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我們每天都在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若我們不能懂一些識人術,很容易掉入別人事先設下的陷阱當中。
而我們若是通曉一些識人的本領,我們就能更好地明白對方的內心,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有著「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在晚清時期力挽狂瀾,在「同光中興」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並且他的學問和文章兼收並蓄,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而其中一個因素便是他能夠準確地識人,選賢選能,可謂是他事業成功的一大法寶。
一、觀志趣
曾國藩在給後輩歐陽勳的書信中說:「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意思是,想要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君子,一定要觀察的志向和樂趣,如果他的志向卑下那麼他一定安於流行和平庸,並且日漸汙濁;而志向高尚的人則能效仿古代博大的胸懷和賢明的軌跡,然後日漸崇高。
一個人的志趣往往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
生活中我們也能發現,那些熱愛讀書健身的人的人有著極高的自律意識,事業上往往會走上坡路,相反,那些貪圖享樂的人喜歡安逸的生活,人生一定會走下坡路。
二、觀獨處時的內心
曾國藩《挺經》中寫道: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意思是小人在一個人的時候,容易產生不好的想法,時間長了,積累多了就容易肆意妄為,做出不好的事情。
曾國藩曾經提過「慎獨」一詞,他認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嚴格自律,不能因為沒有人監督,而做出違反道德準則的事情。
我們如果在獨處時也能靜守自己的內心,做到思想、言行上的謹慎,內心便會平和安靜。而那些獨處時便按耐不住自己的內心,容易肆意妄為的人,我們應當儘早遠離。
作為晚清"半個聖人的"的曾國藩在官場從橫一生,取得無數成就,他的一生也被記錄到了《曾國藩全書》這本書,他的一生對我們來說有很強的借鑑意義,若我們想多了解關於曾國藩這個晚清名臣,想學習他的識人之術,軍政謀略和從政學問,又或是對中國動蕩的晚清時期感興趣,都可以來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更好地看世界。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不如讓我們走進曾國藩,看看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