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分析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元綜述

2020-12-08 元分析

元分析的最重要特點是其可重複性和透明度,在實際研究實踐中其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這篇文章2020年發表在期刊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感興趣的可以讀一下這篇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Transparen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Meta-Analyses in Psychology: A Meta-Review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e possible as viable research techniques only through 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primary research; thus, one might expect meta-analysts to demonstrate best practice in their reporting of results and have a high degree of transparency leading to reproducibility of their work. This assumption has yet to be fully tested in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s. We therefore aimed to assess the transparen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meta-analyses. We conducted a meta-review by sampling 150 studies from Psychological Bulletinto extract information about each review’s transparent and reproducible reporting practic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uthors reported on average 55% of criteria and that transparent reporting practices increased over the three decades studied (b = 1.09, SE = 0.24, t = 4.519, p < .001). Review authors consistently reported eligibility criteria, effect-size information, and synthesis techniques. Review authors, however, on average, did not report specific search results, screening and extraction procedures, and most importantly, effect-size and moderator information from each individual study. Far fewer studies provided statistical code required for complete analytical replication. We argue that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synthesis in general should require review authors to report these elements in a transparent and reproducible manner.

中文摘要

只有通過透明的原始研究報告,系統綜述和元分析才可能成為可行的研究技術。因此,人們可能會期望元分析人員以最佳實踐報告結果,並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從而可以確保工作的可重複性。這個假設尚未在心理學中得到充分檢驗。因此,我們旨在評估心理學元分析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通過對《心理公報》中的150項研究進行取樣,提取有關每篇綜述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的報告實踐的信息,進行了一次元綜述。結果表明,作者報告標準的平均值為55%,並且透明度的報告實踐在三十年中有所增加(b = 1.09,SE = 0.24,t = 4.519,p <.001)。綜述作者一致報告了納入標準,效果量信息和綜合技術。但是,平均來說,綜述作者沒有報告具體的搜索結果、篩選和提取程序,最重要的是,沒有報告每個研究的效應量和調節變量信息。很少有研究提供可重複的完整分析所需的統計代碼。我們認為,心理學和研究綜合領域通常應要求綜述作者以透明和可重複性的方式報告這些要素。

相關焦點

  • 解決可重複性危機:元分析還是預註冊?
    心理學的可重複性危機激起了相關研究人員的反思,許多心理學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決方法,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預註冊重複實驗和元分析方法。那麼,哪種方法更好呢?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缺點,結合起來更能有益於可重複性問題的解決。我們要如何進行結合呢?
  • 又一高分發文利器教程來了——元分析(Meta-Analysis)
    你可以通過元分析找到答案元分析(Meta-Analysis,MA),通常也被譯為薈萃分析、整合分析等,被稱作是「分析中的分析」,是一種對以往的實證研究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的統計方法。通過對具有「相同目的」、「相互獨立」的多個現有研究結果進行定量(統計)綜合分析,其分析結果客觀性強,具有科學性,可以解決部分研究的不可重複性問題。
  • 社會學元分析導論
    我們可以看到,元分析是發表高分文章的利器。經常可以看到,某一個研究者所發期刊水平一般,但是最後做了一篇元分析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力期刊,作者自身的影響力瞬間上升了幾個level。當你是科研小白想要發綜述文章,元分析是首選,因為SCI/SSCI期刊基本不可能是由小白來發表非元分析綜述文章。
  • 綜述 | 異質信息網絡分析與應用綜述
    因此,異質信息網絡分析迅速成為數據挖掘研究和產業應用的熱點。本文是2020年針對異質信息網絡分析與應用的一篇中文綜述,已投寄至軟體學報。具體而言,本文對異質信息網絡分析與應用進行了全面綜述。(2)異質網絡包含豐富的結構和語義信息,為發現隱含模式提供了精準可解釋的新途徑。例如,推薦系統的異質網絡中不再只有用戶和商品這兩種對象,而是包含店鋪、品牌等更全面的內容,關係也不再只有購買,而是含有收藏、喜愛等更精細的交互。基於這些信息,利用元路徑和元圖等語義挖掘方法,可以產生更精細的知識發現。
  • 如何進行可重複性研究?
    簡介:何謂可重複性研究 ?2. 合理安排研究工作2.1 組織任務和文檔2.2 管理文件夾2.3 跟蹤工作流程2.4 Handling files 處理文件3. 良好的代碼寫作習慣3.1 實時保存 dofile 而不是數據文件3.2 空格和注釋語句4.
  • 國際最新文獻綜述方法: 引文語境分析法, 透明, 嚴謹, 可複製和可量化!
    本文認為,引文上下文分析應被視為一種獨特的、系統的、嚴謹的文獻綜述。它與其他類型的文獻綜述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有助於以新穎的方式進行理論檢驗和發展。傳統的文獻綜述通常檢查某一領域的文章(敘述性綜述),或關於特定關係的實證研究結果(摘要元分析)。這兩種評論都沒有系統地匯集所有對某一作品的引用與提及。系統綜述則是「一種具有系統的、可複製的和透明的方法的文獻綜述」(Siddaway等,2019年)。
  •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文獻綜述存在的八大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3、缺乏透明度/可重複性(無法重複研究)能夠準確地重複綜述的方法(也稱為「可重複性」)是科學方法的核心原則,用於產生綜述的方法應該透明地詳細報告,以便能夠複製或核實綜述。如果讀者既不能理解研究是如何被識別、選擇和綜合的,也不能理解哪些研究被排除在外,那麼就不能評估偏見的風險,而不清楚的主觀決定可能會影響可靠性。
  • 寫綜述的方法基礎Meta-Analysis
    定義Meta-analysis:元分析或薈萃分析,其概念為對以往的研究結果進行系統的定量分析。Glass對Meta-analysis提出的定義是:以綜合已有的發現為目的,對單個研究結果的集合的統計學分析方法;Sacks等提出的定義是:對以往的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學的合併和嚴謹的綜述方法;羅湘等認為Meta-analysis方法是依靠搜集已有或未發表的具有某一可比特性的文獻,應用特定的設計和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與綜合評價,使有可能對具有不同設計方法及不同樣本數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比較。
  • 系統性文獻綜述法:案例、步驟與價值
    系統性文獻綜述利用電子資料庫對文獻進行全面搜索,按照科學的標準對所有相關的文獻進行嚴格篩選,受精確的研究問題和方案驅動,使用標準化和結構化的技術對所選文獻進行質量評估。尤為突出的是,系統性文獻綜述有確定的研究結論,研究過程透明,可審計、可重複。表4為系統性文獻綜述與傳統文獻綜述的比較。系統性文獻綜述與傳統文獻綜述的區別是明顯的。一是知識假設的差別。
  • 文獻綜述寫作指南(可下載全文)
    比如,消費者教育基金會對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感興趣。他現在的資助優先領域之一是預防老年人的酗酒和濫用。「社區健康計劃」決定向該基金會申請一筆基金用於編寫一套老年教育材料。該基金會要求所有申請報告都要有文獻綜述,以證明所提出的研究或者該教育項目是有創新性和有根據的。
  • MER綜述:微生物研究應該如何採樣(擴增子綜述系列1)
    樣本收集涉及一系列決策,這些決策對如何分析和解釋數據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推論嚴重依賴於有效的採樣技術。此外,在特定地點和特定時間採集樣本只能進行一次。而隨後的步驟(例如PCR、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卻可以重複進行。eDNA的研究和宏觀生態學相比有幾個獨特的特徵:首先,eDNA研究通常集中在微生物或其他難以觀察的物種上。
  • Nature綜述:Rob Knight帶你分析微生物組數據(2020版)
    比如對近期快速發展的精確序列變異(exact sequence variants/ESV,詳者註:目前更多使用ASV的名稱)的方法替代傳統基於聚類的OTU分析,整合宏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的方法,組成型數據分析問題等方面的近期突破性的進展開展探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些方法很新穎,但在研究中還是應當關注實驗設計和與研究可重複性相關的經典問題。
  • 機器學習正遭遇「可重複性危機」,或已成「鍊金術」?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機器學習以其特有的優勢逐漸在科學研究中得到大量應用,然而,其內在的「黑箱」特點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有研究者認為正是機器學習的這種不可解釋性導致了當下科學研究的「可重複性危機」——如果科學不可重複,那我們是否還能稱之為真正的科學嗎?與此同時,更有研究者聲稱機器學習已經成為一種「鍊金術」。
  • 論文重複率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在哪裡?該如何降低重複率?
    這來,大家好好想想,論文重複率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在哪裡?papercrazy老師覺得主要是這四點,1、背景及意義2、研究綜述3、理論4、政策建議,論文重複率最多的基本上逃不脫上面這些部分,論文重複率最低的部分一般都是實證部分。可以從這四個點進行相應的查重後作降重。
  • 免費| 用R做元分析實操指南
    去年啊……我們組織了一次線上學習——R做元分析的活動。
  • 連鎖分析和關聯分析中新方法綜述
    ,撰寫了題為「基於家係數據的全基因組關聯學習」的綜述文章。本文引領讀者了解連鎖分析與關聯分析之間的區別與聯繫,綜述了連鎖分析和關聯分析中的新方法和新應用,並指出了連鎖分析和關聯分析在遺傳學研究中的發展方向及趨勢。 目前擔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Jurg Ott教授是國際知名的資深學者,是遺傳統計研究的先驅。
  • 新工具可計算生物醫學論文可重複性得分—新聞—科學網
    科學界正在尋找新工具衡量已發表研究成果的可再現性,因為人們擔心許多研究無法獨立再現。 圖片來源:National Eye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月19日公布的一個新的在線工具可通過分析已發表論文的引文數量,衡量該論文可再現性。
  • 怎樣寫文獻綜述?
    主體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點及其理論根據,從而反映作者的見解。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這部分應包括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幾個方面的內容。 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各派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
  • SolidWorks實例:零件的有限元分析|壓力分析|應力分析
    零件的有限元分析SolidWorks除了強大的建模能力之外,還提供了基礎的有限元分析功能,用於評估零部件的性能。以機械力學分析為例,其基本方法為:1.添加模型材料,2.添加模型約束,3.力分析,4.導出結果。接下來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實例,來體驗一下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首先按照圖示,快速建立一個待分析的零件模型,主要用到的命令有拉伸,切除,加筋等功能,接下來開始進行有限元分析的操作。
  • 元分析:自閉症執行功能存在缺陷嗎?
    元分析非常適合於探討特殊被試的認知功能和大腦缺陷,這樣的文章一般也比較好發表。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特殊被試異質性高且原始研究的樣本量都比較少,導致假陽性的概率遠高於普通被試。元分析可以增加統計檢驗力,所得結果更具可靠性。所以,如果你對特殊被試感興趣,可以考慮元分析這種方法哦!如果你想學習元分析,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元分析」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