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後再看《貓和老鼠》,才發現很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

2020-12-22 極物










直到今天,我還是不願意相信《貓和老鼠》導演吉恩·戴奇去世的消息。

消息漂洋過海,登上熱搜,唏噓一片:

「它承包了我的童年。」

「這麼多年百看不厭的一部動畫片,一路走好。」

「滿滿的都是回憶啊。」

「《貓和老鼠》大結局了。」

生老病死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那天看到消息時,我還是忍不住哽噎。

我沒想到,80年後《貓和老鼠》竟是這麼一個結局。

更沒想到,曾讓我笑了一整個童年的動畫,竟有天也會讓我如此傷心。

好幾個星期前,我才剛重溫過幾集,一切都和以前一樣熟悉。

湯姆還是瘋狂追著傑瑞,傑瑞依舊戲耍著湯姆。

不同的是,自這天后,創造他倆的導演們全都離開了人世。



有人說,可能是上帝想看《貓和老鼠》,所以他們都去了天堂拍續集。

一個時代落下帷幕,連同我的童年,也一併被帶走了。

1

時間往回撥80年。

1940年,也就是《貓和老鼠》首播那年,貓其實叫賈斯帕,老鼠叫金克斯。

由於名字拗口,在觀眾投票下,才改名湯姆和傑瑞。

此後陸續加入了其他角色。

幾乎不露臉,只能看到下半身的兩隻鞋太太。



總是暴打湯姆的鬥牛犬斯派克和他的兒子。



傑瑞收養的小老鼠泰菲,穿著白色尿布,貪吃又貪玩。



連我自己都經常搞混的小鴨子和金絲雀。





還有流浪貓鐵三角。



以及傷透湯姆心的母貓們。



就靠著這麼幾個角色,一部毫無對白的貓鼠追逐啞劇竟會爆火幾十年。

有多火?

不說遠的,就拿我小時候來說,我家附近有個小賣部天天放《貓和老鼠》,經常被小孩們圍得水洩不通。

哪怕沒座位,他們也能站著看一個小時。

即便放到現在,動漫百花齊放的時代,它依舊一枝獨秀。

我那七歲大的表弟看到《貓和老鼠》,眼睛也會放光,整天纏著要看。

而且,傳至中國後,還衍生了很多方言版本。

在東北,他們叫二嘎子和小崽子;

在四川,他們叫風車車和假老練;

在雲南,他們叫大洋芋和小米渣;

在陝西,他們叫淘氣和二蛋;

在潮汕,他們叫滴禾貓和靈精鼠......

各地都有他們不同的傳說。

可以說,誕生80周年,湯姆和傑瑞已經陪伴了好幾代人的童年。

很少有動漫能做到這般,但《貓和老鼠》是個例外。

它告訴我們,貓是液體的。

可以是傘狀。



可以被踩扁。



可以是桌子。



可以是錘子。



可以是一捲紙。



可以隨周圍環境改變而改變形態。



所以《貓和老鼠》又稱湯姆變形計。

它還告訴我們,有些貓什麼都會,但就是抓不到老鼠。



不光抓不到,還要被各種戲弄。



每隔幾集就要死上一次。



以前我不相信貓有九命,但你要跟我說湯姆有一百條命我真敢信。

不僅如此,裡面各種背離科學的操作我也都信。

如:褲襠鋸樹。



螃蟹鉗剪香腸。



能被拍扁,也能瞬間恢復......



還有許許多多離奇的事情,在小時候看來全都毫無違和感。

時隔多年,再次看回,依舊和以前一樣熟悉。

不同的是,以前看只知道哈哈大笑,如今看卻能體會到:

它更像打著兒童動畫的名義,講述著成人世界的規則。

我記得有一次陪我表弟看,看到一些傑瑞整蠱湯姆的鏡頭,他笑得很開心。

小時候看到這些,我也會笑得很開心,可如今,很難再表現出來。

為什麼?

成年人不再苟言歡笑是一點。

更重要一點,我曾以為自己是傑瑞,卻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湯姆。

2

越長大,越能發現:

那個處處受挫的湯姆,恰恰是成人生活的一筆隱喻。

湯姆不是什麼被捧在手心裡的寵物貓,他在兩隻鞋太太家裡打工,職責抓老鼠。

抓到有獎,牛奶、奶酪等等,雖然獎勵不多,但湯姆都在拼了老命抓。

像極我們。

吃著老闆畫的大餅,加班加點地忙碌。

結果無異。

湯姆遇上更加聰明的對手傑瑞,每一集都被虐得體無完膚。



兩隻鞋太太眼裡,湯姆不過是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笨貓。

於是,你也能看到,他經常遭到處罰。

直到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機器貓,湯姆成功被掃地出門。



後來證明機器貓並不比湯姆強多少,還把房子弄得烏煙瘴氣。

彼時湯姆回歸,兩隻鞋太太高興不已。

沒曾想,湯姆不巧吞下了機器貓的大腦。



徹底變成了另一個只知道抓老鼠的機器,在工作中喪失自我。

不正是你我他。



職場失意,情場也未必能成功。

以湯姆這樣的條件,在婚戀市場可以說是無價無市。

我看過他追過不少母貓,全都無疾而終。

至今我還記得最慘那集,追的是一隻高貴白貓。



街角巷尾初相遇,一見白貓誤終生。

是真動心。

湯姆知道自己有個有錢的情敵。



這場追求從一開始便註定了結局,可湯姆不信邪,偏要用真心換真愛。



湯姆開始迎合各種需求,哪怕被其玩弄於股掌之間。



為了她,窮貓湯姆弄來一朵花。

剛要送出去,只見她身上已被鮮花簇擁,比湯姆的更大更好看,也更貴。

是情敵送的。



花錢買來一小瓶香水。



沒曾想情敵拉來一車香水。



他急了,掏出畢生積蓄買了一枚鑽戒。

鑽雖小,但已是他的全部。



可在他之前,情敵已送來了一枚足以閃瞎眼睛的大鑽戒。



再一次,湯姆敗下陣來。

他決定貸款買車求婚。

312億的貸款,112%的利息,包括一條手臂和一條腿,賣出為奴二十年。



代價很高,但湯姆為愛拼了。

可即便如此榨乾自己,他買回來的車也是破破爛爛。



那天,湯姆開著車去見白貓,本以為能博一笑。

誰知,情敵一輛超跑,湯姆再一次敗了



幾回合下來,窮貓湯姆輸得徹徹底底。

終日酗酒,生不如死。



現實就是這般殘忍,落葉有情,流水無意。

沒有物質,何談愛情?

在一窮二白的年紀,愛上驚豔的人,終究是一敗塗地。



職場失意,情場敗北,那剩下的友情呢?

也不見得有多如意。

有一集湯姆與傑瑞和斯派克日常互毆,隨後斯派克提議和平共處。



在籤署了和平協議後,他們相敬如賓。

早上,湯姆會幫傑瑞蓋好被子。



傑瑞會幫斯派克卷好舌頭。



斯派克則會幫著做早餐。



連身上的衣服都可以脫下來給墊腳。



傑瑞但凡遇到什麼危險,湯姆都會挺身而出。



同樣的,湯姆受到傷害,斯派克也會出來幫忙。



三人相互照顧,可謂相當和諧。

小時候我看著這幕,總會滿心欣慰,心想著能一直這樣該多好。

然而,事與願違。

因為一塊在路上撿到的肉,各自心懷鬼胎,都想佔有最多那一份。



分配不均,再次搶奪起來,過程中肉飛了。

於是,大戰一觸即發,再度打了起來。



長大後才發現,成人世界裡有些友誼,因利益維繫,也因利益分崩。

絕大多數友誼都以散場結尾。

如此種種,是在講湯姆,更是在講我,講我們。

而生活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哪怕你職場、情場、友誼都受挫,生活也不會放過你。

初看只笑劇中意,再看已成劇中人。

看看自己,更加明白這話的含義。

無論多意氣風發,終究會被生活錘成受氣包的湯姆。

3

如今重溫《貓和老鼠》,除了一番新的體會外,總會覺得慶幸。

慶幸自己的童年遇見了這麼好的動畫,帶給我數不清的歡笑。

戴奇導演去世後,我試著去了解它的幕後團隊。

查了很多資料後更覺幸運,遇見了這麼好的動畫幕後團隊。

原因無他,精誠所至,他們是真正在為我們做動畫。

很多細節,他們都力求極致。

光湯姆和傑瑞,就更新迭代了好幾個版本。



你很難想像,平均7分鐘一集的動畫要耗費他們多少心血。

首先,得構思一個故事,然後開始畫手稿,由導演和製作人員增減內容。



確定之後,由動畫助手們畫中間過渡部分的手稿。

一般來說,7分鐘動畫得畫15000張手稿,總共150多號人得製作上半年。

難度大點的,得18個月。

工作量之大可見一斑。

由於動畫本身沒有對白,他們必須把人物表情動作畫得誇張到位。

於是,他們每個人都對著鏡子,一邊擠表情一邊畫。

甚至還在辦公室模仿著人物的動作,各種肢體語言。



還有背景各種細節,大到高樓大廈。



小到垃圾桶。



斷掉的蠟燭......



所有東西都是細節拉滿。

不止追求畫面細緻,配音也是一絲不苟。

配音師每天就按著圖表來插入音樂,力求分毫不差。



那個時候現有的聲音還不像現在這麼豐富,很多聲音他們都得絞盡腦汁,動用能想到的一切東西去配。



還有最經典的背景音樂,每一首古典樂都是經過細緻琢磨才會插入。

而我也是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在小時候就聽過很多世界名曲。

《貓和老鼠》裡隨手一截,就是一首名曲。



非但如此,畫面與音樂的結合也從不隨便敷衍。

最讓我佩服的是湯姆彈鋼琴那集。

那場演奏會湯姆彈的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



小時候我以為那純粹就是在瞎彈裝裝樣子。

因為哪怕是現在,不管是動畫還是電視劇,類似這種需要專業性的表演一般都只是演演戲。

更何況,那個年代技術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沒必要也很難做到讓動畫人物彈得專業。

事實證明,他們確實可以不這麼追求完美,可他們偏不。

耗費了很多心血,把湯姆每一個音符對應的動作都畫到位。

學過鋼琴的都可以看出,他的指法完全正確,每一個音都準確踩在琴鍵上。

匠人之心,溢於言表。

他們是真的在為小朋友們做動畫。



所以,他們獲得了13次奧斯卡提名,捧回了7座小金人。

至今無人超越。

所以,1995年另一個導演巴伯拉接受採訪時說:

「人們都跑來告訴我,我看著您的動畫片長大,現在又陪著我的孩子重看一遍。」

所以,聽聞導演悉數去世的消息時,很多人都潸然淚下,悼念紛紛。

哪怕時境過遷,《貓和老鼠》依舊不變心中地位。



4

寫下這篇文章時,很多童年回憶都在腦海裡一遍遍地過。

我依稀記得第一次看《貓和老鼠》是在某次過年。

我爸從外地回家,給我帶了一個影碟機,外加幾張光碟。

一邊教著我操作一邊說:「外頭小朋友都喜歡看這個,只要你好好學習,下次回家就給你買新的。」

後來,那塞得滿滿一抽屜的光碟陪我度過了一整個童年。

我忘了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少再看《貓和老鼠》,但我知道,自己從沒遺忘過。

想來其實也挺有感觸的,湯姆和傑瑞已經追追打打了80年,湯姆還是沒能追上傑瑞。

小的時候我總覺得湯姆太蠢,總是被傑瑞戲耍。

可如今當我再次看回一些情節,卻覺得自己錯了。

我記得有一集是平安夜。

還是如往常一樣,湯姆追打著傑瑞。

而那次,傑瑞被追到跑出了家門。

時值大雪紛飛,寒風呼嘯,在暖爐旁的湯姆想到了還在外面的傑瑞,慌了。



急忙跑到外面找傑瑞,發現他已經凍成了冰棍,眼神中能明顯看出,他真的很擔心。

接下來的操作讓人心頭為之一暖。

跑到火炕上融掉冰雪。



暖和點後,把傑瑞放到自己枕頭上休息。



等他醒來,送上棒棒糖作為聖誕禮物。



以前儘管啥都不懂,但每看這集,總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後來也看了不少他們相互照顧的畫面。

總能感受到一股溫暖。



我在網上曾看過一個編寫的結局:

湯姆去世後,主人換了一隻新貓,一下子就抓住了傑瑞,傑瑞臨終前才明白,追打了一輩子,不是湯姆笨,是他一直在保護著。

彼時正值戴奇導演去世,一下子淚崩了。

這麼多年了,一隻貓還追不上老鼠,是真有情在。

雖然每天都打打鬧鬧,但也相互攙扶走過了這麼久。

或許,這也是我這麼喜歡《貓和老鼠》的原因。



如今,歲月呼嘯而過,導演們都走了,曾經圍在電視機前看《貓和老鼠》的少年們也全都長大。

每次想到這,我都會感慨上一番:

時間終於把一切都變得物是人非。

少年終識愁滋味,偏執驕傲的少年也變成了受錘的牛。

可仔細一想,還有沒變的。

儘管80年了,湯姆還是和傑瑞在打打鬧鬧,那場追逐尚未謝幕。

這也許才是最好的大結局。



童年是回不去了,可他們依舊不改初心,始終陪伴在我們左右。

這一次,我們就和他倆一起,好好告別導演們,好好告別逝去的童年。

凡是終章,皆為序曲。

希望我們也能如同湯姆和傑瑞一樣,無論經歷多少歲月,不忘初心。

走過半生,依舊是那個熱烈生猛的少年。



寫在最後:

我是喬克。

小時候看《貓和老鼠》的時候都是哈哈大笑,不會想到有天我會以這樣一種形式懷念它。

對我來說,它真的很特別,陪伴了我一整個童年,哪怕是現在,也會偶爾看看。

戴奇導演去世後,很多人在悼念,也有不少人說他拍的那幾集不是我們的童年,但其實,這些都不重要。

我們所悼念是他,還有其他去世的導演,懷念帶給我們歡樂的《貓和老鼠》,也在懷念逝去的童年,這才是最重要的。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相關焦點

  • 小時候看的《貓和老鼠》,是長大後才懂的人生!
    文|恩醬來源|魯豫有約重溫這部動畫片 發現了小時候看不懂的細節 最近,一則令人難過的新聞上了熱搜。長大後重看這一幕,會產生不一樣的感慨。有人說:「所有人都享受著大城市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忽略了它背後是什麼樣的心酸和壓力。」這集的最後,傑瑞連夜逃離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鄉。
  • 我們被騙了80年!《貓和老鼠》幕後曝光:原來歲月給我們藏了這麼多...
    來源:金投網文章來源:網絡8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是《貓和老鼠》,9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也是《貓和老鼠》,10後說:很慶幸我的童年依然是《貓和老鼠》。有人說:「《貓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樂啟蒙老師。」甚至在《貓和老鼠》的影響下,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我國著名鋼琴家郎朗就曾表示過自己與鋼琴的緣分,以及演奏時豐富的肢體動作,很多程度上源於《貓和老鼠》。
  • 貓和老鼠:湯姆和傑瑞原來有14種形象,你的童年看過幾個?
    #導語:這是一部不管任何國家都上線過,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一部動畫,它創造了很多奇蹟,帶來很多歡聲笑語,雖然主角只是一隻貓和一隻老鼠,但它們卻無比真實的存在且令人感動。,雖然整部動畫都在渲染一種無釐頭搞笑的風格,小時候的我們也的確看不出來整部動畫有什麼潛藏含義,但是現如今的我們能夠明白,原來整部動畫都是喜劇交織著悲劇,有著很多小時候無法理解的大道理。
  • 貓和老鼠手遊:發生了什麼事情 貓咪和老鼠變成了「迷你特工隊」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可,歡迎大家來到貓和老鼠手遊小可堂的第270期,在上一期我們講了站在叉子中間能抗住貓咪的傷害!這種說法靠譜嗎?想要投稿的小夥伴,可通過評論區留言或者後臺私信我,下面開始我們本期的內容:發生了什麼事情?貓咪和老鼠咋變成了「迷你特工隊」
  • 童年的《貓和老鼠》,匠心之作,歲月留給我們太多彩蛋!
    執導13部《貓和老鼠》的導演95歲的吉恩·戴奇在公寓裡意外去世,這才讓我們回憶起,《貓和老鼠》幾乎縱貫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從出生至今。《貓和老鼠》隨著時間的拉長,留給我們太多的彩蛋了。02《貓和老鼠》很荒誕,但主創的現實有過之而無不及《貓和老鼠》算得上是殿堂級別中的神級作品,火了80多年,留下了各種荒誕、無釐頭的劇情,讓所有人都能夠忘記現實
  • 《貓和老鼠》導演吉恩戴奇逝世,享年95歲,給我們留下了傳奇經典
    據外媒透露,曾擔任《貓和老鼠》經典動畫的導演吉恩·戴奇於16日在自家公寓逝世,享年95歲,官方還未透露更多細節。1961-1962年間參與並製作了《貓和老鼠》13部等一系列的動畫。說起《貓和老鼠》大家或許並不會陌生,伴隨著我們童年生活的一部經典動畫片,讓我們的童年生活不再孤單,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回憶。《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甚至到現在來說都可被稱為一部經典的神劇,豆瓣評分甚至高達9.7分之高,可見他的影響力。
  • 傑瑞任性進城,最終又跑回家,貓和老鼠告訴我們的道理
    《貓和老鼠》是一部影響全世界的動畫,簡短的內容卻總是能帶給我們歡笑,傑瑞和湯姆的日常陪伴了我們的童年時光,以前只覺得它是一部純搞笑的動畫,就是為了逗大家笑,長大了再看的時候才發現,貓和老鼠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作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它能影響世界的原因,藝術來源於生活,這話在貓和老鼠的故事裡得到了完美詮釋
  • 《貓和老鼠》小學生畫「貓和老鼠」,湯姆肥了,傑瑞很到位!
    在《貓和老鼠》遊戲中,很多玩家之所以喜歡這個遊戲,只因為《貓和老鼠》是曾經看過的最喜歡的一部動畫,包含著兒時的回憶,這其中也不缺「貓和老鼠」的鐵桿粉絲,他們有些會自設「貓和老鼠」角色,還有些則會畫下自己喜歡的貓或者老鼠,再經歷過簡單的模仿之後,就會開始畫自己心中的「貓和老鼠」,這次我們來看看一個玩家畫的
  • 《貓和老鼠》,喝醉的湯姆,悲慘的貓生!
    《貓和老鼠》,喝醉的湯姆,悲慘的貓生!本文原創侵權必究從小就喜歡看貓和老鼠的小編,最早接觸貓和老鼠的時候還是看的雲南方言版本的。幼時看貓和老鼠,就真的只把這個搞笑的動畫當成娛樂,現在再回首,才發現,原來這部經典的動畫片隱含著很多隱喻。猶記得有一集貓和老鼠裡,湯姆被主人命令,必須要抓住那個搗蛋的老鼠傑瑞。收到命令的湯姆嚴陣以待,扛著掃把到處巡邏。可最終萌蠢的湯姆貓還是被聰明的小傑瑞一如既往的戲耍一番。還跌進酒桶,被灌醉了。
  • 相愛相殺幾十年,《貓和老鼠》的那些梗你還記得嗎?
    吉恩·戴奇接手時,正值《貓和老鼠》的艱難時日。動畫電影不能帶來期待中的盈利,米高梅公司猶豫搖擺,先是解散了動畫部,解僱了《貓和老鼠》的兩位原創者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而後又覺得或許還有利可圖,才請來吉恩·戴奇重新製作。我們熟悉的《貓和老鼠》是1975年後製作的電視動畫版。
  • 《貓和老鼠》「遊戲大全」你見過嗎?傑瑞隨身攜帶,連湯姆也愛看
    老鼠偷吃奶酪,貓要抓老鼠,一場貓鼠追逃的比賽開始咯,大家好,我是鼠玩家戲蟲!每個遊戲角色都有一些好看別致的皮膚裝扮,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你比賽中遇到的一些小夥伴,他們所用的皮膚是你沒見過的,比如戲蟲遇到了一名傑瑞,他背著一個「遊戲大全」的單肩包,這樣的皮膚你見過嗎?
  • 《貓和老鼠》導演意外去世……湯姆和傑瑞,謝謝你們80年的陪伴!
    儘管有評論家認為戴奇導演的短片是《貓和老鼠》系列中最糟糕的,但仍有很多粉絲寫信給戴奇,稱他的湯姆和傑瑞是他們的最愛。90後的童年裡都有一部方言配音《貓和老鼠》在網絡電視還未出現時,家裡最多配備的是DVD機,打開電視櫃抽屜,整整齊齊碼著《貓和老鼠》全集光碟。
  • 《貓和老鼠》導演去世,這對相愛相殺的CP沒有續集了
    其中就包括他導演的13部《貓和老鼠》,以及參與製作的《大力水手》。 沒想到幾天之後,他就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捷克出版社經紀人Petr Himmel向媒體發出了這則悲痛的消息。消息傳到中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難過遺憾, 說起童年,誰沒有一部《貓和老鼠》(Tom and Jerry)的影子?
  • 《貓和老鼠》玩家發現自己的老鼠生病了,推奶酪的時候一直冒汗!
    告別枯燥乏味的「記帳式」長文,通過遊戲內生動有趣的經歷分享知識和快樂,歡迎收看《龍百萬貓鼠小課堂》。本期有哪些內容值得一讀呢?咱們一起看一下。名字戰術《貓和老鼠》遊戲中有很多的戰術,比如守株待兔(也就是守屍戰術),欲擒故縱(貓咪裝機器貓),拋磚引玉(守奶酪戰術),圍魏救趙(老鼠常用的戰術)等等,其中有一種戰術叫做名字戰術。
  • 為什麼小孩子都喜歡《貓和老鼠》?
    大家90後、80後相信都看過《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確實優秀,藍色腹黑湯姆貓、身形輕巧機智慧敏的傑瑞小老鼠,幾乎每集都是一樣的場景,可為什麼大家還那麼喜歡呢?
  • 為什麼貓捉老鼠,喜歡先折磨老鼠然後才吃掉呢?
    我們都知道動物是食物鏈當中的一環,每一種動物都是一環,他們要去吃別的動物的話,其實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天敵的,所以就像是貓和老鼠,眾所周知,貓在抓到了老鼠之後並不會立即的將老鼠吃掉,而是會玩弄一番之後再把老鼠吃掉的,那麼看到這裡的時候,就會有人好奇貓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癖好呢?為什麼在抓到了老鼠之後不會理解把老鼠吃掉,還有進行一番折騰呢?
  • 貓和老鼠手遊:黑貓、橘貓真的比湯姆強?分析發現湯姆綜合最強
    《貓和老鼠》手遊已經公測一段時間,吸引了很多玩家加入,而不少玩家處於萌新階段,對於貓和老鼠的陣容角色不太了解,這篇文章就給大家詳細說下「貓」這個角色。貓目前有四個角色:湯姆(藍貓)、布奇(黑貓)、萊特寧(橘貓)、託普斯(小貓仔),每隻貓都有三個技能,主動、被動以及武器,下面就來看看這四隻貓的技能和屬性數據分析,哪只貓強哪只貓適合你玩一看便知。一、湯姆貓技能、加點順序、特點分析湯姆是我們玩家的第一隻貓,操作簡單易上手。
  • 《貓和老鼠》裡面的連鋼琴指法都是正確的
    《貓和老鼠》中的湯姆貓,說起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在裡面有很多關於湯姆的炫技過程,比如他會烹飪,還會擊劍射擊等等,另外它還精通幾十種樂器。關於其他的可能不好考究,但在鋼琴上湯姆的指法是都有展示出來,很多人以為這是動畫裡亂畫的,但神作《貓和老鼠》是絕不會犯下這種錯誤,有網友考究了下,發現裡面的指法和音位都是正確的。如果你有鋼琴的話,只需要按著湯姆貓的指法去按音位就會發現完全可以還原動畫中的配樂。
  • 貓和老鼠冷知識:150人的製作團隊,僅僅一集就製作了18個月
    《貓和老鼠》對於任何小夥伴來說都不陌生,這部作品陪伴了很多小夥伴的童年。尤其是各個方言版本,東北方言版、天津方言版、四川方言版、蘭州方言版等等,讓很多小夥伴都切實地感受到了親切感。現如今再回頭看看當初的《貓和老鼠》依舊是讓人捧腹大笑,經典的下飯神劇。
  • 很多人沒看懂《貓和老鼠》,其實是隱藏很深的成人動漫,被嚇到了
    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在童年時期看過的啟蒙動漫,並且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沒錯,就是《貓和老鼠》。擁有著5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7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動漫作品,足以說明了它在動漫領域中的地位與成功。可是這麼多年,你真正的看懂了《貓和老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