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從福利工廠到支持性就業法律與實踐」 中歐國際研討會綜述

2020-12-16 騰訊網

來源: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2018年1月20日至21日,「從福利工廠到支持性就業法律與實踐」中歐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上海市法學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與上海志君公益法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愛爾蘭國立大學殘障法律政策研究中心協辦,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提供支持。來自哈佛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殘障法研究中心、愛爾蘭政府殘障就業戰略指導委員會及英國利茲大學多名在殘障法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廣州大學等十餘所國內高校的專家學者和中國殘聯等實務部門工作者共計40餘人參加會議。作為上海財大法學院院慶30周年系列研討會的收官之作,本次研討會的圓滿結束代表院慶活動精彩落幕。

會議開幕式由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王全興教授主持,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助理鄭少華教授、上海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國平分别致開幕詞。

鄭少華校長助理在致辭中表示,殘障人士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殘障人的融合就業和有尊嚴的生活,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及實務工作者應緊密聯繫,深入研究相應的支持性就業新舉措。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在勞動法、社會保障法等領域已具有較突出的研究成果,希望能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學者的交流和合作。

上海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林國平先生在致辭中指出,為殘疾人就業提供支持的制度方面,歐盟各國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結合我國以及上海市的相應需求,通過中歐兩國專家的深入交流,必將在保障殘疾人就業的新模式、新思維與新制度結出碩果。林會長最後代表上海市法學會向會議共同主辦方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志軍公益法律研究中心、支持方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協辦方愛爾蘭國立大學殘障人法律政策研究中心表示感謝,預祝會議取得圓滿的成功。

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七個議題。

議題一「殘障人就業國際條約與標準」主要圍繞殘障人就業國際條約與標準展開,由復旦大學法學院陸志安副教授主持。首先由愛爾蘭國立大學殘障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傑拉德·奎恩教授代表未能到現場的博士生燕妮·羅斯甜就《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7條「殘障人就業與開放工作」作了主題報告。奎恩教授指出歐盟殘障政策立法與聯合國、全球的發展趨勢都是契合的,獨立生活的前提是保障經濟獨立。因此《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7條總體上體現了價值觀的轉變,即重視個人權利,促進個人融入社會。首先要將殘障人士從政策對象變為主動參與者;其次,需要把殘障人士視為社會的財富,作為社會共同體的一份子,他們對社會的進步非常有價值;此外,構建合理的市場計劃,最重要的是應構建融入性的教育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殘障人權益保障中心副主任李靜就「《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下殘障就業目標」做主題報告,她指出我國已經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關於殘障人權益保障的法律規範體系,但實踐中殘障人就業仍然較為艱難,即使是高學歷的殘障人也不能很順利地實現就業。為此,應以充分就業、體面就業以及同工同酬作為殘障人就業立法的新目標,通過完善司法救濟等途徑實現立法目標。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殘障事務高級專家史蒂芬·託姆用視頻的方式向會議分享了殘障人就業國際條約、標準與國際勞工組織實踐。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郭曰君就本議題展開與談,他從「隔離」到「融入」的轉變,「隔」與「融」都有一個鬲,作為漢字他們有相通的地方,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如何將它們打通,從而真正實現融合就業的目標。

會議第二個議題是中歐殘障人法律回顧,由上海志君公益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傅志軍主持。愛爾蘭國立大學殘障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傑拉德·奎恩教授介紹了歐盟殘障人法律演變背景,他從歐洲委員會和歐盟區別談起,說明歐盟立法及各類條約機制的結構,主要涉及殘障人的法律政策以及歐盟批准加入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對於歐盟及成員國法律政策的影響。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周露露博士介紹了我國殘障人就業法律發展與制度,現在的問題以及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殘障人就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正在為殘障人就業提供新的平臺。西南政法大學趙樹坤教授在此基礎上展開了與談,她認為中國相應制度的完善有兩點特別重要,第一是跳出本國法律,廣泛吸納國際經驗,比如聯合國、歐盟已經形成的經驗;第二,應把法律放入其他社會系統,如從民主政治、市民社會、道德維度等寬泛的社會層面去考慮。

第三個議題是中歐殘障人就業法律政策比較環節。本議題由武漢大學法學院張萬洪教授主持,主要圍繞中歐殘障人就業法律政策展開,有理論的思考,也有實踐的介紹。中國殘障人聯合會政策研究室博士胡仲明對「我國殘障人就業國家戰略規劃」作主題報告,他從大、中、小三個層面對我國殘障人就業規劃做了立體的介紹。「大規劃」是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健全公共機構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制度。「中規劃」即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小規劃」是由中國殘聯主導,對康復、教育、無障礙等方面規定非常詳細。利茲大學殘障法律研究中心教授安娜·勞森介紹了歐盟殘障人就業的法律政策,歐盟在殘疾人就業方面還有很多要做的,歐盟戰略目標是就業率可持續、包容性增長。愛爾蘭政府殘障就業戰略指導小組成員克裡斯·李奇分享了愛爾蘭政府的殘障融合就業戰略。愛爾蘭政府對於殘障人士的就業規劃從他一出生就開始的,他不僅有工作,還有事業,與其他人沒有不同,這項戰略不是一小部門,它有一個整體的框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殘障人權益保障中心研究員倪震此議題提出三點深刻的思考,引發了大家的共鳴。

第四個議題由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刁振嬌副教授主持,主題為「融合就業利益相關方的支持:政府、企業、服務提供者、殘障人組織」。愛爾蘭政府殘障就業戰略指導小組成員克裡斯·李奇詳細介紹了歐盟支持型就業的興起,並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中國人民大學殘障人事業發展研究院教授楊立雄為大家介紹了他對殘障人就業保障金制度的研究。根據他的研究,2015年殘障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改革對企業影響非常大,殘聯也參與討論殘障人就業保障金制度改革問題。上海江三角律師事務所律師史慶則從殘障人就業保障金制度看我國殘聯的權責配置。他還將就業保障金和工會會費進行比較,殘障人就業保障金是由殘聯徵收,而殘聯沒有內部監督機構,工會內部有專門的監督機構。上海市人社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國良介紹了很多上海市政府的相關措施,並對社會力量參與表示感謝和支持。他指出中國政府很重視殘疾人問題,殘疾人融入社會主要方式是就業,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意見,上海市也出臺了《殘疾人就業專項計劃》,促進殘疾人就業。

哈佛大學法學院殘障發展項目中國部主任崔鳳鳴主持第五個議題,本議題有來自於企業僱主的聲音,也有國際先進的案例。「我和你」助殘服務基地總經理王磊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上海市「我和你」助殘服務基地關於殘障人職業康復援助的做法,十分鮮活生動。北京朝濡影響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海軍分析了優勢視角與殘障群體可持續高效就業。外資企業中德善美表達針對企業在招收殘障人士有自己的顧慮,中德善美將到現場做評估,考察哪些企業適合殘障人士。針對企業的崗位再去篩選適合的工作者。諾華製藥人力資源部殘障員工管理處工作人員劉琨琨作為企業實踐者展開了深有體會的與談。上海寶山區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陳子明作為殘障人士之一也談了自己的心得。

第六個議題是殘障人就業反歧視:立法、司法與實踐。本議題由利茲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郝曦主持,利茲大學殘障法律研究中心教授安娜·勞森教授、利茲大學殘障法律研究中心博士黃裔、中國社科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曲相霏、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金希律師進行了發言。勞森教授從歐洲《平等就業指令》第五條合理便利談起,指出合理便利被定義為僱主需要採取適當措施,讓障礙者可以進入就業市場參與就業、獲得晉升以及相關的培訓,除非將為僱主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否則僱主必須盡到相應法律義務。黃裔博士從法律禁止就業歧視但未明確定義何謂歧視談起,通過案例說明我國殘障人就業實踐中的問題,拒絕提供合理便利,在我國法律中並未規定,即使有僱主這樣做,但障礙者因無法律規定而沒有權利來源。曲相霏研究員從多個方面對合理便利和無障礙進行了比較。如締約國確保提供合理便利為即時義務,而對無障礙的義務,有一部分是立即履行,另一部分是逐漸義務。從權利視角考慮,合理便利是主觀權利,而無障礙是法律上客觀義務,給義務主體要求做一些事情,因此是客觀義務。從便捷性來看,合理便利支出少,無障礙有支出,規模較大。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金希從殘障人就業權法律實踐困境與反思,說明當前我國殘障人士就業中的現實問題,僱主對於殘障者有負擔的刻板映像,影響了殘障者進入開放性競爭市場就業機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張聖翠和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曹奕陽進行了該環節與談。張老師從校園無障礙與我國教育現狀談自己對殘障人通過就業融入社會看法。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吳文芳主持最後一個議題:反思與展望環節。本議題以圓桌討論的形式展開,來自中外方的代表們就「共同的挑戰與將來的合作」展開討論。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張萬洪教授認為中方目前的挑戰在於觀念、制度、行動。觀念上還有很多要改變的地方,如「殘廢」、「安置」、「正常人」等字眼在生活中依然可見,制度以權利為基礎,就業和融入社會是權利。曲相霏認為歐洲在合理便利方面,女性可以做半天的工作,比較靈活,但難以與男性平等,薪資低。而殘障者若是要求靈活工作時間,同樣需要面臨晉升加薪等方面的挑戰,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方面。王全興教授從勞動法視角談殘障人的就業保障問題,他認為殘障人法律規定屬於特別法的地位,而中國現階段立法層面,有一定地位但地位還不夠。在勞動法體系內部,為實現融合就業的目標,也應系統性整合勞動就業法、勞動關係協調法與勞動基準法等各個部分。克裡斯李奇提出在殘障人士就業問題上,愛爾蘭有很多成功的嘗試,政策寫到紙上容易,推行卻很難,如何提升就業問題的意識,關鍵還是在於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要讓僱主們意識到殘障人士有非常多的天賦和能力,可以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奎恩教授認為解決殘障人士問題,中國和歐盟的經歷是相似的,對待該問題之前一直通過殘障社會模式,而現在需要藉助權利模式解決這一問題。勞森教授認為學校中有殘障的學生,如何讓他們參與到正常的教學中來,在教授本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大學對於殘障學生的支持非常完善,覺得中歐之間訪問交流更為頻繁,可以更好地認識到這個問題。上海市政府法制辦工作人員張瑞新也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殘疾人就業作為社會問題應將就業意願作為本位來考慮,將殘疾人作為特殊群體保護往往會最終形成保護性歧視,政府希望與專家們一起努力,推動從觀念到制度的轉變。

會議閉幕式由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凌副教授主持,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史蒂芬·哈利與上海財經大學王全興教授分別代表中歐雙方作報告人總結。史蒂芬·哈利認為,本次會議從法律制度、僱主責任以及社會動員等理論與實踐各個層面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探討,希望以後能夠多進行國際交流,引發全社會對於殘障人就業的關心。王全興教授從本次會議的召開背景、中歐可比較之處以及比較內容、比較方法、未來發展等方面對該次會議進行了總結髮言。最後,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宋曉燕教授作了閉幕講話,她對上海財大法學院近幾年在國內的發展態勢以及優勢學科的主要情況做了簡要介紹,代表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對參會的中外嘉賓表示衷心感謝,對本次學術會議的圓滿結束表示祝賀。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法治的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綜述
    2020年12月26日,第二屆中國法治的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順利召開。研討會由中國政法大學全面依法治國研究院主辦,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仲裁研究院協辦。與會代表圍繞中國法治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重大涉外法治實踐的傳播策略、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與法治傳播以及中國案例的介紹、外譯與傳播等四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公房居住權糾紛研討會綜述民......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公房居住權糾紛研討會綜述民一庭調研與參考[2014]11號為了規範公有住房(以下簡稱「公房」)居住權案件的審理,高院民一庭召開了公房居住權糾紛研討會。全市法院房地產審判庭庭長、審判人員等近三十餘人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圍繞公房居住權的法律性質、判斷標準、涉公房居住權糾紛的審判思路、處理原則以及審判實踐中的疑難問題進行深入研討。現將本次研討會的內容綜述如下:一、公房居住權的法律性質傾向性意見認為:公房居住權不是一種物權。
  • 文獻綜述論文寫作
    前者包括探索性綜述(exploratory review)、評價性綜述(evaluative review)和指導性綜述(instrumental review);後者是近年來在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領域興起的與薈萃分析(meta analysis)聯合應用的新興綜述形式,重要是制定某主題準入標準,結合對原始資料的meta分析,有些還含有自己的研究姿資料,形成的研究性綜述論文
  • 刑事追訴期限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綜述
    作者:陳德鋒、周丹輝 來源:金山法院  -  日前,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上海市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上海政法學院聯合舉辦「刑事追訴期限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從司法實踐的角度而言,偵查活動是否窮盡在個案中難以有效辨別,有的對事立案的案件並未對行為人產生追訴期限延長的法律效果,如麻繼鋼殺人案即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如果將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立案」理解為對事立案,該案無需走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程序,故該典型案例彰顯了「對人立案」的立法本意。
  • 元分析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元綜述
    元分析的最重要特點是其可重複性和透明度,在實際研究實踐中其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這篇文章2020年發表在期刊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感興趣的可以讀一下這篇文章。
  • 怎樣寫文獻綜述?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用 200~300 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 文獻綜述寫作指南
    2.評述性是指比較專門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統地論述某一方面的問題,對所綜述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反映作者的觀點和見解,並與綜述的內容構成整體。一般來說,綜述應有作者的觀點,否則就不成為綜述,而是手冊或將座了。
  • 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獻綜述?|《自然》專訪
    歡迎科研團體(機構、實驗室、協會等)為團體成員購買自然科研論文編輯服務,享受團體優惠和專業售後服務支持。我也考慮過在我們的綜述論文中加入短視頻,把重點突出展示。我認為這可以擴大讀者群和可及性,因為這些視頻便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ANKITA ANIRBAN:時效性和圖表的大作用《自然綜述:物理學》編輯作為一名期刊編輯,我的工作包括評估綜述的選題。
  •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綜述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綜述馮風雷,李 麗(石河子大學 水利建築工程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摘 要]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大量梳理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文獻,以期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造成就業困難作成因分析,為解決這一難題給出可行性的措施和對策,從而更好地提升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廣度
  • 新聞 | 商學院與英得傑國際管理公司聯合舉辦「2017中歐企業管理研討會」
    >2017年11月22日,我校商學院與英得傑國際管理公司(InterGest Worldwide)聯合舉辦「2017中歐企業管理研討會」。我校客座教授——英得傑國際管理公司(InterGest Worldwide)CEO皮特•安特李斯特(Peter Anterist)先生、歐盟中小企業中心首席商務顧問拉斐爾·吉梅內斯(Rafael Jimenez)先生、英得傑國際管理公司(中國)合伙人兼總經理袁曉剛先生應邀作為主講嘉賓。研討會由商學院副院長林嵩教授主持。商學院2017級研究生、部分商學院校友參加了研討會。
  • 系統性文獻綜述法:案例、步驟與價值
    其內容包括所使用資料庫的名稱(兩個或兩個以上)、檢索日期、文獻起止年限、使用的術語或關鍵詞、語種,以及檢索到文獻的條數。如果檢索到的文獻太多,可以通過精煉關鍵詞、同義詞或相關術語反覆檢索,逐漸縮小文獻範圍。如果檢索到的文獻太少,則可以通過拓展關鍵詞、同義語或相關術語,逐漸擴大文獻範圍。同行匿名評審的研究文獻是系統性文獻綜述的最佳文獻。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文獻綜述存在的八大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1、缺乏相關性(參與者參與有限)對參與方(包括受影響或其結論影響或可能影響的任何個人或團體)進行廣義定義時,其結果將用於塑造學術領域或為政策或實踐決策提供信息的所有綜述都應涉及一定程度的參與方參與。這樣做可以提高綜述的有效性、效率和影響力。
  • 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座談會綜述
    國際人權發展的重要分水嶺  與會同志探討了《世界人權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向巴平措認為,《宣言》是國際社會第一份普遍性、綜合性的人權文書,為《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人權法律文件的出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 綜述:工業4.0應用在德國緩慢推進
    新華社德國斯圖加特11月5日電綜述:工業4.0應用在德國緩慢推進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胡小兵  工業4.0概念正式提出已5年有餘,這個反映德國工業數位化轉型的「未來工程」已從學術理論走進工廠車間。5日在斯圖加特舉行的德國工業4.0論壇上,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應用案例越來越多,但工業4.0仍是一個較緩慢的進化過程,從技術應用到商業模式都需要持續創新。  本次德國工業4.0論壇由中國同濟大學德國校友會與德國華人學者學生經濟學會聯合主辦,並得到德國夫琅禾費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IPA)的支持。
  • 央行綠色金融網絡(NGFS)發布《金融機構環境風險分析綜述》和...
    能力建設:行業協會、央行及其他監管機構、國際組織、非政府性機構和學術機構等組織可以通過組織研討會、培訓會等交流活動,將環境風險分析方法作為公共產品,向金融業進行推廣。3.支持示範項目:NGFS、國際組織、央行和其他監管機構可以考慮對重點行業或重點地區的示範研究項目進行扶持,這些項目可針對銀行業、資管業和保險業金融機構,並覆蓋對環境和氣候因素有重大風險敞口的地區和產業。4. 披露風險敞口和環境風險分析結果:應該建立一個國際通用的、健全的環境披露框架。
  • 文獻綜述寫作指南(可下載全文)
    一組醫生出於為抑鬱症患者的治療尋求一系列指導方針或者是建議療法的目的而進行文獻綜述。首先他們使用文獻綜述幫助定義抑鬱症及其不同的表現形式,接下來,醫生們根據文獻獲取了關於有效治療方法的資料。他們發現文獻支持對於不同的人群(諸如孩子和老人)、抑鬱類型、性別和療法(包括藥物和精神)需要區別對待。
  • 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結論:文獻研究的結論,概括指出自己對該課題的研究意見,存在的不同意見和有待解決的問題等;文獻綜述的附錄:列出參考文獻,說明文獻綜述所依據的資料,增加綜述的可信度,便於讀者進一步檢索。但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局限於課堂,學習方式是為數學而數學,沒有把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沒有把學生學習數學置於廣闊的生活時空中去,學生多角度多途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提出「『問題——探索——交流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研究」課題。
  • 文獻研究法與文獻綜述
    、國外的可通過如SCI來源刊(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學引文索引,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引文資料庫,與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並列為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SSCI來源刊(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
  • 寫文獻綜述的二十八個要點
    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 怎麼寫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旨在用前人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你採用的研究方案提供支持,而非一堆文獻毫無章法的堆砌。舉例:為了方便理解,假設我們的課題是:《四川母雞的下蛋可持續性》。啥意思呢?從最近進行研究的張三推到李四,再從李四推到王五,最後我們會找到這個理論的最終來源 — 終極大BOSS。那麼我們把這條線反過來,從時間最早的終極大BOSS開始寫!【他的理論】如何通過被反覆優化、拓展,發展到【你寫的這篇論文】直接使用的理論和方法,就是你在文獻綜述中所要敘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