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雞破殼而出的過程,談如何讓孩子養成內驅動力的習慣

2020-09-14 家庭教育和情感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打破一個雞蛋殼,會有很多辦法。只不過,使用的都是外作用力,是壓力。

如果從內往外打破雞蛋殼呢?

正常情況下,我們無能為力。如果是一隻正在孵化小雞的雞蛋呢?假以時日,小雞長成形,它就會迫不及待的,從雞蛋殼裡面,用稚嫩的小嘴,一小塊一小塊的啄破雞蛋殼,最後破殼而出。


小雞,從蛋殼裡出來的過程中,我們基本上是幫不上忙的,只能靠它自己內生長的原動力,也就是內驅動力。

一個雞蛋,從外打破,會變成食物;從內打破,則變成生命。

一個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家長,知道如何少施加壓力給孩子,而培養孩子養成具有內驅動力的習慣。這樣,孩子和家長,都會很快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具有內驅動力的孩子呢?

01

馬雲在雲谷第一課的演講中說,父母要給孩子談20年後的計劃,20年後的孩子要長成什麼樣子。

馬雲的意思是說,不要老是和孩子談班級學校的學習排名,而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有清晰的成長計劃。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梳理目標所達成的條件,然後細分這些條件,簡化過程。

先做加法,把需要的條件羅列出來,然後做減法,把妨礙目標達成的篩選出來,予以屏蔽。

02



球王貝利小時候,在問別人要煙抽的時候,恰巧被父親看見。他原以為會遭到大聲呵斥和毆打,結果父親只是招手讓他過來,問他是不是抽菸了,抽了幾次。他只好實話實說。


父親摟著他的肩,說:「孩子,你踢球很棒,很有幾分天賦,以後肯定能成為一名高手。但是你要抽菸喝酒的話,就不會把球踢好,菸酒會影響你的體力,使你無法在九十分鐘內一直高水平的踢球。這件事情,你自己決定吧。」

說完,父親掏出幾張皺巴巴的鈔票,讓他不要再找人求煙抽,想抽自己去買。

詫異的貝利,感到非常羞愧。

這件事情後,父親再也沒有見到貝利抽菸了。

父親在處理貝利抽菸的問題上,一反常態,沒有使用高壓政策和暴力手段。而是溫和的勸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充分尊重孩子,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試想,如果父親一開始雷霆大怒,追打責罵貝利,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可能孩子會反叛,認為自己抽菸沒有錯,那麼以後就不會有一個球王叫貝利了。


有什麼樣的暗示,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毫無疑問,貝利父親的暗示是積極的,鼓勵他以後成為一名踢球高手,才迫使他自覺的沒有再抽菸。

03

2000年,浙江金華一名學習成績優秀的17歲中學生,用榔頭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慘劇呢?因為從小,他的母親都以「我都是為你好」而掌控他所有的生活和學習空間。出去玩了被罵,考差了也會被罵,寫日記會被看,在學校也會被監視,沒有一點個人空間,長期生活壓抑,感到窒息。在一次口角之爭後,他舉起了榔頭。

這個孩子的一生,都會背負著沉重的弒母罪名和心理壓力,無法解脫。而他的母親呢,含辛茹苦,除學習外的任何事情,都不讓孩子做。看起來是愛孩子,實際是加害孩子。


04



不尊重孩子,沒有平等的親子關係。過於寵愛孩子,就等於讓孩子喪失接觸社會和感恩父母的能力。

所以,讓孩子養成具有內驅動力的學習習慣,一定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尊重,關係對等,不能溺愛,從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孩子看到家長的付出和自己的成就。

用平等的愛和善良撫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也是懂愛,懂感恩,樂於助人,有擔當,心理積極健康的正常人。

如果再多一些鼓勵、信任與陪伴,那麼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從小養成哪些不可忽略的良好生活習慣呢
    成就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不可忽略。好的生活習慣有很多,不可忽略的好習慣亦很多,在此,針對當今孩子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分享下面三種生活習慣的養成:1、學會欣賞並真誠地讚美他人的好習慣如今孩子都是家庭的小神獸。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穿衣很少不帶補丁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既當母親又當保姆,成年累月起早貪黑、不辭辛苦地為家庭操勞,為孩子們操心,還注重培養引導我輩從小自覺養成勤奮好學、勤儉持家、勤於進取的良好習慣,現在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
  • 如何培養從小讀書的習慣
    那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呢? 首先我要強調一點:從小培養。三歲前就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了,3-6歲開始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但是注意哦,不是要寶寶們學會認識字,而是指能促進寶寶們思考的繪本讀物。因為閱讀時思維過程越複雜,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
  • 如何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一直到現在,他都是整個班級裡吃飯吃得最好的孩子,老師從來不用擔心他,我知道很多媽媽為孩子吃飯的事情操心,所以在這裡,我就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讓孩子養成良好進食習慣的一些小經驗,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媽媽。首先給大家看一組臭臭吃飯的照片,這張是學校老師發給我的,臭臭在學校吃飯的照片。
  • 猶太人:如何讓孩子擁有富人思維?牢記4句話,從小養成習慣
    猶太人認為:想讓孩子擁有富人思維,務必要牢記4句話,從小養成習慣。一、從小養成勤儉習慣猶太人洛克菲勒出身貧窮,小時候連上學用作業本都是鄰居送的。後來,他悟出了一個成功的秘訣:普通人想要獲得成功,就是靠「勤儉」積累起本金,然後再慢慢做大做強的。
  • 孩子如何才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
    今天,整理了一份清單,一些兒童健康專家給出的意見,指出了許多父母的不良餵養習慣,這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部分家長害怕孩子餓拼命餵食會導致暴飲暴食和不良飲食習慣的養成。很多家長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孩子參與烹飪過程,但是根據營養學家的說法,讓您的孩子參與烹飪的整個過程,從購買食材到製作整道菜。
  • 周末地攤,跳蚤市場,爸爸銀行,如何讓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
    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如果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很容易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那麼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品德?今天從三點入給做個簡單的分享。有趣的跳蚤市場,不光為孩子提供了賺錢的機會,還能讓孩子了解物品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在跳蚤市場,孩子能像商人一樣和別人討價還價,賺取收益,能更加明白收入的來之不易。如果沒有跳蚤市場,那也可以帶孩子體驗一把地攤經濟。父母可以挑選一些平價的商品,在周末與孩子一起到夜市擺攤。讓孩子在擺攤的過程中體會到賺錢的辛苦。
  • 從小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長大後一定會受益無窮
    人這一輩子,無論是落伴貧窮,還是生來富貴;無論是碌碌無為,還是耀眼輝煌;無論是健健康康,還是病魔纏身,無非是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最後到無的過程。而正是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過程聚集起來,卻爆發出了巨大的力量。這力量改變了而且一直改變著世界。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這一過程並不簡單。人的一生就像各種物理變化,化學反應,不停的進行著各種表面或者實質的變化。
  •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最關心的,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呢,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助於孩子對知識的吸收,也能讓孩子在習慣中愛上學習,自主學習。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首先我們讓孩子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因為每一天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而合理的安排時間呢。可以讓孩子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任務完成的更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好一天的時間安排。那其中包括孩子放學回家後的各科作業完成時間,間隔的休息時間,拓展時候的看書看報的時間,娛樂交際的時間都應該讓孩子心裡分得清先後和主次。這樣呢時間一旦定下來就應該認真執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不利於習慣的養成。
  • 如何讓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寶寶的進食習慣儼然成為了媽媽們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今天育姐給大家分享下,如何讓寶寶養成良好進食習慣的吧!第一、孩子開始添加輔食以後,需要有自己的專屬餐椅關於餐椅,我看到很多媽媽在問這個問題,有沒有必要買,我的意見是真的十分有必要,這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最關鍵的一步,不能省略。
  • 單親媽媽把孩子送進北大,只因從小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
    這位狀元來自單親家庭,家境也很普通,他說,小時候父親去世,媽媽帶著他吃了不少苦,但是媽媽再忙、再累,周末也會帶著孩子出去增長知識。沒有條件出遠門,媽媽就帶著他去海邊,逛海洋館,奇妙豐富的海底世界從小就在他心中紮下了根。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 孩子好習慣要從小培養!督促孩子養成這4個好習慣,很必要
    想讓孩子過得舒適一點,但是這樣也會養成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也會變成一種習慣,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以後孩子也會變得更加懂事和自律。3. 給予孩子一些獎勵作為父母,在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些獎勵給孩子。因為小孩子是很好容易被滿足的,而且給孩子一些小獎勵會讓孩子更加有動力,並且可以幫助孩子堅持自己的好習慣。
  • 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
    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在心理學,有這樣一個理論,就是某人連續21天,或28天重複做某件事情,就可以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通過各種方法,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可惜的是,孩子上學十幾年,也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 老師透露其學習習慣,從小就要養成
    這大概是很多學霸都會有的良好學習習慣。沒有誰能隨隨便便的成功,這些學霸傲人成績的背後,都是他們付出的辛苦與汗水,還有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如何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所謂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自己自覺加主動的學習,不管是各個年級階段的學霸,他們的共性就是善於自主學習。
  • 從小培養好習慣,是孩子將來自律的關鍵
    其實,真相可能是孩子缺少「自律的能力」: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體會到自律帶來的愉悅感,時間長了,就習慣了懶散、拖延。許多家庭裡,孩子從小就是無拘無束地長大,隨心所欲,父母不怎麼管教,覺得小孩子皮一點、懶一點、沒規矩一點,沒問題,長大了就懂事了。
  • 孩子完成作業後,養成檢查的習慣,家長應從小這樣有意識地培養
    原因是平時作業完成後,老師要讓家長籤字,讓兒子養成了習慣。當然這裡並不指責老師讓家長籤字這件事,讓家長籤字主要目的是看孩子是否完成當天的作業沒有?很不錯的方法。我這裡談的是孩子的作業要讓孩子自己養成自己檢查的良好習慣。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文 | 甘道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馬未都老師就說: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習慣,就是養成一個,就是簡單地說厚臉皮!
  • 「創造、保留、消除、接受」,行為習慣四過程,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的成長階段,無疑是培養自律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朋友家的孩子程程可謂是閨蜜圈裡孩子中的「模範寶貝」,在我們看來,程程最大的優點就是讓人省心。通過和朋友的交流才知道,朋友和老公很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因為孩子小,可塑性很強,所以過程也不算艱難,看著如今的女兒,夫妻倆都感覺十分驕傲。
  • 教育孩子從小養成乾淨、整潔的習慣
    我以自己和他人的受教經驗以及教養子女的心得提醒各位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不要以孩子的未來前途為重點去規劃他們現在的生活,去努力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作為一個人,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是有意義的,不要用最後的結果去置換孩子一生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