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

2020-12-22 綜合快報英俊

幼兒數學 教育 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當今 社會 經濟 的高速 發展 ,功利主義已經佔據了幼兒教育的原始淨地,對幼兒教育的人文化顯得日益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條例中將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明確定位於:「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依據這一理念,本文運用唯物辯證 方法 論對如何有效地在遊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進行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的 研究 。

一、遊戲

在教育學和心 理學 的研究領域,對遊戲的研究總是從三個方面下手:

(一)遊戲的定義

(二)遊戲的屬性

(三)遊戲的功能

迄今為止,教育學、心理學界對幼兒遊戲已經取得了基本的共識:在「剩餘精力學說」的基礎上,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論,找出了幼兒遊戲的真正原因:幼兒身心的飛速發展和幼兒的心理特點,需要參與真正的實踐活動與幼兒本身實際能力不夠之間的矛盾;從而認定:遊戲是兒童最喜歡的主要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 內容 。也就是說:遊戲是幼兒對生長過程的一種適應,幼兒的所有 學習 主要是在遊戲中發生完成的。

從遊戲活動與學習、勞動活動的區別來看,遊戲具有下列屬性和特點:

①.遊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

幼兒的主動性是遊戲的主要特點,遊戲是適應幼兒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使得幼兒樂於參與遊戲並且易於在遊戲中受到教育。

1.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

幼兒的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進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實踐活動。

2.遊戲總是伴隨有愉悅的情緒

在遊戲中幼兒能控制所處的環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願望,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快。

3.遊戲無強制的目的

雖然課堂中的遊戲常帶有一定的強制目的性,但並不需要兒童在遊戲中明確這個目的,所以幼兒的興趣仍在於遊戲活動的過程中。正因為遊戲的這些特點和屬性,使得遊戲不僅成為幼兒最喜愛、最基本的活動,也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它促進了幼兒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發展。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遊戲從教育方面說是兒童的優良教師,他從遊戲中認識環境、了解物性、從遊戲中強健身體、鍛鍊思想、學習做人……遊戲是兒童的良師。」在數學教育中,遊戲又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

(一)遊戲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思維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核心之一;思維的產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大質變。在幼兒的數的教育活動中,有許多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遊戲來完成,而此類遊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讓幼兒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顏色、大小、形狀或者其他的特徵)進行多種角度的分類、排序活動;用不同的方法使兩排數量相差1的物體變成一樣多;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等等。這些活動均要求幼兒改進思維方式,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加快思維的反應速度,進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遊戲可以促進幼兒 分析 與綜合的發展

所謂分析就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特徵的過程;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的特徵總和為整體。所以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

在認識發展的不同階段,分析與綜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兒的分析與綜合,主要是在實際活動中利用表象思維進行的分析與綜合。在傳授幼兒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如果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那麼數學教育的許多內容都能提高幼兒這兩種水平,並且能夠促進幼兒學會更高一級的分析與綜合。

(三)遊戲增強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幼兒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注視、觀察、擺弄、發現、探索、並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而遊戲恰恰給幼兒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環境,讓他去實現他的好奇心。例如:幼兒在玩二進位猜數遊戲時,他們會被一個個造型奇特的玩具所吸引,同時會對老師或者同伴手中的數字或者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會迫切的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在這樣的認數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正是在這種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驅使下,引發了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同時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正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幼兒遊戲就是幼兒本身一種無強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發展的一種假想成人實踐活動」。

二、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因

(一)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根據《綱要》中幼兒數學教育目標:「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其中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數學教育應當聯繫生活、寓教於樂、在生活場所和模擬場所中展開。這裡的生活既包括現實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虛擬生活,而遊戲則屬於虛擬生活之列。我們之所提出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口號,是因為幼兒的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質就是:以來源於生活為內涵,以服務生活為目的,並最終服務於現實生活。同時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於個人對經驗的交流操作,通過反思來建構;因此數學的學習應該與生活聯繫起來,以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依託,引起幼兒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這正好符合幼兒思維藉助於具體形象的特點。而遊戲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託於生活,模擬情景再現生活的,使數學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有助於幼兒學習有活力的數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使數學學習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充分認識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養成善於觀察、分析生活的習慣,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和想像能力,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的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東西,但是還不能進行理性的分析。所以這個時候,讓幼兒數學學習生活化,我們做教師還應當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來引導幼兒學習。例如:選擇現實生活中的 自然 物品做教具(消過毒的冷飲棒、喝過的易拉罐等)。幼兒可以用這些東西來進行拼圖、搭積木、排序、數數、分類等數學方面的學習。

(二)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的要求

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藉助遊戲情節,將數學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巧妙的轉化為遊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讓幼兒的生活擺脫過多的「包袱」,並讓幼兒從遊戲活動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若將數學知識融入各類遊戲中。這樣一方面能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另一方面,還能讓幼兒在運用數學方法解決遊戲中某些簡單 問題 的過程中理解數學、運用數學。例如:在玩遊戲「開商店」時,「顧客」與「營業員」進行買賣遊戲,老師也可以假扮顧客參與其中,例如:顧客要買5塊口香糖、4把牙刷、6條毛巾……;在這個簡單有趣的遊戲過程中,既鍛鍊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又鍛鍊了幼兒給物品分類的能力。

(三)幼兒數學教育人文化的要求

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總是以犧牲某些方面的利益作為價值的。幼兒教育天地是一把雙刃劍:在 現代 社會的急功近利、功利主義的促使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正面臨著種種困惑:興趣班、應試教育、題海戰術正在「迫害」著我們的幼兒;殘酷的競爭、父母的期望、傳統教育模式 影響 都失去了人本質的人文化 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人的發展;而幼兒教育更應該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應該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我們教師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人文關懷。

因此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我們應重視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畢竟我們的教育不是一門功利性的技術,而是本著 科學 的教育原則,為幼兒以後的全面發展打基礎。在遊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將進一步促進數學課堂的人文化,有利於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枯燥無味、溝通幼兒與教師、幼兒於幼兒之間的情感,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主動學習,在「玩」中學習,在喜悅中學習,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玩」中孩子親近數學,理解數學,在主動探索中使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四)符合幼兒數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①幼兒數學教育的綜合化

根據《綱要》的要求:「數學活動的內容組織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 規律 ,各領域要有機聯繫、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 」,我們可以從中可以看出:幼兒的各個發展領域互相聯繫、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統一發展的整體。因此幼兒數學的學習不止是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他還包括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解決數學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數學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識,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實現。而這些恰好能在遊戲中得到滿足,遊戲不僅使幼兒在活動的探索中學到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內心得到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等。

②幼兒數學教育的體驗性

大班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處於幼兒期向少兒期的過渡階段;這個時候,幼兒的思維方式已不再是簡單的具體形象性思維而是由具體形象性思維向初步的抽象思維轉化。

皮亞傑(J.Piaget,1896──1980)認為:「兒童的邏輯數理知識不是來源於事物本身,而是來源於對物體的操作和對其動作的內化。」在動作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數學知識,才真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並且是最牢固的、不會被輕易遺忘的知識。在遊戲中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體驗及自我發展的機會,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親身去做、去體驗,為幼兒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在生活和遊戲中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
    我園大班幼兒會用玩教具手口一致點數,但讓他們點數30個果實時,他們卻總也數不清……   明明幼兒已經學會,但到了實際生活中她們卻應用不上?幼兒的學與用的脫節說明了什麼呢?   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的發展目標。
  • 如何讓數學遊戲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而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如何促使孩子的思維和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是最能發揮幼兒主動性的活動。我們都知道遊戲的特點是:遊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幼兒的主動性是遊戲的主要特點,遊戲是適應幼兒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使得幼兒樂於參與遊戲並且易於在遊戲中受到教育。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幼兒的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進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實踐活動。
  • 用遊戲點亮孩子快樂童年 大班幼兒戶外建構「美麗長沙」
    幼兒們在製作裝飾物。長沙師範學院附屬第二幼兒園羅曉紅園長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屬機關第三幼兒院劉娟院長一起觀摩幼兒建構遊戲。省三幼一直秉承「身的鍛鍊心的養育」的教育理念,創設了內容豐富、富有特色的運動區域活動,頗受孩子們喜愛。為了更好地踐行「創設有意思的遊戲」這一課程理念,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求,繼續深化戶外區域遊戲,他們大膽挑戰,在此次年會活動中,構建了大班戶外建構遊戲《我居住的城市—美麗長沙》。
  • 大班幼兒結構遊戲及其指導研究
    >3、結構遊戲的討論建構指導 4三、 研究方法 5(一) 研究對象 5(二) 研究方法 5四、大班幼兒結構遊戲及其教師指導現狀 5(一)大班幼兒結構遊戲現狀 5(二)大班幼兒結構遊戲存在的問題 6(三)大班幼兒結構遊戲中教師指導現狀 7(四)大班幼兒結構遊戲中教師指導存在的問題 8
  • 在遊戲中建構數學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遊戲中建構數學 分頁標題#e#   3、發揮教師的作用。   遊戲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 紅星幼兒園開展「基於PCK建構理念的數學遊戲觀察與互動」園本培訓...
    四川新聞網消息(洪琳)「數學和數學問題存在於生活的每個角落」,數學教學應將幼兒周圍的世界數學化。為提升教師的數學教育教學能力,11月26日紅星幼兒園開展了「基於PCK建構理念的數學遊戲觀察與互動」園本培訓活動。周敏老師向教師們分享上海市長寧實驗幼兒園陳青老師的講座,並結合紅星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與大家進行交流討論。
  • 如何對大班幼兒角色遊戲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我就此作了嘗試:「大班幼兒遊戲主題個性化的研究」,力求使遊戲主題具有新意、創意和獨特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原則。
  • 種植活動建構幼兒數學核心經驗
    在活動中,我們不斷探索如何幫助幼兒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有益經驗、積累學習方法、形成積極情感。以「石榴豐收啦」為例,我們是這樣在種植活動中建構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讓「問題」成為活動主題首先,幼兒的「問題」在哪裡找尋?找尋幼兒的「問題」就是找尋幼兒的好奇心與興趣點。
  •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知活動現狀研究
    ,雖然知道數學其實是比較抽象的東西但是卻是很有學習的必要的,那麼如何用正確的方法給幼兒數學方面的輔導比較容易接受呢?或者是不是對幼兒的數學的教育過早了呢?幼兒是否在接受方面有困難呢?還有其他等等的疑惑,所以引發了筆者對幼兒園數學研究的興趣。數學教育內容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 【智慧遊戲】幼兒遊戲中的STEM《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家》
    自主遊戲是促進幼兒自主發展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觀察自主遊戲可以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現實需要形成全面的認識,從而促進教師工作的有效發展,建構與幼兒心靈溝通的重要橋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遊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形式。自主建構遊戲作為創造性遊戲對幼兒的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
  • 大班區域遊戲中教師指導現狀的研究
    區域遊戲是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區域環境與材料,自主選擇,自發探索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自主遊戲活動。區域遊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教師對幼兒區域遊戲的指導是幼兒能否在區域遊戲中得到較好發展的關鍵。本文採用觀察法、訪談法、文獻法和案例分析法對常熟市A幼兒園大班區域遊戲中教師的指導現狀進行了研究,主要觀察了區域遊戲中環境的布置,教師的參與介入以及遊戲後的評價這三方面的內容。
  • 建構數學活動過程中的互動行為
    互動是一種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現象,發生在幼兒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根據新《綱要》精神,反思我們的教育實踐,我們應在幼兒的數學活動過程中建構積極、有效的互動行為,讓幼兒在互動中培養操作能力,建構數學知識,獲取數學經驗。
  • 幼兒數學遊戲活動探討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數學遊戲活動探討   導讀: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 如何探索遊戲中的深度學習,拓展幼兒的思維?
    幼兒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使用了組合替代,且通過嘗試組合,發現了積木間的數學比例關係。一方面,遊戲中蘊含深度學習的可能,前面已經闡述,這裡就不再贅述。另一方面,幼兒園教育活動一直強調遊戲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且在通過遊戲促進幼兒認知、社會性、情感表達等學習方面具有豐富經驗。這兩方面就為幼兒園開展深度學習埋下了深厚的土壤。
  • 安幼教育集團舉辦第二屆「建構小達人」活動
    人民網-安徽頻道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享受建構遊戲的樂趣,有效推進教師掌握開展建構遊戲的技能技巧,2020年11月16日上午,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開展「小積木,搭世界——第二屆建構小達人活動前幾周,園長李崢、總園保教主任何麗麗便帶領一線教師開展「各年齡段幼兒的搭建特點及教師的指導策略」理論學習,圍繞常見建構技能學習、各年齡段幼兒建構遊戲特點和教師指導策略進行研討交流,分享優秀建構文章至教師群中供教師們自主學習,李崢與何麗麗多次進班指導,進一步提升教師觀察與指導兒童建構遊戲的水平。
  • 幼兒評價|分析遊戲故事,讓幼兒成長看得見
    我園從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條目到依據幼兒發展表現性評價內容進行評價,教師有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們羅列了《大班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評價內容》(見下表1)。同時依託相關遊戲研究文獻,根據建構遊戲的遊戲能力、領域經驗、遊戲品質三個維度劃分關鍵經驗,由此建立了適用於我園的建構遊戲發展指標評價體系(見下表2)。
  • 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科,就目前的學習狀況來說,數學已成為一門令多數幼兒頭疼的學科之一,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幼兒在今後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越來越吃力,所以,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就顯得很關鍵,總結了幾點關於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借鑑。
  • 建構遊戲 || 幼兒遊戲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個階段
    建構遊戲研究表明,幼兒發育過程是「階梯式」發展過程,包括從當前遊戲階段進入下個遊戲階段。其中,第一階段被稱為功能性遊戲:幼兒重複移動物體,並通過感官探索玩具獲取簡單的樂趣。建構遊戲是遊戲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個階段。
  •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教學實操——認識時鐘
    而大班幼兒對時間的了解掌握也可為入小學幼小銜接做好準備。因此我以時間為主題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二、說目標目標是教學活動起點和歸宿,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結合科學領域中數學教學活動目標特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並從情感、認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別制訂為:1.知識目標:認識時鐘,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能叫出名稱。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 全市幼兒園班級主題大型建構遊戲經驗分享暨骨幹教師培訓在新寧舉行
    本網訊(融媒體記者 莫莎莎)12月11日,全市幼兒園班級主題大型建構遊戲經驗分享暨骨幹教師培訓在新寧縣幼兒園舉行。培訓特邀幼教專家王立群作專題講座與幼教骨幹教師進行經驗分享,進一步推動全市幼兒園班級大型主題建構遊戲深入發展,提高教師建構性遊戲的組織與指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