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由中國教育部、歐盟委員會共同主辦,國家語委提供支持,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的「2012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歐盟文化、教育、語言多樣性及青年事務委員安德魯拉・瓦西利烏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等領導嘉賓出席會議並致辭。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此次研討會上指出,隨著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中歐關係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今年4月,國務委員劉延東和歐盟委員會教文委員瓦西利烏在布魯斯塞爾共同主持了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一次會議並籤署了《聯合宣言》,人文交流作為雙方合作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歐關係的第三支柱。同時,郝平副部長在此次研討會上強調,教育交流與合作一直是中歐人文交流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的建立為中歐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首先依賴於語言的多樣性,中歐雙方的語言交流源遠流長,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推動與歐盟的語言交流與合作,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外語教學水平,也讓中國更加了解歐洲各民族的文化,為中歐關係注入了勃勃生機。
歐盟文化、教育、語言多樣性及青年事務委員安德魯拉・瓦西利烏在研討會上高度評價了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的建立,充分肯定語言合作在加深人民與人民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所起的積極作用。她指出,教育與歐盟的政治模式緊密相關,構成歐盟對外合作的核心內容。教育在歐盟決策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而教育的重要基礎就是外語學習。歐盟委員會希望在歐盟範圍內全面地推動語言學習,計劃每年組織90萬人參加歐盟委員會資助的交流項目,這些項目的受益者將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培訓生、老師以及青年工作者和志願者等。通過這個項目,語言學習將會融入到教育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成為它們的基礎組成部分。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在此次研討會上表示,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中國開設語種最多的大學,完整開設了歐盟國家23種官方語言,全面啟動了「歐盟官方語言整體教學平臺」,為中歐關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屆研討會以「推動中文和歐洲語言的海外傳播;為學習語言的師生提供培訓機會、促進他們的流動;強調語言作為增進理解的工具的重要性」為主題,相信必將會如劉延東國務委員在中歐交流機制會議上所指出的,在「教育、文化、青年等領域架起一座中歐人民的心靈溝通之橋,為中歐關係深入發展開闢一方新天地」。北外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在中西方之間撒下對話的種子,為融通中外文化血脈,更好地實現「讓中國了解多樣的世界,讓世界理解變化中的中國」的時代使命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本次研討會是自2009以來的第三屆中歐語言合作研討會,來自中歐雙方從事語言研究和語言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200餘人出席會議。(記者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