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來,看著自己班裡一個個被稱作「學霸」的孩子,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最後考上了中意的名牌大學,常常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可是,偏偏他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卻總是資質平平。儘管他精心教育卻依然淪為「學渣」,讓他一肚子的教育理論,似乎充滿了諷刺意味。有人不解,有人同情甚至暗地裡譏笑。
而他卻並不這樣認為。作為「學渣」的家長兼老師,同樣也因為孩子快樂並且幸福著。
一個孩子能否成為學霸,因素比較多,最關鍵的是兩條:先天智商和後天教育。
先天智商,是上天賜予一個孩子,能否在學習方面具有異於常人稟賦的關鍵基礎。你不得不承認,能成為學霸的人,表現在學習方面的智商一定是很好的,最起碼在中上等水平。否則,孩子到了高中以後,在大家都拼命學習的環境中,智商高的孩子,明顯成績優異;而智商平平的孩子,儘管他足夠努力,其成績還是很一般。
可以說,在足夠努力的情況下,智商的高低,是決定孩子能否成為哪一級學霸的物質基礎。
這是我從教二十多年來,好多實例所驗證了的實踐經驗。所以,對於頂尖「學霸」,真的是不是單憑個人努力或老師的足夠幫助就行的。
能否成為學霸,相比先天智商,後天的教育更為重要和關鍵,這是能否成為學霸的重要條件。在學霸們的身上,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學習品質,這是家長、老師多年教育的結晶,更是學霸們個人長期努力的結果。有人說,因為學霸小時候有成績好帶來的優越感,所以一直保持這種努力學習的幹勁,於是良性循環學習越來越好。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的確有這方面的原因,但又不僅僅局限於此。比如還有意志、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對於家長來說,要有一顆平常心。在學習方面,只要孩子盡力了,無論能否成為學霸,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都應該欣然接受學習一般的現實。畢竟先天智商是物質基礎,後天努力是決定性條件,你對孩子在學習上的的期望,也同樣要有一定基礎,就像你不應該祈求沙漠上會養出鯨魚來一樣。否則,帶給你和孩子的,將可能是傷害。
社會需要學霸一類的高精尖人才,但更多的則是「學渣」這類普通勞動者。教育和培養孩子,若日後能成為一個頂尖人才,當然很好,但畢竟是少數;如果不能,就像身邊絕大多數人一樣,做一名普通的勞動者,能夠快樂幸福的生活,不也是很好嗎?
你認為我的觀點怎麼樣?歡迎討論交流,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