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年,蘇格蘭科學家詹姆斯·史密森在他的遺囑中決定,將相當於50萬美元的遺產捐贈給自己從未到過的美利堅合眾國,「建立一個位於華盛頓、名為史密森學會的機構,用於增進和傳播人類的知識」。1846年,美國國會正式成立史密森學會。該學會成為唯一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半官方性質的博物館機構。
詹姆斯·史密森英國科學家,是華盛頓史密森納學會的主要贊助人。他把遺產留給侄子,並附上條件,如果侄子去世時無子嗣,遺產必須捐贈給美利堅合眾國,以「增進和傳播人類的知識」。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史密森把財產留給他從未踏足的國家。
史密森學會從創建之日起就與飛行有密切聯繫,第一任秘書長約瑟夫·亨利是一位物理學家、熱氣球的發燒友和天象觀察家,對美國航空業的發展有過重要貢獻。
1861年,約瑟夫·亨利邀請撒迪厄斯·勞為他的熱氣球充氣,這次演示最終導致美國內戰時期誕生了空中偵察。1876年,史密森學會從中國的一個使團那兒收購了20隻漂亮的風箏,這些風箏成為日後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寶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第一批收藏品。
▲ 1876年史密森學會從中國使團收購的風箏
在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建成之前,美國的航空收藏品最初存放在「藝術和工業」大廈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擴展到陸軍部在史密森城堡後修建的半圓拱形活動房,人們習慣稱它為「錫棚」,該建築於1920年對公眾開放,成為美國航空博物館的雛形。作為專門保存航空收藏品的地方,該建築一直使用了55年。
▲1918年建造的展館雛形收藏了博物館當時大部分的展品,門口放著一輛坦克和一門大炮(攝於1938年)
有了第一批展品,後面便是考慮怎麼建館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如何從小展館變為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當中少不了美國總統的拍板。
1946年,杜魯門總統籤署建設史密森「國家航空博物館」的法案,博物館的宗旨是紀念航空的發展,收集、保護和陳列各種航空裝備,為航空研究提供資料。儘管原有的收藏品很快就超過了博物館的容納能力,但法案並沒有提供建設新博物館的經費,博物館不得不四處尋找存放收藏品的地方。
1966年,詹森總統籤署法令,把「國家航空博物館」改名為「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以紀念航空和航天飛行的發展。博物館的收藏品擴展到飛彈和運載火箭,有些展品陳列在「藝術和工業」大廈附近的戶外,被稱為「火箭陣列」。
1971年,建設新館的經費獲得批准,建設用地也確定下來。1972年11月20日,新博物館破土動工。1975年初,各種藏品開始陸續陳列。1976年7月1日,新館在熱烈的掌聲中迎來了第一批客人。
▲197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破土動工
▲1971年7月1日的開館儀式上,博物館在熱烈的掌聲中迎來了第一批客人
如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博物館,也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建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的博物館主館,有21個陳列區,涵蓋廣泛的主題,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到人類進入航空時代,從兩次世界大戰到天文學發展歷史,從「阿波羅」航天計劃到時間和導航的關聯。
▲展館一覽
目前,博物館收藏的航空航天展品約有6萬件,展品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從「土星」V運載火箭到形形色色的軍民用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空間飛行帽等,應有盡有。在博物館館藏飛機和空間飛行器中,有三分之一是存世孤品,它們都代表著航空航天發展史上某個重要的裡程碑。博物館檔案部門擁有1.2萬立方英尺的文獻資料,記錄著相關的飛行歷史、學術和技術的進展。博物館還保存著最完整的航空航天影像資料——175萬幅照片、14000個膠捲和大量視頻。
▲展館一覽
博物館每年舉辦大約20場講座、12次「家庭日」和30場主題活動。博物館管理部門認為,通過介紹美國歷史上航空航天先驅的光輝事跡,不僅能激發美國觀眾的愛國主義熱情,而且能向來自全球的外國觀眾介紹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升美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隨著技術的進步,博物館也打造了數位化展示平臺。如今,觀眾除了到現場參觀外,全天任何時候都可以在網上參觀博物館,在社交媒體上與博物館聯繫。很多展品都是上線的,大多數講座也在網上直播,公共天文臺常常播放太陽的實時圖像。
▲通過網上博物館,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線參觀
友情提醒:
航空發燒友如果今年夏天有機會到美國東部去旅遊,千萬不要錯過參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哦!
今年7月1日,正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開館40周年。屆時,博物館將向觀眾推出一個全新的「波音飛行裡程碑展館」,向人們展示足以反映航空、航天飛行史詩般成就的歷史性飛機和太空飛行器。
▲1947年第一次突破「聲障」的Bell X-1研究機
▲首架私人研製、駕駛抵達太空的飛行器「太空船一號」
據相關資料,主要展品包括:萊特兄弟第一次上天的「飛行者」1號,查爾斯·林德伯格單人飛越大西洋駕駛的「聖路易斯精神」號,美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XP-59A「空中彗星」,耶格爾第一次突破「聲障」的X-1研究機,有史以來飛得最快的X-15研究機,約翰·格倫參與「水星」航天計劃用過的「友誼」7號飛船,完成第一次登月任務返回的「阿波羅」11號「哥倫比亞」指揮艙,「水手」、「先鋒」和「維京」行星探測器,第一個私人研製、駕駛到達太空的飛行器「太空船一號」等。
▲如假包換的月球巖石,想摸一下嗎?
在這裡,你甚至還可以觸摸一下月球巖石。博物館方面聲稱:「一次重大的革新正在展開,飛行裡程碑館將用一種新的方式向人們講述航空和航天飛行怎樣改變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