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本質理解和應用

2021-02-08 囡波灣生物

摘要:遺傳之父孟德爾發明了生物遺傳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是生物遺傳和進化奠定了理論依據。其本質是:具有一對或兩對(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應用分離定律既可判斷個體基因型,還可簡化基因自由組合問題的解決。在人類生活實踐中,應用兩個定律可預防人類遺傳疾病、優化植物雜交育種、拓展基因工程的發展領域等。

關鍵詞: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本質;應用


遺傳之父孟德爾用了長達八年的時間,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層層深入地進行了生物遺傳現象的探索研究,極具天才的發明了生物遺傳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以下簡稱「兩大定律」),從而揭示了人類生命豐富多彩的奧秘,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植物的雜交育種、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兩大定律」是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內容,深入理解和把握「兩大定律」的本質,對學習和應用生物遺傳規律、提高生物學科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 相關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是對事物現象和本質的概括。生物學科中的推理和判斷離不開概念,只有透徹理解概念,才能為準確理解生物學科的定律和規律奠定基礎。為更好把握「兩大定律」的本質,必須準確理解以下幾組概念,這些概念也是生物遺傳的核心概念。

1.同源染色體。指在二倍體生物細胞中,形態、大小、結構基本相同的一對染色體(如圖1)。這對染色體的特點是:是在有絲分裂中期長度和著絲點位置相同,或在減數分裂時兩兩配對,並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彼此聯會,最後分開到不同的生殖細胞(即精子、卵細胞)。二是配對的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本,一個來自母本。三是由於每種生物染色體的數目一定,則它們的同源染色體的對數也一定。例如豌豆有14條染色體,7對同源染色體。

2.非同源染色體。形態結構不同的兩對染色體互稱為非同源染色體(如圖1)。非同源染色體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同源染色體而言,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進行配對,它們形狀、結構、大小一般不同。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叫一個染色體組。因此,在一個染色體組中,所有染色互為非同源染色體,無同源染色體存在;所有染色體的形態、大小各不相同;一個染色體組攜帶一種生物生長、變異和遺傳的全部遺傳信息。

(二)等位基因與非等位基因

1.等位基因。指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如圖1)。等位基因的涵義主要體現在,一是等位基因不是只有兩個基因,而是染色體某特定座位上的兩個或多個基因中的一個,每個基因決定相對性狀的不同表現。二是不同的等位基因產生不同的遺傳特徵變化,例如發色、血型、高矮等。三是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關係及遺傳效應。四是等位基因是同一基因的另外「版本」,也就是在減數分裂間期複製染色體。例如,控制捲舌運動的基因不止一個"版本",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能夠捲舌,而一些人卻不能。五是從分子角度,等位基因的鹼基排列往往不一樣(不排除其他因素引起基因的不同表達)。因此,等位基因也是染色體上同一位置的基因表達出了不同的蛋白,比如基因D能夠產生一種蛋白P使豌豆長高,而D突變形成d不能產生蛋白P,豌豆長不高。於是雜合體Aa中由於有A存在,能夠產生蛋白P,所以表型是顯性的。

2.非等位基因。指位於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如圖1)。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狀,如:高莖基因D與紅花基因C。

同源染色體:1和2.3和4;非同源染色體:1和3.2和4、1和4、2和3

等位基因:B和b、C和c、D和d;相同基因:A和A

非等位基因:A和B,A和b、C和D、c和d等。

(三)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若一種等位基因,無論在同質還是異質的情況,都會影響表現型,這種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稱為顯性基因,一般用大寫字丹表示,如A;隱性基因。若一種等位基因,只會在該生物的基因型為同質基因型,才會影響到表現型,這種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稱為隱性基因,一般用小寫的字母表示,如a。顯性基因常能形成一種有功能的物質(如酶),而它的隱性等位基因由於相應的核苷酸發生了突變不能產生這種物質。所以,這種酶決定在雜合體中只有顯性基因能表現出正常的功能(顯性),而隱性基因則不能表現。特別是催化細胞化學反應的酶,用量極微,而且可以循環使用,所以單靠顯性基因所產生的酶,就可以維持正常的表現型,於是隱性基因的效應就被掩蓋起來。

(四)性狀、相對性狀和性狀分離。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徵稱為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如人的眼瞼形態、人的發色等;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為生物的相對性狀,如眼臉的雙重臉和單重臉、發色的黃色與黑色等;性狀有顯性和隱形之分,顯性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雜種後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

上述幾組概念是高中生物學科關於生物遺傳的核心概念,染色體、基因、性狀是揭示遺傳現象和規律的關鍵要素,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基因的攜帶者,隨著染色體分離,基因便遺傳給下一代;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DNA的片段,支持著生命的構造和性能,DNA儲存大量的生物遺傳信息,所以,基因通過DNA控制生物性狀,是生物遺傳物質的攜帶者。

2 孟德爾遺傳定律本質

認識事物規律的本質必須從事物的現象著手,通過科學的方法,揭示事物現象後面的本質。理解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本質,需要從認識他的著名雜交實驗入手,再分析遺傳定律的含義,進而剖析遺傳定律所包含的關鍵要素。

2.1 孟德爾的雜交實驗和遺傳規律

孟德爾選用22個豌豆品種,按種子的莖(高、矮),外形(圓、皺)、子葉的顏色(黃、綠)等特徵,把豌豆分成7對相對的性狀。按一對相對性狀和兩對相對性狀,進行了著名的豌豆雜交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孟德爾通過科學的推斷和論證,提出了具有奠基性的兩大遺傳定律:基因分離和基因自由組合。

1.基因分離定律。孟德爾假定,高莖豌豆的莖受一種高莖的遺傳因子(DD)控制,矮莖豌豆的矮莖受一種矮莖遺傳因子(dd)控制。雜交後,子1代的因子是Dd,故子1代都表現為高莖。子1代自交後,雌雄配子的D、d隨機組合,子1代就有4種結合類型:DD,Dd,dD、dd,由於顯性和隱性關係,於是形成了高、矮3:1的比例。孟德爾由此得出基因分離定律:不同遺傳因子雖然在細胞裡互相結合,但並不互相摻混,各自獨立可以互相分離。

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對於具有兩種相對性狀的豌豆之間的雜交,孟德爾用同樣的原理解釋為:如設黃圓種子的因子為YY和RR,綠皺種子的因子為yy和rr。兩種配子雜交後,子1代為YyRr,因Y、R為顯性,y、r為隱性,故子1代都表現為黃圓的。自交後它們的子2代就將有16個個體、9種因子類型。由於顯隱性關係,則產生4種類型性狀:黃圓、綠圓、黃皺、綠皺,其比例為9:3:3;1。孟德爾據此得出自由組合定律:植物在雜交中不同遺傳因子的組合,遵從排列組合定律。

2.2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分析

物質的遺傳實質上是基因的遺傳,分析遺傳定律的本質關鍵要回答以下問題:發生分離或自由組合的基因類型、發生分離或自由組合的原因、發生基因分離或自由組合的時期和過程、兩個定律適應哪些範圍等。

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分離定律的實質就是,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時,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在這個過程中,一是發生分離的基因是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二是基因分離一般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後期。另外,在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會發生交叉互換,同一條染色體上可能帶上兩個不同的等位基因,也可能會在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後期或者有絲分裂的後期。三是基因分離定律的適用範圍,主要是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且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證就是,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在這個過程中,一是發生自由組合的基因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二是基因自由組合一般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和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三是非等位基因之所以發生自由組合是由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互不幹擾,其發生的過程是先由同源染色體同位基因分離,隨後是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四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適用範圍,主要是指兩對(或兩隊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且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應用

任何科學研究和發現其作用和意義都在於促進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孟德爾遺傳定律不僅從理論上說明了生物由於雜交和分離產生遺傳和變異的普遍性,揭示了生物世界豐富多彩的奧秘,而且在人們生活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有。我們學習科學的目的關鍵在於應有所學的知識原來去解決實踐中的問題,以下從三個方面闡述「兩大遺傳規律」的應用。

3.1 應用分離定律判斷個體基因型

應用分離定律判斷個體基因型是分離定律的基本應用,一般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隱性純合突破法。設等位基因為A、a。根據分離定律,親本的一對基因一定分別傳給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對基因也一定分別來自兩位雙親。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隱性表現,則親本一定至少含有一個a。二是表現比法(如表1、表2)。

3.2 應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問題

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相互關聯,沒有基因的分離也就不會有基因的自由組合,因此,將自由組合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分離定律問題,即利用分解、組合法解決自由組合定律問題,既可以化繁為簡,又可以準確快捷。利用這種方法主要可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已知親代的基因型,求親代產生的配子種類或概率。例如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進行減數分裂時,判斷可產生哪些類型的配子,它們分別是哪些類型,產生基因組成為AbC的配子的機率是多少?首先,設此題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且三對基因分別位於不同對同源染色體上。第一步先分解:Aa→1/2A、1/2a;Bb→1/2B,1/2b;CC→1C。第二步再組合: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有:2×2×1=4種;配子類型有:(A+a)×(B+b)×C=ABC+AbC +Abc+abC;產生基因組成為AbC的配子的概率為:1/2A×1/2b×1C=1/4Ab,以此方法同樣可以簡單快捷地解決諸如已知親代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現型的種類及其比例;已知親代的基因型,求某特定個體出現的概率;已知親代的表現型和子代的表現型比例,推測親代的基因型;已知子代的表現型比例,推測親代的基因型等問題。

3.3 應用兩個定律優化雜交育種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孟德爾遺傳定律在人們生活實踐中逐步得到廣泛應用,在人類遺傳病預防、基因工程領域,尤其在植物雜交育種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應用成果。

應用孟德爾遺傳定律就是遵循基因遺傳和變異規律,按人們的要求通過改變基因結構(如利用提取目的基因,將目的基因導人受體細胞等方法)改變生物的性狀和品質,實現抑制劣質性狀,保持優良性狀,培育新的優良品種的目的。應用分離規律可解決遺傳育種工作中良種繁育、遺傳材料繁殖保存和品種選育等問題;自由組合規律應用於遺傳育種工作中可以通過有目的地選擇、選配雜交親本,不斷進行純化和選擇,從而得到符合理想要求的新品種,可以對受多對基因控制的性狀進行育種選擇,還可以預測雜交後代分離群體的基因型、表現型結構,確定適當的雜種後代群體種植規模,提高育種效率。比如,兩個品種的番茄:一個是抗病、黃果肉品種,另一個是易感病、紅果肉品種,可以讓這兩個品種的番茄進行雜交,在F2中就會出現既抗病又是紅果肉的新型品種。

作者單位:馬鞍山第二中學

本文發表於《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如果您感覺我提供的資源還不錯,請點擊一下文末的「點讚」、「在看」,或者將「囡波灣生物」公眾號加★,如果轉發請註明來源,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孟德爾遺傳定律從眼睛的顏色到某些疾病的發病率,我們的所有性狀和特徵都遺傳自我們的父母。奧地利修士格雷戈爾·孟德爾第一個發現了控制這些性狀遺傳的定律。他的研究工作填補了達爾文進化論中缺失的部分,並改變了生物學的面貌格雷戈爾·孟德爾的新實驗,將他修道的耐心推到了極限。孟德爾是布爾諾(位於現在的捷克共和國)奧古斯丁教會的聖託馬斯修道院的修土,他花了七年時間研究豌豆,這一潛心研究讓他作出了生物科學中最重要的一項貢獻。
  • 再看孟德爾定律
    孟德爾之謎1865年,在奧地利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每月例會上,孟德爾分兩次報告解釋了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在這個報告中,孟德爾獨闢蹊徑,運用統計學對生物實驗遺傳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論證,首次提出關於遺傳因子分離和組合的新觀念。次年,一篇題為「植物雜交的實驗」的論文,在《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會刊》第4卷上發表。
  • 養鴿大師詹森兄弟不懂遺傳學,不識孟德爾遺傳定律!
    武高平於《詹森育種原理.金母選種法》說:「令人驚訝的是詹森一家在1950年代,就把孟德爾遺傳定律應用在賽鴿育種上」。武大師這段影響不小的話,似乎解釋說詹森兄弟清楚連武大師本人都曾經混淆過的X、Y、W、Z定義,熟知孟德爾第一(分離)定律和第二(自由組合)定律,掌握了現代遺傳學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進行了賽鴿品系的培育。
  •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常常是對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進行簡單的總結,沒有提供新的情境讓學生思考與應用,學生缺少對科學方法的感悟和內化過程,從而影響課程標準具體目標的達成。從總結孟德爾成功的原因到分析和運用科學方法,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提升過程。
  • 孟德爾定律&牛頓引力定律
    到了1900年,荷蘭的雨果·德·弗裡斯、德國的卡爾·柯靈斯和奧地利的契馬克各自獨立研究再次發現了這一定律。經過對過去文獻的調查,最終發現了孟德爾的論文。並且以此將這一定律命名為「孟德爾定律」。為這一定律命名的是柯靈斯,孟德爾個人沒有將之稱為「定律」。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也是後來隨著基因概念的出現而更改的。2.
  • 微考點 孟德爾遺傳定律
    >AaBb∶Aabb∶aaBb∶aabb=1∶1∶1∶1隻有一對基因顯性純合會致死(如AA或BB均致死)AABB∶AaBb∶aaBb∶Aabb∶aabb=1∶4∶2∶2∶1,其餘基因型個體致死AaBb∶Aabb∶aaBb∶aabb=1∶1∶1∶1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比較
  • 「活潑潑」驗證孟德爾定律
    孟德爾實驗是根據後者來推知基因的行為規律的,這一研究策略的關鍵是雜合子,因為只有雜合子才能表現出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的規律,純合子也有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現象,但因為成對基因相同,所以無法表現出可被觀察到的規律。因此,孟德爾定律只能通過雜合子才能體現出來。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是《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之一,學習目標屬於應用水平,要求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繫等。」
  • 高中生物:孟德爾遺傳定律...
    孟德爾遺傳定律是高中生物中重要的內容,作為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第一章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經常出現在選擇填空計算等題型中,也是同學們學習的難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高中生物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的知識,幫助同學們專項提高,也希望即將學習這些知識的高一同學們可以收藏以後慢慢學習,爭取在開學以後順利的學習這些知識。
  • 孟德爾玩豌豆,遺傳學的遺傳與交配或雜交關係
    孟德爾玩豌豆(下),今天我們接著上期講。前面我們說過的拉馬克是第一個去研究遺傳到底是怎麼回事的人,那麼拉馬克提出了自身的進化傾向和獲得性遺傳的理論,用進廢退還講述長頸鹿脖子越長越長的故事。農村的生活讓他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植物,田野裡的莊稼蔬菜和花園裡絢麗的花朵十分吸引他,長大以後為了生存他進了家鄉的修道院,成為了一個虔誠的修道士。孟德爾天資聰慧又十分好學,修道院也覺得這小子很有天賦,於是把他送到首都維也納大學去讀書,修道院還真是沒看走眼,維也納大學關於自然科學的學習讓孟德爾如虎添翼,30多歲的孟德爾又回到家鄉的修道院,並在一個學校當老師。
  • 「孟德爾的分離定律」的教學設計——還原孟德爾基因分離規律的數學研究歷程
    為了配合教材進一步再現孟德爾的研究歷程,筆者在教學中改變課本的內容順序,並運用數學思想,著力再現了孟德爾的基因分離規律的發現過程。本節的教學重點是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以及以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為素材進行科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教育。教學難點為對實驗現象的解釋。
  • 遺傳之父孟德爾
    1.(2019河北張家口高一下月考,★★☆)在孟德爾做的豌豆雜交實驗中,最簡單、最有力反駁融合遺傳觀點的操作步驟及現象是(    )A.高莖與矮莖雜交,高莖作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現高莖B.高莖與矮莖雜交,高莖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現高莖C.雜種高莖自交,後代出現矮莖D.雜種高莖與矮莖測交,後代高莖與矮莖之比接近1:1
  • 一輪複習:必修II,孟德爾遺傳定律
    目的:體驗孟德爾的假說;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和理解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與性狀之間的數量關係3.操作>(3)根據測交後代的性狀之比,確定測交對象的類型和比例九、分離定律1.內容:即孟德爾第一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
  • 高中生物必考「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知識總結
    孟德爾定律由奧地利帝國遺傳學家格裡哥·孟德爾在1865年發表並催生了遺傳學誕生的著名定律。
  • 從孟德爾遺傳定律研究動物森友會中的花卉雜交!
    本篇文章會從高中學過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動物森友會中,花卉雜交的問題。這是因為動森中不同顏色的花朵雜交出稀有異色花的機制,是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任天堂的作品確實良心)
  • 孟德爾成功地發現了遺傳規律也存在「巧合」的因素:7對等位基因分別位於7對同源染色體上嗎(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背景資料)
    上述的科研工作和進展,為孟德爾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孟德爾著手解決植物的形態和花的顏色等是遵循什麼規律傳給子代的問題。當時對遺傳與變異現象本質的認識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泛生論,另一種是種質論。泛生論是在科學地闡明遺傳變異現象以前盛行了許多世紀的一種學說。
  • 生物遺傳三大定律有什麼?
    生物遺傳三大定律有什麼?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即遺傳學上分離規律、獨立分配規律和連鎖遺傳這三個規律。分離規律是遺傳學中最基本的一個規律。它從本質上闡明了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是以自成單位的基因存在的。
  • 滕老師—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爾定律(原創)
    注意:孟德爾否定了融合遺傳。            注意融合遺傳的定義請同學生:深刻理解分離定律的實質?習題總結:1.若用玉米為實驗材料驗證孟德爾分離定律,下列因素對得出正確實驗結論影響最小    A.所選實驗材料是否為純合子           B.所選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否易於區分C.所選相對性狀是否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嚴格遵守實驗操作流程和統計分析方法2.下列關於遺傳實驗和遺傳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高中生物一大難點|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知識總結,掃清知識死角
    高中生物中,孟德爾遺傳定律無疑是一大難點,很多同學前面的知識學還可以,到這就蒙了!然而,這類題在生物中佔了一大塊分數,生物要提分這種題是絕對不能丟的!今天,學長聯合北大學霸團一起幫各位高中生整理了,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知識點大全!老師講完沒有聽懂的全部都在這裡,趕緊看過來~由於排版限制,只能上傳部分!需要全部電子版,關注作者私信【生物難點】,立即領取完整版!
  • 【必考點】孟德爾遺傳定律知識清單及解題技巧
    可穩定遺傳。雜合體: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不能穩定遺傳,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在F1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