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衣服太髒!公交車司機拒載農民工,農民工:我是農民工咋的了

2021-01-10 愛維爾說社會

公交車拒載農民工,引發網友炸鍋:都是社會基層人士,該是誰的錯

小編已經苦苦的等候你好久好久了,小哥哥小姐姐們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記得點個讚,加個關注,順便再評論一下喔!

近日,在網上曝光了一則河南溫縣公交司機拒載農民工的視頻。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名穿著髒衣服的農民工和公交車司機在大聲地爭吵著。公交車司機對著農民工說:我就是叫你下去!你沒看你穿的呢!剛開始農民工說:我穿的髒你可以給我說一下,我下去打打可以。但是可能是受到公交車司機言語態度的影響,農民工也變得有些激動,說自己就是不下去。旁邊的乘客也在勸兩個人,但是兩個人誰都不聽勸。視頻的最後,農民工站在門口說:農民工咋了,我是農民工咋了。但是公交車司機說:你下去打110吧。

據目擊者稱:當時就是農民工問司機說為啥他不能上公交,是農民工就不能上公交了嗎?司機就說他身上挺髒的,司機剛剛打掃了車內衛生,怕把他的車給弄髒了。據溫縣城鄉公交負責人張金鳳說:當時哪個司機其實不是拒載他,只是說讓那個農民工下車把衣服拍乾淨。然後農民工就怪起司機來了,說「我就是不脫」。可能也是司機說話有點重,所以司機這塊我們也已經聯繫他了。這個問題其實是個中性問題,正反面都可以去理解的,是我們的問題的話,我們一定追查到底。

有網友表示:絕大部分人看到邋遢的人都會有不適,內心多少都會有些厭惡。從視頻的對話中可以看到司機確實是想讓農民工下去拍土,說話語氣確實是有點不好。那個農民工全身都是土,他坐完了下去,下一個坐上去的人糟不糟心。農民工與公交車司機都是社會的基層人士,愛乾淨與邋遢卻是兩種人。顧不顧及身邊人感受是素質的基本體現!也有人說:司機那個樣子看著就噁心,沒有農民工建設城市,城市哪來的光鮮。這就是拒載,再解釋也沒有什麼用。

小編是覺得兩個人都互相理解一下,說話方式和態度都溫和一點就很好解決了。對於這名公交車司機和這名農民,大家有什麼看法呢?到底要不要讓農民工穿著髒衣服上公交呢?司機讓農民工下車去拍土的做法到底對不對呢?

相關焦點

  • 河南一公交車司機嫌農民工太髒拒載:身上都是土,弄髒車了怎麼辦
    河南一公交車司機嫌農民工太髒拒載:身上都是土,弄髒車了怎麼辦大家都知道農民一般都是面朝塵土背朝天,因為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才能夠吃上更美味的美食,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事情是這樣的,4月2日,有網友曝光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很快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憤怒:4月1號傍晚時分,一輛從溫縣開往焦作方向的城際公交車在行駛到一公交站臺後停下,當司機照例打開前門後,一位農民大叔準備上車投幣。但是這位農民大叔剛上車就遭到了公交車司機的阻攔,只見這位司機一臉嫌棄的說:「下去,你下去,你真的是太髒了。」
  • 嫌太髒!麵館拒絕農民工用餐,害怕農民工髒影響別人吃飯
    根據周貞的同事說,這還是他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歧視,以前無論去哪裡吃飯,都沒有被歧視過,即使到了賓館,人家也沒有歧視自己是農民工,而且都很熱情。周貞表示,雖然她們穿的衣服可能有點髒,但她們賺的錢卻是乾淨的,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掙的。
  • 鄭州3位農民工脫帽為禮讓的公交車司機鞠躬!司機也站起來回禮了
    近日,河南鄭州,一公交車經過綠燈路口,這時斑馬線上正有3位農民工,司機急忙剎車,農民工看到後脫掉了帽子,司機驚得直接站了起來。因為3位農民工給他鞠躬,他很驚訝,也站起來還了禮。如此有愛的一幕,讓人看了很是感動,司機的善解人意,農民工的感恩,都讓人覺得非常溫暖。在陽光之下,3位農民工露出感激的微笑,害羞中又透露著一點調皮,溫暖得讓人的心都融化了。所有人都流露出在疫情困境之下,難得的釋懷。
  • 坐公交車地板上的農民工:凡是人生,都有低處
    河南鄭州,一輛公交車駛上站臺。這時候上來一個農民工打扮的人,頭戴紅色安全帽,提著一個編織袋。這時候車上的乘客並不多,他沒有選擇坐在位置上,而是把手裡的編織袋放在地板上,自己直接坐在袋子上。這個舉動被車上的車長發現了,可能覺得奇怪,就過去和他交流。這個農民工說,因為身上的衣服太髒,怕弄髒了座位。
  • 公交車上農民工丟失8千塊以及欠款單:太累,睡了一覺啥都沒了_易車網
    然而最近在公交車上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不少網友表示實在是太可恨了,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位農民工乘坐了某輛公交車之後,將自己的錢包落在了公交車上,包內有8000元的現金,而且還有多張欠款證明。對於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這些欠條不僅關係到一個員工,這關係到整個農民工團隊。大家都指望著這些錢過日子呢!
  • 6歲男孩朝農民工飯菜裡吐口水,媽媽給娃撐腰,農民工反擊太解氣
    沒等菜上齊,那面就發生了爭執,起因是這名小男孩覺得農民工太髒了。他不想靠農民工太近,於是就開始哭鬧,讓媽媽攆農民工走。於是這名孩子的媽媽就對農民工說:「你們能不能快點吃,穿這麼髒也好意思吃飯!」。聽聞這話的農民工朋友也造個臉紅,於是他們低頭快速地扒拉盤子裡的飯。
  • 「農民工」有了「新稱號」!「貶義化」已不再,你知道是什麼嗎?
    毫不誇張地說,近些年來城鎮經濟的發展與建設,「農民工」功不可沒,沒有咱農民的任勞任怨,就沒有現如今城鎮的繁華。只不過,在現實社會當中,農民工卻鮮有「尊嚴」。「農民工」得不到尊重無論是從電視廣播,還是從網絡媒體當中,均有農民工被「欺凌」的新聞報導。
  • 愛心衣物溫暖農民工
    愛心衣物送到工地  本報訊 本報愛心冬衣捐助活動收到農民工兄弟的建議後,於昨日將兩批共4000餘件愛心冬衣,捐往雁灘和青白石工地上,溫暖農民工兄弟。卸衣服時,記者發現王進才是個殘疾人,他雖然雙手盡失,但還是和手下的工人兄弟一道搬卸這送來的衣物。一位姓馬的工人在搬運衣服的間隙,悄悄地問記者,:「我能不能多拿兩件,家裡比較困難,老婆和娃娃到現在穿的都是破破爛爛的。」記者得知,馬師傅是從定西山區來蘭打工的務工人員,家境貧寒,別說是衣服了,家裡平時的一些生活品還需要當地政府的捐助。馬師傅穿上送到手的夾克高興地說:「暖和得很啊。」
  • 農民工16樓高空作業,安全繩被割斷,只因誤踩業主衣服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拾荒爺爺不小心踩到一個全身名牌的姑娘,然後她讓爺爺賠償,這額度對爺爺來說絕對天價,但是她還是不依不饒,甚至要這樣一位可憐的老人跪下來道歉擦乾淨,令人氣憤,什麼時候一個人竟還不如衣服鞋子這些虛有的物質。
  • 農民工,髒累難的代名詞,對於這個問題,農民不能再忽視
    說到這,將會有些人反映過來了,導致這一切的緣故便是由於農民工總數驟減,尤其是真實能吃苦耐勞,真實能累及的老一輩農民工當做了最開始的人口老齡化推動者,她們在大城市打工,所做的工作中一般也是本地人不肯去從業的一些髒累難的工作,這一幹便是幾十年,從青少年幹得老年人,如今仍在幹這些髒累難的工作中的農戶,大部分全是將要要乾沒動的中老年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我們先來看看為啥返鄉潮會提前兩個月來臨,像我國北方地區是有冬休期的,隨著冬季的深入,天氣也越發寒冷,已經不適合進行戶外施工了,對於農民工而言,這個時候放假再找其他工作也是比較難的,不少人直接收拾行李就回家了,另外一點就是我國對環保十分重視,停工令也是越來越嚴,對於一些不達標的行業面臨停工的局面,很多農民工都會受到影響,還有一些就是因為個人原因提前返鄉的,所以才導致返鄉潮提前到來
  • 從「農民工二代」到「二代農民工」
    差不多2001還是2002年,那個時候全家四口人蝸居在一個十來平方的出租屋裡,廚房在走廊,廁所在外面本地人搭的簡易廁所、洗澡自己燒水用個大盆洗……工資我也不多說了,賺不到餓不死,我父母那兩年大冬天沒穿過棉衣、羽絨服……二、農民工二代像我這種年齡的,那個時候沒有上過什麼小班中班大班,就一年的學前班,然後直接讀一年級。
  • 英語裡的「農民工」
    不少學者指出,農民工是我國特殊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由於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多數農民工在城市只能從事髒、累、危險的體力勞動,較容易受到歧視。英文中對「農民工」一詞的翻譯可謂五花八門,僅筆者見過的就有peasant workers(農民工人)、rural workers(農村來的工人)、farmers-turned construction workers(農夫轉變成的建築工人)等。筆者認為,這些譯法均有不妥之處。
  • 拒絕農民工就餐?貴陽一麵館惹非議,附近居民:經常有農民工在吃
    拒絕農民工就餐?貴陽一麵館惹非議,附近居民:經常有農民工在吃今天,貴陽蔡家街的一家麵館被推到了風暴的頂端,因為顧客抱怨他的家人"不允許外來務工人員吃飯。在這件事上,有些網民認為"也許事情沒那麼簡單。在小十字工作的徐先生的另一圈朋友評論中,記者看到一些評論說,最近每天都有許多農民工在麵條店前吃飯。事發時,老闆並沒有聲稱有關的店員沒有受到歧視。今天中午,記者來到蔡家街這家麵店,平常熱鬧的麵館門今天很冷,原來放在店前的快餐車也不見了。記者表明意圖後,老闆謝女士走出房間,有點擔心:其實她有點不敢解釋,怕畫會越來越黑。這是個誤會,我根本沒想到會這樣。
  • 救人農民工祝福受傷女孩:「希望她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人」
    一輛瘋狂的白色轎車,在途經省城洪都中大道與解放西路交叉口時,連撞5輛電動車和一輛公交車,致使兩名電動車車主被捲入車底。危急時刻,3名在附近等活的農民工和交警一起,用雙手抬起小車,救出被困的傷者。相信6日早上的這場驚魂一幕,讓不少讀者記憶猶新。
  • 讓農民工不再「憂薪」——農民工工資清欠調查報告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讓農民工不再「憂薪」——農民工工資清欠調查報告新華社記者一份薪水,背後是一個家庭的生活來源和希望。對農民工來講,工資是養家費、治病錢,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的一份基本保障。年終歲末,農民工是否按時足額拿到了應得的工資?欠薪的深層次原因在哪裡?對欠薪「頑疾」國家將從哪些方面予以根治?
  • 農民工和惡業農民工
    打工人這個詞最近很火,但是打工人在外面被人瞧不起,乘地鐵不敢坐位置,害怕把位置坐髒,甚至有些地方還寫上不準農民工進入,我想說,沒有我們農民工你們吃啥?住啥?你們吃的大米是我們農民工種出來的,你們住的房子是我們農民工修建的。之前有人問我,你在外面打工,最怕什麼?
  • 「農民工」新稱號出爐,不再「貶義化」而且含義深刻,你知道是啥嗎?
    從新聞當中不難看出,不管是哪裡的農民工都存在被欺負的問題,比如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很多人嫌棄農民工身上太髒不讓坐座位。在年底的時候也有很多農民工為了追討自己的辛苦錢,給包工頭、企業等下跪的情況,從這一個個的報導和案例當中,我們不難看農民工在當今的社會地位並不是很高。
  • 中國現代化 要先儘早「消滅」農民工
    【文/孟捷】我覺得在過去40年的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挑出三個最有代表性的制度形式。比如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農民工。農民工是一個經濟制度,當然我這樣說,不是說你不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或者什麼文化意義上的現象,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它可以看作是一種我們叫institutional(機構性)經濟制度。
  • 農民工咋了?
    但是每年的春節才是返鄉潮的高峰期,從春運開始,一直延續到臘月三十前,全國各地幾乎所有農民工都要返回家鄉,和家人團聚一起慶祝春節。農民工不易,每天起早貪黑的打工掙錢,出大力流大汗是每天都要經歷的,即使累得抬不起腰,還必須咬牙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