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2020-12-22 騰訊網

一、息肉是怎麼回事兒

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實我就是塊多餘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我喜歡生長的地方。

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腸息肉」「膀胱息肉」等。如果某一部位長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就叫「多發性息肉」。

我有以下特徵:

1.我長得很慢,藏得很深

一般來說,我生長的速度比較緩慢,也很隱蔽,不會輕易暴露自己。

我們當中最易暴露自己的是聲帶息肉,它小如芝麻或綠豆大小時就會讓人聲音嘶啞,因而容易被及早查出;

鼻腔息肉長到豌豆大小時才會出現鼻塞、鼻衄等症狀而被醫生看到;

小兒的直腸息肉,因為易出血而從肛門脫出而露出「馬腳」;

胃體上的息肉卻可以長得很大而患者毫無感覺;

最陰險的是大腸息肉,經常多發分布。平時隱蔽生長,到時「搖身一變」就可成為結腸癌。只不過我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發現血便就會去看醫生,我這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經不輕了。

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了才想起我!

2.我其實是癌的近親

您看,我惹的麻煩還真不少吧。這還不算什麼,人們最怕的還是我的癌變。因為癌變是偷偷摸摸進行的,一旦出現症狀被發現,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廣泛的轉移,這時醫生對我也束手無策了。

說我是癌症的近親,恰如其分。

但我們所有家族成員並非都會變癌,在這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些其中的奧秘。比如,95%的大腸癌就是我們長大之後的樣子!

3.並不是每個息肉都會癌變

因為惡性的畢竟佔極少數,良性的佔絕大多數。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對生命的威脅,即使癌變,也要經過較長時間。

短期內生長迅速的息肉往往兇多吉少,應警惕其癌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應將其當作惡性來看待;

組織學屬於腺瘤型的息肉易癌變,屬炎症型的則惡變較少;

體積較小、帶蒂的息肉,多屬於良性,且不易癌變,不必緊張害怕。但寬基廣蒂的息肉常難平安,容易癌變。

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等容易癌變;

多發性息肉癌變的機率增加,如一個息肉的癌變率為1%,那麼生長了100個息肉,癌變可能就接近100%。

4.其實我最怕你們檢查

自從人們知道我們與癌症攀上了「親戚」,人們對我們息肉的警覺性就越來越高了,動不動就用鼻鏡、喉鏡、膀胱鏡、食道鏡、胃鏡、膽道鏡、結腸鏡等窺視我們的存在,把我們當成癌前病變加以及時徹底處理,使我們威脅患者生命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我成為癌的時間要5-15年,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你能發現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沒有機會癌變了。

大約在你40歲後 ,我就可能長成癌了,所以,你要在我長大之前發現我,在40歲前做檢查。

這麼長的時間內,你都不去找到我,那麼,我就能順利地長成一個癌瘤了。

6.我會死灰復燃,你要定期複查

我的生命力極其旺盛,雖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習慣沒變,你的體內環境沒變,適合我生長的土壤還在,我還會生根發芽,死灰復燃!你即使切了我,還要遵守醫囑,定期複查

二、關於胃息肉的三件事

為什麼會長胃息肉?

胃息肉與長期喜食辛辣生冷或硬的食物、剩飯菜和醃製食品、飢一頓飽一頓、吸菸、嗜酒、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

有研究表明,同時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炎性增生性息肉患者,大約40%的人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後息肉會縮小或消失。

什麼時候要切除?

如胃息肉直徑小於1釐米,特別是多發性小息肉,可以在做胃鏡檢查時用活檢鉗夾除,也可以暫不治療,但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如息肉直徑在1~2釐米之間,可在胃鏡下切除。這類息肉通常癌變機率不大,因此不必有太大心理負擔;

對已發生出血、疑有或已有癌變的息肉以及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則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一定要切除。此類息肉通常可在胃鏡下切除,但對已有癌變的息肉,如腫瘤可疑突破到黏膜下層,胃鏡切除有困難或不易切乾淨時,腹腔鏡手術做胃部分切除可達到更徹底的效果。

什麼人要篩查?

胃息肉多出現在50歲以上的人群,推薦對50歲以上人群進行大便潛血和胃鏡檢查。即使息肉切除後,每1~2年也要複查胃鏡。

三、關於腸息肉的三件事

腸息肉:發現應儘早切除

腸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兩類。前者大多不會惡變,而後者的惡變機率則比較高。

據統計,有80~95%的大腸癌是從腸息肉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所以我們有很多時間和機會發現並切除它!

為什麼會長腸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遺傳、高脂肪飲食、果蔬攝入少、吸菸、肥胖、缺少體力勞動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對於小於2釐米的良性息肉,可以在腸鏡下切除送病理檢查;

對於大於2釐米的息肉,因為具有惡變可能,通常先在腸鏡下取一點組織做病理化驗。如病理結果明確伴有癌變,且無法在腸鏡下做切除,可擇期做腹腔鏡腸切除手術。

什麼人要篩查?

建議健康人群從50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若結果正常,可以過5年後再檢查。

四、關於膽囊息肉的三件事

膽囊息肉:小心真性息肉

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膽固醇性息肉,喜歡組團出現,直徑大多小於1cm,只是膽固醇結晶,基本沒有惡變可能。

而真性息肉包括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樣增生四類,其中膽囊腺瘤是最危險的,雖發病僅佔膽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變率約30%,一般喜歡單打獨鬥。

為什麼會長膽囊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喜歡油膩飲食,如火鍋、燒烤、蛋黃、動物內臟等;飲食不規律,如不吃早餐,飢一頓飽一頓;經常熬夜和生活不規律;有家族遺傳史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如果膽囊息肉患者合併下列一種或幾種情況,建議將膽囊切除:

1.單發,直徑大於1.0cm;

2.息肉直徑增大;

3.患者合併膽結石;

4.檢查結果高度提示惡性可能;

5.患者年齡大於50歲。

什麼人要篩查?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腹部B超篩查。沒有高危因素,息肉小於1cm,年齡小於50歲的患者3~6個月複查1次超聲,如結果持續良好,可改為一年複查一次B超。

五、關於鼻息肉的三件事

鼻息肉:術後注意預防復發

鼻息肉的癌變風險相比腸息肉、胃息肉要小很多。但如果經常鼻出血,且患者年齡又大,少數可發生癌變。

鼻息肉會給人帶來很大的煩惱,因為其一般長在鼻竇處,會阻礙鼻竇通氣,進而引發鼻塞、頭昏、耳鳴、記憶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表現。

為什麼會長鼻息肉?

一般認為慢性感染和過敏是誘發鼻息肉的主要原因,近年發現鼻息肉與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內源性哮喘等可能也有關係。

什麼時候要切除?

由於鼻息肉治療後復發率高,需要綜合治療,要求患者與醫生緊密配合。

1.初發息肉,體積較小的息肉,可用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療程2~3個月,無效時選擇手術治療;

2.息肉體積較大,可短期口服潑尼松,並逐漸減量不但有治療效果,還有利於手術;

3.對於鼻息肉導致的症狀明顯,內科治療無效或多發大息肉患者,可行鼻內鏡下鼻息肉切除手術;

4.鼻息肉術後要嚴格複查、堅持用藥,並進行鼻腔衝洗,預防復發。

六、關於聲帶息肉的三件事

聲帶息肉:休養好,通常會消失

聲帶息肉的癌變率比較低,聲帶息肉發生癌變常是突發的,且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聲音嘶啞是聲帶息肉最為直接的表現,息肉的大小決定了聲嘶的輕重程度,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為什麼會長聲帶息肉?

常見的致病因素有:用聲不當或不良的發音習慣;上呼吸道炎症如急、慢性喉炎;長期菸酒刺激;過度勞累、熬夜形成亞健康狀態等。

什麼時候要切除?

只要休息好,不過多講話、不大喊大叫、不發脾氣,小的聲帶息肉通常會在2-3個月內慢慢消失,病因治療是聲帶息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如果經過上述治療,聲帶息肉仍無明顯好轉,應採取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

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

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去體檢!

本文來自三甲傳真,由叮噹快藥專家團隊審核發布,目的在於為大家傳遞健康生活的養護知識,版權歸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腸息肉會癌變嗎 腸息肉竟是這樣形成的
    腸息肉,好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腸息肉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那麼好好的腸道為什麼就長了肉疙瘩呢?腸息肉會癌變麼?長了腸道息肉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腸道息肉腸道息肉通俗上說,就是腸道黏膜所隆起性的病變,簡單的說就是腸道上長了肉疙瘩。這其中包括腫瘤性的和非腫瘤性的病變。
  • 膽囊息肉最佳治療方法?膽囊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會不會癌變,看這篇就...
    ,從而促進膽囊固醇樣息肉的生長。 三、膽囊息肉:膽囊息肉雖然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與膽囊結石的發生密切相關,在膽囊息肉患者中也很常見,但膽囊息肉常伴有膽囊結石,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膽囊炎所致膽汁合成和分泌障礙有關。 四、不規律飲食及作息:節食、因挑食而缺乏維他命 C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膽囊內膽汁無法及時有效排空,反覆濃縮易形成膽囊息肉。
  • 聲帶息肉會癌變嗎 這樣做竟可預防聲帶息肉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聲帶息肉,聲帶息肉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慢性喉炎,它是發生於聲帶的一種良性的病變,但是大家對於聲帶息肉還是很害怕。那麼,聲帶息肉會癌變嗎?聲帶息肉的症狀有哪些?怎樣預防聲帶息肉?一起來看看吧。
  • 得了膽囊息肉,要不要切除?息肉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癌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水平與設備的不斷完善,很多以前很少被提及的疾病,近些年來都被逐漸查出來了,膽囊息肉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很多人都擔心,膽囊裡長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會,滿足什麼條件,可能會癌變?
  • 子宮內膜息肉會癌變嗎 子宮內膜息肉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婦科病,主要是由於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所導致的。那麼有人就會問了,這個子宮內膜息肉會癌變嗎?子宮內膜息肉在臨床是如何治療的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息肉會癌變嗎子宮內膜息肉目前的病因還不明確,從育齡期的婦女到絕經後的女性都有可能發生。
  • 南昌子宮內膜息肉會引起癌變嗎?
    南昌華山生殖醫院 輸卵管不孕 多囊 子宮內膜異位 胎停育 子宮內膜息肉其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息肉,而許多患者關心的是,南昌子宮內膜息肉會引起癌變嗎
  • 男子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會癌變嗎?腸息肉要不要切除?
    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一跳,竟然發現他的腸子裡長了100多個息肉!為什麼腸子裡會長那麼多的息肉呢?會不會發展成癌?查出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該怎麼辦?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息肉有遺傳史,跟基因突變有關,所以腸道裡長息肉,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 結節、增生、息肉、囊腫,哪個癌變的機率大?看完此文,就懂了
    幾天後報告出來了,小王體內最大的息肉是癌前病變,必須儘早採取措施。但小王手頭正在忙著一個項目,只能等項目忙完才有時間住院治療。等到小王終於有時間了,做檢查時顯示的已經不是息肉,而是腸癌。息肉,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是一塊肉,就是身體裡面的某個部位突然多長了一塊肉。息肉有良性和惡性之分,雖然說良性的癌變機率小,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也會有癌變的可能。
  • 膽囊息肉會不會癌變?主要看一個指標,超過了就應該儘早手術
    體檢的時候,發現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不做手術會不會癌變呢?膽囊息肉是很常見的疾病,很多朋友沒有任何不舒服,體檢做一個彩超檢查,就發現自己長了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到底會不會癌變?需要動手術嗎?
    不良姿勢、運動損傷等會影響關節、韌帶和肌肉等組織,使之不穩定,並發生退行性疾病。 骨質增生的出現,正是關節的自我保護行為,以此保持穩定。 如果發現有嚴重的關節腫脹、疼痛,則要警惕骨質增生症,並及時就醫治療。
  • 膽囊有息肉會自己消失麼?不手術會不會癌變?
    膽囊病變主要有結石性和非結石性病變,膽囊息肉就是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那麼,膽囊有息肉會自己消失麼?不手術會不會發生癌變?
  •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你詳細回答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你詳細回答 腺瘤息肉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對*的危害也不是很大,但是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腸癌,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患有這種疾病最好還是定期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吧,從腺瘤息肉到腸癌要多久?
  • 以為是鼻炎,結果查出來鼻息肉!會不會癌變,要不要手術切掉?
    舅媽說其實每次擤完鼻子,鼻子也不見得能通氣,只是鼻子塞的難受,她就習慣性的想揉揉鼻子,擤下鼻子。 後來她終於聽了大家的勸,去大醫院做檢查,醫生說舅媽鼻塞的這麼嚴重,是因為她已經從鼻炎發展成了鼻息肉。 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講講鼻息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該如何治療。
  • 膽囊長出息肉,會不會癌變?醫生:直接超過這個範圍,該切除了
    膽囊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種,對於膽囊息肉,許多人充滿疑惑,這息肉切除還是不切除,假如不切除留著它的話,會發生癌變嗎?其實一般來說,膽囊息肉是醫院檢查中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不過有些人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什麼不適,覺得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於是就會選擇不理,有人則是擔心癌變,不管怎麼說都要切除。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今天醫生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 鼻息肉會癌變嗎 它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鼻息肉是一種疾病,大家對這種疾病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這種疾病對患者的影響很大,患者都很擔心病情是否會繼續發展。那麼,鼻息肉會癌變嗎?導致鼻息肉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預防?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鼻息肉會癌變嗎一般來說,在早期的時候徹底摘除鼻息肉是不會發生癌變的,但是,若患者不注意手術之後的複查,或者是沒有護理好,導致反覆發作,這樣反覆切除會造成嚴重的刺激,這種情況就容易發生癌變。息肉體積增大會妨礙鼻竇通氣引流,致使鼻竇分泌物引流不暢,加重鼻竇炎,如此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 這篇文章帶你全面了解腸息肉!
    有些人檢查會發現有腸道息肉,可能為單個或者多發者。很多人聽說,息肉可能變成腸癌。 究竟腸道息肉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呢?今天我給大家普及一下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從腺瘤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息肉多大會癌變?一次性為您詳細回答 結腸息肉為消化道常見病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式化,其發病率逐年提高。結腸息肉按組織學特徵可分為炎性、腺瘤性、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四類。
  • 95%的結腸癌從息肉演變過來,如何預防癌變?
    某些遺傳病也會增加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的風險,例如: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這類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就長有成百上千的息肉。 魏納-加德娜症候群(Gardner's syndrome) ,又稱遺傳性腸息肉症候群。
  • 「健康」體檢查出的息肉、小結節,到底會不會癌變?答案來了 - 人民...
    腸息肉:發現應儘早治療大腸癌是一個「緩慢過程」,即從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個過程可能持續1~2年。一般來說,單個、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但數量越多,癌變機會越高;息肉越大癌變率也越高。膽囊息肉:>1釐米要高度重視一般來說,膽囊息肉直徑在0.1釐米或0.2釐米以下,患者不必恐慌,每一兩年內做一次B超檢查即可。但如果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釐米那就有高度癌變的風險了。
  • 腹痛、便血、便秘多是腸息肉的早期症狀,及時檢查治療,小心息肉癌變!
    ,很多都呈間歇性疼痛,疼痛發生時會影響患者的進食,在進食之後可逐漸自行緩解或減輕。初次發病時,腹痛症狀不重,但其會隨病情的加重而加重,且伴有腸鳴。 2、便血:腸息肉會引起便血,但無痛,患者在排便時要注意避免擠壓,以免息肉脫落;患者在引起起居不注意,常常沒有規律,更加會使得病情加重,常發生大便秘結或常有大便帶血,患者出現便血只是帶血,很少有滴血的情況。如果便血症狀常反覆,那麼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