的新機制。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教授團隊揭示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質狀態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10-13  瀏覽: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2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Rémy Bosselut及其小組繪製出小鼠和人類αβT細胞發育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整合圖譜
  • 說說染色質的概念以及研究方向
    首先我們來說說染色質的概念以及研究方向。染色質:是指間期細胞核內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 組成的線性複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存在的形式,基本單位是核小體。核小體:由約 146 bp DNA 纏繞組蛋白八聚體組成。
  • 梁晗團隊揭示超級增強子的轉錄本質和定位圖譜
    在組成結構上,前者主要包括啟動子、增強子和沉默子等非編碼DNA序列;而後者則包含RNA聚合酶、轉錄因子、染色質重塑因子(chromatin remodeler)、甚至是一些RNA結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 RBP)等[3]。
  • 科學家揭示熱量控制情況下大鼠的轉錄圖譜
    科學家揭示熱量控制情況下大鼠的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09:56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曲靜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weiqi zhang研究組,合作揭示了熱量控制(CR)重塑衰老褐家鼠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 科學家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loop是一種特殊的染色質結構,由RNA:DNA雜合鏈和游離的單鏈DNA組成。R-loop在許多物種中保守存在,且參與調控染色質修飾、DNA複製和基因表達等多種生物學過程。
  • /喬傑/高歌等繪製人類中期妊娠胎兒組織細胞的基因組結構圖譜
    與普通測序不同,單細胞測序規避了細胞異質性帶來問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該技術表徵單個細胞的基因組概況(例如基因組、轉錄組、甲基化組、染色質結構等),從而對生物組織中的細胞進行分型。該項研究中,在兩種新開發的單細胞技術(MALBAC-DT和METATAC)的加持下,研究者分析了人類中期妊娠(19-21周)胎兒消化、免疫、循環、呼吸、生殖和泌尿系統中多個代表器官和組織的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將基因表達譜與潛在的染色質狀態聯繫起來,研究者發現了具有代表性的相關基因模塊 (Corrected Gene Modules,CGMs) 的關鍵轉錄因子,從而加深了我們對於胎兒發育的理解。
  • 科學家揭示RNA與染色質互作重要機制
    本報訊(通訊員黃艾嬌 記者黃辛)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教授高亞威與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韓大力合作,首次揭示了RNA的N6甲基腺嘌呤(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組蛋白上發生甲基化的位點是賴氨酸和精氨酸。賴氨酸能夠分別發生一、二、三甲基化,精氨酸只能發生一、二甲基化。在組蛋白H3上,共有5個賴氨酸位點可以發生甲基化修飾。
  • Nature背靠背|組蛋白H1調控染色質結構
    同時,體外實驗發現連接組蛋白(linker Histone)H1鎖定進出核小體兩端的DNA,使染色質的結構更加穩定【1】。然而,組蛋白H1在細胞內的功能和重要性一直未被闡明。2020年12月9日,來自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Arthur I. Skoultchi教授和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Ari M.
  • 湯富酬、喬傑團隊與合作者建立人類精子發生過程高精度轉錄組圖譜
    首次從單細胞水平系統闡明了人類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轉變路徑,繪製了人類精子發生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解析了成年男性全部生殖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標記,並初步探索了將單細胞轉錄組技術用於人類非梗阻性無精症的研究和診斷。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質將基因組包裝和組織起來,免受環境脅迫的影響。同時在細胞有絲分裂周期內對以DNA為基礎進行一系列活動例如DNA損傷修復、轉錄、染色體分離、轉座子元件等進行抑制【1,2】。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為染色質保存轉錄程序、表觀遺傳標記、發育及疾病等方面的大規模研究鋪平了道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