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時候和幾個玩耳機的小夥伴聚了聚,大家都掏出了家裡鎮宅的旗艦耳機分享交流了一下,新老兩代T1、HD800、先鋒Master1這些老貨都可以忽略,這次聚會的明星,是兩款比較新的萬元旗艦。
一個是鐵三角的ADX5000,一個是歌德的GS3000e。
先說說ADX5000.
這款耳機實在是讓我嘆為觀止,首先就是這款耳機的包裝盒,這個覆皮的手提箱做工質感真是沒得說,針腳解封的細節處理一絲不苟,五金件一看就是高精度的高檔貨,我和小夥伴們閒得無聊蹲在一起翻了一下午的1688,愣是沒有找到任何一款採購價在500元以下的手提皮質收納盒能達到這個箱子的做工質感。
光一個盒子就能賣到上千,大氣!
然後就是這個耳機的工業設計水平,也同樣是讓我們這幾個老混東莞代工廠的土鱉大開眼界。
僅僅是這個頭梁,設計水平就有好幾層樓那麼高:先是輕,結構非常簡單,據說金屬框架部分用了鈦合金,零件加工的精度同樣是頂級,調節扣的齒位非常的順滑且清晰,既然輕且簡單了,那麼佩戴自然也是不凡,我可以這麼說,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戴過的頭戴耳機當中,以舒適度而言,我願意稱ADX5000為最強,戴在頭上恍若無物。
順嘴一提,鐵三角的佩戴設計一直是業內最強,十幾年前那款W5000的佩戴感就讓我一直念念不忘。
頂級的包裝配件,頂級的工業設計,這就是萬元級耳機啊!兩個字——排面!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另一款耳機……等等,ADX5000的聲音呢?
聲音……唉……讓我怎麼說呢。
這個耳機的宣傳中心是「空氣動圈」,這個啥意思呢,我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我只知道一取下耳罩,鐵三角標稱的這個58mm喇叭單元讓我們這幾個常在東莞代工廠混的土鱉非常面熟——這就是某喇叭廠出的封裝單元,鐵三角連封裝的衝壓金屬殼都沒換,就直接裝在ADX5000裡面了……
當然,我們相信鐵三角用了這顆單元也是調試過參數的,不過驅動參數再怎麼調,這顆單元也是一個50mm的膜片,58mm那是帶了殼子的尺寸……振膜尺寸含外殼,鐵三角傳統藝能了。另外這顆單元真不是什麼新技術產品,是很成熟的一個高分子振膜方案而已。至於這個喇叭單元的採購價多少……我不敢說,說了估計會有麻煩。
具體這個空氣動圈表現怎麼樣呢?首先聲場的確不小,左右的背景細節拉的很開,聽聽古典大編制啥,比HD800差點,不過也夠用了。我感覺問題主要出在人聲部分。
ADX5000的密度很高,解析也夠檔次,但結像位置很怪:左右背景伴奏拉得很開,人聲的寬度卻有些窄,聲場的上下前後縱深尤其怪異,有前沒後,有上沒下,結像縱深也不夠,動態和瞬態都不錯,可結像感覺直來直去直上直下,相當的生硬和機械,搞得人聲部分聲壓偏大音色還有些艱澀,完全談不上柔順細膩。
要我簡單評價一下的話,這個耳機的人聲乃至大部分流行的聽感就是「劈頭蓋臉」,人聲對著我的印堂鼻梁就是一通歐拉歐拉歐拉大力直拳連擊……聽多了有眼冒金星的感覺。
當然,偉大的鐵三角的操作不是我這個凡人能隨便評價的,可能是我的前端沒搞定,畢竟鐵三角的旗艦耳機需要搭配鐵三角專門設計的官配西裝前端系統。
耳機不好聽怎麼想都是前端的錯,這大概就是信仰吧。
但是呢,通過研究鐵三角18年至今一系列的新產品,我敢斷定,鐵三角的主設計師小澤博道十有八九可以確診阿茲海默症了。
相比之下,GS3000e這幅耳機,就像一個虛假的萬元級旗艦。
每一個歌德用戶都吐槽過歌德的包裝外觀。
我當年買SR80e的時候,拿到手第一個感覺就是糟心,MMP,大幾百塊錢的耳機就這個包裝這個外觀設計?!
後來買SR325e,MMP,2000多近3000的耳機包裝居然和SR80e一樣的一個破紙盒子……再後來滿懷期待買了RS2e,還是限量紀念款的哦,這次終於不是紙盒子了,是個木盒子,1688上採購價20塊錢的那種……
現在我對歌德的包裝已經習慣了,GS3000e的包裝依舊是一個網店賣家都不敢拍照放詳情裡的大紙盒子……對比一下旁邊的同價位ADX5000那排面十足的高端收納箱……
唉……大概這就是人生吧。
再看看GS3000e的外觀……歌德還能是啥外觀……
但歌德的耳機只要一響,這簡陋的包裝和外觀,就能變成吸粉的加分項——不搞那些發裡浮騷的,就是好聽。
我對GS3000e這個聲音的評價是什麼?我聽了半個小時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拿出手機檢查一下我的借唄額度……
萬元以下聽個響,說的就是GS3000e這樣的耳機!在這個聲音面前,那些幾千價位的耳機真就是沒一個能打的。
GS3000e這個耳機,大部分基本素質都達到了萬元價位耳機裡面中等偏上的優秀水平,解析不算頂尖,但也不差,密度不是最好也是前列,低頻下潛稍顯薄弱了一點,可是我拿來聽死金的時候,味道也夠衝。動態、瞬態、結像這些都不用多提,反正以我的耳朵找不出什麼讓人失望的缺點。
然後相比於老一代的GS2000e,GS3000e也有足夠的進步。
GS這個系列,我覺得應該是歌德拿來挑戰大聲場的一條線,相比於之前歌德那些近聲場音樂酒吧風格,GS2000e和GS3000e都拉開了一個並不輸傳統劇場聲標杆HD800的大聲場,在大編制交響樂方面不弱了,而GS3000e的進步,就是在GS2000e的聲場寬度之下,增加了音色的厚度,尤其是外圈背景音的厚度。
以前的GS2000e,我的感覺是用那個配機的大耳罩來聽的話,聲場的確是夠大,不過架子太薄,感覺有點虛,還不如換上RS系列的小耳罩,回到近聲場人聲路線來。而GS3000e在增強厚度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很紮實圓滿的大聲場了,大耳罩端莊典雅,換了小耳罩呢,熱情似火,聲音風格很像RS系列,又素質碾壓了RS。
在以往的強項領域稱王稱霸,而曾經的弱勢方面現在也不輸於人,GS3000e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全面,是萬元以上耳機市場裡第二款真正讓我心動的耳機,上一款是勁浪的烏託邦,大烏給我的感覺也是全面,和GS3000e的區別在於,大烏的全面,是基於大烏那種獨特的透明聲場,外圍聲場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完全取決於聽什麼歌曲。而GS3000e則是在紮實的大聲場裡面玩什麼都很溜,聽什麼都有演唱會的感覺。
我這兩天一直在反省人生,為什麼我現在這麼窮,一萬多塊的東西不能想買就買……這可惡的挫敗感……
本來呢,這次兩個耳機我是可以分成兩篇來寫的,不過呢,一來我這個無名之輩寫萬元旗艦估計也沒什麼人有興趣多看,二來就是這兩個耳機的對比著實生草。
真實的萬元旗艦——價值部分的高檔包裝,令人驚嘆的工業設計,讓人理解不了的調音路數。
虛假的萬元旗艦——不值一提的廉價包裝,歷史垃圾一樣的過時外觀,全方位無死角的好聽。
哎,有些事情還是不要細品,人間不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