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我們的開國將帥大多是泥腿子出身的大老粗,沒上過學,沒讀過軍校,沒有學歷,甚至大字不識幾個,他們能打勝仗靠的是天賦和勇敢,但這是一個明顯的誤區。
只要我們翻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的履歷就可以發現,這些開國將帥絕非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雖然不是清華、北大名校畢業,但至少都有中學相當學歷,有的還是著名軍事院校高材生。
朱德出身佃農家庭,家中貧苦,但朱德很爭氣,也很好學,他23歲考入了雲南陸軍軍官講武堂。這可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院校,與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奉天(瀋陽)東北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該校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管理十分嚴格,培養了一大批革命人才。
另外,朱德曾到德國哥廷根市一所大學留學,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軍事,還曾在國民黨南昌起義前舉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專門培訓革命軍事幹部。
彭德懷出身貧寒,幼年時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但他參軍以後積極學習,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學習軍事,好好補了一下軍事和文化課,也算是科班出身。
林彪從小便接受比較正規的中小學教育,後來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成為黃埔軍校最優秀的學員之一。抗戰期間,林彪曾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長,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
劉伯承是我軍著名儒將,他曾因家貧輟學務農,但劉伯承後來接受的軍事科班教育比誰都多。劉伯承曾考入重慶蜀軍將校學堂,學習軍事課程,他還喜歡熟讀古代兵書,理論素養深厚。
南昌起義後,劉伯承遠赴蘇聯學習軍事,先考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後來考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伏龍芝軍事學院可不是一般軍校,它是蘇聯最高軍事學府,與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的西點軍校、法國的聖西爾軍校並稱世界「四大軍校」,為蘇聯培養了數之不盡的軍事人才。
劉伯承擁有深厚的軍事理論素養,他在土地革命時期曾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在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我軍培養了大量優秀軍事人才,為軍事教育事業作出不朽貢獻。
賀龍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學歷最低的,他出身貧寒,讀了幾年私塾就輟學了,後來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忠勇正直,敢打敢拼,但學歷和知識層次確實是賀龍元帥的短板。
陳毅少年時曾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相當於中專學歷,這是辛亥革命後四川省舉辦的新式學校,也是一所實業學校,主要培養工業人才,它是現成都工業學院的前身。後來,陳毅還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回國後更是在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奠定了他的文學基礎。陳毅文採了得,是我軍最喜歡作詩的將帥之一,他的詩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足以說明他的文化層次。
羅榮桓的學歷應該是十大元帥中最高的。他少年時先後在長沙協均中學、私利青島大學預科班讀書,青年時代又在武昌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的前身)讀書。羅榮桓特別熱愛讀書學習,即便患病也堅持學習,因此擅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一點受到毛主席賞識。新中國成立後,羅榮桓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併兼任院長,為全軍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政工人才。
徐向前元帥為人低調,但他的學歷不低,少年時讀過高等小學校,青年時考入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畢業後還曾當過一段時間的小學老師,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名符其實的軍事科班畢業,這也使得徐向前元帥擁有良好的軍事素養,曾在國共合作期間擔任過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院教官,後來在抗戰期間也曾擔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代理校長,為我軍培養了不少優秀軍事人才。
聶榮臻也是十大元帥中學歷比較高的,而他的學歷教育之豐富,更是無人能及。聶榮臻少年時考入縣立中學讀書,青年時代遠赴歐洲讀書,就讀於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後來被公派到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還在蘇聯紅軍學校學習軍事。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聶榮臻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給學生講授政治課程,是名符其實的政治老師。
葉劍英和朱德是雲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的校友,也接受過專業軍事教育。國共合作期間,葉劍英赴蘇聯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回國後擔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黃埔軍校前幾期畢業生見了葉劍英,都得尊稱一聲老師。土地革命時期,葉劍英曾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
綜上所述,十大元帥的學歷不容低估,除賀龍外,其他九位元帥都接受過正規學校教育,有的還是全日制大學、專科或中專學歷,並且有多人畢業於世界知名軍事院校,這些經歷使得他們擁有深厚的軍事理論素養,加上長期的軍事生涯磨鍊,取得巨大的軍事成就也在情理之中。