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空博物館巡禮 加拿大航空航天博物館

2020-12-17 中國航空新聞網

 

9月底,我帶著媳婦兒從楓葉國多倫多驅車四個多小時到達了楓葉國首都渥太華(首都渥太華,首都渥太華,首都渥太華,不要以後提到加拿大就只想到多倫多和溫哥華)。作為一國首府,盛產的當然是各種博物館,其中比較吸引我的自然是軍博和加拿大航空博物館。

加拿大航空博物館,全稱加拿大航空航天博物館(Canada Aviation and Space Museum),成立於1964年,目前藏有115架全尺寸飛機,坐落於市政府西北方向,開車大概15-20分鐘的樣子。

在博物館開講之前,得簡單科普一下加拿大的空軍狀況。加拿大的地理位置比較神奇,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目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能夠橫跨這兩個大洋發動攻擊的國家一個手就夠數了,更不要說直接飛過大洋發動空襲,這事兒也就美帝幹得出來。而加拿大北邊則是北冰洋,連毛子都不會選的進攻路線。至於南邊,則是美帝國主義。1958年5月12日,加拿大算是基本上把防空任務全盤承包給美帝。從此之後,加拿大空軍開始處於和蒙古海軍差不多的尷尬地位。目前加拿大空軍(全稱加拿大皇家空軍)的主要戰鬥力量為138架F-18(加國編號CF-18),其中當值的在70-100架(這個數一直在變,曾經一度為78架,巔峰時刻為98架)。然後就是各種直升機還有大量的運輸機。所以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加拿大的空軍基本上處於一個「意思意思」的狀態……

加國空軍的標識

加拿大皇家空軍徽章

看到這裡,你以為這個博物館就是個美軍空博的縮水版?恰恰相反,這裡還真沒多少美帝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加國自製和英國裝備。具體為啥,只能簡單說加拿大曾經也是英國的一嘎達殖民地,從目前皇家陸軍、皇家空軍什麼的也能看出來,具體的還請自行百度谷歌。雖然感覺上這個空博會悽慘點,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很吸引人的,比如世界上獨此一份兒的CF-105……的殘骸……

言歸正傳,吸取了前一天參觀軍博時間嚴重不夠的教訓,我和媳婦兒算是早上九點一開門就到了。當時的停車場空曠的讓人有一種不敢停車的感覺……停車費1刀半小時,上限6刀隨便停。

博物館正門,圖自官網,當時著急進忘了拍了……

加拿大經濟不景氣,但是博物館堅持不漲價,也算是良心組織了。成人13刀一張,學生票11刀多點。其實加拿大航空博物館除了主展館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展館,但是對外開放這事兒屬於小概率隨機事件,我們當天就沒有隨到,算是個不小的遺憾。整個主館的布局源自一個老式的三角機庫,然後根據不同的主題一堆一堆擺放。

布局圖

一進門先看到的海軍艦載機區,首先是F-2,麥道的一款艦載機

McDonnell F2H-3 Banshee

隔壁的是英國霍克公司的「海怒」(HawkerSea Fury)螺旋槳轟炸機,本來是二戰期間設計的,結果時運不濟沒趕上,二戰結束兩年後才服役。雖然本國訂單取消了,但是外銷成果不凡,算是國際暢銷產品。螺旋槳沒啥好拍的,就多拍了拍雞翅,不是,機翅的摺疊細節。(擼主註:之前一篇介紹古巴革命博物館中也出現了【世界航空博物館巡禮】古巴革命博物館)

Hawker Sea Fury FB.11 螺旋槳

Hawker Sea Fury FB.11 機翼摺疊關節

 

再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後摺疊式機翼。雖然老邁,但是曾經炸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挪不開步。

Fairey Swordfish II 費瑞 劍魚式轟炸機,底下是魚雷

海軍主題到此結束,本來想往前直奔二戰主題,但是被對面一架老飛機吸引了,過去一看,好傢夥,竟然是現存最古老的加拿大人自製的飛機。還是上世紀10年代的產品,一百多歲的老祖宗……咳咳,為了避免媳婦兒出鏡,照片截了一下,所以顯得構圖有點怪

McDowall Monoplane, 誕生於馬車商店的單翼機……

順便來一發航空發動機原理圖,使用的是奧倫達(Orenda)公司的一款渦輪噴氣發動機,來講解渦輪原理。奧倫達是加拿大最悲情公司,阿芙羅(Avro),旗下的子公司。

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理講解

然後就來到了二戰區,首先看到的就是Westland Lysander III,一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制戰鬥機。加國自己造了225架,後來又從英國原裝進口了104架來應急。這款飛機的地位有點尷尬,當時加國本土飛機都被弄到海外打仗去了,結果本土空軍沒飛機飛了。堂堂皇家空軍竟然沒飛機了,這說出去多丟人啊,於是趕緊弄了點這玩意兒來撐撐場子,雖然最後也沒排上什麼卵用。

Westland Lysander III

重頭戲來了,真的特別重,是全場最重量級大號選手,蘭開斯特戰略轟炸機,傳說中的「水壩剋星」(其實就是狂炸德國水壩)。全機機組7人,其中2人是機槍手,一前一後。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機腹沒有炮塔,防禦能力為零,導致當時德國戰機可以輕易從後下方猛轟,效果拔群。不過即便如此,也難掩其二戰中的光輝:各型一共生產7377架(也有8095架之說,含加拿大生產的430架),在戰鬥中損失3498架,共計投彈604612噸,51513105枚燃燒彈,1200枚水雷。戰鬥中損失24486名機組人員(亡、傷、被俘)。該機有多種型號,其中MkX為加拿大製造。

梅林發動機,共四發,提供1640馬力

飛機正面,艙位從上到下為駕駛、機槍、投彈

機頭特寫

 

掛彈艙和炸彈

再往後就是教練機展區,包含了美制、英制還有自己產的的多款教練機,全部塗以橘黃色

教練機展區

接著就是直升機區了,其中有一款比較有意思的是加拿大自產的側轉翼飛機,具體技術細節請問灰機君,這裡不贅述了。(擼主註:應該和魚鷹類似的原理)

直升機展區

Canadair CL-84-1 Dynavert 側轉翼飛機

接下來,到了一個比較悲情的部分,算是加拿大航空史最黑色的一段吧,CF-105。

CF-105,「箭」式戰鬥機,上世紀五十年代加拿大自行研製開發,被譽為加拿大的「驕傲之箭」,同時也是「恥辱之箭」。

「驕傲之箭」是因為這款飛機是當時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性能最優越、飛的最快、打的最狠的飛機,領先其他所有國家飛機技術水平至少20年。其技術理念以及「手不離杆」的操作方式和美軍現役F-22基本是一樣的。同期的美國F-5的最大速度是1.6馬赫,而CF-105的2號原型機,在沒有採用最強發動機而且只開了3/4油門的情況下就飛出了1.96馬赫的成績。而裝載了當時也是加拿大自行研製開發的世界最強發動機「易洛魁」的6號原型機,其預測速度能達到2.5馬赫。是的,是預測,因為6號原型機根本沒來得及上天。

CF-105的一號原型機,RL-201

RL-206,第一架生產型「箭」Mk.2

說到「易洛魁」,這個發動機是當時北美推力最大的發動機。19世紀50年代的時候,鈦合金加工還是個問題,但是「易洛魁」仍舊採用了高達30%總重的鈦合金。美國的B-47曾經加裝了一臺「易洛魁」的吊艙進行測試,結果因為「易洛魁」的巨大推力,導致B-47機身扭曲,整架飛機報廢。(擼主註:其實我也一直在想,五十年代是怎麼能弄出開加力130KN的發動機,渦扇10也就這個水平……壓縮比才8到底是怎麼達到這麼大的推力的……後來看了一下數據我算是明白了,每秒鐘進氣量是190kg,嗯……現在達到相同推力進氣量連這一半都不到,這個「易洛魁」有點黑啊,再看了一下研製的公司,AVRO,好了我全明白了,你們還記得VZ-9AV麼?忘了的話看一下這篇——揭密美國空軍博物館特殊展館)

傳說中藏於加拿大航空館的「易洛魁」,可惜沒有找到,可能是在隱藏機庫中

 

「恥辱之箭」是因為這架本應帶給加拿大空軍最高輝煌的超級戰鬥機項目,被政府莫名其妙緊急喊停。更悲慘的是,政府還下令銷毀所有原型機和所有圖紙、藍圖、手冊。六架原型機,在政府官員的嚴密監督下,全部被切割成碎片並回爐融化,工廠的設備也被全部切割。連技術人員提出的保留一部分來留作以後飛機開發參考的請求都被駁回。 最後僅僅留下RL-206的機頭和RL-203的機翼,而「易洛魁」也只有一臺保留了下來。加國政府這個愚蠢的舉動,導致了當時加國第三大公司阿芙羅倒閉,一萬四千名技術人員流失(很大一部分被美國挖走了),至少二十五萬人失去工作。加拿大的軍事航空業也從此徹底瓦解。

至於為何加國政府會突然做出如此愚蠢至極的決定,至今不得而知。關於CF-105的更多故事,請諮詢灰機君。(擼主註:我查了一下,簡單來講就是當時財政支持不下去了,面臨蘇聯的洲際飛彈和洲際轟炸機的雙重威脅,加拿大必須做出選擇,著重對付一個。由於當時已經和美國籤訂了NORAD也就是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所以放棄CF-105也是情理之中。個人認為是這個原因,如果哪位有補充的,歡迎留言啊!)

RL-206的機頭,前面的是CF-18戰鬥機

航空館把RL-206的機頭擺在了現役空軍的主力裝備,美制F-18,的旁邊。一款是自己研製卻莫名夭折的絕世戰機殘骸,一款是從美國買來的作為自己主要裝備的戰機,不得不說有一種莫名的諷刺。

順便再丟一張F-18的尾噴口

之後大部分就是民航展區了,木有怎麼關注。因為篇幅問題,下面就再挑幾個有意思的發發。

其中一個是模擬駕駛艙,就是從飛機上拆下來一個駕駛艙,讓你做進去感受一下,有那麼三款,分別體驗了一把,感覺比想像中舒服一點。

忘了型號了……(擼主註:好像就是F-18)

同樣也沒記住型號

然後就是航空發動機展區,這裡只丟圖,具體細節還是那句哈,問灰機君。

還有就是出館之前,突然發現了一架讓人驚嘆的飛機,具體大家看圖吧,語言已經無法形容了

 

Junkers J.I, 上世紀10年代德制,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全金屬制飛機

最後再丟兩張不算全景的全景吧

至於航天部分,這裡就不敘述了,大部分說的都是Orbit空間站的事情,沒有什麼特色。

至此,航空館的展覽部分算是基本結束了,然而還有一個瘋狂部分,就是坐!飛!機!

是的,就是圖下這款

具體型號如下圖,看不懂的可聯繫灰機君翻譯(擼主註:好東西啊,俄亥俄的灰機啊。WACO其實是個非常著名的公司,一直都是設計雙層機翼飛機的。但是他們最成功的產品卻是一架滑翔機——CG-4。該機用於運送士兵,大家看到的二戰電影中,美國飛機後面拖了個滑翔機運兵去前線作戰的,幾乎都是CG-4。可惜由於經營不善1965年就倒閉了)

加拿大航空館在天氣適當的時候,會開放圖上那款Biplane和直升機的體驗飛行,多條路線可供選擇。當時選的是80刀的路線,繞著渥太華河飛一圈。這架飛機有駕駛員一人,坐後面,乘客兩人,坐前面……

其實當看到拎瓶二鍋頭,不是不是,拎瓶伏特加就一戰鬥民族的大叔過來讓我們籤生死狀的時候,我內心有一點點拒絕的。當我坐上飛機,看到連結杆是竹籤+棉線+皮筋的時候,我內心是崩潰的。當我仔細看了看飛機銘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其實人生還是很美好的。

竹籤+棉線+皮筋……

這款飛機真的不是一般的老,啟動之前還得戰鬥民族大叔上去手動轉幾下螺旋槳.在爆炸性的突突聲和燃油味兒中,大叔帶著我和另一個加拿大小哥兒飛了。

這個項目的一個賣點就是「讓你感受風吹在臉上的感覺」,不得不說,加拿大人也不厚道,這尼瑪分明是「風砸在臉上的感覺」好麼???我單反的鏡頭一伸出去就要被風吹飛,大叔還時不時來個翻滾動作,再配上旁邊小哥兒的尖叫,那酸爽,嘖嘖嘖。

 

飛了大概20分鐘,大叔就帶我們回來了。說實話,降落的時候我坐前面都看不到跑道,真不知道大叔是怎麼降落的,還好一路都沒啥大問題,除了翻滾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要飛出去了,別的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其實飛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擔心前面的螺旋槳會突然碎了或者掉下來什麼的。你想想,一個有著60歲高齡的220馬力的發動機在你前面不到一米的距離以每秒34圈的轉速瘋狂咆哮著,而你跟它之間基本上沒什麼阻攔……

總的來說,加拿大航空館值得一去。雖然飛機不是很多,但是背後的歷史還是很有趣的。大概留出3個小時的時間差不多就夠了。

 

9月底,我帶著媳婦兒從楓葉國多倫多驅車四個多小時到達了楓葉國首都渥太華(首都渥太華,首都渥太華,首都渥太華,不要以後提到加拿大就只想到多倫多和溫哥華)。作為一國首府,盛產的當然是各種博物館,其中比較吸引我的自然是軍博和加拿大航空博物館。

加拿大航空博物館,全稱加拿大航空航天博物館(Canada Aviation and Space Museum),成立於1964年,目前藏有115架全尺寸飛機,坐落於市政府西北方向,開車大概15-20分鐘的樣子。

在博物館開講之前,得簡單科普一下加拿大的空軍狀況。加拿大的地理位置比較神奇,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目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能夠橫跨這兩個大洋發動攻擊的國家一個手就夠數了,更不要說直接飛過大洋發動空襲,這事兒也就美帝幹得出來。而加拿大北邊則是北冰洋,連毛子都不會選的進攻路線。至於南邊,則是美帝國主義。1958年5月12日,加拿大算是基本上把防空任務全盤承包給美帝。從此之後,加拿大空軍開始處於和蒙古海軍差不多的尷尬地位。目前加拿大空軍(全稱加拿大皇家空軍)的主要戰鬥力量為138架F-18(加國編號CF-18),其中當值的在70-100架(這個數一直在變,曾經一度為78架,巔峰時刻為98架)。然後就是各種直升機還有大量的運輸機。所以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加拿大的空軍基本上處於一個「意思意思」的狀態……

加國空軍的標識

加拿大皇家空軍徽章

看到這裡,你以為這個博物館就是個美軍空博的縮水版?恰恰相反,這裡還真沒多少美帝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加國自製和英國裝備。具體為啥,只能簡單說加拿大曾經也是英國的一嘎達殖民地,從目前皇家陸軍、皇家空軍什麼的也能看出來,具體的還請自行百度谷歌。雖然感覺上這個空博會悽慘點,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很吸引人的,比如世界上獨此一份兒的CF-105……的殘骸……

言歸正傳,吸取了前一天參觀軍博時間嚴重不夠的教訓,我和媳婦兒算是早上九點一開門就到了。當時的停車場空曠的讓人有一種不敢停車的感覺……停車費1刀半小時,上限6刀隨便停。

博物館正門,圖自官網,當時著急進忘了拍了……

加拿大經濟不景氣,但是博物館堅持不漲價,也算是良心組織了。成人13刀一張,學生票11刀多點。其實加拿大航空博物館除了主展館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展館,但是對外開放這事兒屬於小概率隨機事件,我們當天就沒有隨到,算是個不小的遺憾。整個主館的布局源自一個老式的三角機庫,然後根據不同的主題一堆一堆擺放。

布局圖

一進門先看到的海軍艦載機區,首先是F-2,麥道的一款艦載機

McDonnell F2H-3 Banshee

隔壁的是英國霍克公司的「海怒」(HawkerSea Fury)螺旋槳轟炸機,本來是二戰期間設計的,結果時運不濟沒趕上,二戰結束兩年後才服役。雖然本國訂單取消了,但是外銷成果不凡,算是國際暢銷產品。螺旋槳沒啥好拍的,就多拍了拍雞翅,不是,機翅的摺疊細節。(擼主註:之前一篇介紹古巴革命博物館中也出現了【世界航空博物館巡禮】古巴革命博物館)

Hawker Sea Fury FB.11 螺旋槳

Hawker Sea Fury FB.11 機翼摺疊關節

 

再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後摺疊式機翼。雖然老邁,但是曾經炸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挪不開步。

Fairey Swordfish II 費瑞 劍魚式轟炸機,底下是魚雷

海軍主題到此結束,本來想往前直奔二戰主題,但是被對面一架老飛機吸引了,過去一看,好傢夥,竟然是現存最古老的加拿大人自製的飛機。還是上世紀10年代的產品,一百多歲的老祖宗……咳咳,為了避免媳婦兒出鏡,照片截了一下,所以顯得構圖有點怪

McDowall Monoplane, 誕生於馬車商店的單翼機……

順便來一發航空發動機原理圖,使用的是奧倫達(Orenda)公司的一款渦輪噴氣發動機,來講解渦輪原理。奧倫達是加拿大最悲情公司,阿芙羅(Avro),旗下的子公司。

渦輪噴氣發動機原理講解

然後就來到了二戰區,首先看到的就是Westland Lysander III,一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制戰鬥機。加國自己造了225架,後來又從英國原裝進口了104架來應急。這款飛機的地位有點尷尬,當時加國本土飛機都被弄到海外打仗去了,結果本土空軍沒飛機飛了。堂堂皇家空軍竟然沒飛機了,這說出去多丟人啊,於是趕緊弄了點這玩意兒來撐撐場子,雖然最後也沒排上什麼卵用。

Westland Lysander III

重頭戲來了,真的特別重,是全場最重量級大號選手,蘭開斯特戰略轟炸機,傳說中的「水壩剋星」(其實就是狂炸德國水壩)。全機機組7人,其中2人是機槍手,一前一後。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機腹沒有炮塔,防禦能力為零,導致當時德國戰機可以輕易從後下方猛轟,效果拔群。不過即便如此,也難掩其二戰中的光輝:各型一共生產7377架(也有8095架之說,含加拿大生產的430架),在戰鬥中損失3498架,共計投彈604612噸,51513105枚燃燒彈,1200枚水雷。戰鬥中損失24486名機組人員(亡、傷、被俘)。該機有多種型號,其中MkX為加拿大製造。

梅林發動機,共四發,提供1640馬力

飛機正面,艙位從上到下為駕駛、機槍、投彈

機頭特寫

 

掛彈艙和炸彈

再往後就是教練機展區,包含了美制、英制還有自己產的的多款教練機,全部塗以橘黃色

教練機展區

接著就是直升機區了,其中有一款比較有意思的是加拿大自產的側轉翼飛機,具體技術細節請問灰機君,這裡不贅述了。(擼主註:應該和魚鷹類似的原理)

直升機展區

Canadair CL-84-1 Dynavert 側轉翼飛機

接下來,到了一個比較悲情的部分,算是加拿大航空史最黑色的一段吧,CF-105。

CF-105,「箭」式戰鬥機,上世紀五十年代加拿大自行研製開發,被譽為加拿大的「驕傲之箭」,同時也是「恥辱之箭」。

「驕傲之箭」是因為這款飛機是當時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性能最優越、飛的最快、打的最狠的飛機,領先其他所有國家飛機技術水平至少20年。其技術理念以及「手不離杆」的操作方式和美軍現役F-22基本是一樣的。同期的美國F-5的最大速度是1.6馬赫,而CF-105的2號原型機,在沒有採用最強發動機而且只開了3/4油門的情況下就飛出了1.96馬赫的成績。而裝載了當時也是加拿大自行研製開發的世界最強發動機「易洛魁」的6號原型機,其預測速度能達到2.5馬赫。是的,是預測,因為6號原型機根本沒來得及上天。

CF-105的一號原型機,RL-201

RL-206,第一架生產型「箭」Mk.2

說到「易洛魁」,這個發動機是當時北美推力最大的發動機。19世紀50年代的時候,鈦合金加工還是個問題,但是「易洛魁」仍舊採用了高達30%總重的鈦合金。美國的B-47曾經加裝了一臺「易洛魁」的吊艙進行測試,結果因為「易洛魁」的巨大推力,導致B-47機身扭曲,整架飛機報廢。(擼主註:其實我也一直在想,五十年代是怎麼能弄出開加力130KN的發動機,渦扇10也就這個水平……壓縮比才8到底是怎麼達到這麼大的推力的……後來看了一下數據我算是明白了,每秒鐘進氣量是190kg,嗯……現在達到相同推力進氣量連這一半都不到,這個「易洛魁」有點黑啊,再看了一下研製的公司,AVRO,好了我全明白了,你們還記得VZ-9AV麼?忘了的話看一下這篇——揭密美國空軍博物館特殊展館)

傳說中藏於加拿大航空館的「易洛魁」,可惜沒有找到,可能是在隱藏機庫中

 

「恥辱之箭」是因為這架本應帶給加拿大空軍最高輝煌的超級戰鬥機項目,被政府莫名其妙緊急喊停。更悲慘的是,政府還下令銷毀所有原型機和所有圖紙、藍圖、手冊。六架原型機,在政府官員的嚴密監督下,全部被切割成碎片並回爐融化,工廠的設備也被全部切割。連技術人員提出的保留一部分來留作以後飛機開發參考的請求都被駁回。 最後僅僅留下RL-206的機頭和RL-203的機翼,而「易洛魁」也只有一臺保留了下來。加國政府這個愚蠢的舉動,導致了當時加國第三大公司阿芙羅倒閉,一萬四千名技術人員流失(很大一部分被美國挖走了),至少二十五萬人失去工作。加拿大的軍事航空業也從此徹底瓦解。

至於為何加國政府會突然做出如此愚蠢至極的決定,至今不得而知。關於CF-105的更多故事,請諮詢灰機君。(擼主註:我查了一下,簡單來講就是當時財政支持不下去了,面臨蘇聯的洲際飛彈和洲際轟炸機的雙重威脅,加拿大必須做出選擇,著重對付一個。由於當時已經和美國籤訂了NORAD也就是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所以放棄CF-105也是情理之中。個人認為是這個原因,如果哪位有補充的,歡迎留言啊!)

RL-206的機頭,前面的是CF-18戰鬥機

航空館把RL-206的機頭擺在了現役空軍的主力裝備,美制F-18,的旁邊。一款是自己研製卻莫名夭折的絕世戰機殘骸,一款是從美國買來的作為自己主要裝備的戰機,不得不說有一種莫名的諷刺。

順便再丟一張F-18的尾噴口

之後大部分就是民航展區了,木有怎麼關注。因為篇幅問題,下面就再挑幾個有意思的發發。

其中一個是模擬駕駛艙,就是從飛機上拆下來一個駕駛艙,讓你做進去感受一下,有那麼三款,分別體驗了一把,感覺比想像中舒服一點。

忘了型號了……(擼主註:好像就是F-18)

同樣也沒記住型號

然後就是航空發動機展區,這裡只丟圖,具體細節還是那句哈,問灰機君。

還有就是出館之前,突然發現了一架讓人驚嘆的飛機,具體大家看圖吧,語言已經無法形容了

 

Junkers J.I, 上世紀10年代德制,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全金屬制飛機

最後再丟兩張不算全景的全景吧

至於航天部分,這裡就不敘述了,大部分說的都是Orbit空間站的事情,沒有什麼特色。

至此,航空館的展覽部分算是基本結束了,然而還有一個瘋狂部分,就是坐!飛!機!

是的,就是圖下這款

具體型號如下圖,看不懂的可聯繫灰機君翻譯(擼主註:好東西啊,俄亥俄的灰機啊。WACO其實是個非常著名的公司,一直都是設計雙層機翼飛機的。但是他們最成功的產品卻是一架滑翔機——CG-4。該機用於運送士兵,大家看到的二戰電影中,美國飛機後面拖了個滑翔機運兵去前線作戰的,幾乎都是CG-4。可惜由於經營不善1965年就倒閉了)

加拿大航空館在天氣適當的時候,會開放圖上那款Biplane和直升機的體驗飛行,多條路線可供選擇。當時選的是80刀的路線,繞著渥太華河飛一圈。這架飛機有駕駛員一人,坐後面,乘客兩人,坐前面……

其實當看到拎瓶二鍋頭,不是不是,拎瓶伏特加就一戰鬥民族的大叔過來讓我們籤生死狀的時候,我內心有一點點拒絕的。當我坐上飛機,看到連結杆是竹籤+棉線+皮筋的時候,我內心是崩潰的。當我仔細看了看飛機銘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其實人生還是很美好的。

竹籤+棉線+皮筋……

這款飛機真的不是一般的老,啟動之前還得戰鬥民族大叔上去手動轉幾下螺旋槳.在爆炸性的突突聲和燃油味兒中,大叔帶著我和另一個加拿大小哥兒飛了。

這個項目的一個賣點就是「讓你感受風吹在臉上的感覺」,不得不說,加拿大人也不厚道,這尼瑪分明是「風砸在臉上的感覺」好麼???我單反的鏡頭一伸出去就要被風吹飛,大叔還時不時來個翻滾動作,再配上旁邊小哥兒的尖叫,那酸爽,嘖嘖嘖。

 

飛了大概20分鐘,大叔就帶我們回來了。說實話,降落的時候我坐前面都看不到跑道,真不知道大叔是怎麼降落的,還好一路都沒啥大問題,除了翻滾的時候感覺整個人都要飛出去了,別的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其實飛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擔心前面的螺旋槳會突然碎了或者掉下來什麼的。你想想,一個有著60歲高齡的220馬力的發動機在你前面不到一米的距離以每秒34圈的轉速瘋狂咆哮著,而你跟它之間基本上沒什麼阻攔……

總的來說,加拿大航空館值得一去。雖然飛機不是很多,但是背後的歷史還是很有趣的。大概留出3個小時的時間差不多就夠了。

相關焦點

  • 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博物館
    美國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華盛頓分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in Washington,D.C.,縮寫為NAS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博物館。
  • 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正式開館(圖)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楊鐵虎)21日上午10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在京正式開館。 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前身是成立於1985年的北京航空館,是在北航飛機結構陳列室、飛機機庫基礎上擴建和展品擴充而成,是我國首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綜合科技館。
  • 值得一去的20家航空博物館
    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世界上最棒的航空航天博物館之一,絕對值得一看,去華盛頓必去的景點。 西班牙航空航天博物館
  • 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二戰「黑寡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的校園,寬闊而靜謐。在這所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中,矗立著一座以航空航天為主題的博物館。儘管博物館佔地面積只有10000平方米,但是其中包羅萬象的展陳,讓所有走進這裡的人流連忘返。在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以下簡稱北航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韓國軍眼中,這裡的每一個展品都是一個故事。
  • 實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令人嘆服!上
    不得不承認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科學技術的確是世界一流的。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更是一流中的一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是最能展現其科技技術先進的地方之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於1976年7月開館,展覽面積達1.8萬平方米,是史密森學會創建的眾多博物館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關飛行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有24個展廳,各陳列著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飛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太空人用過的器物等。該博物館每月接待觀眾達10萬之多,第一年的參觀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創美國各博物館最高紀錄。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獨特的空天飛行展陳設計
    中國航空報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是世界最著名的飛行主題博物館,同時也被評為世界十大博物之一。它注重航空、航天文化傳播、歷史傳播、科技傳播,同時集科普、研究、藝術於一體。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竟從20隻中國風箏起步
    1876年,史密森學會從中國的一個使團那兒收購了20隻漂亮的風箏,這些風箏成為日後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寶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第一批收藏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如何從小展館變為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當中少不了美國總統的拍板。1946年,杜魯門總統籤署建設史密森「國家航空博物館」的法案,博物館的宗旨是紀念航空的發展,收集、保護和陳列各種航空裝備,為航空研究提供資料。儘管原有的收藏品很快就超過了博物館的容納能力,但法案並沒有提供建設新博物館的經費,博物館不得不四處尋找存放收藏品的地方。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二戰時期「黑寡婦」戰鬥機等皆展出
    每個小男孩心中都曾經有一個「航天夢」,心中幻想著徵服天空,乘坐宇宙飛船到外太空自在遨遊。而如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園內,就有這麼一個讓人能夠重溫兒時「航天夢」地方。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館,成立於1985年,是在北航飛機結構陳列室、飛機機庫基礎上擴建而成,博物館展區面積8300平方米,包括國內外公認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結構、發動機、機載設備等珍貴實物。
  • 探秘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 禁止使用「自拍神器」
    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軍事博物館享受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它的軍力與軍事科技一樣獨步全球。  各類軍博遍布全美的城市、高校、機場、港口甚至軍事基地,向公眾開放,讓軍迷們垂涎。
  • 值得遊覽的美國博物館,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值得一看
    值得遊覽的美國博物館,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值得一看各位熱愛旅遊的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適合旅者的打卡旅遊勝地,這個地方水天一色、山清水秀,有來自各國的友人前來遊玩,因為這裡有許多美景和美食,大家來到這裡一定會印象深刻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黑寡婦戰鬥機是孤品,國人參觀學習強信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物館是北京航空博物館的前身,始建於1985年。經過近四年在原址新建和擴建展品,博物館於2012年重新開放並更名。體現了航空航天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從參觀順序上看,新博物館從航空科技、航天史到航天科技都是進步而深入的,符合了參觀展覽的順序,
  • 2020年中國航天日航空航天博物館&月宮一號雲直播入口
    航空航天博物館&月宮一號雲直播觀看指南  直播時間:4月24日上午9:00  直播地點:北京  直播平臺:新浪微博  直播入口  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同時也是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偉大的紀念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於上午9:00對校內航空航天博物館的館藏開展線上直播講解介紹。
  • 打造博物館之城 西安雲之翼國防航空博物館 航空夢從這裡起飛
    西安雲之翼國防航空博物館 航空夢從這裡起飛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5-10 23:53 字號:
  • 難得一見的中國航空博物館館藏航空珍品
    中國航空博物館坐落在北京昌平區大湯山腳下,北鄰十三陵、八達嶺長城,南接奧運村,西與八達嶺高速公路相通東有立湯快速路和京城相連,是一座兩面環山,綠樹擁抱下的大型博物館。這裡一年四季空氣清新,環境幽雅,鳥語花香,是一座花園式的科技類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9年11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經過近二十年的建設,目前已收藏119個型號的299架飛機,其中符合國家一級文物標準的有47件,符合國家二級文物標準的有47件,屬世界航空珍品,極富收藏和研究價值。
  • 阿力遊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
    作為軍迷的我經過兩個多小時地鐵加公交行程,來到了位於昌平大湯山腳下的中國航空博物館參觀。這座博物館在規模上世界排名第五,亞洲第一!共裝備樣機800架。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9年11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 ,是集知識型、教育型、科技型、研究型、園林型、旅遊型為一體的大型航空專業博物館 。
  • 美東文化巡禮:一個人的博物館之旅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穿過中央公園,來到一條「博物館街」,這條街上,大都會、MOMA、自然歷史博物館都在這。所以,穿一雙舒適的鞋子,輕裝上陣,開始一天的知識巡禮吧。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The Met)是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與 法國 羅浮宮、 英國 大英 博物館、 俄羅斯 艾爾 米 塔什 被稱作世界四大博物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有關 亞洲 藝術的館藏是西方國家中最大和最全面的,超過60000件物品。
  • 【科學城巡禮】加拿大卡爾頓高科技區,緣何會成為「北方矽谷」?
    科學城巡禮渥太華河南岸美麗的森林谷地,多家大中小高技術公司的各具特色的建築群點綴其中。這裡被叫作加拿大卡爾頓高科技區——渥太華市中心至西郊卡爾頓、卡那塔、尼比安周圍大約25公裡的地帶。
  • 航空航天科普館、航空主題樂園裡面有哪些展品設備?
    上世紀,航空航天主題的場館歐美國家居多,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法國土魯斯太空城、奧蘭多迪士尼、日本航空科學博物館、迪士尼樂園之明日世界以及各大國家級科技館裡面的航空航天展區。進入到本世紀,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國內航空航天事業的不斷突破,大家對航空航天的知識獲取欲望也越來越強烈,社會普遍注意到了這一需求,以成都為始的各大科技館開始重點部署航空航天展區,航空航天博物館、航空主題科普館、航空航天主題公園也在遍地開花,近幾年建成的有:成都立巢航天博物館、夢東方·未來世界航天主題樂園、建德航空小鎮、成都「飛翔家」親子樂園、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
  • 中國航空博物館重新開放了!
    今年上半年 航博因布展關閉後 很多軍事迷們都期盼著它重新歸來 本月起(12月1日) 中國航空博物館將重新開館迎客!
  • 行走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圖片實地拍攝,轉載請先徵得同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