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中秋節,總是滿滿的儀式感。
媽媽會早早的買好月餅,晚上家裡人會早早的吃完晚飯,然後一家人等著月亮高高掛在天空中。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把桌子擺放在院子中,家人開始帶著板凳賞月的。
可是賞月也是有講究的,這個月餅需要祭月亮婆婆的,小孩子在這一天不能用手指指月亮的,因為農村有句諺語叫:「指月亮婆婆會割耳朵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真的特別有儀式感、幾分鐘後由家裡的長輩開始分月餅,小孩子就在院子玩你追我趕,大人們開始聊天。
後來由於城市化的進步,院子也再也沒有院子了,月餅年年有,氣氛再也沒有了。
今天大家早早的回家,關著窗子,我不認你、你不認識我的,開始在那一間間鳥籠中過中秋,一家人也開始四分五散的在各個城市漂泊著,開始搶紅包、開視頻,總感覺少了幾分節日的氣氛。
相反在三天假期裡,有多少人不再選擇回家,不是不回家而是相應的代價越來越高。
我也不知道是因為物質把節日改變了,還是因為人改變了?
後來想想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都在,一家人都心連著心。
生活偶爾也需要一點點儀式感、比如早早的回家、早早的給家人驚喜、早早的認識到,除了你自己還有家人。
其實節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依舊在夜裡孤獨,孤獨到你的世界只有你自己。
今夜不管你漂泊在哪裡,我在這裡為你真誠的守護,願你有人愛、有地方可去。
最後願你節日安好!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