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篇論文涉批量造假,為何這次都是在數學領域?|新京報專欄

2020-12-17 新京報評論

與以往有很大差別的是,本次被曝光的65篇涉嫌造假論文,全都在數學領域。

▲資料圖 圖文無關 。圖/視覺中國

文 |王天定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近日,德國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根據其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

國際媒體爆出中國學者批量性學術造假,這並不是新鮮話題了。不過,像以前披露出來的幾起重大學術造假事件,絕大多數都在醫學生化材料等領域,尤其醫學領域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造假重災區。但是與以往有很大差別的是,本次被曝光的65篇論文,卻全都在數學領域。

長期以來,學術界有一種觀念,認為數學與生化環材等學科不同,數學不需要大量重複實驗,證明和計算過程就擺在那,所以造假很難不被發現,公式造假即使能繞過評審,也會很快被同行發現。因此,數學往往被認為是一個不大可能造假的領域。

顯然,這次媒體爆出的消息刷新了人們的既有認識,也給學術界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如果學術風氣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利益誘惑面前,學術腐敗之風會不斷瀰漫擴散,從文科到理工科、從普通地方院校到全國知名高校、從國內走向國外,不會有哪個領域、哪個角落能夠倖免。

特別是,近年來國際化成為中國許多高校的既定發展戰略,國際發表成為各高校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在許多時候,舉凡項目、職稱、獲獎等評審,如果能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成果,都已經是基本的門檻,而很多高校為了提升國際發表數量,每年都會斥巨資獎勵。這一系列舉措,一方面當然會大大鼓勵中國學者國際發表的數量和質量,但另一方面,無疑加劇了學術腐敗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風險。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高等教育當然有必要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儘管和我國科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相比,和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高速成長相比,這些學術造假事件,只是日月之蝕。但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是,在國際學術界屢屢曝出來自我國一些學者的學術造假醜聞,確實損害到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打擊學術腐敗,也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過程中必須正視的國際責任。

有必要指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高校科研院所學風建設,重拳打擊學術腐敗,有效地遏制了學術造假之風的擴張。而在中國高校推進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一些學者造假歪風在走出國門,而國際學術界一些不良風氣也在影響國內。

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環境中,學術領域的反腐,就應該加強國際間合作,一方面,需要國內各校高加強國際學術規範的引進與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與國際學術共同體,包括像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這樣國際學術新聞網站多種形式的合作。

學術腐敗是國際學術界共同的敵人,國際學術共同體對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學術造假現象的揭露和批評,有利於中國高校克服與國際學術界由於國別、語言等形成的信息不對稱,也能降低中國高校發現學術造假的成本。因此,對中國學術風氣的建設,是一種正向的建設性力量,只有通過充分全面的國際合作,才能有效剷除學術腐敗造成的障礙,高速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王天定(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編輯:胡博陽 校對:危卓

布魯金斯學會李成:中美之間需要「戰略」而非「情緒」|疫見·世界觀

相關焦點

  • 65篇論文涉批量造假,為何這次都是在數學領域?
    ▲資料圖 圖文無關 。圖/視覺中國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近日,德國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根據其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國際媒體爆出中國學者批量性學術造假,這並不是新鮮話題了。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抄襲一直都存在?-虎嗅網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學術界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的身影再一次被捕捉,這一次批量生產的論文進入到了數學領域,在以往,這被認為是相對 「純淨」 的學科,而作者則主要來自國內。署名為 Smut Clyde 的學術打假人在關注學術誠信的網站 For Better Science 上發文爆料,一批數學領域的論文顯示出一致的造假痕跡,包括虛構國外作者、論文內容出現虛假數學公式,且問題論文之間頻繁相互引用、抄襲。其中部分論文已被期刊撤稿。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數學圈一直有抄襲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相互抄襲
    署名為 Smut Clyde 的學術打假人在關注學術誠信的網站 For Better Science 上發文爆料,一批數學領域的論文顯示出一致的造假痕跡,包括虛構國外作者、論文內容出現虛假數學公式,且問題論文之間頻繁相互引用、抄襲。其中部分論文已被期刊撤稿。
  • 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楊樂院士:科研根本內涵被忽略
    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 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中國65篇論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別來自44所高校,3名院長級人物牽涉其中
    攝影/本刊記者 劉震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
  • 數學論文也敢造假,「零容忍」得來真的
    44所高校65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是小事,相關查處必須儘快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零容忍」不來真的,就是對學術不端的放縱和鼓勵。沒想到,「純淨」的數學圈竟也存在如此嚴重的學術不端。近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上發布「學術打假報告」——經調查發現,65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77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這些年,學術論文造假的事時有耳聞,人們對此已頗有些「審醜疲勞」。
  • 虛構外國作者:「國際化指標」催生論文造假新招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近日,德國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原標題: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針對此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抄襲和造假現象「觸目驚心,十分惡劣,必須予以杜絕」。
  • 您如何看待披露的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現象
    對於整個中國數學界來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教育和科研事業十分重視,投入有了大幅度增加,數學研究隊伍比過去大得多了,數學研究總體上有了相當大的改善和進步。特別是近十幾年來,中國科協等機構在學風建設上非常注重,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仍然存在抄襲、造假等學術不端問題,國外也有類似現象。前不久,65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這種現象觸目驚心,必須予以杜絕。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摘要: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為何都集中在醫學界?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為何都集中在醫學界?  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事情發生後,很多人表示不解:為何這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知名醫療專業人士網際網路交流平臺丁香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涉事論文全部刊載於美國的《腫瘤生物學》,該刊屬於醫學領域專刊,只登載醫學論文。
  • 一個天津一個廈門,兩位同屆碩士生論文雷同,連標題都一樣,原因曝光!楊樂院士直指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伴著世界第一的科技論文發表數量,中國論文撤稿總量也居於世界首位。據艾普蕾全球撤稿資料庫數據,2007年至2017年間,中國撤稿總量為2319篇。大約每1000篇中國論文,就有超過1篇被撤稿。抄襲、偽造、盜用、重複發表、數據缺失……都是撤稿的原因。「如果論文沾上了交易,那學術不就變味了嗎?」丁奎嶺感到憤慨。
  • 超400篇論文被疑造假,涉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Bik團隊揭論文工廠黑幕
    涉及多篇核心期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據 Elisabeth Bik 在其博客所述,這 400 多篇文章可能都來自於批量生產論文的 The Tadpole Paper Mill ,即論文工廠,特指那些批量按需生產科學論文,並將論文賣給那些有需求的科研人員的機構。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涉及多篇核心期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據 Elisabeth Bik 在其博客所述,這 400 多篇文章可能都來自於批量生產論文的 The Tadpole Paper Mill ,即論文工廠,特指那些批量按需生產科學論文,並將論文賣給那些有需求的科研人員的機構。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