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苑伶 楊軒
記者 | 靜婷
36氪從知情人處獨家獲悉,字節跳動旗下的啟蒙 AI 課 APP「瓜瓜龍英語」已經上線。
從應用商店顯示的信息可知,「瓜瓜龍英語」由「北京未來智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企查查顯示該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丁華勇」,而丁華勇是字節跳動 UED(用戶體驗設計部門)的負責人。
圖片來源:瓜瓜龍英語官網
字節跳動布局教育的野心在其 8 周年的內部信中已經言明 —— 張一鳴將「思考和規劃教育等新戰略方向」列為其未來三大重點工作之一。事實上,字節跳動在教育領域的動作一直持續不斷:一方面,從外部併購了清北網校、極課大數據、開言英語等團隊。另一方面,36氪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字節跳動內部有 20 多條教育線並行推進,B 端產品有智能檯燈、教育機器人等;C 端產品則覆蓋學前、K12、職業教育各個階段各種模式,此前曾披露過的產品有獨白背單詞、好好學習。
不過,此前頭條曝光的教育產品多面向成人和K12市場,而瓜瓜龍則是是字節跳動在「啟蒙年齡段」上的一次嘗試。在體驗後,36氪認為瓜瓜龍英語是「對標猿輔導旗下品牌斑馬英語」的一款產品(斑馬英語已改名斑馬AI課,內含英語、數學兩個科目)。
之所以斷言對標猿輔導,是因為瓜瓜龍英語無論是在產品形態、使用流程和定價策略上,都與斑馬英語別無二致。
在產品上,同為AI互動課程+助教督學糾音;在流程上,都覆蓋單詞、情景視頻、跟讀、練習、報告等環節;在定價上,兩者的月課均為 289 元,而年課上斑馬英語標價為 2800 元使用一年(報課時有 200 元優惠券,實際價格為 2600 元一年),與瓜瓜龍英語的 2680 元年課幾乎一致。
猿輔導旗下斑馬AI課
李勇在猿輔導完成 10 億美金的融資時的內部信中曾透露,斑馬AI課的長期正價班學員超過 50 萬;36氪此前也曾報導過,斑馬AI課在 3 月的單月營收超過 3 個億,其中英語科目的營收超過 1.5 億,是目前啟蒙賽道裡體量最大的一家,所以被想在教育賽道紮根的字節跳動盯上也不奇怪。
此前一位從業者曾對 36氪表示,字節跳動有可能是教育行業目前創業公司最大的對手,因為有流量、有技術、有資金、同時還能有進軍教育決心的公司太少了。
在產品形態上,字節跳動選擇做一款「對標斑馬英語的產品」是對的;這個「對」不是說因為他複製目前市面上最成功的產品,而是這個產品形態被驗證用戶可以接受,同時能收穫最多的數據。
「學生反饋」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說學生這個單詞讀的對不對、他學到哪裡覺得乏味,都是可以被交互式的產品記錄下來;而這些通過產品收集到的學情數據,是一家教育公司最重要的數據資產,同時比「課程類」的用戶數據都更好結構化;而結構化的用戶數據影響著教研、產品進化的方向,同時也決定了創新的方向。
對字節跳動來說,複製一個產品並不難,即使 2 - 8 歲的兒童此前並不是頭條覆蓋的用戶,在兒童語音引擎、測評系統、知識圖譜上還是要「從頭開始」;但更值得討論的地方在於,瓜瓜龍有機會嗎?
一個可能存在的機會在於:啟蒙教育賽道的頭部集中程度弱於K12,所以後來者可能依然有機會。
梧桐樹資本投資總監董帥的分析是:「素質教育階段的效果外化並不以成績為導向,更多體現在孩子語言表達或者對產品本身的興趣濃度,產品之間的效果區別不明顯,所以天然某一科素質教育公司的行業集中度弱於K12。」
從格局來看,啟蒙賽道目前的產品有繪本、輕課、偽直播和AI課等多種模式並存,馬太效應並不明顯,但這也有可能是賽道發展時間不長,各家還沒有拉開差距所致。
而瓜瓜龍面對的主要挑戰是:頭部品牌已經運營了 2 年半之久,擁有 50 萬的正價課用戶,AI課產品發展的最佳時間窗口已經過去了。
「進入啟蒙賽道的門檻的確不高、但是成規模的門檻很高」。藍象資本的邱彥峰表示:「50 萬的正價課用戶意味著斑馬已經觸達了至少 500 萬的人群,品牌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且對於後入場的玩家來說,進場成本往往會更高。」
值得加碼的部分在於,低學齡更有機會佔據用戶的教育「入口」,同時為其他科目、產品導流,比如為K12的網校課導流、為1v1業務降低獲客成本。
董帥認為,「相比於K12教培類的頭部機構,掌握C端數據和中臺能力的啟蒙階段頭部品牌做平行學科拓展的阻力更小,決心更強,本身啟蒙階段教育對教研要求不強,年級層次也比較短。頭部中臺的業務架構天然保證了學科擴張時避免掉的重複開發工作,學科間的交叉購買,又能構建更完整的用戶肖像、拉高LTV 。譬如斑馬和火花就是相似的路徑。」
事實上字節跳動也確實這麼做了。不出意外的話,瓜瓜龍思維也很快就要上線了,因為瓜瓜龍思維的主頁和微信公號都已經運營起來了。在參考了斑馬英語的拓課路徑後,後來者也許能縮短決策的時間(斑馬思維是在斑馬英語上線一年半後推出),但第一名之後的競爭者要付出的代價,也會是難以想像的。
而在瓜瓜龍這款產品之外,「頭條做教育的思路更讓人好奇」,邱彥峰表示。目前頭條一切在教育上自有業務都是以模仿為主,「這不該是頭條一貫的打法,他們應該找到自己的教育創新點。」
張一鳴此前曾公開表示「教育業務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當然前提是我們有更深刻的認知」,以投資和業務模仿為起點並不奇怪,因為字節跳動並沒有在教育上的積累。而更值得我們長期觀察的是字節跳動願意花在這個賽道上精力和耐心,以及未來有可能帶來的創新。
猿輔導低齡業務「斑馬AI課」月收入超 3 億,去年年入10億,拓學齡擴科目能力被驗證
我是36氪教育線分析師靜婷,微信 15500016421,歡迎從業者帶著思考來與我交流(附上公司、職位、姓名),意見相左、上來拍磚的朋友就更歡迎了,說不定我就被你思考的光輝折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