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自私對社會的貢獻

2020-12-19 第1經濟

文/ 張五常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

本文共計4650字數,閱讀約需要9-12分鐘。

自私對社會的貢獻

張五常

1984年2月14日

自私對社會有利也有害,但卻不是利害參半。要是害大於利,人類早已滅亡。經濟學是以自私作假設來解釋人類行為的科學。究竟自私是否人類的本性,是生物學上的問題,與經濟學無關——雖然幾年前「生物經濟學」曾流行過一陣子。在科學上,任何能有效地幫助解釋現象的假設都是有用的;只要這個「自私假設」能有效地解釋人類行為,用之也就無傷大雅。

幾年前生物學界出過幾本重要的書,用了很多推理及實證,指出自私是由基因遺傳的,是所有動物的天生本性,是改不了的,也是最重要的生存因素。另一方面,唯物辯證法一向認為人的本性可在後天改造;所以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日子,在共產政制下,遺傳學是不準列入大學課程的。假若自私能帶來的利是大於害的話,又為什麼要改呢?就算人是真的可以被任意改造,哪個「理想模型」不恐怖?

假如我說自私是對社會有益的,很多讀者可能不同意。假如我說美國的發明家愛迪生對人類有莫大的貢獻,絕大部分的讀者是會同意的。殊不知在記錄中,愛迪生是個極其自私的人。

一九七四至七七年間,我從事研究有關發明專利權的經濟問題,搜集了很多資料。有關愛迪生的我比較留意,因為自小老師就告訴我愛迪生的偉大、無私地為社會作出貢獻。「偉大」是對的,但「無私」卻是謊話。愛迪生的自私,世間少有。他從不捐錢,對工人苛刻之極。他對自己認為無利可圖的發明,一概不理;但認為有商業價值的、就大量投資,日夜催促下屬工作。他對發明後專利權的重視,也是少見。每次覺得外人可能偷用了他的發明,他就訴之於法。所以愛迪生的發明雖然有些是價值連城的,但他死時並不富有;主要原因是官司打得太多。有人作過估計,認為愛迪生所花的律師費超過了他發明專利權所得的收入。一個典型的自私的人,對社會竟有那麼大的貢獻!

經濟學鼻祖阿當·史密斯於一七七六年所發表的《原富》(又譯《國富論》,關於國富的性質及原因之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的論點,就是指出人以自利為出發點對社會的貢獻,比意圖要改善社會的貢獻大。我們在市場能買到所需的貨品,可不是因為供應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為他們為賺錢自利的緣故。二百多年後的今天,理論與實證不僅有力地支持史密斯的論調,而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我們可體會到自私圖利的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利益,實在比史密斯當年所知道的大得多。

我坐在書桌前,環顧四周找證據,欣賞一下自己的「財富資源」,不需幾秒鐘,好的證據就數之不盡。原子筆一枝,市價港幣二元;石英表一個,港幣百多元;小型電子計算器一部,港幣四十元;用原油做成的免燙褲一條,港幣三十五元;假皮帶一條,港幣八元……這些商品,在香港任何人都能全部買得起。若這些東西每樣都要自己發明、自己製造,那麼就算你是絕頂天才,刻苦耐勞,窮終生之力,也不可能造出其中任何一件。一個天才終生勞力的自我生產,比不上一個普通工人半小時薪酬所能買到的,不是奇蹟是什麼?愛迪生死而有知,恐怕也難以相信在手錶上可以看電視這一回事。

解釋這些奇蹟的基本原理,在香港選讀經濟學的中學生都是知道的。這就是李嘉圖所創的「比較優勝定律」(The 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這定律的主旨,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天賦或才幹各有不同;就算是最庸碌的人,一無所長,也必定有較為可取或成本較低的本能。為了賺錢的緣故,每個人就會實行專業,選取自己能以成本較低生產的工作,然後在市場上與其它專業者換取自己所需。中學的同學們可能想不到他們學得的定律,竟然有上文所述的驚人效果。

當然,經濟學老師可能不會告訴中學生這效果是人類自私而達致的——「自私」一詞實在不好聽。這些老師會跟著傳統,採用了一個較深奧而又較有學術性的字眼來代替,叫作個人利益「極大化」(Maximization)。

在中學裡,甚至是很多大學的經濟學課程內,老師們往往忽略了要收到「比較優勝定律」的效能的最重要條件。這就是私有產權是必定要存在的。一般經濟學課本都含意著私產的存在,但卻沒有明顯地提及產權問題的重要。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若沒有私產,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場,也沒有以消費者的喜好而定的市價。缺乏了市價這個重要訊息,要專業又憑什麼準則選擇?在我們所知的共產制度下,就連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也沒有!奇蹟又怎會出現呢?

共產中國的經驗是一個好例子。我們在香港見到的中國貨品,除了那些古老相傳的延年益壽的仙丹之外,其它的都是些以廉價勞力為主的產品。在國內,以高度專業化才能出產的貨物更是少見。在家內養雞、自造家具、託朋友到農場買點較好的農作物,或去後門買些較好的棉織品,都不是一個天才窮終生之力也不能做到的產品。

中國近年來要大量引進外國的科技,其志可嘉。但若沒有自由市場推行專業化,不讓人民自由選擇工作,科技的適當運用談何容易。不要以為蘇聯科技頗有可觀,制度就有可取之處。蘇聯的科技就只限於武器的製造,在商品上卻是乏善可陳。武器發達,民不聊生,是另一種奇蹟!

在這篇文章裡,我以「樂觀」的角度來分析自私對社會的貢獻。自私會帶來近乎奇蹟的利益,而私有產權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下一篇文章我會以「悲觀」的角度來分析自私對社會的損害,強調市場之所不能。

假若人是不自私的

張五常

1984年2月17日

「自私」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個人利益「極大化」,及個人耗費「極小化」。這些代詞其實不是因為比較好聽或較有學術味道而起的。十九世紀末期開始,數學漸被廣泛地運用到經濟學上。「極大化」、「極小化」是微積分數學的重要項目,對經濟分析的推論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可以說,微積分是有效地將自私的行為帶到邊際上。但對一般讀者來說,「極大化」、「極小化」顯得不倫不類。既然我們要向淺中求,就索性乾脆地用「自私」或「自利」算了。

自私自利的行為可以分三個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第一個角度就是利己的行為也可以利他人。這是我上一篇分析自私對社會的貢獻的文章的內容。基於史密斯及李嘉圖的理論,再經過無數高手的改進,我們知道自私圖利是鼓勵了每個人儘量用低成本去專業生產,然後大家在市場交易,結果大家得益。這角度的經濟理論放諸四海而皆準,實證多而有力,是錯不了的。產權的問題是有著間接的重要性——沒有私產就發揮不到市場的效能。但因為這重要性只是間接的,產權的關鍵就往往被忽略了。

第二個角度,是自私是會利己損人的。例如辦廠生產圖利可能會汙染鄰近的物業。利己損人的行為跟產權有直接的關係。雖然如此,無可避免的產權分析要到一九六零年高斯發表了他的《社會耗費問題》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高斯定律我已向讀者介紹過了,不必在此重述。套入自私的角度裡,高斯的主旨就是利己損人對社會整體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問題是損人所得的利益是否大過他人蒙受的損失;或在損人利己的情況下,社會生產的總淨值是否會被提高或減少。高斯的結論,就是若私產有了清楚界定,只要交易費用不過高,損人利己的行為會因為合約的安排而給社會帶來最高的總淨值。不明白的讀者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從高斯定律看共產政制》。

今天我要談的是第三個自私的角度。在這個角度裡,我們反問,假若人不自私,社會會得到些什麼利益呢?我們的答案是,人若不自私,社會的交易(或非生產)費用會大為減少。那就是說,自私的行為會增加交易費用,這對社會是有損害的。

且讓我從杜洛克(G. Tullock)的一篇文章說起,杜洛克問:「盜竊的行為對社會有什麼損害?」盜竊會使財富分配有改變,但一得一失,何害之有?他的答案大概是:「因為有盜竊的行為,防盜者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物,就會有所耗費。這些非生產的費用,若沒有盜竊的行為是不會引起的。所以盜竊對社會有害。」

這個觀點基本上是有矛盾的。盜竊是自利的行為。人若不因自私而去盜竊,防盜的費用當然會減少,這對社會是有所增益的。但若不因為自私而不斷地去爭取利益,則自私所帶給社會的貢獻就減少了。此消彼長,可能得不償失。在一般性的概念上,「盜竊」與「生產」都是在局限下為自利爭取「極大化」。我們不能接受自私的假設,而希望沒有盜竊的行為;也不能要求人不自私,而又希望自私的貢獻仍然存在。

在最近十年來的公司原理的發展中,有不少論調是基於自私所引起的交易費用過大,使市場難以運行,因而有公司的形成。在市場買賣,各種欺騙或不忠實的行為會增加交易費用——因為承諾難有保障,合約也能反悔。若每個人都言而有信,律師的生意會大量減少。僱請工人,偷懶的行為也會增加交易費用;若工人不偷懶,管工的費用可大為減少。不忠實是自私的行為,跟製造貨品出售的行為是有著同一的假設。我們不能接受或反對自私的假設,而不容許這兩種行為的並存。

假如我們能用一個「人生下來就會遵守《聖經》十誡」的假設,社會是會更富有的——有益的自私行為存在,有害的自私行為除去。但這個假設對解釋行為一無是處。不過我們可以問,《聖經》為什麼會有十誡?中國為什麼會有傳統的道德觀念?我們為什麼會教自己的孩子不要偷懶,不要說謊,要言而有信?究其因,就是社會要減低交易費用。我們希望在社會上有忠厚的聲望,能夠獲得多人信任,因而增加自己的收入。但這並不等於不忠實的行為就會除掉。

在這自私有利也有害的世界中,經濟發展的快慢,生活水平的高低,就要藉一個制度能將自私所有能帶來的利益「極大化」,同時又能將自私所能帶來的損害「極小化」。問題就真的是這麼簡單。在分析高斯定律的文章裡,我解釋了私有產權為什麼會將損人利己的行為帶來最高的總淨值。在《自私對社會的貢獻》一文內,我解釋了因為有了私產,「比較優勝定律」鼓勵以低成本去專業,使自私的行為帶來奇蹟。

這篇文章裡,我強調了因自私而增加的交易費用是有害的。但因自私而起的交易費用,雖然不能除去,卻可因自利的企圖而減少。私有產權容許多種不同的合約安排與選擇,是使交易費用減少的最主要因素。這是近代經濟學的可以肯定的結論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換而言之,在共產政制下,自私所引起的交易(或非生產)費用一定會較大。

人若是自私的,廢除私產的效果就是民不聊生。在這一點上,用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自私問題,結果是相同的。

後記

自私對社會的害處,是增加交易費用(這包括保障產權的費用)。

失信、欺騙等行為,增加了合約、律師、法庭等費用;偷盜、搶劫等行為,增加了防盜、警察等費用。而這些行為皆因自私而起也。

假若每個人天生下來就自然地遵守《聖經》的「十誡」,或對社會有利而自私,對社會不利的行為絕對不幹,那麼社會的交易費用會減九成,人類的財富會大幅度上升。對社會有利才自私,對社會不利就不自私,豈不是皆大歡喜?

不幸就是上帝當日造人沒有想清楚,或怕麻煩。所以祂造出來的人都一般性地自私。這倒方便了後來的經濟學者。今天的經濟學就簡單地假設自私是一般性的。若不然,經濟學全都廢了,要從頭開始!

在自私有利也有害的社會中,人類的存在證明利大於害。然而,有些社會富裕,有些貧窮。這分別,與天然資源的或多或少有點關係,但其決定性不大。香港及日本等富裕例子,就證明天然資源不大重要。

經濟研究四十年,我認為國富與國貧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自私所帶來的利與害的比率:這比率越大,社會就越富有。而導致這比率的或高或低的條件,是產權制度。就我所知的歷史上的新有產權制度中,私有產權有無與倫比的增加自私之利而減低自私之害的功能。

私產界定明確,有保障,就國富民安;私產受到幹預,經濟就有困難;廢除私產,就民不聊生。這是我四十年來日夕思考所得的結論,應該是錯不了的吧。

END

第1經濟,致力於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點擊標題共享更多精彩

跪民黨的基因「珍珠港」前夜再現,如何防止中美陷入直接戰爭對真理和自然的態度,才是中國未來最大的挑戰美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強國,第二也不是中國!中國的挑戰:美國從未遭逢如此對手周其仁 | 前後堵截,水大浪也急,如何再「突圍」?中國面臨十面埋伏如果你真愛國,就請超越憤青思維什麼是正常的民族主義?莫以為只要經濟強大了,世界就會尊重你拜登正準備好埋葬新自由主義中國要閉關鎖國?NO!關於當前中美關係,至今寫得最好的文章基辛格 | 英德的歷史會在中美間重演嗎?

相關焦點

  • 張五常:德姆塞茨在經濟學的貢獻
    作者張五常,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
  • 張五常的《經濟解釋》與中國經濟學的再出發
    與上述觀點形成對照並應引起重視的是浙江大學史晉川教授呼籲學者在充分討論張五常經濟學對主流經濟學形成替代性貢獻的同時,還要深入研究這兩者之間的互補關係。(三)、市場和政府理論在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張曙光研究員結合張五常教授的政府競爭理論貢獻和中國政府的實際運行,報告了自己對政府競爭理論的理解和拓展,從而為中國經濟增長奇蹟和潛在社會危機提供一個解釋性框架。他認為,政府競爭不但是市場競爭,更是兄弟競爭和權力競爭,其中權力競爭是其最重要特徵。他主張對政府競爭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深入研究政府競爭的轉嫁成本和掠奪收益。
  • 張五常《經濟解釋》中的理論判斷
    1、《經濟解釋》的作者——張五常 我們先來了解一些《經濟解釋》的作者張五常。張五常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因為他是那種很難得的純學術型的經濟學學者,不像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家,上竄下跳得兜售歪理以博眼球。
  • 張五常《經濟解釋》中蘊含的進化論思想
    張五常認為:「今天,衡量人類科學思想發展的專家們,不少認為達爾文的「自然淘汰」是古往今來最重要的思維。這一思維來源自斯密:整本《國富論》都有自然淘汰的味道」。經濟學家中相信進化論的比重可能是所有學科中比重最高的,《經濟解釋》中仍然或明或暗的瀰漫著進化論的理念,對進化論的強調貫徹著《經濟解釋》的始終,進化論是張五常《經濟解釋》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
  • 「狂生」張五常:深圳將成為地球經濟中心 經濟學不是講故事
    「狂生」張五常:為何而「狂」?文|易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這首詩恰如其分的形容張五常的自信與驕傲。張五常被譽為「華人世界裡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屢屢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討論中,為內地改革開放開出藥方。
  • 張五常:悼諾斯
    張五常:悼諾斯
  • 獨家專訪張五常: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張五常在採訪中一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鳳凰網財經專訪張五常天才學者的光環、特立獨行的作風、大膽幾近「荒唐」的言論、還有一頭標誌性的蓬鬆白色捲髮。即便沒有讀過他的理論著作,很多人對「張五常」這個名字也並不陌生。因為有他的地方從來就不會缺乏關注與爭議。「無可置疑,我是個頻頻惹來爭議的人。自己喜歡做的歷來是自己的事。
  • 經濟解釋: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的經典著作
    張五常教授在香港大學就業演說中提倡「希望我們做一個經濟解釋的流浪兒」。這部經濟解釋系列書是這一思想的貫徹,是開拓經濟解釋方法的先河,張五常終身學術力量的大成就,也被公認為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經典著作。1.個人是所有經濟分析的基本單位,個人做決定取捨;2.人的選擇的取向是「人是自私的」。
  • 薦書 | 張五常之《經濟解釋》
    △張五常本人,圖片來自Google搜索張五常的求學和工作履歷令人羨慕,在讀大學以前,他沒有接受完整的小學和中學教育,甚至兩次被學校開除,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老師和同學們都跟不上他的思維在UCLA師從阿爾欽,讀到博士畢業,在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遇到科斯和弗裡德曼,這些都是大師級的人物,而張五常可以和他們談笑風生,羨煞人也!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和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任教,1982年回到香港,在香港大學經濟及金融學院任教,並擔任院長,直至退休。
  • 張五常:我的童年回憶
    即便沒有讀過他的著作,很多人對「張五常」這個名字也並不陌生。1991年12月,張五常夫婦赴斯德哥爾摩參加科斯教授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照片為科斯與張五常夫婦在一家酒店裡的合影。20世紀整個80年代,張五常完全獻身於中國經濟的制度分析、政策建議,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學子。
  • 張五常:我的《經濟解釋》比《國富論》好
    但是,張五常就敢。他一磚一瓦地按照自己的框架重新建起了一座經濟學理論大廈,而且能夠立得起、站得穩,自我支撐。在一次採訪中張五常說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寫了十二年,我寫十九年,我的應該比《國富論》要好。」張五常被譽為「華人世界裡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屢屢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討論中,為內地改革開放開出藥方。
  • 張五常:「平生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制度」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科斯是張五常的恩師。正是科斯,三十年前囑咐張五常從美國回到香港,一直追蹤中國改革開放的足跡;也正是科斯,兩個月前把自己的諾貝爾獎金全部拿出來,在芝加哥自費主辦了一個大型的中國討論會,主題就是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張五常提交給這次論壇的長篇論文,正是他受科斯囑託,費時整整一年寫出來的。
  • 張五常:思考的方法|贈書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張五常教授總結了常人思考的幾種方法,告訴我們如何從現象出發去思考世界。張五常:"我半個天才也算不上。但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倒可以寫一點有實用性的思考方法。我的思考方法是學回來的。一個平凡的人能學得的思考方法,其他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學。"
  • 張五常批「網紅」經濟學家:經濟學不是說故事
    李白的這首詩恰如其分的形容張五常的自信與驕傲。張五常被譽為「華人世界裡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屢屢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討論中,為內地改革開放開出藥方。他出生於中國香港,幼年時期遇抗日戰爭,隨母親前往廣西避難,成年之後先後求學加拿大和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曾在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等世界名校執教,並擔任華盛頓大學教授。上世紀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學,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講座教授。
  • 張五常推新書 自稱曾險為50美金放棄博士頭銜
    後來還是當時教過他的校務主任追出來,甚至表態要替張五常替交了這50塊美金,又費了一番口舌後,這件事情才算了結。  幾十年來,張五常可稱著作等身,而最近寫完的四卷本《經濟解釋》則被他稱之為「平生最稱心滿意的作品」。這並非張五常一個人這麼看,他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朋友也持有這樣的觀點。
  • 張五常:普通人也能學到的5個思考方法
    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普通人也能學會的5個思考方法。他說,「愛因斯坦的思考方法,屢見經傳,可惜他天賦之高,遠超世俗,要學也學不到……我的思考方法是學回來的。一個平凡人能學得的思考方法,其他的凡夫俗子也可以學。天才的思考方法是天才的專利權,與我們無關。」第一個思考方法是,誰是誰非不重要。
  • 張五常:我們沒有一個比得上任正非先生
    張五常 人文學會作者:張五常(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之一)歷來少見媒體的任正非先生,最近連續兩次見了。最為重要的貢獻,是他發掘了印度的年輕數學天才拉馬努金(Ramanujan)。拉馬努金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天才,沒有讀過什麼書,自修學數,1914年寄了一些數學文稿給哈代,哈代驚為天人,力排眾議,把拉馬努金邀請到劍橋去。這個近於神話式的故事今天拍成了一部很好的電影。
  • 張五常:人命何價?
    文 /  張五常,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來源:張五常的博客(新浪)
  • 張五常:思考的方法
    著名經濟學家 張五常張五常:"我半個天才也算不上
  • 王則柯:張五常盲目貶斥數學方法和全盤否定博弈論,難辭偏頗和謬誤.
    第二,卻是更重要的,誰叫你不是張五常先生那樣的天才呢?我敢斷言,缺了這兩個條件,特別是天才條件,張五常的路就走不通。要知道,我們只是不比別人笨的凡人。即使會比別人勤奮一些,但還是凡人,不是張五常那樣的天才。  「張五常熱」的合理性  「張五常熱」在中國的出現,有它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