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農民進城務工為的是賺錢養家,在種地收入「銳減」及物價「瘋漲」的背景下,大量勞動力向城鎮輸出,遍布建築、冶煉、化工、餐飲等等各行各業。毫不誇張地說,近些年來城鎮經濟的發展與建設,「農民工」功不可沒,沒有咱農民的任勞任怨,就沒有現如今城鎮的繁華。只不過,在現實社會當中,農民工卻鮮有「尊嚴」。
「農民工」得不到尊重
無論是從電視廣播,還是從網絡媒體當中,均有農民工被「欺凌」的新聞報導。諸如,農民工坐公交車被嫌棄「太髒」;每到年底,農民工「跪地」討薪;有些高級飯店禁止「農民工」進入等等。這些真實案例的存在,足以能夠說明農民工這個基層社會群體得不到最起碼的「尊重」!而要想改善這一現象,除了提升國人的素質之外,提高農民工的身份地位也至關重要。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業不分貴賤,農民工憑藉自己的辛苦與努力換取經濟收入,怎麼就得不到尊重呢?生活中,他們除了需要忍受「低薪」之外,還要面臨各方面的「冷嘲熱諷」與「語言抨擊」,難道農民進城打工就是自願的嗎?不也是迫不得已嗎?如果農村有賺錢生存的機會,他們又何必背井離鄉呢?
「農民工」應值得尊重
①不怕苦、不怕累:建築業、裝修業、煤礦業等等,哪一個不是既髒又累?又有多少城裡的年輕人願意從事這些工種?僅僅農民工身上這種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
②憑「雙手」吃飯:浮躁的社會,踏踏實實工作就業的人本身就難能可貴,咱農民工兢兢業業,憑藉雙手勞動賺錢吃飯,別看衣服整天髒兮兮的,但心裡乾淨啊!比起那些騙錢跑路的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③針對輿論,從未反擊:在不少人的思想認知裡,農民工的素質往往是比較低下的,然而,應對各種流言蜚語與冷嘲熱諷,咱農民工從未進行反擊與回應,而是從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自己比有些人更愛護城市,更珍惜城鎮的發展與建設成績。
「農民工」有了新稱號
「農民工」是進城務工農民的統稱,無論是幹建築的,還是搞裝修的,又或者是進廠做了流水線工人的,均可以稱之為「農民工」。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卻總是有一部分人將這個詞「貶義化」,甚至在言語之中透露出一絲絲「看不起」的味道。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有專家學者提出了一個新稱號——「新產業工人」。不可否認,這個新稱號比「農民工」聽起來舒坦多了。
總而言之,農民工辛苦工作、不吭不騙,為城鎮的經濟發展與建設灑熱血、流汗水,本身就應該受到城市人的尊重。其實還是剛剛那句話,任何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不能說你從事金融就高人一等,也不能因為農民工搞建築就低人三分,只要憑藉自己的雙手賺錢吃飯,就理應得到公平的待遇!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對此,你又是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