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老婆對大寶說:「拿一塊蛋白給小寶。」小寶還很小,吃是不可能吃的,只是讓她舔一舔,接觸一下味道。大寶向來對食物興趣寡淡,吃得心不在焉,邊吃邊玩,她立時走到碗邊——我們都暗自吃驚,怎麼這次這麼聽話?嗯,她走到碗邊,一把抓起所有蛋白,全部塞進自己嘴裡吃掉了。
情況和想像的很不一樣。我們想像有兩個娃,他們可以相互陪伴,一起玩耍,不用大人扮小孩來陪她們玩過家家。我們給大寶唱過的歌,講過的故事,也許她會來唱和講給小寶聽?不過現實並非總是如此。
自從意識到小寶也可能要玩玩具之後,大寶很自然地迅速將家裡所有的玩具劃定為她自己的財產。不論她正在做什麼,耳尖一聽到我們在用魔法棒逗小寶開心,她立即會放下手上的事情殺出去奪回她的寶貝。
家裡的各種推車、兒童餐凳,她原本滿不在乎,餐凳更是從來坐都不肯坐,我們轉賣了幾次都賣不出去。但自從聽到我們提議讓小寶從小習慣坐餐凳,每餐吃飯,她必定搶先坐在那張餐凳上。有時候,她會笑嘻嘻地地扮演小寶寶,學小寶寶的腔調和行為。也有時候,她變得任性愛哭,為了一個幼稚的目標寸步不讓地爭執到底——那種時候,老婆會抱抱她,不跟她爭執,她一般也不會再爭執。
她心裡感到不安,儘管她知道妹妹也是家裡人,她給她唱過歌,幫她蓋過被子。高興的時候,還送玩具給她,親親她。有時,又像個小大人一樣教訓她:「小寶,你不可以吃手!」
不論我們怎樣小心翼翼,她仍然在暗自擔心自己會不會失去父母的愛。原先所有一切都由她獨享,現在兄弟姐妹要來分走一部分——這種不安,我想大多數孩子都曾經歷過。每一個孩子的心裡,都希望自己是世界上被愛得最多的那一個。
我看過一些更糟的情況,年長的孩子有時會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掐打小的那一個。在最壞的情況下,他甚至會想:「如果沒有弟弟妹妹就好了。」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可能會加劇這種狀況,甚至在他們中間埋下不和的種子。
我覺得,有幾種情況,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是糟糕的。
1.不停告訴孩子:你是哥哥(姐姐),要讓弟弟(妹妹)。憐惜弱小的先決條件是自己強大,而孩子未必已經是。儘管我們期望大小孩成長起來,並當個好哥哥好姐姐,幫助扶持弱小的弟弟妹妹,但最好先耐心等到他真的成長起來,而不是強加到他頭上。而且,大讓小也要講道理,小的不對時,就不能逼著大的去讓。
2.父母不公平。父母厚此薄彼,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創傷,例如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女孩往往自卑,討好型人格,男孩又容易被養成廢物。《聖經》裡講述過由於謀殺親兄弟的故事,起因是謀殺者感到自己沒有得到同等的重視和愛。
3.見到大的孩子不疼愛弟妹,便心急氣惱,責罵孩子。性急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家人之間的感情,並不完全是天生的,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是在長期的相處,互相幫助扶持,一起玩耍開心之後,逐漸產生加劇的。
我記得,大寶出生時,忙完所有事情已經是凌晨三點,我在她的小床邊坐下來,心裡產生一種奇怪的念頭:這個奇怪的小傢伙,從今以後要由我對她負責了嗎?即使是父母(尤其是沒有經驗的那一些)對孩子的感情,都是在日常相處中漸漸累積的,更何況是孩子之間。
所以我想,應該慢一點,耐心一點,自己做好榜樣,告訴孩子要愛弟妹,同時心裡預先知道,默許他可能不會很快做到。
愛要慢慢來,讓大寶再自私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