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鳴江:中歐法律合作,任重而道遠

2020-12-15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翁鳴江】

今年9月14日,中國和歐盟終於在北京正式籤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

地理標誌用來鑑別原產於某國領土或該領土的一個地區或地點的產品,該標誌產品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確定的特性應主要決定於其原產地。所以地理標誌又稱為原產地標誌,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中的一部分,在中國目前屬於特殊的一種商標保護。我們熟悉的「貴州茅臺酒」、「金華火腿」,或者法國的「香檳」(Champagne)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地理標誌。

質檢、農業農村部、工商三個系統的地理標誌

中歐雙方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間順利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至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原因:

一方面,我國本身對地理標誌保護的法律法規還是相對比較完善。

我國早在1985年加入《巴黎公約》之後,就開始對地理標誌進行法律保護。1994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了《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辦法》,第一次規定了地理標誌可以作為證明商標受到保護。

2001年10月27日,新修訂的《商標法》規定了地理標誌的定義,確立了對地理標誌的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保護。2005年6月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2016年3月28日,又頒布了《國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法》。所以,中國對歐盟地理標誌的保護上本來沒有太多法律上的障礙。

另一方面,在中國與歐盟的談判過程中,中方和歐方的立場在很多方面也是比較接近或一致的。

譬如,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中對地理標誌保護的明確範圍中,僅限於葡萄酒和烈性酒。以美國為代表,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葡萄酒新世界國家,他們認為世界貿易組織對地理標誌的保護已經足夠,不需要擴大到其他農產品。

相比之下,歐盟和中國的立場則比較相似,中歐雙方都願意擴大地理標誌的保護範圍到農產品,從而讓中歐雙方更多的地理標誌資源可以得到充分保護。畢竟,如果僅僅對酒類產品地理標誌進行保護,受益最多的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達成協議,歐盟之外的其他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應當是頗不滿意的。早在2017年中歐還在談判過程中時,不僅美國的葡萄酒協會提出了反對意見,美國行業組織通用食品名稱聯合會(CCFN)也提出過反對意見。

例如,他們認為,中歐擬達成的地理標誌協議中涉及的普通肉類和奶酪的通用術語,如在該協議中把「feta」(羊乳酪)、「asiago」(阿齊亞戈乾酪)和「gorgonzola」(戈貢佐拉乾酪)列入保護名單等,是有一定問題的。美方的意見是,這些用語在世界各地都不是新名稱,所以沒有理由認為這些名稱僅屬於歐盟國家。而且,美方還主張,諸如複合名稱中像「Prosciutto di Parma」(帕爾瑪火腿)中的通用術語(例如「prosciutto」),應當可供所有人使用,不能只屬於歐盟。

阿齊亞戈乾酪,圖片來源:realsimple網站視頻截圖

因此,雖然今年年初籤署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中,中方還專門對這些問題做了一定程度的解釋;但是總體來說,中歐方面在《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相互保護共同利益的大立場和大方向,美方應當還是相當不爽的。

很多人認為,隨著中美之間的問題日益增多,中國應當和歐盟國家嘗試展開更多方面的合作,像《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這樣的法律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畢竟,中國和歐盟國家本來就有很多共同利益可以開發,可以互利互惠。現在,既然美方已經在很多中國問題上徹底放飛了自我,中方就完全可以公事公辦,再沒有什麼必要繼續在很多地方賣美國面子。特別是,如果中國和歐盟合作還能刺激下美國,那簡直就是額外的好處。

不過,現實的情況卻往往更為複雜。以法律為例,歐盟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聯合體,其在很多方面的要求和標準非常高,有時甚至比美國還要嚴格。

譬如,川普政府為了要發展美國的石油、煤炭等工業,減輕電力公司的負擔等等,試圖恢復美國的經濟,所以,美國政府最近執意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究其根本,就是因為這個協議對發達國家的要求比較高。

相比之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一再承諾兌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義務,而且已經同意要比預期做得更好;但是,對於歐盟發達國家所要求的減排標準和相關義務來看,至少在現在這個階段,中國顯然是沒有太多興趣去跟進。

中歐在碳排放問題上的差異,如果按人均來看,歐洲可以用自己的標準卡住中國,但按照人均歷史累積排放量算,中國完全有理由根據實際需要,控制碳排放管束的節奏。

圖為中國、歐盟、傘形集團在1900~2010年化石燃料碳排放總量(a)、人均碳排放量(b)、人均歷史累積碳排放(c)對比圖 註:歐盟方面選擇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五國;傘形集團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挪威

此外,歐盟國家在處理國際合作的時候,特別是法律合作時,更多還會要參考其歐盟國家的傳統和慣例。換言之,歐盟國家的對外國際合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處理內部關係的對外延伸。

舉例來說,在網絡合作方面,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主張的網絡國家主權觀點,在國際層面上可以得到歐盟國家某種程度的認可和尊重。但是,《歐盟基本權利憲章》(Charter of Fundamental Rights)要求明確保護其公民的某些權利,例如言論自由和隱私權等等人權主張,卻會引發問題。中國並不否定言論自由與隱私權,但各國由於歷史、文化、社會乃至戰略環境的差異——如中國網絡安全戰略中的國家主權原則勢必要求強化線上內容管控,使得中歐對於某些人權的認定標準有明顯差異,這就可能與歐盟的這些基本權利發生衝突。

最後,歐洲國家還是美國的文明和文化母國,歐盟國家和美國之間有更多的相通之處。儘管現時川普的孤立主義立場在美國盛行,但長遠來看,歐盟國家和美國卻有相當多的共同利益。當下,即使是在美國數次與歐盟國家就汽車等關稅問題挑起貿易爭端的情況下,歐盟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保護、要求中國開放投資等法律問題上,還是與美國保持亦步亦趨的態勢。

而且,歐盟國家還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問題上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這從歐盟國家各國政府對中國政府在香港國安法、新疆、西藏和臺灣問題的態度和社會輿論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所以,中歐如想要達成更多的、包括法律方面的合作,無疑需要中方有更多的智慧。

原則上,中國和歐盟目前都可以站在多邊主義一邊,抗衡美國越來越霸道的單邊主義。而且,中國和歐盟的大多數國家從法律體系上,都屬於大陸法系國家。所以,中歐在法律合作方面,包括在環境保護問題、貿易問題、抗疫國際合作問題、網際網路和數字領域合作問題等等,雙方本來就有非常多的基礎和共同話題可以進一步討論。

現實中,想當年歐洲國家也曾經把中國趕出伽利略計劃,讓中國飽受委屈。後來中國通過北鬥計劃,先佔了伽利略計劃的頻道,也讓歐洲國家學到了教訓。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圖片來源:北鬥系統官網

如今的中國顯然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本身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當中美之爭加劇的時候,最近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很誠實地說,德國不希望成為美國、中國或俄羅斯等「超級強權擺布的玩物(superpowers』 plaything)」,德國希望與各方都展開對話和溝通。

所以,在中美合作越來越困難的當下,中歐合作對中國來說,應當是最佳的選擇。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儘管多邊主義等大方向是中歐共同的追求,但在具體操作上,歐方有「漁翁得利」的空間和意圖,也是很難避免的現實,需要中方妥善權衡,在維繫合作的大局下,適當限縮其漁利空間。另一方面,合作本來就有利益交換,輿論場裡有些聲音追求單方面全贏,或把正常的交換都視為歐洲「漁翁得利」、產生牴觸情緒,顯然更接近「川普式思維」,有悖於中國的外交智慧。

雖然打鐵還要自身硬,但是畢竟一個好漢三個幫,因此,中國如何與歐盟更好地合作,包括如何有更多法律方面的合作等,仍然是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海林格談中歐法學教育交流與合作
    2013年10月25日第一屆中歐法律論壇在北京舉行,在論壇期間我們非常榮幸採訪到了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歐方聯席院長Aalt Willem Heringa(奧特•威廉•海林格)教授,他給我們介紹了中歐法學院的發展情況。2013-11-06 10:57:48中國網: 歡迎做客《中國訪談》節目!
  • 中歐密切經貿合作必有迴響
    趙蓓文: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特別是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合作,其意義本身已經超越了經濟貿易和投資,關乎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儘早達成中歐投資協定,對加強全球共同合作抗疫、帶動世界經濟走出當前低迷狀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中歐雙方關注的重點包括可持續發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多個方面。
  • ...中歐合作再提擋 第三屆中歐國際會展業合作圓桌會12日在成都舉行
    在成都市博覽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此次圓桌會的目的仍然是鎖定兩地的互聯,但他更看重的是新經濟的賦能,他說,會展新經濟合作對中歐深化各領域合作作用與意義重大,參與各方正在更加積極地加強會展新經濟產業交流合作,共謀中歐會展新經濟發展新格局。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
    7月25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京東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高管和高潛人才培養、企業人才梯隊建設、內部管理人才培育及學術研究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將更好地滿足京東高速發展的需要,加快高端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 中歐舉行2012語言合作研討會
    中歐舉行2012語言合作研討會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馬海燕)由中國教育部、歐盟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12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1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 科學網—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12月1日,由教育部、歐盟委員會主辦的「2012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這也是中歐人文機制框架下的一場標誌性活動
  • 2012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   12月1日上午,由中國教育部、歐盟委員會共同主辦,國家語委提供支持,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的「2012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此次研討會上指出,隨著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中歐關係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今年4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和歐盟委員會教文委員瓦西利烏在布魯斯塞爾共同主持了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一次會議並籤署了《聯合宣言》,人文交流作為雙方合作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歐關係的第三支柱。
  • 中歐法學教育的新紀元 ———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歐法學院法定...
    事實上,法律碩士項目和本碩連讀項目都是我們探索在中國發展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結合的法學第一學位的嘗試。中歐法學院的雙碩士項目將藉助中國法律碩士或法學碩士項目與歐洲法學碩士項目的結合,推進這一探索進程。  記者:為什麼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律碩士和德國漢堡大學的法學碩士這樣兩個雙學位?這樣的學位組合是否能增強學生在法律職業市場的競爭力?
  • 路雖遠行則將至 中歐財富投顧一周年
    來源:中歐基金2019年10月24日,證監會印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歐基金子公司中歐財富作為首批獲得試點資質的五家機構之一開展基金投顧試點工作。秉持服務大眾的初心,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以來中歐財富始終致力於以金融科技賦能金融,依託自身專業能力改善投資者盈利體驗。中歐財富投顧盈利佔比高達93.06%。
  • 中歐語言合作「撒下對話的種子」
    本報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張春麗)由中國教育部、歐盟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12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1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致辭中表示,教育交流與合作一直是中歐人文交流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推動與歐盟的語言交流與合作,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外語教學水平,也讓中國更加了解歐洲各民族的文化,為中歐關係注入了勃勃生機。    今年4月,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一次會議啟動,雙方同意在高等教育和語言合作領域共同啟動一系列後續行動。
  • 中歐MBA聯合國實習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網財經4月29日訊 4月25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聯合國南南合作組織就中歐MBA聯合國實習項目(SS-GATE實習項目)在上海校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再過幾個月,2名中歐MBA學生將飛赴美國紐約,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開展實習工作。自此,中歐MBA將有機會獲得寶貴的國際組織工作經歷。  中歐副教務長兼MBA課程主任陳世敏教授在歡迎辭中回顧了整個南南全球資產技術交易處(SS-GATE)實習項目的發展歷程。「中歐學生在這個實習項目中將協助項目管理、籌劃與支持電話會議、營銷、研究、預算以及聯合國南南合作組織要求的其它工作內容。」
  • 「中法及中歐園區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
    12月9日下午,由商務部歐洲司、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指導,成都中法生態園管理委員會承辦的「中法及中歐園區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省商務廳國際合作產業推進處處長陳廷用、成都中法生態園管委會主任皮大雲、法國駐成都總領館經濟參贊法宇連及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香港駐成都經貿處等機構,中法武漢生態城
  • 國際關係中正在出現一股分裂的寒流,中歐合作是寒潮中的暖流
    然而,中歐關係要真正擺脫第三方影響而具有更強的平衡力,仍需要增進雙方的戰略互信和戰略對接。在美國不斷就所謂華為的「技術威脅」對歐洲發出警告時,歐洲主要國家迄今做出了相對獨立的回應,將技術合作與信息安全問題區別對待。華盛頓一直要求歐盟跟上它針對中國的戰略阻擊,但面對這樣的單邊主義,歐洲顯然有自己的利益。
  • 「特殊通道」折射中歐抗疫合作的速度與溫度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介紹,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發運防疫物資44.8萬件、共計1440噸,主要到達義大利、德國、西班牙、捷克、波蘭、匈牙利、荷蘭、立陶宛等國家,並以這些國家為節點,分撥到更多的歐洲國家,有力促進了國際防疫合作。 更重要的是,隨著疫情「震中」武漢本月順利「解封」,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向外界傳遞了中國經濟社會重回常態的積極信號。
  • 熱解讀丨習近平用這兩組對比詞促中歐合作共贏
    「中歐要做推動全球發展繁榮的兩大市場。」六年來,習近平主席始終積極推動中歐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兩年前,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推動的進博會打開了讓世界感知今日中國強勁開放氣息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各國可以共享中國發展紅利、各國企業可以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首屆進博會上,69家法國參展企業的成交額達到15.5億美元,居歐洲第二。
  • 中歐是互利合作夥伴不是零和競爭對手
    習近平指出,中歐都主張多邊主義、自由貿易,都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都主張各國要按規則行事。當前形勢下,中歐加強溝通、協調、合作,確保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穩定發展,不僅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會給世界帶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正能量。中方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同歐盟的關係,中歐是互利合作夥伴,不是零和競爭對手。中國發展對歐盟是機遇,不是挑戰。中歐關係發展前景廣闊。
  •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一張互惠互利的「國際通行證」|中歐地理標誌...
    安吉白茶、盤錦大米、山西老陳醋、帕爾瑪火腿、葡萄牙綠酒……9月14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下稱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的籤署,這些表明產地來源的地理標誌產品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在推動地理標誌保護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將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 成都與德國波恩建立中歐城鎮化合作示範城市夥伴
    此次入選中歐城鎮化合作示範城市,得益於兩市長期以來在城市低碳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的一系列務實合作:2007年兩市開展環保專家交流項目以來,成都市環境監測站先後於2007年、2009年、2011年分別派出專業人員赴波恩學習;2008年,波恩市也派出兩名環保專家到成都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交流。
  • 中集集團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近日,中集集團(000039)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簡稱中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在深圳蛇口的中集集團總部大樓舉行。中集集團董事長兼CEO麥伯良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見證雙方籤約並召開座談會,雙方部分高管參加會議。
  • 【綜述】「從福利工廠到支持性就業法律與實踐」 中歐國際研討會綜述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2018年1月20日至21日,「從福利工廠到支持性就業法律與實踐」中歐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上海市法學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與上海志君公益法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愛爾蘭國立大學殘障法律政策研究中心協辦,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