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之父孟德爾

2021-02-19 成都星狀元教育

1.(2019河北張家口高一下月考,★★☆)在孟德爾做的豌豆雜交實驗中,最簡單、最有力反駁融合遺傳觀點的操作步驟及現象是(    )

A.高莖與矮莖雜交,高莖作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現高莖

B.高莖與矮莖雜交,高莖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現高莖

C.雜種高莖自交,後代出現矮莖

D.雜種高莖與矮莖測交,後代高莖與矮莖之比接近1:1

2.(2019山西運城高一下期中,★★☆)下列有關孟德爾分離定律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的基礎上

B.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C.「測交實驗」是對演繹推理過程及結果的檢測

D.得出的結論是配子形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3.(2019河北石家莊一中高一月考,★★☆)下列推理錯誤的是(    )

A.隱性性狀的個體都是純合子

B.隱性個體的顯性親本必為雜合子

C.後代全為顯性,則雙親必為顯性純合子

D.顯性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難以通過其所控制的性狀來單獨確定

4.(★★☆)下列關於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完成豌豆人工授粉後仍需套上紙袋以防自花傳粉

B.F1紫花自交,其F2中出現白花的原因是性狀分離

C.通過F1紫花自交產生F2紫花:白花=3:1驗證假說

D.遺傳因子組成為Cc的F1全部為紫花是由於紫花遺傳因子對白花遺傳因子為顯性

相關焦點

  •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孟德爾遺傳定律從眼睛的顏色到某些疾病的發病率,我們的所有性狀和特徵都遺傳自我們的父母。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些子好像性狀是通過不可分割的獨立信息塊遺傳下去的。孟德爾認為這些生物信息塊是性狀遺傳的「因子」。今天,我們稱之為基因孟德爾研究了許多代的豌豆植株,從而繪製出了控制顏色和種子圓皺的基因是如何從親代遺傳給子代的,並總結出了兩條描述這一過程的定律。分離定律第一條定律是分離定律。
  • 關於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本質理解和應用
    摘要:遺傳之父孟德爾發明了生物遺傳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是生物遺傳和進化奠定了理論依據。其本質是:具有一對或兩對(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應用分離定律既可判斷個體基因型,還可簡化基因自由組合問題的解決。
  • 基因之父孟德爾的故事
    也就是從試圖回答上述問題入手,用科學試驗的方法,來證明生物有遺傳性,而且遺傳性有一些特性,比如,有些特性只要父或母某一方有就可以遺傳,而有些特性必須父和母同時具有才可以遺傳。孟德爾生於1822年,比牛頓晚179年(牛頓生於1643年),比麥克斯韋(生於1831年)早9年,比歐拉(1707年)晚115年,比高斯(生於1777年)晚45年。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他們實在跟不上孟德爾的思維。孟德爾用心血澆灌的豌豆所告訴他的秘密,時人不能與之共識,一直被埋沒了35年之久!豌豆的雜交實驗從1856年至1864年共進行了8年。孟德爾將其研究的結果整理成論文《植物雜交試驗》發表,但未能引起當時學術界的重視!其原因有三個。第一,在孟德爾論文發表前7年(1859年),達爾文的名著《物種起源》出版了。
  •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雖然孟德爾的成就對他同時代的生物學家和有關遺傳的研究沒有產生影響,但是在埋沒了35年之後,荷蘭的德弗裡斯、德國的科倫斯、奧地利的丘歇馬克分別用實驗證實了孟德爾的發現,從此他被譽為現代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所處的時代,許多學者認為生物的遺傳是融合遺傳。
  • 孟德爾成功地發現了遺傳規律也存在「巧合」的因素:7對等位基因分別位於7對同源染色體上嗎(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的背景資料)
    上述的科研工作和進展,為孟德爾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孟德爾著手解決植物的形態和花的顏色等是遵循什麼規律傳給子代的問題。當時對遺傳與變異現象本質的認識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泛生論,另一種是種質論。泛生論是在科學地闡明遺傳變異現象以前盛行了許多世紀的一種學說。
  • 孟德爾玩豌豆,遺傳學的遺傳與交配或雜交關係
    孟德爾玩豌豆(下),今天我們接著上期講。前面我們說過的拉馬克是第一個去研究遺傳到底是怎麼回事的人,那麼拉馬克提出了自身的進化傾向和獲得性遺傳的理論,用進廢退還講述長頸鹿脖子越長越長的故事。達爾文比較贊成他的理論,在他的物種起源裡曾多次提到達爾文很贊成,就是依靠獲得性遺傳才能成功傳給下一代的說法,不過拉馬克主要是用解剖和觀察的方法去研究生物的遺傳,所以在遺傳學領域除了獲得性遺傳,再也沒有玩出什麼新的玩意兒,但是從他那裡完全沒看到了進化思想的與曙光遺傳與交配或雜交有關。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孟德爾採取單因子分析法,即分別觀察和分析在一個時期內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種因素的幹擾,在發現了分離定律的基礎上,由簡到繁,進一步研究兩對甚至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最終發現自由組合定律。
  • 一輪複習:必修II,孟德爾遺傳定律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一、融合遺傳1.目的:體驗孟德爾的假說;通過模擬實驗,認識和理解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與性狀之間的數量關係3.操作>(3)根據測交後代的性狀之比,確定測交對象的類型和比例九、分離定律1.
  • 孟德爾之《物種起源》
    他的日記裡曾有記載,一位叫弗萊明·詹金的工程師指出,從數學理論上看,融合遺傳與自然選擇的緩慢進程是水上不相容的,因為,按融合遺傳的理論,每經過一個世代,遺傳的差異就減掉一半。達爾文沒有其它辦法解釋長頸鹿為何長頸,只好認定長頸鹿把脖頸伸長了,並將這一特點傳給了後代。
  • 孟德爾定律&牛頓引力定律
    當時還沒有「基因」的概念,而且19世紀比較流行融合說或者混合說,融合說將遺傳現象解釋為:母方卵子與父方精子中存在的「某種液體」混合是子代繼承父母兩方特徵的原因。與此相對,孟德爾自立粒子說並且預言,決定父母方性質的是某種單位化的粒子狀物質。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的局限孟德爾沒能完全解釋這裡的粒子是什麼,現在我們知道這裡的粒子就是遺傳因子,而融合遺傳則是復等位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 高中生物:孟德爾遺傳定律...
    孟德爾遺傳定律是高中生物中重要的內容,作為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第一章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經常出現在選擇填空計算等題型中,也是同學們學習的難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高中生物孟德爾遺傳定律相關的知識,幫助同學們專項提高,也希望即將學習這些知識的高一同學們可以收藏以後慢慢學習,爭取在開學以後順利的學習這些知識。
  • 再看孟德爾定律
    孟德爾之謎1865年,在奧地利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每月例會上,孟德爾分兩次報告解釋了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在這個報告中,孟德爾獨闢蹊徑,運用統計學對生物實驗遺傳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論證,首次提出關於遺傳因子分離和組合的新觀念。次年,一篇題為「植物雜交的實驗」的論文,在《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會刊》第4卷上發表。
  • 【必考點】孟德爾遺傳定律知識清單及解題技巧
    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1)正確地選擇了實驗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狀時,採用了先從一對相對性狀入手再循序漸進的方法(由單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實驗中注意對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狀進行記載和分析,並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處理實驗結果。(4)科學設計了試驗程序。
  • 我的時代終將到來 --- 生命法則奠基者 孟德爾
    他就是遺傳學之父—格雷戈爾·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 他的成功你不敢複製--玩轉豌豆的孟德爾
    這一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科學源自一百多年前,孟德爾超越時代的天才假設:遺傳因子,後人改名叫基因。孟德爾假設遺傳因子是成雙成對的,一個來源於父,一個來源於母,由遺傳因子來決定植物的遺傳性狀。在F2的群體中,你一定也注意到了, 顯性:隱性之比近似於3∶1。在全部七個性狀表現中,3:1這個比例反覆出現,在生命和遺傳中,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
  • 從孟德爾遺傳定律研究動物森友會中的花卉雜交!
    本篇文章會從高中學過的『孟德爾遺傳定律』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動物森友會中,花卉雜交的問題。這是因為動森中不同顏色的花朵雜交出稀有異色花的機制,是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的。(這裡不得不說一句任天堂的作品確實良心)
  • 中國成果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首次找到水稻「自私基因」
    找到它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科研團隊,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植物領域找到「自私基因」,將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    6月8日,該研究成果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Science)在線發表。
  • 養鴿大師詹森兄弟不懂遺傳學,不識孟德爾遺傳定律!
    武高平於《詹森育種原理.金母選種法》說:「令人驚訝的是詹森一家在1950年代,就把孟德爾遺傳定律應用在賽鴿育種上」。武大師這段影響不小的話,似乎解釋說詹森兄弟清楚連武大師本人都曾經混淆過的X、Y、W、Z定義,熟知孟德爾第一(分離)定律和第二(自由組合)定律,掌握了現代遺傳學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進行了賽鴿品系的培育。
  • 人類首次找到水稻「自私基因」 中國科研成果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
    找到它的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的科研團隊,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植物領域找到「自私基因」,這將挑戰孟德爾遺傳規律,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   該研究成果已於6月8日由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南京農業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