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用過的一次性耳機航空公司是如何處理的?真是漲知識了
相信坐過飛機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飛機上會提供一次性的耳機,每一趟航班都會有,那麼對於大量出現的使用過的一次性耳機,航空公司是怎麼處理的呢?是扔掉還是循環使用呢?
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由於要節約成本,飛機上的電路系統不可能實現將音頻的信號線分布到每一個座位的區域上。
那時候的的耳機並不是最近大家熟知的動圈式耳機,那時候飛機上的耳機甚至都不是電流推動使用的,實際情況是這樣解決的,設計師在座位或者其他扶手的插頭下面,安裝一種神奇的「換能器」,這個裝置裡面有兩個尺寸較小的揚聲器,然後揚聲器分別通過密閉的線路接通到插孔上。
在耳機構造這一方面,兩個單元上的線並不是信號線,而是兩根密閉的管子。也就是說那時候的耳機,完全通過換能器裡面的兩個揚聲器振動傳聲,使得管子裡的空氣振動,那時候飛機上這種靠原始發聲原理工作的耳機,要實現雙聲道立體聲,就必須做成兩個孔的模式。
後來由於技術飛速發展,電流驅動運行的耳機逐漸取代了以前飛機上的那種笨重耳機。想要要把飛機上的電路系統完全改造,變成電流驅動運行的換能器難度其實並不高,但是如果要把每個座位區域的插頭都換掉,其中還包括各類按鍵線路等等,就必須重新設計生產再安裝,這樣成本就會高出很多。
所以直到現在很多比較老的航空公司,都一直延續使用著兩個插孔耳機接口的傳統,這樣就在成本上節約了很多。
航空公司發的這種耳機都會配有兩個插口,其中一個是可以水平摺疊90度的,也就是說只要折起這一個插口,耳機就可以在普通的電器上用,不過因為飛機上分發的耳機絕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所以質量上不能做很高的保證。
所以在部分航空公司的耳機廉價的前提下,工作人員會考慮回收後扔掉或者清洗消毒之後重複利用。
但有的飛機上使用的耳塞式耳機,這種耳機成本很低,完全屬於一次性用品,無法消毒,所以航空公司會為避免乘客之間相互傳染皮膚病,會建議乘客使用完畢後自行帶走或安排工作人員回收分發的耳機,然後當垃圾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