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中國主題研討的與會者
為期三天的第九屆歐洲經濟大會5月10-12日在波蘭南部城市卡託維茨舉行,這是中東歐地區最重要的經濟論壇,來自波蘭國內、歐洲、亞洲和非洲國家的8000多人與會。11日,大會進入第二天,當天舉辦了有關中國主題的研討會,波蘭政府官員、中國駐波蘭大使館代表、中波經濟界人士、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探討了全球背景下中國-中歐合作前景、中國-波蘭經貿關係以及雙方在基礎設施和投資方面的合作等問題,期間,「一帶一路」成為高頻詞。
投資與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論壇
中國駐波蘭使館商務參贊劉麗娟發言
中國駐波蘭使館商務參贊劉麗娟是第二次參加歐洲經濟大會的中國論壇。她說,近年來,中波關係發展迅速,特別是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波後,兩國關係上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得到波蘭各界的積極反應。2016年中波貿易額達到176億美元,同比增長3.2%。中波投資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展,兩國經貿關係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中波經貿關係主題論壇
劉麗娟說:「我們相信中國的『一帶一路』和波蘭的《負責任發展計劃》,也被稱為『琥珀之路』,有效地對接可以產生很好的合作項目。5月14日北京將舉行『一帶一路』高級別峰會,波蘭總理將率政府代表團去中國參加。我相信,通過『一帶一路』峰會,我們將在『一帶一路』合作方面和波蘭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波蘭有句諺語『決策果斷,成功一半』。我相信,也希望波蘭政府和各界能夠抓住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果斷決策,積極行動,為中波關係更好的發展創造美好的未來。」
亞投行副董事佩費爾
波蘭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連接歐亞大陸的鐵路交通如「蓉歐快鐵」、「蘇州-華沙」等歐洲班列均經過波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董事佩費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波蘭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一帶一路』建設對波蘭近10年、20年,甚至30年肯定會非常重要,已經有不少基礎設施項目,比如中央航空港,中央交通港以及許多目前我們還未知的可能的項目,這是全新的合作潛力,我們一方面有『一帶一路』,另一方面有《負責任發展計劃》,這是雙方未來合作的新前景。」
中國與中歐國家合作論壇
佩費爾將隨波蘭總理率領的政府代表團到中國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期待在峰會期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與會代表討論有關「一帶一路」建設問題。
遼寧人大副主任趙國紅髮言
正在波蘭訪問的遼寧省人大代表團一行也參加了當天的研討會。代表團團長、遼寧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國紅作為論壇嘉賓介紹了遼寧及其經濟發展狀況、遼寧與包括西裡西亞省在內的波蘭及其它國家合作的情況。趙國紅表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發展理念對世界經濟是有益的。
趙國紅說:「我們遼寧作為中國東北部的一個省份,也在積極準備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中去。因為遼寧既是工業省份,又是沿海省份,我們有兩個在全國屬於10大港口的大連港和營口港。每周有7班通過滿洲裡和內蒙古到達歐洲的專列開通。這預示著,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遼寧的地位、影響和條件在逐步建立。特別是最近中央剛剛批覆的遼寧『實驗貿易區』的建設,瀋陽、大連和營口三個『實驗貿易區』的掛牌建立也必將為我們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為世界經濟發展服務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波蘭投資貿易局副局長菲德克講話
波蘭投資貿易局副局長菲德克表示,波蘭投資貿易局的主要任務是為波蘭企業海外拓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一帶一路」對波蘭來說顯然是機遇。
菲德克說:「兩年多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波蘭與中國的關係加速發展。2016年,中國在波蘭的投資額比過去15年的總和還高,越來越多的波蘭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各地區特點呈多樣化,市場潛力巨大。」
前波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安傑伊·貝俊嘉曾在中國工作過十幾年。他認為,「『一帶一路』構想給中國和波蘭雙方帶來實惠,這也是這一倡議的雙贏意義所在。對波蘭來說,作為與亞洲,特別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一帶一路』建設將加強波蘭在中東歐地區的地位。『一帶一路』 不光只是指運輸方面,其概念廣義得多,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有更多的中國留學生能夠來到波蘭,在高科技方面我們也可以進行合作,這方方面面均涵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
華為會客區
華為公司2004年進入波蘭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贏得了波蘭客戶的認可和信任,知名度不斷提升,成為本地消費者喜愛的中高端品牌。在本次歐洲經濟大會所在的國際會議中心,華為的logo標誌格外醒目。華為波蘭總經理許學明對記者說,「實際上華為做的更多的是ICT,我們希望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在ICT領域能夠把波蘭這塊業務支持起來,加速數位化轉型。」
華為企業業務集團總經理張霓接著說,「『一帶一路』從傳統的經濟、貿易,包括資金合作,我們希望能夠上升到國家之間的數位化轉型,華為作為ICT全產品的供應商,我們希望依託在國內和世界的先進經驗,把ICT轉型的經驗分享給波蘭,促進波蘭和中國的ICT轉型、數位化轉型的合作.」(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湯黎)
(責編:唐萌(實習生)、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