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小古文100篇》中關於鬼的幾篇文章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比如《宋定伯捉鬼》,課堂學習可以這樣展開: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對話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理解本文人能戰勝邪惡的思想。
重點難點
重點: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難點:理解人能戰勝鬼的故事的積極意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記得我小學時,學過一篇《踢「鬼」的故事》,說的是魯迅先生在家鄉教書的時候,有一天夜裡從朋友家回學校,路過墳地,遇見了一個「鬼」。這個「鬼」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大,一會兒小。魯迅先生不信鬼,就走到"鬼"跟前使勁踢了一腳,那個"鬼"痛得"哎喲"了一聲。魯迅先生仔細一看,原來這個"鬼"是個盜墓的。同學們,自古以來,形形色色的"鬼"充斥人們的生活。從遠古的神話傳說,到今天的道聽途說;從國內外的電影電視,到學校課堂的讀書作文,經常涉及到有關鬼的故事、鬼的畫面、鬼的成語典故等等。似乎鬼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鬼往往是以猙獰的面目出現,給人造成一種恐怖感。那麼,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呢?如果有,誰見過鬼是什麼樣的?如果沒有,為什麼鬼會充斥社會生活?當我們遇到鬼的時候,應怎樣去對付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學習新課——《宋定伯捉鬼》。
2、作者簡介:
幹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少年勤學,博覽群書。元帝時召為佐著作郎,領修國史。著《晉紀》,時稱良史. 今已佚 好陰陽術數,集神怪靈異故事,撰《搜神記》一書。
《搜神記》保存了我國古代許多有價值的民間傳說,如《白衣素女》《李寄殺蛇》《韓憑夫婦》《幹將莫邪》等,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階級鬥爭和自然鬥爭的狀況。其中也有一些怪異情節,如韓憑夫婦死後精魂化為鴛鴦、幹將莫邪之子頭煮三日三夜而不爛等等,都是人民美好願望的反映。
二、朗讀感悟
(一)初讀古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不認識的字注音。
2、同桌MURDER合作讀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全班展示朗讀。
(二)研讀古文,理解內容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小組接力法討論故事內容。
2、全班展示複述故事。(複述時不看書,避免機械的翻譯。)
接力法分段進行,一人說一段。先默讀,後複述。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作創造性的複述。例如:第一段可據「夜行逢鬼」一句點染一下當時的氛圍;第二段可加上人、鬼雙方對話時的情態;第三段可以突出地渲染鬼的情急之態。複述完畢,教師可作適當的評點。
三、品讀探究
1、出示交往主題:從故事中你覺得宋定伯是個怎樣的人?畫出有關語句,說說理由。
全班討論:
預設一:當宋定伯遇到鬼後,他的態度部分:
明確:宋定伯遇到鬼後,他不逃避,不慌張。敢於正視現實,設法和鬼進行鬥爭。特別是當鬼問他「汝復誰?」定伯敢於用「我亦鬼」誑之。充分表現了宋定伯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當得知鬼要和自己去同一地方時,也不懼怕、逃避,而是與鬼同行。這表明了宋定伯和鬼進行鬥爭的決心已定,而且通過「遂行」一句描寫,表明已付諸行動。
預設二:當鬼對宋定伯產生懷疑時,宋定伯是怎樣應付的部分
明確:當鬼對宋定伯產生懷疑時,宋定伯面對危險,毫不驚慌,沉著應付。用「我新鬼,故身重耳」,「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巧妙地進行解釋,打消了鬼的疑慮。這表明了鬼的無知和愚蠢,鬼不是不可戰勝的。
預設三:宋定伯為什麼能制服鬼的內容
明確:首先,宋定伯是通過「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問鬼的「畏忌」,了解鬼最害怕的東西。其次,通過觀察掌握鬼的行為特點,「令鬼先渡,聽之」,對鬼進行觀察,做到心中有數,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任何意外,為宋定伯渡河時發出的「漕漼」聲的解釋做好準備。宋定伯在尋求制服鬼的辦法時,並不盲目行事,而是運用正確的鬥爭策略,深入了解敵情,掌握了鬼「惟不喜人唾」的薄弱地方,達到知己知彼,準備進一步和鬼鬥爭。
2、嘰嘰喳喳法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對宋定伯和鬼有什麼新的認識?
明確:
⑴對於鬼的態度:這篇文章說明鬼不僅不可怕,而且可欺、可捉、可賣,人只要勇敢機智就一定能戰而勝之。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鬼」是壞人壞事的象徵,我們要敢於跟壞人壞事進行鬥爭,我們也一樣能夠戰勝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鬼們」。
⑵對宋定伯的態度:宋定伯能欺鬼、捉鬼、賣鬼實在是讓人可敬!我們要向宋定伯學習,敢於向現實生活中的「鬼們」開火,不縱容他們,不包庇他們。只有這樣,才能樹正氣,壓邪氣,才能樹立好的班風,才能樹立好的校風,才能樹立好的社會風氣!!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從現在做起,都能從自我做起,認認真真做事,剛剛正正做人,做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